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第04讲《红岩》三年中考试题(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第04讲《红岩》三年中考试题(教师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3 13: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血色黎明中的精神图腾
第04讲一《红岩》三年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是典范、方向,是教师教授名著、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依据。综观全国,凡是涉及名著试题的中考试卷,无一例外,均涉及对人物、情节和艺术特色的考查,难度因地而异,因此名著中考试题成为学生进行名著学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资料。
对近三年中考名著试题进行精心挑选,选出符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考情的试题,供学生参考、演练,引导学生明确试题考查变化方向,加强学生对名著试题的把握度。
1.(2025·河北·中考真题)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纪实作品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倾向。围绕“纪实作品的阅读”这一探究专题,小组同学为《红星照耀中国》制作了读书卡片。请以下面已完成的读书卡片为例,完善读书卡片三。
读书卡片一 摘录:事实是,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再回来报道他的经历。 读书卡片二 摘录:我最后一次走到保安的大街,越走近城门,我越一步懒一步地拖着。人们都从各办公所探出头来,大声地向我致意道别。
分析:出发前的叙述,表明斯诺是带着疑惑去红色中国采访的。 分析:从斯诺的叙述中,我读出他离开保安时的恋恋不舍。
读书卡片三 摘录:这个大学大约就是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学府”,用石头、砖头当作桌椅,石灰墙和泥墙当作黑板……学生们有的在两个具有设备的场子打篮球,有的在黄河支,流旁边由泥土填平的场子上打网球。还有好些学生在打乒乓球、写字、阅读新书和杂志,或者在他们简陋的俱乐部里读书。
分析:
(2)阅读文学作品,我们会因英雄为伟大事业奋斗而热泪盈眶,也会为人物与命运不屈地搏斗而心潮澎湃……这表明我们领略到了文学作品的崇高美。
围绕“文学作品的崇高美”这一探究专题,请从《红岩》《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个或一组人物,写出你领略到的崇高美。
【答案】(1)示例:这段话叙述了红军大学学生的生活状况,隐含着斯诺对学生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肯定。
(2)示例一:《红岩》中英勇的共产党人面对刑讯威逼宁死不屈,面对金钱利诱毫不动心。他们的坚毅与自信、勇敢与冷静让我心生敬仰。
示例二:《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斩妖除魔。每每读到这些,我总是心潮澎湃。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虽然瘫痪、失明,不能投身于社会建设,但他用笔作为新的武器继续战斗。他顽强的意志让我感受到一种崇高美。
【详解】(1)本题考查语段分析。
从摘录“用石头、砖头当作桌椅,石灰墙和泥墙当作黑板”,能看出红军大学硬件设施极度简陋;但“学生们有的在两个具有设备的场子打篮球,有的在黄河支流旁边由泥土填平的场子上打网球。还有好些学生在打乒乓球、写字、阅读新书和杂志,或者在他们简陋的俱乐部里读书”,又展现出学生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积极开展多样活动,坚持学习、运动,充满活力与朝气。斯诺客观叙述这些内容时,隐含着对学生们不惧艰苦、积极向上,保持乐观进取精神面貌的肯定与赞赏,让读者感受到红色教育阵地里蓬勃的生命力。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
文学作品的崇高美,体现为人物在面对艰难困苦、强大敌手或重大使命时,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自我牺牲精神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从《红岩》《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人物,需挖掘其在情节里彰显的精神力量,以此呈现崇高美。
示例一:《红岩》江姐,江姐面对丈夫被害,强忍悲痛继续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后,遭受酷刑仍坚贞不屈,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她以对党忠诚、视死如归的意志,展现出为革命事业甘愿奉献一切的崇高美。
示例二:《西游记》唐僧师徒,他们一路西行,遭遇九九八十一难,面对妖魔鬼怪的威胁、自然环境的恶劣,从未放弃取经弘法的信念,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降妖除魔的勇气,诠释了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崇高美。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保尔在战争中英勇战斗,身负重伤后仍坚持建设、文学创作,即便疾病缠身,也以钢铁般的意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他用一生践行对信仰的执着,彰显出为理想献身、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崇高美。
2.(2025·河南·中考真题)阅读《艾青诗选》中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上,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
“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一九七八年
诗歌中的“伞”让你联想到了下列备选人物中的哪一个?请结合小说内容,说一说他(她)为什么带给你这样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备选人物:江姐(《红岩》)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示例:
