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第04讲《昆虫记》重点语段品析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第04讲《昆虫记》重点语段品析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3 15: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玲珑小昆虫,生命大课堂
第04讲一《昆虫记》重点语段品析
语段阅读是全国中考试题的主流,因其区分度较高,被多数地区采用。此环节的设置,一是与简答题形成合力,从点和面两个方面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训练;二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重点情节的原文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语段阅读的考查重点和方向,让学生在中考中有效提分,取得优异成绩。
名著语段阅读试题主要包括理解文本信息、解读文本信息和应用文本信息三个方面。在实践中,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描述和要求,梳理文本结构,分析文本细节,弄清楚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特点,根据问题的描述,确定需要分析的文本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利用文本中的信息,回答问题的要求,总结文本中的信息和关系,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样的解题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深入理解名著内涵。本节选取了书中重点章节,重点语段,涵盖了各种考查知识点,对理解本书有一定益处
重点语段1:萤火虫
原文 赏析
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在与蜗牛“拉钩”。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勾”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使之动弹不得。 一节选自《萤火虫》 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将萤火虫比作“医生”, 将锋利无比的呈钩状的颚比作“外科手术器械”,这样的描写使狩猎变得温柔起来;接下来的描述就让人不寒而栗,在那“有条不紊,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拉钩”过后,在那貌似“亲吻”的蜇咬后,仅需至多“五六次”,蜗牛的生死已被萤火虫彻底掌控。“五六次”的数字源自作者长时间的观察,准确而有说服力。
重点语段2:螳螂捕食
原文 赏析
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 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 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 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 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 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 一节选自《螳螂捕食》 描写的是螳螂捕杀蝗虫的过程。 作者精心描绘了螳螂捕食时连续霸气的动作,作者着重对螳螂的动作进行描写,如“猛压”“合拢”“夹紧”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也描绘了它的残忍。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螳螂捕食这精彩的一幕。
重点语段33:田野地头的蟋蟀
原文 赏析
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 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窠窠里都有一只在 歌唱。我很喜欢把蟋蟀列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在 我家乡的灌木丛中,在百里香和薰衣草盛开之时,蟋蟀不 乏其应和者:百灵鸟飞向蓝天,展放歌喉,从云端把其美 妙的歌声传到人间。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 养,但其淳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和谐 呀!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 听懂的歌。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 我将把它授 予蟋蟀。它以歌手之多和歌声不断占了上风。当田野里青 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 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 仍在庄重地歌颂着。 ——节选自《田野地头的蟋蟀》 作为天生的歌手,田间地头的蟋蟀从春天开始引吭高歌,以肆意盛开的百里香和薰衣草为舞美。它们由寡而众,与百灵鸟的啼叫互相应和,形成和鸣,直至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日夜不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美感,让人沉醉其中。
