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皖南八校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两河流域乌鲁克文化遗址(约公元前4000—前3100年)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一时期铜器大量出现,轮制陶器和彩陶工艺普及,阶梯式塔庙建筑成为宗教核心,圆柱形印章和原始文字开始用于行政管理,聚落规模显著扩大,并向城市发展。这说明该文化遗址(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C.生产力极度落后 D.已进入了阶级社会
2.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大国争霸;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还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这表明( )
A.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B.西亚是世界最为动荡的地区
C.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增强 D.战争是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3.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由此可知,亚历山大( )
A.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B.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
C.践行了所有民族平等的政策 D.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4.从考古发掘成果看,罗马金币遗存的分布范围远超波斯银币。西至苏格兰,东至印度、中国、越南等国,北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至阿拉伯半岛与红海沿岸,均有罗马金币出土。这说明,古罗马( )
A.维持着广泛的文明交流 B.文明的影响力远超波斯
C.文明形态居于优势地位 D.军事征服助推贸易拓展
5.11世纪的西欧,王公贵族和教会主教有着广阔的领地和庄园,起居豪奢,生活优裕;他们不仅热衷于华丽的服装和精美的瓷器,还渴望拥有象牙、黄金等珍贵物品。这( )
A.有助于商贸活跃 B.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C.强化了庄园经济 D.促进了西欧城市兴起
6.9世纪前半期,拜占庭的数学家立奥颇负盛名,哈里发麦蒙曾致书拜占庭皇帝,请求准许立奥赴巴格达讲学,报酬是:阿拉伯愿与拜占庭保持永久和平,并缴纳2000磅黄金。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奉行积极的文化政策
7.拜占庭人用双耳瓶装运蜂蜜、油类和酒类等货物。考古结果表明,早中期拜占庭的双耳瓶在整个地中海、不列颠、黑海、红海和阿拉伯海沿岸均有发现。14世纪以后,这些地区双耳瓶的使用逐渐减少,而西欧、北欧人习惯使用的木桶则越来越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意大利商业势力的扩张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C.拜占庭帝国经济的衰退 D.大西洋贸易的开展
8.羽蛇神是玛雅人的农耕之神和缔造宇宙之神,它不仅带来了雨水和玉米,还创制了历法和文字。奇琴伊察城中心的金字塔(如下图)是用来祭奠羽蛇神的,金字塔北面两底角雕有两个蛇头,台阶和阶梯平台的数目分别代表一年的天数和月数,52块有雕刻图案的石板象征着一个轮回年。这表明( )
A.地理环境决定宗教崇拜 B.玛雅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C.生产生活影响文明面貌 D.美洲建筑技术世界领先
9.达·伽马船队从印度回到葡萄牙后,受到葡王和国人的热烈欢迎。曼努埃尔一世为达·伽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并下令各重要城市举行圣像游行和庆祝活动,为此还铸造发行了纪念金币,并兴建一座大教堂,以示纪念。据此可知( )
A.欧印航线开辟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远航旨在传播上帝福音
C.葡萄牙取得与西班牙竞争的优势 D.政府重视海外探险活动
10.意大利讽刺作家阿雷蒂诺(1492—1556年)接连得到过银行家、红衣主教、曼托瓦大公等人的资助,但他们都逃不过他的笑话和诗歌的嘲弄。仅有一人免于他的攻击,他称这个人神圣不可侵犯,即他自己。这体现了阿雷蒂诺( )
A.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B.缺乏必要的职业操守
C.对社会权威的大胆挑战 D.以理性批判封建制度
11.一位西方学者曾表示:“先前的神秘主义信徒都尽力贬低自我,而马丁·路德却把自我膨胀成硕大无比,他说‘我们都是圣徒’,‘任何人不接受我所讲的,就断然不能得救’,于是自我取代了教皇、主教们的职分、义务和责任。”这体现了路德的核心理念是( )
A.简化宗教的仪礼 B.建立民族性教会
C.信仰的自由自主 D.否定基督教思想
12.1746年,英国首相佩勒姆要求国王任命重要内阁大臣遭拒,他便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抗议,最终迫使国王让步。1765年,乔治三世任命罗金汉侯爵组阁,在罗金汉侯爵的坚持下,新内阁成员全部由首相提名的人选组成,由此首相提名内阁成员成为惯例。这表明英国( )
A.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和首相矛盾激化
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
13.19世纪30年代,欧洲人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巨型热带睡莲,它很快传入欧洲,并迅速成为花园的新宠。下图是1849年《伦敦新闻画报》刊载的巨型睡莲插图。这可以印证( )
A.殖民扩张促进物种交流 B.新闻报刊引领时尚潮流
C.欧洲园艺技术领先世界 D.文明互鉴推动历史进步
14.1800年,英国销往欧洲大陆和美洲的棉织品占其总出口的81%。1806年减少到70%,次年,又进一步下降至67%。此后,英国棉织品在欧美市场日渐萎靡。由此可推知( )
A.英国工业生产能力衰退 B.工业革命向欧美拓展
C.亚非拉海外市场被打开 D.欧美居民购买力下降
15.1802年至1833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五个工厂法,从工厂法的具体内容来看,不仅包括有工作小时数的具体规定,还包括卫生条款、教育条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工厂法的颁布主要缘于英国( )
A.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B.工人阶级的斗争
C.资本家的道德素养提高 D.启蒙思想的传播
16.巴黎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这次革命“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即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这体现出巴黎公社(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 B.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 D.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下图所示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势力的扩张。
