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第06讲《儒林外史》三年中考试题(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第06讲《儒林外史》三年中考试题(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3 13: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透过士林群像,品味人生百态
第06讲一《儒林外史》三年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是典范、方向,是教师教授名著、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依据。综观全国,凡是涉及名著试题的中考试卷,无一例外,均涉及对人物、情节和艺术特色的考查,难度因地而异,因此名著中考试题成为学生进行名著学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资料。
对近三年中考名著试题进行精心挑选,选出符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考情的试题,供学生参考、演练,引导学生明确试题考查变化方向,加强学生对名著试题的把握度。
2025
1.(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命中有哪些东西值得珍惜、值得追求?经典名著往往给予我们启示。请你在《艾青诗选》《昆虫记》《儒林外史》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示例一:《艾青诗选》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她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激发人们对那个时代中国广大劳动那个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不公道的世界”的仇恨。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爱是生命中值得珍惜、追求之物。和谐美好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值得珍惜追求的。
示例二:《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热爱昆虫,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本能、习性等方方面面,我们还能感受到法布尔在观察、写作昆虫时的用心、快乐。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对大自然对科学对生命的热爱是生命中值得珍惜值得追求的。
示例三:《儒林外史》中的王冕,他自幼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为了不和乡绅结交远走山东,他才华卓越,不慕名利。从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才华、自由是生命中值得珍惜值得追求之物。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艾青诗选》是现代诗人艾青所编著的一部诗歌选集,收录了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该诗集涵盖了艾青在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下的丰富创作,包括对土地、人民、自然、战争等方面的描绘和思考。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作答此题,需从三部名著中选取一部,结合具体内容提炼“值得珍惜与追求的生命价值”。先确定名著中的核心意象或人物,如《艾青诗选》中的“爱与正义”、《昆虫记》中的“科学探索与自然热爱”、《儒林外史》中的“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再关联具体篇目或情节,分析其体现的生命意义,确保观点与文本内容紧密贴合。
示例一:艾青在《向太阳》中写道“我想起在灯光下缝纫机旁的母亲/我想起为了他的儿子而慢慢变白了头发的母亲”,以炽热的笔触歌颂底层劳动者的坚韧。诗中对母亲的眷恋、对光明的渴求,让我们懂得: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是人间真情,最值得追求的是冲破黑暗的勇气——正如太阳终将驱散阴霾,爱与希望永远是支撑生命的力量。
示例二:法布尔为观察蜣螂推粪球,趴在粪堆旁数小时被路人嘲笑;记录蝉的幼虫脱壳时,连续三天守在树下直至凌晨。他在书中写道“蝉的歌声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对昆虫世界的痴迷与敬畏,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对自然的探索欲、对万物平等的尊重心,以及在平凡细节中发现奇迹的热情,都是值得用一生追求的精神光芒。
示例三:杜少卿变卖田产周济穷人,拒绝出仕躲进南京山水间,当季苇萧劝他“要学管仲、乐毅建功立业”时,他笑答“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他逃离科举牢笼、追求诗酒自在的人生选择,印证了生命的珍贵在于:不被世俗功名绑架,守护内心的真性灵——如同江上孤舟,宁可漂泊无依,也要载着自由的灵魂远航。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文学作品中,某些鄙视劳动、投机取巧的人物,行为表现可悲可笑。从下列任意一部名著中举出一例。
《儒林外史》 《西游记》 《创业史》
【答案】示例:《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以云片糕讹诈船家,将普通糕点谎称为贵重药材,强索赔偿。他精于算计、巧取豪夺,却因贪婪暴露无赖本性,其行为既荒诞可笑,又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投机者的丑恶嘴脸,成为科举制度下人性扭曲的典型写照。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时,需从三部名著中筛选出鄙视劳动、投机取巧且行为荒诞的人物,结合其具体情节分析其可悲可笑性。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儒林外史》中,严贡生 以“云片糕事件”讹诈船家,将普通糕点谎称为贵重药材,强占他人财物。其精于算计、欺压乡里的行为,暴露出封建士绅的贪婪与无赖,既可悲于其道德沦丧,又可笑于其拙劣伎俩。
示例二:《西游记》中,猪八戒常以“好男不跟女斗”为由逃避战斗,巡山时偷懒睡觉,化斋时斤斤计较。其贪生怕死、投机取巧的习性,既可悲于其缺乏担当,又可笑于其滑稽行径,成为取经路上的“喜剧担当”。
示例三:《创业史》中, 郭世富在土改时伪装进步,捐树捐粮以博取信任;土改后却恢复旧态,放高利贷、投机卖粮,抵制互助组。其精明算计、见风使舵的行为,既可悲于其丧失农民本色,又可笑于其自以为是的“精明”。
3.(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结合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是同学们关于名著“环境与人物”的讨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西游记》中应对取经路上的险山恶水、妖洞魔窟等环境挑战的过程,就是磨砺唐僧师徒心性的过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冰天雪地、物资匮乏的筑路工地给保尔严峻的考验,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C.《红星照耀中国》中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和官兵平等、军民鱼水情深的苏区促进了广大革命者的成长。
