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透过士林群像,品味人生百态
第03讲一《儒林外史》中考早知道
出镜指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方法,欣赏文学作品并领悟内涵等。《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展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学生阅读此书,可达成课标中对作品内涵领悟、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样式了解等要求,故符合课标导向,是中考名著考查的重点对象之一。
在中考中的出镜指数较高 ,主要原因在于其丰富的文学价值、鲜明的主题思想、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儒林外史》频繁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如、2023年湖南岳阳、江苏盐城、江苏镇江、山东潍坊、江苏宿迁、湖南邵阳等省市考查《儒林外史》、湖南永州考查了名著识记,天津考查了名著情节和作者写作意图,江西考查了讽刺手法等。其考查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点涉及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讽刺艺术等多个方面。2024年成都、2025年四川德阳、江苏扬州、四川泸州等地市进行了考查。有这些因素使得《儒林外史》在中考命题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出题老师的青睐 。 因此中考出境指数★★★★
图表览考情
考点 考什么 怎么考
作者作品 考查作者、作品名称、作品体裁、人物名、情节判 断等 常以选择、填空、语段填空考查
人物形象 ①考查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常考人物有范进、王冕、严监生、周进、匡超人、胡屠户、杜少卿、严贡生、虞育德、沈琼枝、牛浦郎、庄绍光等; ②判断情节对应的人物; ③给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排序; ④根据语段或图片概括人物性格,或通过比较不 同的人物形象,阐述塑造人物的目的; ⑤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刻画人物达到讽刺效果等 ①以选择、语段填空/简答考查辨析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②以语段考查人物形象、性赘特点等; ③以简答将人物的某个特点或品质与本部名著或其他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勾连考查; ④以语段简答考查人物性格的变化及原因
情节把握 ①概括情节主要内容,常考情节有王冕画荷、周进撞号板、周进提拔范进、范进中举、严贡生强占小猪、严监生疾终正寝等; ②根据备选人物列举相关情节 ③根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①以简答考查概括情节,或分析情节与人物、主题间的关系; ②以填空考查对名著具体情节的理解; ③以语段填空、简答等考查判断情节; ④以简答将某一情节与本部名著或其他名著、教材情节相似点进行勾 连考查
主题思想 ①考查本书主题思想; ②结合主题判断小说题材; ③分析安排某个人物或 设置某一情节的用意 ①以选择考查主题辨析; ②以选择考查作者塑造某个或某些人物的用意; ③以简答考查作者设置某个人物或情节的用意
艺术特色:考什么:①考查讽刺手法的运用;②考查如何阅读讽刺作品。 怎么考: ①以填空考查全书/某个情节的写作手法; ②以语段考查讽刺手法的运用或讽刺作品的阅读。
导图明考点
★考人物形象
范进(13考)
呆头笨脑穷困愚陋:即使他的母亲在家中着急地等待他卖鸡买米回来做饭,他也依然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并不着急。
热衷功名追名逐利:二十岁应考,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仍以童生资格去考秀才。后来被周进提携,评为榜首。参加乡试后,当骤闻中了举人,他激动得无法自控,竟然疯了。
圆滑世故卑怯懦弱:见了地主豪绅,便竭力拉拢巴结。尤其是见了张乡绅,满口都是“久仰老先生”之类的话,极尽谄媚。
王冕(11考)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满二十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出身贫寒,在放牛空闲时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懂事孝顺、磊落洒脱、心怀仁义:第一次时知县差翟买办去请王冕,王冕以“抱病”为由拒绝;第二次
时知县屈尊来请,王冕提前躲到二十里路外吃酒去了,后与母亲辞别避走山东。
性情孤傲、蔑视权贵、不慕名利:他不愿结交乡绅,远走山东。后来为了奉养母亲回乡,与吴王(朱元
璋)促膝长谈并劝他以仁义治天下。最后为躲朝廷征聘,归隐会稽山。
严监生(8考)
胆小看中亲情:他虽富有但生性胆小,当府衙因找不到犯了官司的严贡生而寻到他时,他给了差人两千钱将其打发走,并决定自己先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
贪财吝啬: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太费油,临终之际一直伸着两个手指头不肯咽气,众人一直猜不出原因。一直等到赵氏挑去一茎,才点头咽了气。
匡超人(7考)
孝顺、勤奋刻苦淳朴:①父亲卧病在床,匡超人白天做生意,晚上服侍父亲;②照顾父亲仍坚持读书,只睡一个更头;③哥哥买酒买鸡为匡超人接风,让匡超人不必告诉父亲,匡超人不肯。
趋炎附势附庸风雅:匡超人到杭州与赵雪斋、支剑峰、浦墨卿等“名士”结交,相聚作诗,参加西湖诗会。
弄虚作假自私冷漠:结识了从事不法活动的潘三,受其影响,也开始进行不法行为,通过“荷花案”“施美卿误卖妻案”和替金东崖的儿子考秀才谋取私利。潘三被捕后,因害怕自己被牵连,迷往京师,坚决不去狱中探望。
汲汲富于贵忘恩负义:匡超人谎称自己未婚,再次成亲,得知原配妻子已死,用莫须有的“诰命夫人”头衔和荣华富贵来糊弄,还打发自己的哥哥安排后事。
周进(7考)
生活穷困沉迷科举:周进出场时六十多岁,衣服破旧,生活窘困,依然是个老童生。沉迷于科举却一直不中,饱受别人的嘲弄和冷遇
醉心功名迂腐可怜:周进看到贡院后,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一头撞在号板上晕了过去
秉性厚忠迁不而恶:后来任广东学道,皇帝派他负责科举考试。他看到衣衫朽烂的范进便想到了当初的自己,于是三次阅其试卷,将范进取为第一
虚伪贪财虚情假意:在弟弟严监生死后,过了多日才从省里回来,直到看见衣服和银子,才换了孝巾到灵前干号了几声
严贡生(4考)
虚伪贪财虚情假意:在弟弟严监生死后,过了多日才从省里回来,直到看见衣服和银子,才换了孝巾到灵前干号了几声。
吝啬、小气:在给儿子办亲事时,因为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了,以至于吹打手不愿意来,新娘也因此不发轿,
贪婪阴险狡诈霸道无赖:①以纲常宗法的名义,侵吞严监生死后赵氏掌管的家产的七成;②抢夺别人的猪,强要别人利钱;③故意让船家吃自己的云片糕,然后诬陷船家吃了自己的药,赖了船费
【真题引路】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请根据表格提示,完善相关内容。
作品 人物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 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 》 王冕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简·爱》 简·爱
