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10: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埃及国王具有双重格调:神格和人格,他拥有“创造的言辞”“坚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义”等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了埃及王权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  )
A.等级秩序十分严格 B.世俗权力与神紧密结合
C.宗教势力威胁王权 D.集权专制统治特征凸显
2.“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鼓励了战争,因为河谷的富饶产生了财富,而财富反过来刺激了竞争与贪婪。”这可用来说明(  )
A.波斯帝国兴起的原因 B.腓尼基文明的地理优势
C.农耕文明的扩张潜能 D.古巴比伦人扩张的方向
3.波斯帝国在征服新区之后,只要原来的“地方政府形态、经济组织、政治结构和法律,不与帝国的需要冲突,就让其原封不动地保留”。由此可见,波斯帝国(  )
A.注重学习先进文化 B.君主集权程度低
C.对地方的控制薄弱 D.统治政策较开明
4.罗马法规定:窃贼本人和以暴力取得物品的人占有了某物,由于其最初阶段持有的“恶意”,无论其取得物品多久都不能成为该物的合法所有人;对于这种“恶意”和恶行,法律应给予制裁和校正。由此可推知,罗马法(  )
A.注重规范社会行为 B.强调司法审判公平公正
C.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以保护私产为根本目的
5.7世纪中期开始对唐文化的全面模仿,使该国在百余年间完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变化,取得了其他国家需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自然发展才能达到的高度,下列属于该国采取的举措是(  )
A.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根据两税法建立赋税体系
C.中央设立三省六部 D.确立幕府为最高权力机关
6.印加帝国建立后,印加人劈山开路,填沟平壑,在全国建成四通八达、总长约2万公里的道路网,并配备有众多的驿站和仓库,为往来人员和国王信使提供食宿和装备。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  )
A.得益于封建专制体制的建立 B.增强了国内外的经济联系
C.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D.旨在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7.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后在其日记中写道:“由于我未能迅速派回载满黄金的船只,各种诽谤以及对此航海事业的反对声便铺天盖地而来。”该材料(  )
A.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局限性 B.折射出传统思想制约航海事业发展
C.揭示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D.表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较单一
8.咖啡原产于非洲,15世纪由拜占庭传入意大利,并逐渐在英国上层社会流行。1650年,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在英国牛津大学建立;至17世纪末,咖啡馆在伦敦街头大量出现,人们在咖啡馆中讨论各种时事、知识和艺术,因此咖啡馆也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在英国的出现和发展(  )
A.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B.源于物种交流促进英国的农业发展
C.表明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社会生活 D.折射出经济发展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9.下面为1490—1649年英国物价与工人日工资增长对比表(1490—1509年的指数为100)。下列对此表解释正确的是(  )
年代 一揽子消费品 小麦 工业产品 工人日工资
1490—1509年 100 100 100 100
1510—1529年 126 130 108 103
1530—1549年 169 160 121 113
1550—1569年 276 295 206 167
1570—1589年 327 352 232 203
1590—1609年 461 508 252 217
1610—1629年 508 574 274 239
1630—1649年 600 722 300 293
A.贵金属流入影响了社会日常生活 B.商业革命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新物种传播冲击了传统农业生产 D.价格革命巩固了封建贵族的地位
10.在16世纪的德国,“对教皇及其政策的任何不满,都被视为爱国的举动”。因此,《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在德意志各邦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路德受到了许多贵族的庇护。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
A.摧毁了德意志天主教的势力 B.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使德意志地区迅速走向统一 D.得到全体德意志民众的认同
11.它使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地将人类的目光从神拉向了人间,将人类的思想解放了出来,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也促进了政治与艺术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发展。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它”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科学革命
1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盛赞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并指出:“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而此历史悠久的帝国,无疑乎告诉支配者的人们,国家的繁荣须依靠道德”。他的这一主张旨在(  )
A.借助德治优势,解决法治困境 B.借鉴东方哲学,优化启蒙思想
C.规范道德秩序,提高国民素养 D.批判封建专制,倡导制度革新
13.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中,国学知识分子只有汉学的十分之一、而汉学的知识分子只有洋学的一半。同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书一版再版,其《西洋事情》和《劝学篇》(立足于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在十余年中分别销售20多万和70多万册。这一现象(  )
A.助推了日本社会的新陈代谢 B.为“明治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C.消除了封建观念的社会根基 D.反映了教育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14.下图是1854~1910年英国燃煤用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出现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是(  )
A.工厂制度的出现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对外扩张的需要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15.“18世纪末之前,在谢菲尔德刀剪业中,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磨工病。”但到了1842年,因罹患这种疾病而翻肠呕吐的磨刀工比例中,30多岁年龄层中有50%的人,40多岁有79%,50岁以上更高达100%。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
A.工业社会的环境法制建设 B.欧洲城市化进程过快危害民众健康