重点语段4:《荒石园》
原文 赏析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昆虫记》之《荒石园》 法布尔并没有把昆虫当成试验品,而是将生物当成客观存在的生命,当成自己的邻居,伙伴一样尊重。可见,法布尔怀尊重生命,与虫为友,科学求知。
重点语段5:《意大利蟋蟀》
原文 赏析
春季里,阳光灿烂时,田间地头的蟋蟀便唱起了交响曲。夏日里,在夜阑人静时,则有树蟋蟀,或称意大利蟋蟀在鸣唱。一个是昼间蟋蟀,一个是夜间蟋蟀,它们平分那美妙的季节。在前者停歌唱期间,后者便开始唱起小夜曲来。 ——《昆虫记》之《意大利蟋蟀》 这就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不同季节和时分,两种蟋蟀轮流歌唱。法布尔用“小夜曲”来形容意大利蟋蟀的声音,让人成受到意大利蟋蟀叫声的浪漫与动听,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重点语段6:《米诺多蒂菲》
原文 赏析
它独自在挖掘,因为它精通垂直挖掘的技术,这种挖法事半功倍,可以挖得很深。它是个能工巧匠,始终不停地对着坑道工作面挖掘着。它的丈夫只是一名小工,待在它的身后,用它的角背篓随时清理浮土。这之后,能工巧匠变成了女面包师,把为孩子们准备的糕点揉制成圆柱形;米诺多蒂菲爸爸则为它打下手,为妈妈从外面运进来面食原料。如同在所有的和睦家庭中一样,女主内男主外。 ——《昆虫记》之《米诺多蒂菲》 作者生动有趣的笔调,描绘了米诺多蒂菲夫妻双方各司其职的生存情况,让读者倍感亲切,本来枯燥的昆虫生活习性被作者描绘为有趣的拟人化的生活情景。
重点语段7:《萤火虫》
原文 赏析
萤发出来的光,是白色而且平静的。另外,它的光对于人类的眼睛一点儿也不刺激很柔和。这种光看过以后,便会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它们简直就是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 ——《昆虫记》之《萤火虫》 将萤火虫的光比喻成一朵朵从月亮里面掉下来的小花朵,顿时让人心生温柔,顿感惬意,对这种光产生好奇与好感。
重点语段8:圣甲虫(第一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①一堆牛粪堆儿上,瞧那个你争我夺的劲头儿呀!从全球 各地蜂拥到加利福尼亚的淘金者们也没有它们的那股狂热劲儿。在太阳太毒之前,它们成百成百地奔来,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体形有长有短,品种齐全,全都乱糟糟地爬来滚去,②意欲在这个大蛋糕上为自己分上一份儿。有的在露天干活儿,在表层搜刮;有的钻进厚实的牛粪堆里,挖出地道,寻找优质矿脉;有的开凿底层,立即把财宝理进地里;那些个头儿小又无力气的则待在一旁检拾其身强力壮的合作者们掉下的渣渣屑屑什么的。有几个新来的想必是饿得不行,在原地就吃上了,但大多数则是想大捞一把,藏于安全之处,以备不时之需。当你想置身于百里香遍地的原野时,一点新鲜牛粪都见不到,突然来到这里,见到这么大堆大堆的宝物,那真是天赐之物呀,只有有福分的才有这么幸运。因此,它们便把今天这宝贵财富小心谨慎地收藏起来。粪香四溢,方圆一公里都能闻到,食粪虫们闻讯纷纷赶来,抢夺、瓜分这些美味食品。有几个落在后面的又跑又飞地正忙着往前赶哩。 思考:写食粪虫时,为什么还要提到“淘金者们” ①句将两者对比,写出食粪虫看到牛粪时你争我夺的狂热场面。句子赏析 ②将牛粪称作“大蛋糕”“宝物”“天赐之物”“美味食品”,将食粪虫抢夺牛粪比作是在抢夺宝 贵财富,描写出了食类虫争抢牛粪的有趣场面,语言幽默诙谐。 语言特色
重点语段9:荒石园(第二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①这是个干什么的呀 它是一只黄斑蜂。它在两年生矢车菊那蛛网般的茎上刮来刮去,刮出一个小绒球来,然后,②它便得意扬扬地把这个小绒球街在大预间,弄到地下,制造一个棉絮袋子来装它的蛋和卵。那些你争我斗、互不相让的家伙是干什么的呀 那是一些切叶蜂,腹部下方有一个花粉刷,刷子颜色各异,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有的则是火红火红的颜色。它们还要飞离蓟类植物丛,跑到附近的灌木丛中,从灌木的叶子上剪下一些椭圆形的小叶片,把它们组装成容器,来装它们的收获物一花粉。你再看,那些一身黑缄衣服的,都是干什么的呀 它们是石泥蜂,专门加工水泥和卵石的。我们可以在荒石园中的石头上,很容易地看到它们所建造起来的房屋。还"有那些突然飞起,左冲右突,大声嗡鸣的,是干什么的呀 它们是沙泥蜂,它们把自己的家安在破旧墙壁和附近向阳物体的斜面上。 ①用设问句开头,引出要介绍的昆虫,妮妮道来,亲切自然, 句子赏析 ②黄斑蜂“得意扬扬”,切叶蜂“你争我斗、五不相让”,石泥蜂“建造房屋”,沙泥蜂“左冲右突”。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每个昆虫的鲜活个性跃然纸上,每字每句都饱含着作者对自然和昆虫的喜爱之情。修辞手法