【答案】 范爱农 具有反抗精神,力求上进,不畏艰难,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儒林外史 具有反抗精神、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情,对自由幸福有强烈的渴念。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形象。
第①空,根据《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为“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可知,该人物为范爱农。文中写了范爱农的几件事情:同乡会争执,“我”主张写文章悼念,发电报痛骂清政府,范爱农反对,初识范爱农,表现了他的冷静、倔强与愤世嫉俗;在酒楼叙旧中,表现了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在报馆案风波中,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第②空,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的形象为:具有反抗精神,力求上进,不畏艰难,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第③空,王冕属于《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他家境贫寒,辍学放牛,擅长画荷,拒赴官约,指陈八股之弊,躲官会稽山。
第④空,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洛伍德学校。学校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后,她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自尊自爱,毅然悲伤地离去。后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受伤。简勇敢执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清醒的思考和努力的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女性的新形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选择有着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考情节把握
王冕画荷(1考)
起因: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
经过: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迫害,王冕遂远走山东。后山东闹洪灾,因此回乡,奉养母亲
结果: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王冕归隐会稽山
周进撞号板(9考)
起因:宴会上,梅玖、王举人十分轻视周进,周进很受刺激
经过:后来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撞号板晕厥,醒来后大哭大闹
结果: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周进得以参加乡试,果然中举。后来周进
又考中进士,殿在三甲,三年后升了御史,任庁东学道
范进中举(5考)
起因:范进出身贫寒,应考二十余次未中。周进监考童生时,可怜范进苦志,取为第一名
经过:范进为考乡试向岳父胡屠户借钱,被痛骂并奚落了一番。后来范进瞒着岳父去考试,考中了举人
结果:范进喜极而疯,被胡屠户一巴掌扇醒,胡屠户对范进态度大变
严监生疾终正寝(14考)
起因:严监生的妻子王氏病亡,妾赵氏成为正妻
经过:严监生病入膏育,却因灯里点着两茎灯草,担心费油,伸着两根手指,不肯咽气
结果:等赵氏挑掉一茎灯草后,才安心离世
【真题引路】
(2023江西)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请以《儒林外史》的某一情节为例,简要分析其所揭示的现实矛盾。
示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病危之际因家中点着两根灯芯而迟迟不肯咽气的情节,揭示了一个守财奴临终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讽刺了当时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示例:汤奉自诩为官清廉,却在一年之内搜刮民脂民膏达到八千金,揭示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讽刺了当时官吏作威作福,剥削残害百姓的社会现象。
★考艺术特色
讽刺手法: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运用了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展现人物的矛盾性与多面性,给予辛辣的嘲讽
批判精神:《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真题引路】
(2023浙江台州节选)阅读锦囊: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阅读时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写作手法等角度探究小说主题。阅读讽刺小说还要关注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请选择“阅读锦囊”中的一种讽刺手法,结合一本备选名著的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讽刺效果。(4分)
备选名著:
A.《儒林外史》B.《格列佛游记》C.《镜花缘》
[参考答案]
A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画面,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示例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老丈人对他的称呼从先前的“癞虾蟆”到“贤婿”的变化,讽刺了老丈人势利的丑恶嘴脸(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社会风气)。
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的虔诚态度,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B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小人国因改变鸡蛋的吃法而与邻国发生36个月的战争这一事件,讽刺了英法之间连年征战的现实。
示例2: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小人国通过绳技洗拔官员的场景,讽刺了英国政坛的腐败黑暗,
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慧驷国中耶胡经常争抢闪光的石头,吃从别处抢来或偷来的东西的行为,
批判了人性的贪婪、自私和嫉妒。
C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无肠国中富人将排泄物收藏给奴婢下顿再食的情节,讽刺了富人的刻薄吝啬。
示例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淑士国国人表面上的举止斯文与内心的酸腐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了他们的表里不一。
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等遭遇,
讽刺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多部名著勾连
