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烟雨漓江上“白雾”的形成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冬天,刚泡出的茶水冒“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固 D.熔化
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
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小华盛饭时提起锅盖,发现锅盖内侧有水,锅盖上水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凝固后汽化
5.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6.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取出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汽化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液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7.如图甲、乙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6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标准大气压
8.小明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设计实验表格并进行数据记录.下面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水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
(a)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寒冬温度突然降低,黄河某段出现如图所示“水煮黄河”的奇观,河面如同“开锅了”一般,雾气缭绕,蒸汽升腾.这是由于河水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_______热量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一层雾气笼罩水面而形成的.
10.小明和小红用图甲装置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小明分别找到了酒精温度计与水银温度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为完成本次实验,他们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测温.小明安装图甲所示实验器材时,应当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红小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________剪裁得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对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判断烧杯中水沸腾的依据是________(填选项).
A.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B.温度计的示数已经达到了100 ℃
C.温度计的示数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4)通过学习,小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11.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分别看到烧水壶中的气泡如图乙中A、B所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选填“AB”或“BA”).
(3)图丙是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40 s后停止加热),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填变化特点);在20~40 s内,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过程________(选填“不再”或“继续”)吸收热量.
(4)夏天,运动结束后,小明想喝一杯温水解渴,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 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②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 min;结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方法________(选填“①”或“②”).
(5)实验之后,小明产生了一个困惑:水的沸点怎么不是100 ℃?要解决小明的困惑,可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12.冉冉同学用如图甲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当水温加热到94℃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94 95 97 98 98 98 96 98 98 …
第2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__℃;
(2)根据你的实验经历,沸腾时水里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其大小变化情况如图丙中________所示;
(3)该同学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
(4)其中第________min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5)纠正错误后,请在图丁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
13.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
(1)图甲中,按规范要求,实验前应先调节铁圈___________(填数字)的高度;
(2)某小组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图丙是该小组做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
(3)另外两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6℃和100℃,他们猜想这是由于各组所用温度计刻度有偏差造成的。为验证此猜想,最便捷的方法是,用三个小组的温度计___________(选填“依次”或“同时”)测出同一杯热水的温度。
14.小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实验器材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按照______(选填“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
(2)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水处于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3)实验中,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说出一条信息: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2 94 86 98 98 98 98
(4)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选D。
2.答案:A
解析:“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从茶水中汽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A。
3.答案:C
解析:医护人员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水蒸气,比护目镜片温度高,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镜片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所以,雾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雾气是小水珠形成在护目镜的内表面。
故选C。
4.答案:B
解析:烧饭时,米中的水分先汽化为水蒸气,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又液化成小水珠,因此它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解析: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从冰箱中取出被冷冻的冰糕,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包装,由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是固态,化雪是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B错误;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形式,汽化吸热,会带走人身上的热量,所以人感觉冷,故C正确;
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C
解析:AB、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冰在第4min时开始熔化,到第10min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故B正确;
CD、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8℃,故C正确;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水的沸点为98℃,小于100℃,说明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
故选:BC。
8.答案:时间/min;保持不变;98
解析:为了更好地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需要结合时间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秒表记录时间,并观察每个时间段下温度计示数变化,所以表中(a)所填写的内容应该为“时间/min”;通过表中数据观察到水的温度先随时间增大,直到98 ℃后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且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9.答案:汽化;放出;液化
解析:河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且发生在液体表面,属于蒸发(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珠,形成一层雾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
10.答案:(1)水银;自下而上
(2)小红;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容器壁
(3)A
(4)调为小火
解析:(1)水的沸点在100 ℃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为了确保实验中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烧杯底,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实验时烧杯口覆盖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进而缩短加热时间;小明同学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小红同学剪裁得更合适;
(3)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气泡在上升时一方面随着高度增加,体积增大,周围的水不断汽化进入气泡,使气泡上升过程逐渐变大.水只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 ℃,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只是水沸腾时的一个特点,不能以此判断水处于沸腾状态,如: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一段时间,经温度计测定试管中的水温度为100 ℃,但此时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所以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要观察水沸腾的现象,而不是观察温度的高低及温度的变化,故选A;
(4)液体沸腾需要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所以在汤沸腾后,调为小火使汤可以持续吸热,保持锅内的汤一直沸腾即可.
11.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水壶的底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齐平
(2)BA
(3)保持不变;继续
(4)①
(5)水的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或水的纯度对水的沸点有影响吗)(合理即可)
解析:(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有两处: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水壶的底部;二是读数的方法是错误的,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处破裂,由此可判断代表水沸腾时的是图A,所以先后顺序为BA;
(3)由图像可知水在20~40 s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保持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
(4)结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发现液体自然冷却时降温速度先快后慢.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应先让其自然冷却,故两种方法应该选择方法①;
(5)水的沸点怎么不是100 ℃?我们要联系所学知识,重点关注沸点的变化,可以从气压、水中是否有杂质等方面进行探究.
12.答案:(1)96
(2)A
(3)98
(4)7;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5)
解析:(1)图中实验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温度计刻度规律,0℃刻度线在数字小的那端,此时液柱上表面超过0℃刻度线。读数为96℃。
(2)水沸腾时的现象是,内部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故A是水沸腾时气泡大小变化图。B是水沸腾前的气泡大小变化图。
(3)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此不变的温度为水的沸点。由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去掉错误数据后,从第4min开始水温为98℃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
(4)表格中记录的第7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原因是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实验中从第4min水开始沸腾,持续加热,水的沸点不会变化。
(5)将第7min实验数据更正后,描点。连线得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3.答案:(1)2
(2)92;保持不变
(3)同时
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铁圈2的高度;
(2)图乙中,温度计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丙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要判断几支温度计是否标准,可用这三支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热水的温度,若三支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不同,则温度计刻度有偏差。
14.答案:(1)先下后上
(2)沸腾前
(3)水的沸点是98℃
(4)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完全浸没的同时不碰到杯底或杯壁,要先下后上安装实验装置。
(2)沸腾前,上方水温低,气泡上升时,内部的气体和少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因而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沸腾时,水大量汽化,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升过程中水压变小,所以气泡变大。所以图乙是沸腾前的状态。
(3)由表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 ℃不变,则水的沸点是98 ℃。
(4)停止加热,水不能吸热,则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