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测量(第三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2022年12月4日,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历经高温和低温的双重考验安全着陆。同时返回的还有多种太空实验样品,其中包括国际上首次在太空获得的水稻种子返回舱着陆时,地面气温计示数如图。地面气温为( )
A.11℃ B.9℃ C.﹣9℃ D.﹣11℃
3.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把左手伸入甲容器,右手伸入丙容器,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容器,双手的感觉是( )
A.两手都感到温热
B.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C.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D.两手都感到温冷
4.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绍兴某日气温为﹣5℃,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此时( )
A.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
B.冰的上表面温度为0℃
C.冰的上、下表面的温度都为﹣5℃
D.湖底的水温为﹣5℃
6.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 )
A.一定是37.5℃ B.更接近39.5℃
C.37.5℃﹣39.5℃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5℃
7.有两支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容积相同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 )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8.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B.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300℃
C.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120℃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此温度计液面上升至40格处
9.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4℃;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4℃。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当实际温度为40℃时,该温度计显示温度为( )
A.36℃ B.40℃ C.45℃ D.50℃
10.小金制作了一个简易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烧瓶里是气体,瓶塞密封不会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左移动
C.将弯管变粗,可以提高该温度计的灵敏度
D.将烧瓶变小,可以提高该温度计的灵敏度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科学上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0℃, 的温度定为100℃。
12.如图,温度计读数:甲 ,乙 ,用温度计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 。
13.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1)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是温度计稳定后示数,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
(2)丙是体温计,某同学将示数为36.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待到示数稳定后读数为 ℃。
14.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
15.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填“<”、“=”或“>”)。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厘米。
(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厘米。
(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17.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选填“瓶内水”或“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测相同情况下 (选填“水”或“空气”)热胀冷缩效果明显。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选填“<”“=”或“>”)。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
18.某些说英语的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F。细心的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t(℃) ﹣5 0 5 10 15 20 25
T(° F) 23 32 41 50 68 77
(1)请你将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 。
(2)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 86°F,回到北京温度为20℃,两地温差为 ℃。
19.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g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2 38 35 33 32 31 31 31 31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如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 。(填序号)
1.2科学测量(第三课时)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A D D D A 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1)使用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最大量程。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正确;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正确;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正确;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D。
2.【分析】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要先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是零上还是零下,最后再读数。
【解答】解: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越往上数字越小,是零下,水银柱在0℃以下9格处,是﹣9℃。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人们对温度的感知,有时是不准确的,容易受到主观感觉的影响。
【解答】解: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故选:C。
4.【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图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故错误;
B图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错误;
C图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故错误;
D图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故正确。
故选:D。
5.【分析】湖面上冰的上表面和空气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5℃;冰的下表面的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水在4℃时,密度是最大的,湖底水的密度是最大,温度等于4℃。
【解答】解:A.冰的下表面温度是为0℃,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冰的上表面温度是﹣5℃,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是不同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水具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0℃ 4℃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减小,其密度变大,则密度大的水会分布在湖水的底层,所以湖底的水温接近或等于4℃,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在温度下降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即测量人的真实体温等于或小于测量得到的温度。
【解答】解:体温计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该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故D正确。
故选:D。
7.【分析】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受热后,体积的增大量相等,因此内径粗细不同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不同,内径越细,上升的高度越高。