意志坚定,勇于追求: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虽身处封建社会,却反对多妻制度;不愿做官,拉着妻子的手游山玩水;他还大力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被调去修筑铁路,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仍忘我地工作,始终坚定革命斗争意志,坚守信仰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严守戒律,意志坚定
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乗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小说通过刻画
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朝花拾夕》中《父亲的病》一文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通过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女性形象:
《儒林外史》中,沈琼枝是一个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的女子,最终成功走上了反抗之路。
《朝花夕拾》中,阿长睡觉时在床上摆“大”字,满肚子是繁琐的礼节,迷信;但她给鲁迅买来绘图的《山海经》,善良、爱孩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达雅内向、害羞、温柔体贴、积极向上、勤奋上进。她照顾生病的保尔,对他不离不弃;跟随保尔学习,走上革命道路。
真假之辨:
《儒林外史》中牛浦郎私自撬开老和尚的锁,偷看并占有牛布衣留下的诗集,冒名顶替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被牛布衣的妻子发现后胡诌抵赖。
《西游记》中孙悟空打杀草寇,被唐僧撵走。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晕唐僧,抢走行李包袱。沙僧从观音菩萨处找来真悟空,真假悟空从天上打到地下,观音菩萨、玉帝等分中辨无果。
《水浒传》中李逵回家接母亲上梁山的途中,遇李鬼冒充自己拦路打劫。李鬼谎称家里有九十岁老母,李逵给他十两银子接济。后李逵发现被骗,怒杀李鬼。
【真题引路】
(2023 江苏扬州)古典名著中常有“真假之辨”,如《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水浒传》中的真假李逵、《儒林外史》中的真假牛布衣。选择其中一例,简述故事和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示例一:选《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故事简述: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趁机假冒孙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真假美猴王大战,最终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孙悟空将它打死,试图团聚。
启示:待人待事要一心一意,不能轻易怀疑别人。/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不能一意孤行。
示例二:选《水浒传》中的真假李逵。故事简述:李達回乡迎母,在一个偏僻处,跳出冒充自己的假李逵拦路抢劫。李達大怒,把他打倒在地。假李逵慌忙求饶,自称李鬼,并编造谎言骗李逵。李逵听了就饶了他。后来,李達投宿在李鬼家,还发现对方要加害自己,就杀了李鬼。
启示:弄虚作假的行径迟早会败露,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示例三:选《儒林外史》中的真假牛布衣。故事简述:牛浦郎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冒充牛布衣,摇身一变成
了著名诗人,后被牛布衣的妻子发现并报官。
启示:假的就是假的,没有真才实学,假的迟早会被揭穿。
备考妙招
1.“人物形象”考点主要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包括对应人物的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影响、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节判断对应的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演变、成长轨迹,给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排序,根据所给语段或图片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或通过比较不同的人物形象,阐述塑造人物的目的等。
[备考要点]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梳理主要人物的关键事件,标注出名著中体现人物性格的描写。针对有语段的题目,可根据语段内容,从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入手,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针对无语段类题目,要熟记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制作人物关系图辅助记忆。
2.“情节把握”考点主要考查名著中的核心情节,以及具有关键转折点意义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语段分析情节冲突,识别情节中的伏笔、呼应以及对主题的推动作用。
【备考要点】备考时可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法标注名著中的重要情节,关联人物成长与主题,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情节链,加深记忆。在作答时注意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3.“主题思想”考点主要有直接考查主题思想、结合主题判断小说题材、分析安排某个人物或设置某一情节的用意等,要求峰生能结合人物经历阐释名著主题,或阐述塑造某个人物的用意,或阐述作者设置某个情节的用意等。
[备考要点]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提炼书中的核心主题词,结合具体情节或具体人物分析主题,可借助画主题思想对比卡的形式将不同名著的主题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的共通之处。
4.“艺术特色”考点主要聚焦于名著独特的讽刺艺术、人物刻画技巧以及叙事结构的创新运用等方面。常见考查形式包括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进行讽刺,解读人物形象塑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探究其“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散点式叙事结构的妙处等,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文本,阐释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或分析某一艺术手法对作品表达的重要意义。
[备考要点]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需着重关注书中极具讽刺意味的情节片段,如范进中举后的癫狂、严监生临死前伸两根指头的吝啬细节等,深入体会夸张、白描等手法的
运用效果。可通过绘制艺术手法分析表,对比不同人物塑造手法与叙事技巧,总结其艺术特色规律,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这些艺术特色对批判科举制度、揭露社会病态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