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透过士林群像,品味人生百态
第01讲一《儒林外史》阅读计划
导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细腻,尤其是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鲁迅先生评价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阅读计划:
时 间 阅 读 篇 目 打 卡 进 度
第一周 1——8回 思考与讨论: 1.作为一部“婉而多讽”的“认刺之书”,作者为什+么要塑造王冕这样一个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2.范进中举后众部居的表现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3.王惠被称为“江西第十能员”。被各处推荐。对此。你对当时的官僚制度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
第二周 9——15回 思考与讨论: 1.鲁编修最后的结局如何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马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马二选文的标准是什么 3.少年时期的匡超人是个怎样的人
第三周 16——24回 思考与讨论: 1.匡超人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为何会变 2.牛浦郎冒名顶替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3如何看到鲍文卿这个怜人形象
第四周 25——31回 恩考与讨论 1.杜少卿是个怎样的人 该怎么理解社镇年的男女之好 2杜少卿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
第五周 32——40回 思考与计论: 1.众人为何邀请虞博士来做泰伯祠的主祠 他是个怎样的人 2.作者对于鲁小姐与沈琼枝这两个女女性所持态度是否一致
第六周 41——46回 思考与讨论: 1.萧云仙是怎祥从一个的游侠转变为官员的 2沈琼枝为什么会成为小说中出现的唯一有名字的女性
第七周 47——56回 L.女儿死后,王玉辉明明心痛不已,那他为什么要赞成女儿殉夫 2.《儒林外史》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的用意是什么
第八周 思考与讨论:选择小说中某一个人物,为其续写合理的故事结局,注意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九周 专题探究 典型人物探究
第十周 专题探究 讽刺手法
阅读策略
《儒林外史》将讽刺融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特点的描绘中。阅读这样的作品,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白书名含义,了解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用一个个人物的命运,来揭示整个士人阶层的整体命运。读懂此书,首先要读懂书名里的玄机,“儒林”一词源于《史记》“儒林列传”指儒者之林,一群读书人。“列传”是《史记》一种体例,算正史。作者在书名中以“外史”之名,意味着与正史有别。这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处。
书中故事均以明代为背景,但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的是作者同时代文人在科举制度下的命运。清代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来对付知识分子,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功名利禄的深渊,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一朝功名,鸡犬升天。而这样的科举制度却不是人才为先,所取之人大多沦为名利场上的“苍蝇”吴敬梓以“外史”之轻松、戏谑着力呈现的丑恶现实,实乃苦心独运。
二、理清出场人物,熟悉具体故事
《儒林外史》这部长篇小说没有中心人物,书中出场的人物有二百七十多个。
作品开篇用卖画避世的王冕的故事作楔子,然后写 60 多岁的老童生周进在众人的帮助下考中举人的故事。随后,周进提拔了范进,大家熟悉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不久,范进一路考中做官牵引出严监生、严贡生争夺家产的情节。而后范进要报答周进的提拔之恩,又引出了周进的学生荀玫与王惠的故事。王惠降顺了反叛的宁王,在逃亡路上遇到了蘧景玉,蘧景玉的表兄娄二公子,结识杨执中、权勿用,又接连引出尚是好青年的匡超人、古道热肠的马纯上,以及张扬个性的杜少卿、淡泊名利的庄少光恪守道德的虞育德等。其中王冕只在第一回出现过,而匡超人、王惠等在后面的情节里还若隐若现。
本书虽是长篇小说,却由多个短篇连缀而成。吴敬梓以人物来引故事,一个人物串引着一个人物,环环相扣,架设了一方硕大的舞台,让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留给读者一台群儒大戏。
书中人物所叙之事也各形各色,除了考功名的故事外,还有考中做官后处理政务的故事,如汤县令、唐知县、王惠、向知县的多次断案;也有未考取功名的人与考取的人之间的故事,如金东崖与王惠、荀玫的交往,杜少卿与众人的交往,严贡生与各色人等的交往;还写了张铁臂、牛浦郎、严贡生、潘三、匡超人如何行骗的故事……故事跟着人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故事。
同学们,读这样的作品,假如你的好奇心受损,很容易就失了兴致,不肯深究。反之,如果你能把它“啃下来”,你就会将形形色色的人物,拼凑成一幅巨大的儒林众生图,越读越有趣。这,正是《儒林外史》阅读的精妙之处。
读什么
《儒林外史》第一回借王冕之口,讲述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受到功名富贵的诱惑,就不再注意学问品行:“这个法(指八股取士之法)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书中有一位名叫周进的老书生,他贫苦木讷,六十多岁了还没考上秀才。外出时,衣衫破旧的他被人嘲笑挖苦,只能忍受。
周进心中除了求功名外,别无他想。几经周折来到省城贡院,想进去看看,却“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他想到连进贡院都要塞钱,自己穷困潦倒,科考之路岂不是更加无望了,“只觉得眼睛里一酸,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昏死了过去”,醒来,又“放声大哭”,直到“口吐鲜血”。他凄凉的处境,唤得大家的同情,大伙仗义地凑了二百两银子,他高兴得趴在地上给人家磕头。考试时,因“人逢喜事精神爽,周进的七篇文字,做得花团锦簇一般”,结果真中了举,随后又中进士。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广东学道,主管-省的院试,从此掌握着千万读书人的命运。
书中还有一位二十岁应考,考了二十余次却屡试不中的老童生范进,因受到周进的提点,中了第一名。忽然考中的范进,因惊喜来得太突然而痰迷心窍,上演了一出发疯的闹剧:他“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只会叫嚷“中了”.众人拿他无法,只好请出了他素日畏惧的岳父胡屠户,胡屠户一嘴巴打将去,范进“昏倒于地”,醒来之后,“如在梦里一般”,吐出几口痰,这才好了。
周进与范进的故事,充满了喜剧性,他们本性不坏,就是贪慕名利。而书中还有一个贪官酷吏王惠,就显得很不可爱了。他三十多岁中举,五十多岁中进士,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了解地方人情、特产,打听诉讼里的猫腻,只想着如何搜刮民脂。他处理案件时,把打人的板子拿到秤上称出轻重,做好记号,以方便坐堂时作弊。他还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各项差事的余利,
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满城的人没有不知道他厉害的,即使睡梦里也是害怕的。然而就是这样的官员,朝廷考察政绩时,却认
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人。这种制度下选拔出来的官员,破坏了官场的生态。
书中还有一个叫匡超人的,是青年一代士子的代表。他本是一个纯朴孝顺的好青年,但在科举制度的诱惑下,在杭城名士群的熏染下,在衙蠹潘三的教唆下,一步步地蜕变,先学会自我吹嘘,撒谎骗人,突破道德底线。当穷酸的生活不能满足金钱的欲望时,他又开始伪造文书,充当枪手,突破律法的底线,变成一个厚颜无耻的名利之徒。
阅读《懦林外史》,你会发现,作者有感于士林种种流弊,所以用婉转的笔触描述种种世相,穷极文士情态,对其中伪妄之处多有摔击。小说将讽刺融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及对人物性格的描绘中,通过细节
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段展现人物性格,将可悲的、可喜的、可憎的人物元素熔于一炉,以饱蘸心酸之笔写喜剧,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逼近悲剧性的社会本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