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后培优检测 (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后培优检测 (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3 11: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2.下列做法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马路两旁种植树木 B.在耳孔内塞棉花
C.禁止机动车鸣笛 D.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4.如图是公安部门实弹射击训练现场的照片。为了保护现场训练人员的听力以及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采用了许多减弱噪声的措施,其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枪筒上安装消声器 B.配备专业的降噪耳机
C.每个隔间安装玻璃板 D.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
5.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在高速铁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6.随着考试铃声的响起,为了避免同学们受到干扰,老师将临街的窗户关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阻断噪声传播 B.防止噪声产生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降低噪声的音
7.下列标志表示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是( )
A. B.
C. D.
8.如图是我国航空母舰上两位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的情景。他们工作时要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9.九(1)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上物理课的时候,从隔壁班传来上音乐课的歌声,对两个班的同学来说,这歌声( )
A.都不是噪声 B.都是噪声
C.只对(1)班是噪声 D.只对隔壁班是噪声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噪声监测仪 B.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
1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表现十分开心
C.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D.公路上机动车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12.为保护听力,我们可以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戴耳罩是从声音的___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是从声音的___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是从声音的_________方面进行控制。
13.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减弱噪声,而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戴上耳罩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4.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中________(选填“1”或“2”)是这种声音的波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噪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在人耳处处理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是在监测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在马路两旁种植树木,是通过树木阻挡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在耳孔内塞棉花,是通过阻挡声音进入人耳来减弱噪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禁止机动车鸣笛,是不让机动车发出噪声,防止了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是利用真空不能传声的原理,阻挡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mm、B.cm、C.dm,都是长度的单位,不是噪声的单位,故ABC错误;
D.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故选D。
4.答案:A
解析:枪筒上安装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配备专业的降噪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每个隔间安装玻璃板与训练场周围装上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图示是禁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高速铁路两侧的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将临街的窗户关闭,是从噪声的传播过程入手来控制噪声的,其目的是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图中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
图中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与控制噪声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图中是禁止浸泡的标志,与控制噪声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图中是禁止停放车辆的标志,与控制噪声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航空母舰上两位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时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这种措施属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不能防止噪声产生,也不能监测噪声强弱和减小噪声传播速度。故选C。
9.答案:C
解析:从环保角度分析,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九(1)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上物理课的时候,从隔壁班传来上音乐课的歌声,对于九(1)班的同学来说歌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此是噪声:对于隔壁班的同学来说,歌声没有影响他们,因此不是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C符合题意;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让或让少量的声音传入人耳,故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A.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打扰学生们上课,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影响其他人看电影,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不影响老人的晨练,不属于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发动机的排气,公路上机动车的鸣叫声,影响周围人的生活和学习,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接收;产生;传播
解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射击运动员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即声音接收方面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声音的产生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声音的传播方面进行控制。
13.答案: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
解析:轻手轻脚过楼道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所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气体的传声效果弱于固体传声效果,所以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切断声音传入人耳,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答案:响度;2
解析: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即测定声音的响度。
图乙中1波形图,声音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图。2波形图,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