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五年级科学上册 16.水滴的“旅行”(苏教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过程。
科学思维:尝试用关键词和箭头建立水循环的模型,理解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
探究实践:通过描述水循环的过程中,把握水循环的主体过程,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
态度责任: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地循环过程。
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
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水的变化与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与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象话题做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活动二,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是在前面实景图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使学生的分析、概括、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活动三是一个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来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从而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初步认识水循环
1.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
天上的水主要指雨和雪等降水形式,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明明已经雨过天晴,但没过几天,又阴雨绵绵,天上的水仿佛总也降不完。这些“水”从哪里来
我们知道了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地球表面积70%以上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用箭头解释如下:
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
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3.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来自哪里
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是由于江河湖海里的水蒸发形成的,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此外,即使是寒冷地区的冰雪,也在缓慢地升华(由雪和冰直接变成水蒸气)。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真实的有海洋、云朵、降雨、树木的情境,展现一个区域内的水循环,解答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活动二 进一步认识水循环
根据下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
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
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
设计意图:
用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示意图来描述水循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示意图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水循环的大概念认知。
活动三 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
实验步骤:(1)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格子内放入营养土和蛭石,可撒入草种。
(2)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3)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罩子内有水珠形成,水珠聚集形成大水滴后,又落到“小池”中。
实验分析:在“小池”内注入水,目的是形成充足的水蒸气。罩子是双层罩,中层罩上放冰块,外层罩盖在模型的最上面。放入冰块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水是在自然环境中循环运动的。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罩子内有水珠形成,水珠聚集形成大水滴后,又落到“小池”中。
实验分析:在“小池”内注入水,目的是形成充足的水蒸气。罩子是双层罩,中层罩上放冰块,外层罩盖在模型的最上面。放入冰块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水是在自然环境中循环运动的。
设计意图:
建模是很重要的探究过程技能。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又形象。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对自然界水的变化与循环的系统认识。通过观察实景图片及交流,初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通过观察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进一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