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
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运会在法国巴黎开幕,中国观众同步收看了此次开幕式直播。下图为两国观众收看开幕式直播时间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两国观众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分布 D.昼夜更替
2.巴黎奥运会开幕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3.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佛山(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有极昼现象
地球上统一使用一个时间的区域称为时区,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东部地区的时间比西部更早。下图示意地球上时区的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③地位于( )
A.东四区 B.东六区 C.东八区 D.东十区
5.图中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 )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6.当北京时间(③地)为6月13日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时间是6月( )
A.12点 B.14点 C.16点 D.18点
北京的刘先生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到伦敦和巴黎出差,为方便联系客户,直接读取当地当时的时间,他在自己的手机界面上设置了一个城市时间差异图(如下图所示),其中白色表盘显示的是当地的白天时间,黑色表盘则为夜晚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伦敦当地时间为下午2:00时,北京当地时间是( )
A.15:00 B.10:00 C.3:00 D.22:00
8.产生伦敦、巴黎、北京三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四季更替
在探究地球运动及现象的时候,小明用天气软件查阅了中国杭州、广州、南宁和拉萨四城市(见下图)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并留存了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明用表格统计四城市日出日落时刻的时候,发现截图上没有城市名称,他用序号①②③④进行了标注,并运用地球运动原理对各城市数据进行了比较(见下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城市 ① ② ③ ④
日出时刻 7:01 6:02 5:44 5:03
日落时刻 20:43 19:21 19:03 18:49
昼长 13小时42分 133小时19分 13小时19分 13小时46分
A.四城市都是昼短夜长
B.城市①④比②③白昼更长,是纬度较低的广州和南宁
C.城市①和④中,④日出较早,是拉萨
D.城市②和③中,③日出较早,是广州
10.一周后,小明对四城市日出和日落时刻再次进行了统计,发现各城市日出时刻更早,日落时刻更晚。据此推测,此时段最接近以下节气中的( )
A.小满 B.大暑 C.小雪 D.立春
光伏向日葵能够自动跟踪太阳,使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做到日出“开花”,日落闭合。下图为“光伏向日葵”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光伏向日葵白天工作时,光伏板的转动方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2.若在三明,光伏向日葵“开花”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日晷是古代中国利用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构成,通过太阳投影方向确定时间。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聊城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校园内的日晷进行观测,图1为“日晷计时示意图”,图2为“观察当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发生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海陆变迁
14.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15.读图2,观察当日聊城市( )
①昼短夜长
②正午晷针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③春意盎然
④河流正值汛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中国和法国两国观众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时间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造成东西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差异,A正确;时差与公转关系不大,与海陆分布无关,BC错误;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成,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巴黎奥运会开幕当天(7月26日),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由图可知,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②③之间,B正确;①②之间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A错误;③④之间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C错误;④①之间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C正确。故选C。
4.答案:C
解析: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读图可以发现③地位于东八区,C正确。故选C。
5.答案:C
解析: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读图可以发现,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六个时区,即相差六个小时,C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北京(③地)所在时区为东八区,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所在时区为东十区,两地相差2个时区,也就是两地相差2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当北京时间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时间是6月13日16点,C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伦敦位于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8个小时,伦敦当地时间下午2:00时即14时,北京当地时间是14+8=22时,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题中伦敦、巴黎、北京三城市时间差异主要原因是由地球自转,C正确;与纬度差异、地球公转、四季更替无关,AB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四个城市昼长都大于12小时,四城市都是昼长夜短,A错误;四个城市昼长夜短,进而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城市④比③白昼更长,说明④城市纬度更高,B错误;①和④昼长相差不大,可知纬度比较接近,纬度比较接近的两地,越靠近东边日出越早,表中③日出较早,应该位于①地的东边,C错误;城市②和③昼长相同,可知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两地越靠近东的地点日出越早,表中显示③日出较早,位置偏东,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四城市日出时刻更早,日落时刻更晚,可判断昼渐长、夜渐短,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的时间段,为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由图可知,小满处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A正确;大暑处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昼长夜短,昼渐短,B错误;小雪处于秋分与冬至之间,昼短夜长,昼渐短,C错误;立春处于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之间,昼短夜长,昼渐长,D错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光伏板(花面)与阳光始终垂直的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日出“开花”,日落闭合,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光伏向日葵白天工作时光伏板的转动方向大致是自东向西,A正确。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光伏向日葵“开花”时间最长说明白昼时间最长,光伏向日葵“开花”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正确;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最短,“开花”时间均短于夏至日,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从而使得晷针投影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C正确;与地球的公转、地球是个球体、海陆变迁无关,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晷针投影逐渐变短;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晷针投影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B正确。故选B。
15.答案:A
解析: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聊城市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最小,正午晷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①②正确;此时为冬季,不是春意盎然的季节,③错误;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不是汛期,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