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 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3 16:5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柳叶儿》
教学案
学 科
语文
学 校
镇江市第三中学
教 者
林丽娟
班 级
八一(1)

课 题
柳叶儿
课 型
新授课
地 点
阶梯教室
时 间
4月18日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背景说明: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这篇反映儿童趣事的叙事散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在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那种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课题的意义:通过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咏柳叶儿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方面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度过最艰难的岁月的,体会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深刻而复杂的感情,使学生在“苦”与“乐”的领悟中感念过去生活的艰难、困苦,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与美好。 3、课题介绍:课题选自苏教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第二单元第10课自读篇目《柳叶儿》。
问 题 设 计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描写,记叙,抒情这三中表达方式相结合,体现“乐”的?3、作者是如何进一步将描写,记叙,抒情这三中表达方式再次紧密相结合来反映出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涩?苦中带涩体现在哪里?4、“我”对柳叶儿情有独钟,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情?5、品读鉴赏“我最欣赏的句子是 ,这句话采用 的手法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写了 内容,表达了作者 情感。”6、找出文中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品味,说明这些语句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人们怎样的心态?7、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教学构想:《柳叶》是回忆性的时令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有这么几个特点:1、貌似时令性散文的咏物但又不是绝对单纯的咏物,而是借此抒发一种情感,人称上采用第一人称,很富于生活气息,很容易勾起人们对过去逝去岁月的怀念,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能够唤起同学们对那段困难岁月的关注,从而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更加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环节深入文本:(1)通过把握文章线索整体感知文章写作内容,重点分析“乐”体现在哪里?(2)进一步探索“乐”中带着苦涩的地方。(3)我们由此得到什么启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泛读、学生自读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种形式的阅读读,体会抢柳叶儿路上的风景美。在拼上语言中体味清幽、恬淡、清凉的早春晨景,学习作者以动衬静的描写方法,提高对语言的品赏能力,同时和接下来的摘柳叶儿所看到的特殊精致形成发差,在发差中看到生活的苦涩,进一步体会这种以乐景中所蕴含的深深哀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在文本中寻找含着苦涩的语句,品味“乐”中的苦涩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描写,记叙,抒情这三中表达方式在文中的结合运用。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体会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心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乐”和“苦衷带涩”的思想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生在对个体案例的发散性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体会“乐”和“苦衷带涩”的思想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教学方法:
1.
质疑法教学2.交流讨论学习法4.学案辅助教学
所需设备:
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咱们来汇报一下预习,打开我们的《学案》,看【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互查,订正错误,并看看有哪些字需要友情提醒大家引起重视的。
同学们互查,订正。
让学生相互正音,解决字词问题。
授课过程:一、整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知:1.请同学来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在《学案》当中的质疑,老师做了一个筛选和归类,我用不同颜色给区分开来了,同学们问了这样一些问题:(投影学生问题)2.归纳学生问题,总结出重点问题:(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描写,记叙,抒情这三中表达方式相结合,体现“乐”的? 二、文本研究中国人在长期的植柳用柳历史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了崇拜柳树的文化现象,“春风杨柳万千条”,柳树在春风中吐绿绽芽,随风起舞,摇曳生姿,极具风流,很早就赢得了国人的喜爱,成了历代文人题颂讴歌的对象,写下了大量的咏柳诗文。如:(上课前准备)正如作者所言,人们对于柳,又是吟诗,又是作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是感叹它的多情,赞赏它的多姿。而在作者宋学孟的口中,柳是苦中带涩的;在他的心里,柳是困难年代人们得以活下去的救命宝,因此作者以一支乐笔来写抢柳叶儿这件乐事,但是文中依然处处留下了苦涩的痕迹。1.
作者是如何进一步将描写,记叙,抒情这三中表达方式再次紧密相结合来反映出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涩?苦中带涩体现在哪里?2.
“我”对柳叶儿情有独钟,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情?3.
品读鉴赏“我最欣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是 ,这句话采用 的手法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写了 内容,表达了作者 情感。”4.找出文中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品味,说明这些语句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人们怎样的心态?5.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三、归纳学习方法同学们现在我们纵观自己的质疑,我要说同学们的质疑质量非常高,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有意识地将你们的问题分成三类,你们仔细想一想,有什么作用吗?其实它们解决了我们阅读文本的三大问题。你们看,第一类蓝色字体的问题其实它们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看投影朗读思考互相合作,交流感受。具体描绘: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同学们抓住文本进行思考。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学习本中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讨论,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1. 写了什么?2. 为什么写?怎么写?
通过这部分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写了哪些的重点内容,体会文中的第一个层次的感情:“乐”。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启发学生体会老一辈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指导学生用阅读文本的三个基本问题引导今后的阅读和写作。
课堂小结:本文作者以柳叶为线索,向我们描述了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那饥荒严重岁月中的童年生活。看来,作者在写抢、吃柳叶之乐时,也在不断地写生活之苦,童年的我因不懂生活的艰辛,就认为自己是全家最乐的,长大后我感觉到这种乐是苦中带涩的,只能是苦中作乐而已。
学生思考自己今后应该如何面对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
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
课外延伸:同学们,今天人们还吃不吃野菜和树叶?如果吃,与课文情况是否相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今天的生活?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畅所欲言,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中心
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