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4 11: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学情抽样调研
数学人教版
总分
核分人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学籍辅号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黑色墨水
条形码粘贴区

考生禁填
笔填写学籍辅号并填涂右边的
缺考标记。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
有一个是正确的,
1.若√/(a-4)2=a-4,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3
B.a≥4
C.a>4
D.a>3
2.如图,在口ABCD中,∠A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若AB=
D
11,BE=4,则AD的长为

A.15
B.11
C.20
D.52
3.佳琪在处理一组数据“22、22、38、45、●”时,不小心将其中一个数
据污染了,只记得该数据在40~50之间.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4.如图,点A,B,C,D在数轴上,则可以近似表示2×√18-
人上A上B6方
√24÷2迈的运算结果的点是…()
0123456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5.若点(-1,y1),(2,y2)在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上,且y>y2·则下列k的取值符合
条件的是
线
A.k=1
B.k=2
C.k=3
D.k=4
6.学校篮球场上初三(1)班5名同学正在比赛,将场上五名队
180
身高(cm)
员的身高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中途将1号、5号队员
179
换人,换人后队员的身高分别为172cm,180cm与换人前相
178
177
比,换人后场上队员的身高…(
176
A.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175
174
B.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
173
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172
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171
170
7.【新考向】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菱形ABCD,并以点
C为圆心,A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BD于点E,F,连接
0
12345序号
AE,EC,CF,AF,关于四边形AECF的形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小明认为:只有当LDCB=60°
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小红认为:当∠DCB=45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小刚认为:四
边形AECF是菱形,且∠ECF=120°,与LDCB的度数无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第1页(共6页)
A.小明和小红正确,小刚错误
B.小红和小刚正确,小明错误
C.小明和小刚错误,小红正确
D.小明和小红错误,小刚正确

B
B
诗文:波平如镜一湖面,半尺高
处生红迷。亭亭多姿湖中立,突
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二尺远,
花贴湖而象睡莲。
图1
图2
7题图
8题图
8.图1中有一首古诗,根据诗中的描述可以计算出红莲所在位置的湖水深度,其示意图如图
2,其中AB=AB,AB⊥B'C于点C,BC=0.5尺,B'C=2尺.则AC的长度为…(
A.3尺
B.3.75尺
C.4尺
D.4.25尺
9.电子体重秤原理是利用力传感器在置物平台上放上重物后,使表面发生形变而引发了内置
电阻的形状变化,电阻的形变必然引发电阻值的变化,电阻值的变化又使内部电流发生变化
产生了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就成了可视数字.简易电子秤制作方法:制作一个
装有踏板(踏板质量忽略不计)的可变电阻R,已知R,与踏板上人的质量m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R,=m+b(其中k,b为常数,0≤m≤12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欧
240
120m千克)
9题图
10题图
A.b=240
B.可变电阻R,随着踏板上人的质量m的增大而减小
C.当踏板上人的质量m每增加10千克,可变电阻R,减小20欧
D.当可变电阻R,为90欧时,对应测得人的质量m为60千克
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32,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
⊥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C.下列结论:①矩形
DEFG是正方形;②CE=CF;③AE=CG:④CE+CG=6.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B
11.比较大小:2√5
5√2.(填“>”“<”或“=”)
0
12.如图是跷跷板示意图,支柱OM经过AB的中点O,OM与地面
CD垂直于点M,OM=30cm,当跷跷板的一端A着地时,另一端
B离地面的高度为
cm.
13.智能机器人可以从识别能力、决策能力、运动能力和交互能力四个维度来进行测评,如果满分
100分,某款机器人以上四个维度的测评分数分别为95分,90分,80分,70分,若四项得分依次
按40%,15%,35%,10%的比例计算测评成绩,则该机器人的测评成绩为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