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的变迁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地震对缅甸境内造成了严重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都有震感。我国的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首次投入地震国际救援,7小时攻克缅甸救灾语言关。下图示意世界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缅甸地震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拉伸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2.DeepSeek在参与地震国际救援中快速攻克语言关的重要意义包括( )
①提高救援物资分配效率
②更好地了解受灾群众需求
③增加了救援人员的数量
④加强救援团队之间的协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地震发生时,缅甸当地居民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迅速乘坐电梯逃离大楼
B.立即跑到阳台大声呼救
C.躲在坚固桌子等家具下方
D.赶快跑到室外的大树下
天津古海岸遗迹地处渤海湾西侧,由贝壳堤、牡蛎滩构成。每一道贝壳堤都代表了过去的一道古海岸线。左图是约6000年以来天津贝壳堤和古海岸线演变示意图,右图是贝壳堤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6000年以来,古海岸线( )
A.向陆地推进 B.整体逐渐北移 C.向海洋推进 D.基本保持不变
5.渤海湾西岸古贝壳堤的演变,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自然灾害 B.四季更替 C.海陆变迁 D.填海造陆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火山喷发 D.地壳运动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定日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南与尼泊尔接壤。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9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定日县附近区域多地震的原因( )
A.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B.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9.此次灾后救援和居民安置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低温 B.酷热 C.暴雨 D.干旱
10.地震发生时,有效的避震方法有( )
①在室内,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以免被坠落物体伤害
②在高层,立刻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③在户外尽快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建筑
④坚持“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截至2025年2月21日晚间,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超130亿元。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宛如一颗骤然升起的耀眼星辰,强势斩获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在观众心底镌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电影中哪吒在海底龙宫发现古代陆生动物化石,说明此处曾发生( )
A.火山喷发 B.海陆升降 C.海洋污染加剧 D.冰川融化
12.哪吒为拯救陈塘关跨越的“东海”可能位于( )
A.太平洋西部 B.印度洋北部 C.大西洋东岸 D.北冰洋边缘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强震之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震级从2.8级到7.5级不等。毗邻缅甸的泰国、老挝等地均有强烈震感,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建筑物倒塌。下面左图示意中南半岛的主要国家,右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板块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缅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我国接壤 B.属于群岛国家 C.位于温带地区 D.位于南亚地区
14.缅甸该次地震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C.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D.非洲板块内部发生张裂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简易实验。下图为模拟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和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实验目的:通过简易板块运动模拟实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实验过程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与模拟过程。
盛满水的盆:模拟_________;海绵纸:模拟_________;吸管:模拟_________(填写序号)
(2)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_________(内部/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_________(保持静止/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火山喷发/海平面升降)。
(3)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右中的_________(甲/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张裂/挤压),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_(活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_(活跃/稳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世界板块分布图可知,缅甸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运动中,当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时,地壳运动活跃,易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所以造成缅甸地震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正确;缅甸不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区域,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DeepSeek攻克语言关后,能更准确理解各方信息,合理分配救援物资,提高分配效率,①正确;可以更好与受灾群众沟通,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针对性开展救援,②正确;它是软件,主要在语言沟通和信息处理方面发挥作用,不能直接增加救援人员数量,③错误;帮助不同国家、地区救援团队顺畅沟通,加强协作,提升救援效果,④正确。综上,B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地震时电梯可能断电或发生故障,乘坐电梯逃离大楼很危险,A错误;跑到阳台大声呼救容易被掉落物体砸伤,不是正确避险方法,B错误;躲在坚固桌子等家具下方,可利用家具阻挡掉落物体,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室外大树在地震时可能摇晃甚至倒下,跑到室外大树下不安全,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从①→②→③→④时间距离当前越来越近,海岸线向渤海方向延伸,C正确。故选C。
5.答案:C
解析:渤海湾西岸的古贝壳堤记录了约6000年以来,该地区从被海水淹没到逐渐形成陆地的变化。每一道贝壳堤都代表了过去的一道古海岸线。因此,古贝壳堤的形成反映了海陆变迁的地理现象,C正确;与自然灾害、四季更替、填海造陆无关,ABD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 因为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说明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生长棕榈科植物时,气候可能是温暖温润的,①正确,②错误;棕榈科植物喜温,所以推测当时青藏高原海拔较低,③正确,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7.答案:D
解析: 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这种地壳运动导致青藏高原的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冷变干,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D正确;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对青藏高原影响不大;火山喷发一般不会导致自然环境变化,AB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定日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这里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地震,C正确,D错误;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区,A错误;定日县并不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而是位于板块交界处,B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据题可知,定日县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属于高寒地区,并且此次地震发生时间为1月7日,属于冬季。因此,在灾后救援和居民安置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低温,A正确;而选项B“酷热”、选项C“暴雨”和选项D“干旱”与定日县的气候条件不符,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震发生时,在室内时,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以免被坠落物体伤害。这是因为地震时建筑物可能会受损,导致窗户、阳台上的物体坠落伤人,①正确;在高层时,不能立刻乘坐电梯迅速撤离。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故障或停电,乘坐电梯撤离存在极大风险,②错误;在户外时,应尽快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建筑。这是因为开阔地带相对安全,可以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埋,③正确;坚持“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原则。这是地震避震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在海底龙宫发现古代陆生动植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变成了海洋,这是海陆升降(海陆变迁)的结果,B正确;火山喷发主要会带来岩浆活动、火山灰等,与陆生动植物化石出现在海底关系不大,A错误;海洋污染加剧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洋环境质量下降,不会使陆地变为海洋,C错误;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但不是陆生动植物化石出现在海底的原因,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中国的“东海”属于太平洋的一部分,位于太平洋西部,A正确;印度洋北部主要是南亚、西亚等地区濒临的海域,与中国东海无关,B错误;大西洋东岸主要是欧洲、非洲西部沿海地区,距离中国很远,C错误;北冰洋边缘主要是北极地区周边海域,与中国东海毫无关联,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缅甸北部与我国接壤,A正确;缅甸位于中南半岛上,属于半岛国家,B错误;缅甸位于低纬度地区,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C错误;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区,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缅甸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活跃,因此地震多发,A正确;与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无关,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1)③;①;②
(2)边界;开始运动;火山喷发
(3)乙;张裂;活跃;稳定
解析:(1)结合材料和左图分析可知,该模拟实验中用盛满水的盆模拟③地球表面;海绵纸模拟①各大板块;吸管模拟②地底动力。
(2)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火山喷发。因为板块边界是不同板块相互作用的区域,当有类似吹气产生的动力时,边界处更容易出现运动和能量释放等现象,就像实际地球板块运动中,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等活动,而板块内部则相对较为平静。
(3)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右中的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张裂,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活跃,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甲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