——摘自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主要贸易流通图(1775年)。当时,英国的全部大西洋贸易输入略微超过法国,同时两国都超过了西班牙,而西班牙的进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黄金和白银。在亚洲,荷兰人由于拥有东印度而保持他们的领导地位,但总的来说他们正开始落后于比他们更大的竞争者———英、法两国正在同中国和印度同样大做生意。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拉克勒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扩张势力的历史条件。(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约1330年到1530年,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崛起,并成为欧洲知识和艺术的中心。人们逐渐反对神学对人性的束缚,崇拜起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思想、建筑、艺术以及古典时代的价值观,但他们却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思想史和文化史。15世纪,殷实家族们纷纷慷慨资助,使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创作出一系列欧洲历史上不朽的作品。至1530年,罗马成为文艺复兴盛期的中心,当时的教皇们,包括尤利乌斯二世,委托艺术家在此创作绘画雕塑、修筑教堂。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材料二
近代欧洲社会走向启蒙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发展。法国是启蒙思想的重镇,18世纪其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弘扬理性的怀疑精神,对社会现存秩序进行重新审视。以法国三杰为例,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围绕政治启蒙、社会变革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近代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思想家们无疑也担负着实现社会转型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刘晓青《论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与现代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差异。(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欧洲的影响。(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 《权利法案》通过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
1787年 美国制定宪法
1789年 《人权宣言》颁布
19世纪上半期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问世
1871年 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
——摘编自《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用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恰当,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皖南八校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A D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B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
(1)历史条件:民主政治鼎盛,公民参政热情高;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积累了巨额财富;文化繁荣,吸引人才;航海技术先进,海军强大。(9分,任答三点)
(2)主要特点:西欧国家主导;英国、法国逐步获得优势;大量财富流向西欧;全球贸易网初步形成。(6分,任答三点)
(3)影响:对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对贸易优势和殖民地的争夺及冲突日益加剧,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4分)对美洲——美洲的金银被大量掠夺,传统经济结构遭到破坏,原住民大量死亡。(2分)对亚洲—大量金银输入中国,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些亚洲国家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侵犯。(2分,任答一点)对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物种传播。(2分,任答一点)
18.【答案】
(1)差异:
从地域上看:前者集中在意大利,后者中心在法国。
从领域上看:前者集中于艺术领域,后者侧重于政治思想。
从精神内核上看:前者核心是人文主义,后者核心是理性主义。
从批判对象上看:前者主要针对中世纪神学,后者矛头直指封建专制。(6分,任答三点)
(2)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4分)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点2分,三点5分)
19.【答案】
示例:
主题:17—19世纪世界近代化的发展。(2分)
阐述:17—19世纪,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走上近代化道路。
在政治方面: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通过议会限制王权,实现了从专制到民主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促进美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在经济方面: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建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经济近代化进程。
在思想方面: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推动了法国乃至世界思想近代化。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运动兴起,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诉求,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推动无产阶级思想近代化。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丰富了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8分)
综上所述,17—19世纪,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近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