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3 10: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下《湖心亭看雪》
学习与反思
课题
语文版八下《湖心亭看雪》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马学峰
研修时间
12月15日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与二次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程序一、导入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也就是说景是情的外化,情是景的内因。所以同是一个西湖,白居易心中装着春天,他便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欣喜;苏轼满怀着柔情,他便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感慨。难么,假如一个人心中满是冰雪,他对于西湖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随张岱一起走进雪后的西湖,去体味他独特的情怀。二、明确目标与作者1、出示导学案。2、学生自读知识导航资料,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作者的主要信息。(2)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3)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三、整体把握课文1、检查字词读音 崇祯( ) 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定 拥毳(
)衣 雾凇(
) 沆砀(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焉( )得更( )有此人2、朗读课文。3、自读课文质疑问难。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4、检查学习效果:(一)解释加点的字。(书面完成)(1)湖中人鸟声俱绝。( )(2)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日,( )更定矣.( )(3)余拏一小船.。( )(4)上下一白。( )(5)惟长堤一痕。( )(6)与余舟一芥。( )(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0)客此。( )(1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二)翻译句子:(口头完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畅,要有韵味。6、问题研讨:(小组讨论)(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2)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 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舟子这样评价的依据。(3)质疑:你如何理解张岱的“独往湖心亭看雪”?为何提到金陵人客此?四、品读赏析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就是
“痴”。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3、寻找“痴似相公者”的原因。4、设疑:(1)可是明明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清高孤傲)(2)老师发现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5、品美景。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品析。五、作业1、赏析语句。2、课外收集关于西湖的诗句。 备注:上课用学案《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知识导航1、关于作者:张岱(1597---1689),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2、关于白描手法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举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崇祯( ) 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定 拥毳(
)衣 雾凇(
) 沆砀(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焉( )得更( )有此人2、解释加点的字。(1)湖中人鸟声俱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是日,( )更定矣.( )(3)余拏一小船.。( )(4)上下一白。( )(5)惟长堤一痕。( )(6)与余舟一芥。( )(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0)客此。( )(1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3、翻译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问题研讨:1、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2、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一个字概括呢? 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舟子的评价是否正确?3、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行为?4、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品析。
明确了目标,学生学习就有了目的性。此处修改为:朗读学习目标,简要分析目标的指向。对作者常识的积累并不仅仅是落实基础知识,还应作为解读文本的依据和帮助,何时展示背景资料才能发挥其作用,我想不应该是在上课伊始。此处可将步骤2这一环节删掉。给学生时间完成练习,指名检查。齐读。充分朗读,才能达到熟悉内容培养语感的作用,尤其文言文的朗读形式应多样。此处加入教师的范读环节。教师应注重落实,提醒学生词语的准确意义。举例:杀鸡焉用宰牛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儿头不烂、惟见长江天际流。学生已经预习课文,对基本内容应该有所了解,没有讨论的必要。此处的问题(1)可删除,改为解题。思维的引领应该有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机会,而精巧的问题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还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此处把问题(3)改为:你如何看待张岱的“痴”?此处插入背景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一点。学生自读知识导航资料,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作者的主要信息。(2)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3)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知识的连贯性对于形成新的知识同样重要。此处加入两个环节(1)读学案中的知识点。(2)举出学过的课文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例子,简单加以体会。解读完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此时的朗读则有情感与学生理解的介入,对于培养语感更有益处。此处加上一个齐读课文的环节。加检测题。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加检测题。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
《湖心亭看雪》自评 在备《湖心亭看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课时,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资料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一篇文言文,可涉及的点实在太多,越挖掘越觉得其内涵艰深。站在教师的角度看,给我两节课,恐怕都让不扎实,因此就有些茫然。然后,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语文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想了想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想了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生源现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积累方面,对文本的解读力争做到浅显,就文本去探究不做过多拓展。基于此种考虑,我对自己的授课有了一些认识。1.不可小视学生,只要教师的预习要求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学案制定科学,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学习效果非常好,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益。2.教学中的落实要到位。学案发下去,我通过让学生读、写、口头翻译、记忆等多种手段的运用,起到了强化巩固的作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3.教学中注意到了知识的延展与拓宽。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更、焉、是”等词语的解释,我举类似的句子帮助记忆,“独”中的情怀,“白描”的手法则尽量举学过课文中的例子,把它们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4.关注学生的认知,决不把教师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强加给学生。在疑点和难点地方,我适时加以引导,用自己的感悟与学生形成碰撞,但又不过分苛求学生的理解程度,在不脱离文体的基础让学生有所收获。授课结束,整理思绪,还是发觉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反思的是1.对教材内容分析的尺度把握不够精准,问题设计杂,切入点不好,处理时有些拖沓,影响了教学进程。2.背景资料的运用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需要的时候展示。3.有目标就应该有落实,对内容理解层面的检测要及时跟进。4.加大语言能力提升的力度,结合内容设计有效的训练形式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