重点语段10:蝉和蚂蚁的寓言(第五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①大家都看到了,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还有一点也足可以把颠倒的情况调整过来。经过五六个星期漫长的欢唱之后,歌手生命耗尽,从大树高处跌落下来。它的尸体被烈日晒干,被行人的脚踩踏。时刻在寻找战利品的蚂蚁撞见了它。蚂蚁随即把这美食扯碎,肢解,弄烂,搬到自己那丰富的食物堆中去。②甚至还可以看到蝉虽已奄奄一息,但翼还在灰土中颤动,就有一小队妈蚁拥上去向各个方向拉扯它、撕搜它。 ①事实与寓言臆想不符,说明研究昆虫必须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察,而不是单靠书本和传 说。 阅读感悟 ②“"翼还在灰土中颤动"此处法布尔对蝉的观察之细微让人赞叹。
重点语段11:螳螂捕食(第五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①他们看见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②啊,天真幼稚的好心的人们,你们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呀!它的种种祈祷似的神态掩藏着许多残忍习性;那两只祈求的臂膀是可怕的劫掠工具:它并不捻动念珠,而是要结果一切从旁经过的猎物。 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赫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的。这就像是突然从一个盒子里弹出一种吓人的东西,一种小魔怪似的。 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①段对螳螂姿态的描绘,展现出了螳螂“庄严”仪态与“祈祷架势 ②段揭示答案:螳螂乃是万分残忍的“刽子手”。 思考:①②选段对你有什么启示 观察事物时,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深究其内里。法布尔在观察昆虫时不武断、常 推敲,深人观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名词科普] 鞘翅:有的昆虫的前翅,硬化为不透明的角质,翅脉隐匿,不能用以飞行,覆盖在膜质的后翅腹部上,起保护作用,称“鞘翅”。
重点语段12:螳螂捕食(第五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 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 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 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央紧。不 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 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 作者精心描绘了螳螂捕食时连续霸气的动作,先动用大弯钩“猛压”,然后用双锯“夹紧”。这番对待敌人秋风扫落叶般的无情操作,为读者呈现了昆虫世界中的一出好戏,展现了螳螂英武霸气的形象
重点语段13:田野地头的蟋蟀(第六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窠窠里都有一只在歌唱。①我很喜欢把蟋蟀列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在我家乡的灌木丛中,在百里香和薰衣草盛开之时蟋蟀不乏其应和者:百灵鸟飞向蓝天,展放歌喉,从云端把其美妙的歌声传到人间。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淳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和谐呀!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 我将把它授予蟋蟀蟋蚌。它以歌手之多和歌声不断占了上风。②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仍在庄重地歌颂着。 作为天生的歌手,田间地头的蟋蟀从春天开始引吭高歌,以肆意盛开的百里香和薰衣草为舞美。它们由寡而众,与百灵鸟的啼叫互相应和,形成和鸣,直至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日夜不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美感,让人沉醉其中。 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蟋蟀比作歌唱家之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蟋蟀歌声的悦耳。 修辞手法 ②描写田野中花朵随风摇摆的景象通过与有灵鸟进行对比,衬托蟋蟀歌声持续时间长久。热 情地费美蟋蟀的歌声,直接抒发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句子赏析
重点语段14:萤火虫(第十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我在家中也饲养了一些萤火虫,它很容易被捕捉到,也很容易喂养,因此,我可以仔细地观察研究这位外科医生做手术的详细过程。 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也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瞬间的事情,转瞬即逝,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 法布尔为得出结论模拟情境,为考证细节寸步不离、注意力高度集中地仔细观察