D.《儒林外史》中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导致当时所有的儒生被功名利禄所裹挟,形成了一幅“群丑图”。
(2)请你阅读下面的回目,探究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回目的主要特点 ;有同学仿照回目为《卖油翁》一课另拟一个题目,请补充完整:陈尧咨 卖油翁 。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答案】(1)D
(2) 对仗工整,概括本回主要内容 恃技骄横 酌油晓理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有误,《儒林外史》描绘了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但并非当时所有的儒生都被功名利禄所裹挟,像王冕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还有杜少卿,他慷慨仗义、轻视礼教、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这些人物都展现出与追名逐利的儒生不同的形象,并非形成单一的“群丑图”;
故选D。
(2)第①空,本题考查提炼和概括。
从结构上看,古典章回体小说回目多采用上下句对仗的形式,如《西游记》回目中“三藏”与“四圣”对应,都是人物称谓,“不忘本”与“试禅心”都是动宾结构,《水浒传》回目中“杨志”对“吴用”,“押送金银担”对“智取生辰纲”,不仅字数相等,词性、句式也相互对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从内容上看,回目高度浓缩章节核心情节,像“四圣试禅心”直接点明《西游记》该章节中四位菩萨试探唐僧师徒禅心的关键事件,“吴用智取生辰纲”清晰概括了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的主要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读者能快速了解章节大意。
第②③空,本题考查仿写。属于开放性试题。需仿照古典章回体小说回目的对仗结构,为《卖油翁》拟写标题,上下句应分别围绕陈尧咨与卖油翁的行为、性格或二者间的互动展开。
从结构上看,虽无需严格限制字数,但需保证上下句句式相近、词性相对,形成工整对仗;从内容上看,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或事件核心。
示例一:陈尧咨恃才傲物 卖油翁以技服人(前句体现陈尧咨凭借射箭本领骄傲自大的性格,后句突出卖油翁用倒油绝技令其心服口服的情节)
示例二:陈尧咨怒问射艺 卖油翁笑谈酌技(通过“怒问”“笑谈”展现两人不同态度,“射艺”“酌技”点明核心技艺,生动呈现故事冲突)
2024
4.(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请根据表格提示,完善相关内容。
作品 人物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 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 》 王冕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简·爱》 简·爱
【答案】 范爱农 具有反抗精神,力求上进,不畏艰难,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儒林外史 具有反抗精神、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情,对自由幸福有强烈的渴念。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形象。
第①空,根据《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为“冷静、倔强、愤世嫉俗,为找不到革命道路而感到苦闷”可知,该人物为范爱农。文中写了范爱农的几件事情:同乡会争执,“我”主张写文章悼念,发电报痛骂清政府,范爱农反对,初识范爱农,表现了他的冷静、倔强与愤世嫉俗;在酒楼叙旧中,表现了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在报馆案风波中,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第②空,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的形象为:具有反抗精神,力求上进,不畏艰难,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第③空,王冕属于《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他家境贫寒,辍学放牛,擅长画荷,拒赴官约,指陈八股之弊,躲官会稽山。
第④空,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舅母打发到洛伍德学校。学校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毕业后,她应聘去当家庭教师谋生。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自尊自爱,毅然悲伤地离去。后因不能忘情于罗切斯特,她重回故地,才知数月前疯女人纵火而死,罗切斯特为救她一只眼睛受伤。简勇敢执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清醒的思考和努力的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女性的新形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选择有着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2023
1.(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多呈现出儿童、成人双重视角。《父亲的病》《琐记》中少年鲁迅认为衍太太品行恶劣,成年后才消除对她的误解。
B.《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形象,对当时丑恶的科举、腐败的吏治、虚伪的礼教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
C.《世说新语》是志人笔记小说,或精炼含蓄记录人物的一句话,或售永传神描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塑造出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鲜活形象。
D.《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通过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富有神异色彩。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有误,“成年后才消除对她的误解”错。鲁迅一直没有消除对衍太太的误解,对她是鄙视、厌恶的;
C.有误,“塑造出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鲜活形象”表述有误。《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D.有误,“全书通过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以偏概全。书中还有大量关于其他方面的故事;
