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共6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3 14: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
——秦大士大家好,我是孔庆东,我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子孙。北大教授:孔庆东姓氏的意义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但其实姓氏不只是个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从这两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呢?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现在,据说有4000到6000个。中国有多少姓氏?姓 和 氏 的 概 念姓伏羲女娲造姓的传说请找找以下几个古姓的相似点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造姓区分不同部落 我国姓氏丰富,表明了历史悠久。姓氏中反应了历史。
古代姓氏有别,姓表血统,氏则表官职、居地、职业等。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今日的姓大多来自于古代的氏。
上古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姓氏也多来,五花八门,各有原由。大致按以下情况得来:氏氏的本意是什么? 氏与氐本是同一个字,氐指树根,是柢(dǐ)的本字。
故而氏表示一个人的归属,是姓的分支,可用来区分不同分支的同姓子孙。的产生 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zuò)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用以区分血缘,区别婚姻。姓族号氏用以区别贵贱。身份姓氏有别你知道这些姓氏的来源吗?陶最古的姓氏和氏族社会的图腾有关。如《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教熊、罴(pí )、貔(pí )、貅(xiū )、豹、虎,以与炎帝战于阪(bǎn  )泉之野。"其中的"熊、罴、貔、貅、豹、虎"实际上是指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姓的起源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guī )满于陈,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 居住在西门附近的人,便以西门为姓。
与此相类的还有东郭,南宫等。 西
门陶屠我姓什么呢? 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 。姓氏的来源 以神话传说为姓氏
以图腾定姓氏
以国名封地为姓氏
以出生地 居住地为姓氏
天子赐姓氏
以官职职业为姓氏
以花木、数字等为姓氏
归纳总结补充总结以祖辈的字为姓氏
以山河名称为姓氏
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姓氏的来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
“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查查你的姓氏渊源,说说你的同姓名人老子 姓李名耳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延年 西汉人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作曲家唐太宗 李世民诗仙
李白李大钊李四光李政道李连杰李宇春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一位
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
人口的1.66 %。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徐庶:三国时期著名谋士。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熙媛徐峥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根。根就是源。人类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化寻根一、文化的分类及特点 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称为文化,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1、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2、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
3、根据专题,分为哲学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等。
4、根据民族,分为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藏族文化、苗族文化等。
5、根据国家,分为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等。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文化源流例谈 1、龙文化 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种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你知道那些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故事?龙的传说——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 。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2、节日文化 节日是怎么产生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节日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基本的条件:特定的风俗活动内容和历法的出现。比如中秋赏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动演变而来。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对火的禁忌习俗,这在《周礼》中就有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若再上溯,则与古时对火的崇拜有关。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 阅读诗句,猜出诗句所描写的节日:端午春节七夕中秋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重阳中秋节另外,节日的出现必然与历法有关。在中国最早的历法著作《夏小历》中就有关于北斗斗柄的记载。
在《尚书》中已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后来发展为八节气。到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主要节日基本形成。如除夕、元旦(正月初一)、人日、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已经是比较稳定的社会风俗。 有关风俗节日的诗词 猜猜两首词写的是什么节日?
太常引
(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
是清光更多。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你还知道哪些节日风俗?鹊桥仙
——秦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3、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
学者把茶文化划分为萌芽期(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形成期(唐)──鼎盛期(宋代至明代)──普及期四个时期。到了唐代,茶的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茶道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提出茶道的是唐代诗僧皎然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