重点语段15:萤火虫(第十卷)
原文呈现 阅读批注
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 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在与蜗牛“拉钩”。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 勾”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 使之动弹不得。 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将萤火虫比作“医生”,将锋利无比的呈钩状的颚比作“外科手术器械”,这样的描写使狩猎变得温柔起来;接下来的描述就让人不寒而栗了,在那“有条不紊,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拉钩”过后,在那貌似“亲吻”的蜇咬后,仅需至多“五六次”, 蜗牛的生死已被萤火虫彻底掌控。“五六次”的数字源自作者长时间的观察,准确而有说服力。
重点语段16:第二十六章圣甲虫的造型
隧蜂门卫 ①在洞口站岗放哨看门守屋的这只隧蜂比其他的隧蜂年岁大。它是这个住宅的建造者,是现在正在忙着采集花粉的隧蜂姐妹们的妈妈,是现在还是幼虫的隧蜂们的外婆。三年前,当它还是个花季少女时,它单枪匹马地拼命干活儿,累得精疲力竭。它还在干活儿,它在为这个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它已经不能再生儿育女,便当上了看门人。它为自己家人开门关门,把陌生人拒之门外。 ②谨慎多疑的山羊羔从门缝望出去,对狼说道:“让我看看你的爪子,不然我就不开门。”隧蜂外婆同样谨慎多疑,它也要对来者说道:“让我瞧瞧你的隧蜂黄爪子,不然就不让你进来。”如果被认为并非自家人,谁也甭想进得洞来。 ③一只蚂蚁路过洞穴附近。蚂蚁是个厚颜无耻的亡命徒,它很想知道洞底下为何有蜜的甜香味飘上来。隧蜂看门人脖子一扭,意思是说:“滚开,不然要你的命!”通常,这种威吓的动作就足够了。蚂蚁见状赶紧走开。如果它赖着不走,隧蜂看门人便会飞出洞来,向那大胆狂徒扑过去,推搡它,驱赶它。把它赶跑之后,隧蜂看门人便立刻回到哨位,继续站岗放哨。 ④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警惕的门卫擅离过职守。我从未见过它离开家门,去花间大快朵颐,以恢复体力。 ⑤清晨凉爽时,采集花粉的隧蜂们因找不到被太阳晒熟的花粉而闭门不出的时候,我就看见隧蜂门卫待在通道上端入口的自己的岗位上。它们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脑袋堵住入口,与地面持平,以防外来者侵入。如果我离得太近地观察它们,它们就稍稍后退,在暗处等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离去。 ⑥上午八点至十二点,采集高峰时,我又来观察。由于采集女工们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我就看见那扇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的,忙个不停。这时是隧蜂门卫最紧张最累的时刻。 ⑦午后,天气太热,花粉采集工们不再去田间野地里了。它们钻进住宅底部,油漆新建的蜂房,制作供虫卵所需的圆面包。隧蜂外婆始终留在上面,用自己那光秃秃的脑袋堵住大门。即使天气再热,门卫也不能午睡,因为必须保证全家人的安全。 ⑧夜幕降临或者更晚一些,我又回来观察。我凭借提灯的光亮又看到隧蜂门卫仍旧如白天一样地忠于职守。其他的隧蜂都休息了,而门卫却没有,它明显地是在担心夜间会出现危险,而这些危险只有它才了解。 ⑨粮食准备充足之后,隧蜂便不再外出去采集花粉,也不再满载花粉而归,可这时候,隧蜂外婆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警惕,坚守自己门卫的岗位。最后的准备工作就在地下洞穴中进行,那关系到一窝小隧蜂。各个蜂巢关闭了起来。直到所有的一切全部结束之前,洞口大门将始终严密地把守着。然后,隧蜂外婆和隧蜂妈妈将离开家屋。它们毕生忠于职守,将去往我不知道的什么地方默默地死去。 ⑩自九月起,第二代隧蜂就出现了,既有雌蜂,也有雄蜂。 (节选自《昆虫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1)跟法布尔学写作。第①段加点词在表达上很有意思,请你赏析并做批注:(赏析词语) (1)“花季少女”“妈妈”“外婆”这些称谓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点明了隧蜂门卫的身份变化,又赋予它母性的光辉,表达了法布尔对隧蜂门卫的赞美。 (2)跟法布尔学科学。法布尔对蚂蚁的发现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结合你读过的《昆虫记》其他篇章,将蚂蚁的真实面目批注在这里:(理解分析) 蚂蚁简直是“厚颜无耻的强盗”。酷暑难耐之时,蚂蚁为了侵占蝉开凿的树汁,咬蝉爪,扯蝉翅,挠触角,拽吸管,拼命驱逐蝉 (3)跟法布尔学观察。研读⑤—⑧段中的时间词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体会法布尔科学的观察方法,并批注在这里:( 观察方法 ) ①野外实地观察;②长时间观察或分时段观察;③细致地观察 跟法布尔学情怀。法布尔对他笔下的昆虫寄寓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请你把隧蜂外婆的优秀品质批注在这里:( 形象意义 ) ①忠于职守;②保持警惕或小心谨慎;③甘于奉献直至悲壮死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