故选B。
2.(2023·吉林·中考真题)在“积累与梳理”环节,小博同学展示读书笔记,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红星照耀中国》,我发现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B.读《儒林外史》,我认为小说以范进为中心人物贯穿全书主要情节,反映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读《骆驼祥子》,我发现这部作品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语言力作,他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北京方言。
D.读《海底两万里》,我认为小说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而非“以范进为中心人物贯穿全书”;表述有误;
故选B。
3.(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班级组织“与经典同行”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读完《海底两万里》,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短语:镇定自若、献身科学、团结合作……请你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围绕其中一个短语谈谈感受。
(2)《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表现的是“士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或唯利是图,或貌似君子,或终老科场……他们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但是书中仍存在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贤者,结合小说情节,说说你判断他是贤者的理由。
备选人物:牛浦郎 王冕 庄征君 杜少卿 虞育德 杜慎卿
【答案】(1)团结合作:教授阿龙纳斯因为要追逐当时所谓的“独角鲸”,应邀请参加追捕,在此过程中不幸落水,被他的仆人康赛尔和鱼叉手尼·德兰救上了“独角鲸”的背脊。
(2)王冕;理由: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不慕名利。①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②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③不满二十岁,就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贯通。靠自学,画得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④朱元璋慕名拜访,王冕讲以仁义服人的道理。后来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
【详解】(1)本题考查《海底两万里》相关情节及人物精神。作答本题时,需要结合具体情节来作答,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镇定自若。他们在锡兰岛采珠场遇到了一名印度采珠人被一条大鲨鱼袭击,尼摩船长沉着镇定,与鲨鱼展开搏斗。
示例二:献身科学。阿龙纳斯敢于跟随尼摩船长乘坐潜艇进行海底两万里的探险旅行,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献身科学精神。
(2)本题考查《儒林外史》相关情节及人物精神。作答本题时,需要结合具体情节来作答,答案不唯一。
示例:杜少卿。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淤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抱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4.(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班级开展“读名著·说友情”主题活动,小明摘录了以下三个片段,作为论据,准备发表对“说友情”的看法。
【片段一】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水浒传》
【片段二】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
——《草房子》
【片段三】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长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儒林外史》
(1)请根据片段一和片段二的内容提示,补充具体情节,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论据。
真正的友情应该像鲁智深对林冲一样,在得知林冲被刺配沧州,发现有人要暗害林冲时,鲁智深 ;真正的友情也应该像桑桑对杜小康一样,在杜小康准备在校门口摆摊,面临困难时,桑桑 。
(2)小明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小明应怎样使用片段三这个论据?
【答案】(1) 挺身而出,大闹野猪林(必须答出“野猪林”); 卖掉心爱的鸽子资助杜小康(必须答出“卖掉鸽子”这一情节)。(意思对即可)
(2)真友情是能急人之困(或“真友情是能及时对危难之际的朋友施以援手”,或“患难见真友情”,意思对即可)
(3)将之作为反面论证材料(或“反面例子”,或“反面例证材料”,意思对即可),让人们清楚“真友情”绝不是建立在有利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或“真友情绝不是相互利用”,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题干所给语段都扣住“真正的友情”这个中心在陈述,补充内容要根据主题、结合所给情节、抓住关键词来概括。
片段一是《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结合片段一可知,在野猪林,薛霸两人举起棍子要打死林冲,鲁智深冲了出来,救下林冲。故可概括:鲁智深挺身而出,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
片段二是《草房子》的情节,桑桑和杜小康是同学,当杜小康遇到困难时,桑桑提供了许多帮助。桑桑主动关心杜小康的生活,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桑桑卖鸽资助杜小康做生意,给他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桑桑买东西成就杜小康第一单生意,给他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故第二个空可补充:桑桑卖鸽资助杜小康做生意,给他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2)本题考查内容提炼和概括。
片段一些林冲要被薛霸等人暗害时,鲁智深冲了出来,救下了林冲;片段二写杜小康面对困难时,桑桑主动提供了帮助。鲁智深和桑桑都是在自己的朋友遭遇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表现了友情的真挚感人。故可以提炼论点:真正的友情是能在朋友处于困境时,主动提供帮助,施以援手,患难见真情。
