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10: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所示是《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条款。这反映出该法典的(  )
条目 内容
第203条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自由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颊,则应割其一耳
A.阶级属性 B.神权色彩 C.人文精神 D.多元特征
2.最初,罗马只是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后经过近250年陆陆续续的对外战争,到公元2世纪,疆域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个帝国。据此可知,罗马文明具有(  )
A.以弱胜强的坚韧性 B.不断进取的创新性
C.蚕食鲸吞的扩张性 D.以法治国的秩序性
3.在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中,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是宣誓效忠、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则不能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并要为封臣提供保护。据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
A.结成牢固的军事同盟 B.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C.契约关系具有相对性 D.具有森严的等级色彩
4.下表所示为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学校分类情况。这反映出,当时的学校教育(  )
分类标准 学校类型 概况
组织机构 行会学校 由手工业者行会设立
基尔特学校 由商人联合会设立
教学内容 拉丁文法学校 提供处理商业事务、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读写学校 采用民族语言教学,提供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
A.深受科学革命的影响 B.培养了大量手工业人才
C.传承了经商理财之道 D.具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
5.9世纪时,哲学和科学著作从希腊文、波斯文和梵文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随后的200年间,许多阿拉伯医生、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丰富了他们祖先的学识,并把各种学识系统整理成便于传入西欧的形式。这体现出阿拉伯文化具有(  )
A.开放性和包容性 B.开创性和渐进性
C.探索性和多样性 D.系统性和规范性
6.1993年,奥地利科学家在研究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一具女尸的头发时发现异物,“光谱清楚地确定了丝绸……”。据此可知(  )
A.中非联系非常密切 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非洲丝织技术发达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7.16世纪以来,葡萄牙人相继占领了印度果阿、锡兰、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几十个据点和商站。这体现出葡萄牙(  )
A.开展资本输出的迫切性 B.为其殖民贸易进行布局
C.大规模占领土地的企图 D.意图攫取亚洲矿产资源
8.下图所示为15—16世纪英国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状况(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提高了封建领主收入
C.促进了社会转型 D.削弱了英国军事实力
9.拜占庭的灭亡、十字军的东征以及罗马废墟中文物的被发掘更为这场运动推波助澜。人们高呼着“回到希腊去”“我去,我去把死人唤醒”的口号,声称要把昔日的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这场运动(  )
A.摆脱了封建教会束缚 B.从英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C.以批判封建制度为主 D.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10.16—18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迅速发展的“革命性”时期。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发动进攻。同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图景及其认识事物的方法,又直接改变着人们关于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政治和伦理思想观念。据此可知,受科学革命直接影响的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光荣革命
11.1688年,为了防止詹姆士二世的天主教儿子继承王位,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三世带兵进入英国,致使詹姆士二世仓皇出逃。此后,议会申明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英国人为这样相对温和的方式改朝换代感到荣耀,因此将这次宫廷政变取名为“光荣革命”。这场“革命”(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确立了议会主权
C.实现了直接民主 D.解除了宗教控制
12.在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代表之一的古文诺·莫里斯指出,“我们实在是在做一件奇怪的事情,我们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保护我们,同时又要把他的手捆到背后”。“把他的手捆到背后”的制度设计是(  )
A.联邦制 B.主权在民 C.议会制 D.分权制衡
13.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 B.男工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
C.妇女运动实现了男女平等 D.妇女更适合医疗护理工作
14.下图所示为1860—1900年美国石油产量变化情况。导致石油产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制造业的兴起 B.垄断组织的形成
C.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D.化学工业的兴起
15.下面两幅漫画描绘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卢德分子”破坏工厂和机器的场景。出现这一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
C.工厂生产条件恶劣 D.工人阶级组织性增强
16.巴黎公社委员会由86名委员组成,一半是工人,另外还有医生、律师、法官、记者、教师、艺术家、诗人、科学家等知识分子代表。有些公社委员是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会员,是社会主义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
A.代表工农群众利益 B.不是无产阶级政权
C.得到民众普遍拥护 D.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蛮族入侵和征服过程中新建的蛮族王国及其他由蛮族阶段刚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新兴国家,其国王的权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贵族会议的限制,也受到传统习惯法的制约。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建立的许多王国是如此……中古初期的许多国家在征服战争结束后,王权逐渐走向衰落,特别是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享有特恩权的大贵族独霸一方,割据称雄,篡夺了属于国王的某些权力,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君外之君”,君权已经软弱无力。
