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用地球仪描绘地球自转 课件(42张PPT) 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用地球仪描绘地球自转 课件(42张PPT) 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3 16: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一节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
第一课时
主题二 模拟地球运动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还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地球上的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又是怎样形成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再现地球运动并解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及其运动。
教学重点
认识经纬线
认识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利用经纬网定位
目 录
0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02 地球仪
03 课后练习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为了便于观察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课程导入
这些地球仪有什么不同?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01
地球形状概况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它的极半径略小于赤道半径,这个差值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差甚微,因此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球大小概况
南极
北极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约6357千米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古代中国对地球形状的探索
“盖天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个半球形的罩子盖在地上。
“盖天说”示意
“浑天说”示意
汉代张衡等人提出了“浑天说”,认为地球是球体,而天则包裹在球体周围。
课后活动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满天星斗,体会古人为什么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古希腊对地球形状的探索
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圆的,在他心目中圆是最完美的形状。
亚里士多德等人根据月食时地球落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现象,推测地球为球形
趣味补充:月食
2018年超级月食
麦哲伦全球航行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途经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又重新回到西班牙,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东海岸南行,穿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人把这条海峡称为麦哲伦海峡。
航天时代目睹地球的形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宇宙航天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从人造卫星拍摄回的图片和航天器上目睹地球的球体形状。
1961年4月,我进入太空,透过飞船舷窗,目睹了地球的全貌,看到了人类的家园,是太空中的一个美丽的蓝色球体。
2003年10月, 我 随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看到球体形状的地球。这是我拍摄到的美丽地球的部分画面。
地球仪
02
地球仪
作为地球模型的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地球的形状、地轴的倾斜方向、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等。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拨动地球仪,地球仪可以转动起来。地球转动所围绕的轴称为地轴。
地轴是个假想轴。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极点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有两种有规则的线条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
与纬线垂直、连接两个极点的弧线为经线。
纬线和经线是人们设计的假想线,地球上并没有这些线。
纬度
人们用纬度区别每一条纬线。纬度从赤道开始度量,赤道是 0°,向南、向北各划分为 90°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N
N
S
所有纬线均为圆圈,相互平行但纬线圈大小不等。
赤道是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
经度
人们用经度区别每一条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东经、西经各 180°。
东经 180°与西经 180°是同一条经线。
E
E
E
E
E
W
W
W
W
W
经线
经线又称子午线,所有经线均为半 圆,长度相等,都在两极点处相交。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1884年,国际上确定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
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
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该线两侧刻有世界各大城市的名称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南北半球
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东西半球
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西半球
南极
南极
东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北极
北极
低、中、高纬度
习惯上,人们根据纬度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纬度地区。0°~ 30°为低纬度地区,30°~ 60°为中纬度地区,60°~ 90°为高纬度地区
确定经纬网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在地球仪或者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人们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说出图中城市的地理位置
课程活动
(116 E,40 N)
(32 E,15 N)
(149 E,35 S)
(77 W,38 N)
(65 W,19 S)
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
1. 准备一个泡沫球、一根细线、一支记号笔和一根金属丝。
2. 先用笔在泡沫球上标出南北极点,再画出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
3. 在泡沫球上确定赤道位置,并以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纬线。
4. 仿照学校或教室里的地球仪,在泡沫球上画出大洲的轮廓并涂上颜色。
5. 将适当粗细的金属丝穿过泡沫球上的南北极点。金属丝与水平面成66.5°角,并将其固定。
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
03
1.下图是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
B.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规则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如果沿图中①纬线给地球仪做一条“ 金腰带”,其实际长度约是(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C
D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沿图中①纬线给地球仪做一条“金腰带”,“金腰带”即地球最大周长赤道,其实际长度约为4万千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在海边观察从远处驶来的轮船时,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试猜想,轮船从远方驶来,我们看到的轮船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4.这种现象能证实的地理事实是( )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表面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C
D
3.答案:D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图中顺序为③②①,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答案:C
解析: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C正确;太阳东升西落、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带划分与海边观船无关,ABD错误。排除ABD,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6.下面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B.经线长度不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

A.40°E,20°SB.40°E,20°NC.20°W,40°ND.20°E,40°S
D
A
6.答案:D
解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A正确;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故B正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C正确;纬度度数不同的纬线,其长度不相等,故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7.答案:A
解析: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故A正确。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故B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C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故D错误。故选A。
8.该“经纬网分布图”,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
A.40°E,20°S
B.40°E,20°N
C.20°W,40°N
D.20°E,40°S
7.“说它小,它真小,像只皮球真灵巧;说它大,它真大,陆地海洋全装下。”学习地球仪是认识地球的捷径。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地球内部真实存在的地轴 B.②是地轴与地球北端的交点
C.③纬线与南、北极距离相等 D.④是地轴与地球南端的交点
C
B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①代表地轴,但不是真实存在的,A错误;②是地轴与地球南端的交点,B错误;③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距离南、北极点长度相等,C正确;④是地轴与地球北端的交点,D错误;排除ABD,故选C。
8.答案:B
解析: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40°E,20°N),B正确,ACD错误。故选B。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