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1.4学习与探究中国的海洋国土
了解我国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分析我国生物资源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的原因。
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差异及其开采方式的差别。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理解和保护“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
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是我国“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为“国信1号”游弋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国信1号”游弋路线未经过(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台湾海峡
2.2023年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渔业资源 B.维护海洋权益 C.发展海洋旅游 D.减少海洋污染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读“中国毗邻海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C.东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领海 D.曾母暗沙是祖国领土最南端
4.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太平洋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5 . 【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2月3日,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开渔,该项目将绿色能源与海产养殖创新结合,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左右,适宜高经济价值鱼类的生长。据测算,通过冷能养殖能够降低30%左右的综合成本。完成下面小题。
1.冷能养殖的优势有( )
①降低综合成本 ②提升海产价值 ③扩大海域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将绿色能源与海产养殖创新结合的意义有( )
①保障粮食安全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改善土地污染 ④增加渔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读中国濒临海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黄海是我国的内海
C.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D.曾母暗沙位于祖国领土最南端
4.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每年4月24日,是青岛近海地区一年一度的“鲅鱼节”。节日里望着大量新鲜的鲅鱼上市,渔民和市民的脸上乐开了花,共同分享来自海洋的恩惠。
材料二 6月1日12时青岛市全部渔船归港停靠,正式“封海”实行伏季休渔,给海洋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近年来我国近海已经很难捕到鱼了,有些鱼在近海甚至绝迹,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1).青岛近海渔业资源丰富,请列举青岛近海适宜鱼类生长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结合材料二,从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分析导致枯竭的主要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____________
(3).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你应该为祖国的“蓝色经济”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牧场是将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聚集在一定海域内,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新兴生产方式。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读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有( )
①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②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③海域自北向南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 ④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海是个“宝藏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海底“可燃冰”蕴藏量大。然而,南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出现狂风暴雨,给沿岸地区带来灾害。下图示意我国南海海域。
(1)分布在我国南海的A渔场是_____。为了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实施了_____制度。
(2)“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与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是____。
(3)说出南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并从防灾减灾角度,为南海及周边地区应对该灾害提出一条合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海拥有独特的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其纵横交错的根系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所,还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守护海岸安全。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
(4)红树林属于海洋______(生物/矿产/化学)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出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效益_____。
参考答案
核心巩固
1. A2. A3. D4. B
5(1)生物资源(鱼类、贝类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海洋化学资源(海盐镁、溴等)、海洋空间资源(港口、跨海大桥等)
(2)养殖密度高(是传统网箱的 4~6倍);养殖周期短(缩短至 3/4 以内);无需投喂人工饵料;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小。
(3)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强;政策支持,着力培育海洋牧场产业群;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经验丰富,
(4)保障粮食安全(向海洋要食物);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培育万亿级产业群,带动经济发展;保护近岸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
素养提升
1.C2.C3. D4.B
5(1)青岛近海位于大陆架,光照充足;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适宜鱼类生长。
(2)人为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解决措施:实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推广生态养殖;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
(3)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参与海洋环保宣传;支持可持续海洋开发(如拒绝购买非法捕捞产品);学习海洋科学知识,为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自我超越
1. B
(1)北部湾渔场;伏季休渔。
(2)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储量大。(3)气象灾害:台风。措施:加强台风监测与预警;建设沿海防护林;加固海岸工程和渔船设施,.(4)生物;生态效益:抵御风暴潮,保护海岸安全;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净化海水,维持生态平衡。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双减作业本:
1.4学习与探究中国的海洋国土
了解我国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分析我国生物资源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的原因。
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差异及其开采方式的差别。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理解和保护“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
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是我国“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为“国信1号”游弋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国信1号”游弋路线未经过(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台湾海峡
2.2023年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渔业资源 B.维护海洋权益 C.发展海洋旅游 D.减少海洋污染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读“中国毗邻海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C.东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领海 D.曾母暗沙是祖国领土最南端
4.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太平洋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5 . 【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2月3日,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开渔,该项目将绿色能源与海产养殖创新结合,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左右,适宜高经济价值鱼类的生长。据测算,通过冷能养殖能够降低30%左右的综合成本。完成下面小题。
1.冷能养殖的优势有( )
①降低综合成本 ②提升海产价值 ③扩大海域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将绿色能源与海产养殖创新结合的意义有( )
①保障粮食安全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改善土地污染 ④增加渔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读中国濒临海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黄海是我国的内海
C.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D.曾母暗沙位于祖国领土最南端
4.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每年4月24日,是青岛近海地区一年一度的“鲅鱼节”。节日里望着大量新鲜的鲅鱼上市,渔民和市民的脸上乐开了花,共同分享来自海洋的恩惠。
材料二 6月1日12时青岛市全部渔船归港停靠,正式“封海”实行伏季休渔,给海洋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近年来我国近海已经很难捕到鱼了,有些鱼在近海甚至绝迹,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1).青岛近海渔业资源丰富,请列举青岛近海适宜鱼类生长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结合材料二,从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分析导致枯竭的主要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____________
(3).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你应该为祖国的“蓝色经济”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牧场是将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聚集在一定海域内,进行有计划放养的新兴生产方式。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读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有( )
①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②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③海域自北向南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 ④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海是个“宝藏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海底“可燃冰”蕴藏量大。然而,南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出现狂风暴雨,给沿岸地区带来灾害。下图示意我国南海海域。
(1)分布在我国南海的A渔场是_____。为了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实施了_____制度。
(2)“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与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是____。
(3)说出南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并从防灾减灾角度,为南海及周边地区应对该灾害提出一条合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海拥有独特的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其纵横交错的根系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所,还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守护海岸安全。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
(4)红树林属于海洋______(生物/矿产/化学)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出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效益_____。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