【解答】解: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故AB错误;
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慢并且高度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快并且高度较高,故C错误,D正确。
答案为:D。
8.【分析】(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即温度计的分度值;
(2)根据起点和150格的位置求出对应的温度,根据总格数求出测量范围;
(3)根据100格的位置求出对应的温度,根据0℃所处的格数和温度计每格表示的温度值,可求得20℃对应的格数。
【解答】解:A、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故A错误;
B、起点代表的最低温度是(0﹣30)×2℃=﹣60℃,
最上面的第150格处对应的最高温度是(150﹣30)×2℃=24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240℃,故B错误;
C、第100格代表的温度是(100﹣30)×2℃=140℃,故C错误;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时,液面所在的格数=30格+(20℃﹣0℃)×1格/2℃=40格,故D正确。
故选:D。
9.【分析】先求出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然后根据物体的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的关系,求出实际温度。
【解答】解: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4℃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4℃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根据题意可知,该温度计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
则实际温度与温度计示数的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
则当实际温度为40℃时,该温度计显示温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分析】图中温度计由烧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引起细弯管中液柱左右移动来显示温度变化。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烧瓶体积越大,气体膨胀体积相同时,液柱左右移动的距离越大,读数也越精确。
【解答】解:AB、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时推动细弯管中液柱向左移动,遇冷收缩时,液柱在大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所以该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A错误、B正确;
C、弯管变细,烧瓶内气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移动的更远,灵敏度更高,C错误;
D、烧瓶变大时,温度变化相同时,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更明显,温度计灵敏度更高,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分析】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沸水。
12.【分析】温度计的正确读数:首先确定零刻度的位置;然后根据液柱远离还是靠近零刻度,确定零上还是零上;再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最后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解:
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用甲测量温度,能准确到0.5℃,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8.0℃;
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
故答案为:18.0℃;﹣9℃;0.5℃。
13.【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是为了让温度计受热均匀,温度计读数要看清分度值和液面位置。
(2)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解:(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水的热量均匀的传递给温度计,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面位置在20℃下面一格,所以水温是19℃。
(2)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将示数为36.8℃的体温计插入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不会下降,仍为36.8℃;
故答案为:(1)保证水的热量均匀的传递给温度计;19。
(2)36.8。
14.【分析】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这样会使读数不准确,读数时应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解答】解: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会使读数偏高,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69℃。
故本题答案为: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高;69℃。
15.【分析】(1)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2)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B处向A处移动,从而判断AB温度的高低;
(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
【解答】解:
(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高于B处的温度;
(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16.【分析】建立一个准确温度计和未刻度温度计,按照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未知量。
【解答】解: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银柱的长度为2cm,
则测量100℃的沸水时,设水银柱的长度为L,建立准确温度计和未刻度的温度计,如图,
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则,
解得,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的长度:L=22cm。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显示22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显示2cm,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cm,设此时热水的温度为t,如图,
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则,
则热水的温度:t=90℃。
故答案为:22;90。
17.【分析】(1)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据此分析;
(2)温度越高,气体膨胀越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越低;
(3)增大玻璃泡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变化大,便于精确读数。
【解答】解:(1)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其工作物质是玻璃泡中空气,故可推测出相同情况下空气热胀冷缩效果比水明显。
(2)温度越高,气体膨胀越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越低,故A处温度小于B处温度。
(3)增大玻璃泡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变化大,便于精确读数。
故答案为:(1)玻璃泡中空气;空气;(2)<;(3)增大玻璃泡的体积。
18.【分析】(1)由数据知,当摄氏温度每次增加5℃,华氏温度每次就增加9℉,由此填上空缺的温度数值;
(2)根据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计算出摄氏温度,从而计算出两地温差。
【解答】解:(1)摄氏温度每增加5℃,华氏温度就增加9°F,所以华氏温度应该补充的数值是50°F+9°F=59°F;
(2)摄氏温度每增加5℃,华氏温度就增加9°F,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86°F,所以华氏温度的数值是77°F+9°F=86°,摄氏温度为25℃+5℃=30℃,所两地温差为30℃﹣20℃=10℃。
故答案为:(1)59;(2)10。
19.【分析】(1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热水降温的变化规律,结合各选项中图象分析即可。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初始温度是42℃放在室内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第10min时温度不在发生变化,表明水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同,则室温为31° C;
(2)热水放在室内后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当与室温温度相同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则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是先降低,后不变。故选项丁正确。
故答案为:(1)31;10;(2)丁。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