———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材料二
15世纪后半期,随着庄园制经济的解体和封建主义的衰落,欧洲开启了以“新君主制”——专制君主制为核心的民族国家新时代。虽然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民族精神,为无政府主义、教权主义和普世主义等桎梏所包围,西欧还是逐渐产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傲视群雄的世俗君主国。这种充满抱负和活力的民族精神,主要来源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收复失地运动”,来源于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也来源于反抗基督教世界体系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和英格兰等最早一批以专制君主制为核心、以民族主义为依归的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前期西欧制约王权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王权加强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被注入新的活力。由于得到资产阶级政府的认可,它已经从“私人的暴行”变为可以向国会提出请求并得到国会批准的合法行动了。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经国会批准的圈地法案,1717—1727年共15件,1728—1760年达1482件,1797—1820年更达1727件。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的实行,系统选种制的采用,耕作方法的改进,土壤的改良,新肥料的施用,农机的推广,满足了不断扩大的非农人口的市场需求,从而为大工业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卫生问题,部分来自工业污染,部分来自生活污染。城市居民大都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的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根据记载,曼彻斯特的议会街,每380人才有一个厕所,在居民区,每30幢住满人的房子才有一个厕所。在工人的家里,鸡、猪、甚至马都挤在同一个房子里。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一般污水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阴沟”通往厕所或死水塘。居住的拥挤和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瘟疫横行,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圈地运动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病”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初,一些青年军官就感受到了西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要求改变现状,实现俄国富强。但由于沙皇控制新闻出版自由,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停滞不前,改革的舆论未能形成,这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前俄国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生产分化严重,广大农民通过向地主租赁土地来维持自身生计。到了亚历山大二世执政初期,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奴制危机愈发严重。此时恰逢西欧国家的先进经验传入俄国,如发展资本主义、提倡自由和人权等。而随后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惨败,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催化剂。
——摘编自韩东《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北战争重新确认了联邦主权的最高权威,有利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相应地,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同时解决了自1776年以来一直困扰全国的奴隶制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这场历时4年的战争是空前惨烈的,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导致了难以估量的政治代价和心理代价。
——摘编自王旭《美国南北战争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下是《世界文明史》部分目录:
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约1350—约1550年)
(一)、意大利的历史背景
(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学的复兴
(三)、意大利艺术的复兴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衰微
(五)、北方的文艺复兴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成就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围绕“文艺复兴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A B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C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
(1)因素:贵族势力;传统法律;封建割据;教会权力。(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封建领主的衰落;民族意识的觉醒;战争与军事变革;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支持;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
18.【答案】(16分)
(1)特点:从私人行为到政府政策;后期获得法律授权;时间较长;数量日益增多。(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市民阶层的种种陋习;贫富分化的加剧;城市缺乏规划,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管理滞后。(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答案】(12分)
(1)背景:沙皇专制和农奴制阻碍社会进步;进步力量的发展;农奴制危机的深重;西方学说的传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付出了政治与心理的惨痛代价。(6分,任答三点即可)
20.【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文艺复兴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2分)
阐释: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最初主要集中于文学与艺术领域。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打破了宗教束缚,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大师创作了众多不朽的杰作,如《蒙娜丽莎》《大卫》等。15世纪中期以来,文艺复兴走出意大利,逐步扩展到欧洲各地,促进了欧洲的转型和发展。此外,文艺复兴的影响还渗透到了其他方面,如科学革命的兴起、音乐艺术的发展、世俗教育的进步等,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想还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促进了新大陆的发现。
总之,文艺复兴不断发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10分)(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同等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