(3)本题考查论据。
片段三出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范进曾经是落魄的书生,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无人帮助;而如今范进中了举人,就有体面的管家送来了另一个举人老爷的大红全帖,并且送来银子,言语称对方是如亲骨肉一般的兄弟,看出这位长老爷的虚伪、趋炎附势,这不是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金钱、权势基础上的虚假的友情。
这个论据可以充作反面论据,让人们知道“真正的友情”不是建立在金钱名利上的,而应该建立在真正的情谊上。
5.(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下面文段选自清代作家 的《儒林外史》,选段中的【甲】指 (人名)。
【甲】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回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逐日把牛拴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答案】 吴敬梓 王冕
【详解】考查作家作品和名著人物。
第一空:《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第二空:根据选段中的“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可知,甲指的是王冕。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6.(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许多选择,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的原因。请从以下给定的名著及人物中任选一项,结合人物的某一次选择,探究其必然性。
供选名著及人物:
A.《西游记》(孙悟空) B.《红星照耀中国》(朱德)
C.《简·爱》(简·爱) D.《儒林外史》(王冕)
选 项。
【答案】 示例:我选A.《西游记》(孙悟空); 大闹天宫是孙悟空的必然选择,孙悟空从学艺回到花果山之后,就能够看出性格是属于放荡不羁的,不服天地管的抗争精神让他不断地闯祸,连龙王都怕他,这注定了他以后会惹出更大的祸;所以大闹天宫是孙悟空人生的必然选择。
示例二:我选D.《儒林外史》(王冕);拒绝入仕为官是王冕的选择,因为王冕所追求的是古代先贤的独立自主、高洁的情操,喜欢的是那种自由自在、随心随性的生活;所以拒绝入仕为官、归隐山林成就了王冕的美名,这是王冕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此题需要读懂读透名著内容以及主题,联系其中一部名著中的人物以及他所做出的某一次选择进行阐述其必然性。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选A《西游记》(孙悟空)。在作品中,孙悟空多次做出了重要的选择。其中一次是他选择成为唐僧的护卫,一同西去取经。这个选择的必然性在于孙悟空内心的向往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这个冒险来修行成仙,并且担负起保护师父和取经使命的责任。虽然他在取经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承诺,最终成功完成了修行并获得了佛教的救赎。孙悟空的选择是基于内心的信念和责任感,必然性来源于他追求成仙和修行的精神追求。
示例二:我选B《红星照耀中国》(朱德)。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朱德是主要人物之一,他做出了一系列关键的选择。其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是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革命事业。这个选择的必然性在于朱德对社会不公与民族独立的关注和追求。他深受农民起义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影响,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来改变社会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革命战争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体现了他对人民利益和国家前途的责任感和担当。
示例三:我选C《简·爱》(简·爱)。在《简·爱》中,简·爱是主角,她也经历了一系列关键的选择。其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她选择离开萨里郡,远离罗切斯特。这个选择的必然性在于简·爱对自我尊严和独立的坚持。她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婚姻,并且存在道德和伦理上的冲突。她拒绝了一个不符合她价值观和对平等伴侣关系的理想的婚姻,并选择了独立和自由。这个选择展现了简·爱对个人尊严和自由选择的不妥协,同时也揭示了她内心对真爱和平等关系的追求。
示例四:我选D《儒林外史》(王冕)。在《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主要人物之一,他也做出过一些关键的选择。其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是他选择投身文官之路,追求功名利禄。这个选择的必然性在于王冕对社会地位和自身家族的压力。作为一个出身寒微的人,他深知通过功名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他选择投入儒林,通过学术和官场的晋升来获得地位和权力。这个选择反映了王冕对社会阶层困局和功利主义的现实适应,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对成功和地位的渴望。
7.(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以上文段摘自清代著名作家 的长篇讽刺小说《 》,其中的人物A是 。
(2)请结合原著前后情节,概括人物A放声大哭的原因。
【答案】(1)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周进
(2)屡试不第,六十余岁,却连秀才也没考取,触景生情。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选段所给内容“好好到贡院来耍”“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可知,该内容选自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相关内容:《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根据文段中“撞号板”“嚎啕痛哭”“满地打滚”等可以判断A为周进。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选段所给内容“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可知,周进参观贡院,见到号板,回想起自己久试不第的生平遭际,越想越伤心,一头撞去,不省人事。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根据文段中“撞号板”“嚎啕痛哭”“满地打滚”等可知,周进痛哭的原因在于他自己屡试不第,六十余岁,却连秀才也没考取,触景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