C.工业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 D.欧洲医疗技术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16.马克思曾说:“这次革命的新的特点在于人民在首次起义之后没有解除自己的武装,没有把他们的权力拱手交给统治阶级的共和主义骗子们……(并)用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下列关于“这次革命”描述合理的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指导思想 B.驱散了封建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C.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9世纪时,新兴城市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出现。10—11世纪,法国北部、尼德兰、莱茵河流域,以及临近地中海贸易区等地也纷纷出现了新城市。14—15世纪,西欧不仅出现了奥尔良、米兰等地区性或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还出现了威尼斯、巴黎等少数国际大都市。但这些城市多在千人以内,中等规模在数千至万人之间,即使是巴黎也仅有8万余人。最初的城市市民多是商人与手艺人一身二任;后来发展出上层城市贵族(土地贵族和教会贵族)、中层的富裕商人、手艺人、教士教师等,下层的帮工、学徒、仆役、破产的工匠等。中世纪城市分为三类:为了满足地方市场需要而产生的中小城市,主要生产和经营特种专业产品的城市和从事中介性国际贸易的城市。
材料二
为了克服险恶的生存条件,市民从城市诞生之日起,或“通过和平的方法”,或“通过暴力的方法”,要求教俗领主“承认城市为一个自治社会”,并获得宪章载明的自由。市民还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摆脱其所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如果说领主和庄园把自由人变成了农奴,那么脱离领主控制的市民和获得自治的城市则把农奴变成了自由人。中世纪西欧新兴的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欧洲文化兴旺的保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宪法 内容简介
《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材料二
华盛顿曾经把邦联制的情况形象地比作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所以1787年宪法决定改邦联制为联邦制。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条约、同盟或联盟”;“不得铸币和发行纸币”;“未经国会核准不得征收进出口税,船舶吨税”等。1787年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是封建君主制度占绝对优势,但是,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项明文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凡在合众国政府之下受俸或任职之人,未经国会许可,不得接受外国君主和国家所赠予之任何礼物、俸禄、官职或爵位”;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但是宪法又明确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是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即人民有权选举总统,也有权罢免他。1787年宪法明确宣布在美国实行共和制,对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刘伟《浅谈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两部宪法的异同,并简述二者差异形成的根源。(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7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摘编自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根据材料,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近代世界史的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A C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A D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15分)
(1)特点:发展具有渐进性;规模较小;市民构成日益多元;城市种类多样。(8分)
(2)历史意义:政治上,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建立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经济上,加速了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推动了城市大学的兴起和世俗教育的发展。(7分,一点2分,全部答出7分)
18.【答案】(25分)
(1)同:都建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政体;反映资产阶级政治权利诉求;法治原则突显。(4分,任答两点即可)
异:前者王权受到严格限制,后者王权势力强大(前者权力中心在议会,后者则在皇帝);前者旨在结束封建专制,强调民主与权力制衡,后者以维护统一为核心,强化普鲁士主导地位,专制色彩浓厚。(8分,言之有理即可)
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差异。(2分,言之有理即可)
(2)成功之处:确立美国为民主共和制国家,冲击了当时世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体现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践行了启蒙思想。(7分,任答两点4分,答出三点7分)
(3)认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具有多元性特点;制定制度时应立足国情,建立适合本国的政治制度;法治化发展。(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2分)
论述: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劳动,这一巨大的变革不仅大幅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也引发了社会结构的深刻改变。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对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与工人贫困化之间的鲜明对比使经济危机日益加剧。这引发了一些思想家,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产生,尽管他们不能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发展规律,但他们的理念却激励着人们探索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条件。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这些运动虽然失败,但为无产阶级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诉求创造了条件,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这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引导,同时也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为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铺平了道路。(8分)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作为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基础。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促使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2分)(“示例”仅供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