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蔡元培蔡元培故居(绍兴)蔡元培故居(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303号)明作者: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知背景: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接到任命状时,“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驾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
北大有幸——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
?
解文体:文体特点及分类一、特点:
1、思路清晰 、观点明确。
2、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3、鼓动性和感染力(情感)。
二、分类:
1、叙事型:以叙事为主,辅以议论、说明或抒情,表达演说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进行严密地论证,说服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与自己形成共鸣。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对听众动之以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态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校门京师大学堂旧址京师大学堂牌匾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未名湖和博雅塔‖音读:听读录音,给红字注音。数( )载( )
干( )禄( )
提携( )
肄( )业
孜孜( )
造诣( )
店肆( )
沦丧( )
訾( )詈( ) shù zǎigànlùxiéyìzīzīyìsìlún sàngzǐlì冶( )游
塞责( )
会晤( )
相( )勖( )
敷衍( )
庶( )民
切磋( )
正轨( )
砥( )砺( )
鲜( )为人知yěsè zé wùxiāngxùfū yǎnshùqiē cuōguǐdǐlìxiǎn‖重要词语释义(答案见课文)‖生词注音一、试分析全文结构和内容要点。第一部分(1段):
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
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
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
一曰改良讲义。
二曰添购书籍。“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乌烟瘴气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 背景性质危害“宗旨不可以不正大”结论二、问题探讨:1、阅读第2节,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层次进行论证的?2、上述答案好像对有些内容没提到,找出来并说说这些内容应属于那个层次?你的理由是什么?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背景要求方法结论3、阅读第3节,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论证的?答案中没提到的内容可归哪个层次? 1、阅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
(1)当时北大学生的宗旨是什么?表现在行为上是怎样的?‖问题探究①“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②“平时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 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2)这样不正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培希望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误己误人。 2、阅读第三段,思考:
蔡元培的“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社会的什么状况提出的?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校长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北京腐败成风。背景:3、阅读第四段,思考:
为什么蔡元培先生 认为“敬爱师友” 很重要? 敬师:“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理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爱友:“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4、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什么样的针对性?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拓展延伸 根据课外对北大历史的了解,说说蔡元培当任校长后,对北京大学的发展究竟造成多大的影响?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7-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勇敢上任 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
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
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2、锐意改革 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
3、影响深远蔡元培、陈独秀与毕业生合影‖文章特点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柔和而成,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赏对联,猜名人。
(1)纵马驰欧亚,弯弓射雁雕。
(成吉思汗)
(2)一代文章推《子夜》,毕生心血似《春蚕》。
(茅盾)
(3)一代悲歌成国史,满腔忧愤铸诗魂。
(杜甫)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
(5)铁血空流,三字罪罗千古恨;
金牌难拒,十年功废万民嗟。
(岳飞)
(6)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
■ 关于立志、道德、交往的名人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9)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艾青
(1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小结本课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 ,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北大体育馆北大体育馆北大留学生公寓北大留学生公寓未名湖畔未名湖畔北大草坪北大草木
一角北大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