江姐:诗歌里的“伞”,雨天护人不湿衣,晴天化云予清凉,一心为他人奉献。江姐恰似这“伞”,在《红岩》中,面对敌人酷刑,她坚守信仰护同志;为革命胜利,甘付热血,用无畏与牺牲,为战友、为党撑起希望之“伞”。
保尔·柯察金:诗中“伞”不计自身日晒雨淋,只为护人、予人清凉。保尔亦如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他为革命浴血奋战,为建设不畏艰辛,哪怕伤病缠身,仍以钢铁意志,为国家、为人民遮风挡雨,奉献一切。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诗歌中的“伞”,有着纯粹而动人的精神内核:它不在乎自身将承受日晒或雨淋的境遇,满心满眼都是对他人的护佑——雨天,要牢牢为人们挡住浇落的雨水,不让衣衫沾湿半分;晴天,又甘愿化作头顶的云,默默投下一片清凉。这种全然利他、无私奉献的姿态,成为一种温暖的精神象征。
关联江姐:《红岩》里的江姐,恰似这样一把“伞”。在渣滓洞暗无天日的监狱中,敌人的酷刑如暴雨倾盆,竹签钉入指尖的剧痛钻心蚀骨,可江姐咬着牙,把所有苦难独自承接,像伞面稳稳拦住风雨。她死守党的机密,守护着狱友们的信念与革命的火种,不让敌人的阴谋“淋湿”哪怕一丝希望。临刑前,她从容整理衣衫、微笑告别同志,以生命为坚实的“伞骨”,为身后的信仰撑起一片永远晴朗的天空。她用无畏的牺牲,将“伞”那种极致的奉献精神,浇筑在革命的热血里,让后来者永远记得,曾有这样一个人,如伞般为理想遮风挡雨,燃烧自己照亮前路。
关联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亦如诗中的“伞”。他为革命事业奔赴疆场,枪林弹雨里浴血奋战,像伞在暴风骤雨中牢牢站稳,为守护祖国与人民的安宁扛住冲击;投身国家建设时,他拖着伤病累累的身躯,在严寒与艰苦中筑路、劳作,哪怕身体被病痛反复“日晒雨淋”,也从未停下脚步。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化作最坚实的“伞面”,为人民遮拦生活的苦难,为理想的明天撑起希望。从青春到暮年,保尔以一生践行“予人荫庇”的奉献,让“伞”的精神,在为理想奋斗的漫漫长路上,熠熠生辉,永远指引后来者奔赴热爱,无畏向前。
3【2025江苏连云港】阅读《红岩》选段,完成14~15题。(8分)
【甲】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了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乙】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浓浓的。下边是金黄的山,翠绿的森林,山头上露出半个大太阳,放射着耀眼的红光。角上写着两个丰满的字:“黎明。”孩子的画不太高明。可是,气势很大,蓝色、红色、金黄和翠绿,挤满了画面,把一张纸装得满满的。他的笔锋充满了炽热的渴望自由的强烈感情。
(节选自《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有删改)
14.根据甲乙语段内容,结合整本书,写出你对小萝卜头这个形象的阅读感受。(4分)
15.市革命纪念馆正在招募“红色小讲解员”,你以“读《红岩》,我与小萝卜头同呼吸”为题录制视频参加征选,请从小萝卜头对你的影响和小讲解员的使命两方面分享视频讲稿。(4分
【答案】14. 小萝卜头自幼被囚禁狱中,在残酷环境里,他对虫子“唯恐伤害”,还放飞虫子,这份对生命的怜惜与对自由的向往,纯真又珍贵;画“黎明”时,用浓烈色彩、写满渴望,尽显对自由的炽热憧憬。他是苦难中不屈的光,即使被囚禁仍保持对知识的渴望,让我看到黑暗里人性的纯善与对希望的执着,也懂了今日自由的珍贵,应铭记历史、守护美好。
15. 各位朋友好!我是红色小讲解员××,今天以《读<红岩>,我与小萝卜头同呼吸》为题,和大家分享读《红岩》,小萝卜头深深戳中我的故事。他生在监狱,没见过真正的蓝天、森林,却用对虫子的温柔、画“黎明”的炽热,传递对自由的向往。他让我明白,哪怕身处绝境,也要守住心底的光,珍惜当下的自由与美好。作为红色小讲解员,使命就是把小萝卜头这些红岩英烈的故事讲好。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是无数像小萝卜头一样的革命者,用苦难、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带着这份感动与责任,把红色精神传递下去,让先辈的信念,在新时代继续闪光!谢谢大家聆听,愿我们都能与小萝卜头同呼吸,传承红色力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纯真善良与生命敬畏。根据甲段“两手轻轻捧着虫子,唯恐伤害”“把盒子重新打开放飞”,通过“轻轻捧”“唯恐”等动作、心理描写,体现他对微小生命的怜惜,与狱中残酷环境形成反差。
对自由的炽热渴望。根据甲段“它坐飞机回家去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用孩子式的想象表达对自由的憧憬;乙段画“黎明”时用“浓蓝、金黄、翠绿”等浓烈色彩,“笔锋充满渴望自由的感情”,直接点明精神诉求。
坚韧与信念。根据文章可知,整本书中他为狱友传递情报、学习知识,如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即使被囚禁仍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抓住这些关键内容表述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演讲表达能力。一方面要内化小萝卜头形象对自己的影响(精神启迪、价值观塑造等),另一方面要清晰阐述“红色小讲解员”的使命(传承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让受众共情历史等),需将个人阅读感悟与社会使命结合,用演讲的感染力、逻辑性组织内容。
示例:大家好!我是红色小讲解员××。今天,今天我以《读<红岩>,我与小萝卜头同呼吸》为题,和大家分享读《红岩》,与小萝卜头“同呼吸”的震撼与感动。还记得小萝卜头放飞虫子的场景吗?他小心翼翼捧着虫子,放进火柴盒后,又突然停下——“飞吧,你飞呀!”那一刻,他眼中的光比牢房外的太阳还要明亮。牢房的铁窗禁锢了他的身体,却锁不住他对自由的向往。他的“飞机”,是一只平凡的虫子;他的“黎明”,是用浓墨重彩涂满整张纸的蓝天与太阳。这些画面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由,是小萝卜头用生命仰望的星辰。小萝卜头教会我珍惜,更教会我勇气。他在狱中传递情报、坚持学习,用树枝在地上一笔一划写字的身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黑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常为生活中的小挫折气馁,可每当想起小萝卜头,就有了直面困难的力量。而作为红色小讲解员,我的使命就是让小萝卜头的故事“活”起来。当我讲述他的渴望、他的坚持,不仅是在诉说历史,更是在延续他对自由与光明的“呼吸”。我希望用我的声音,让更多人明白:今日的山河无恙,是无数像小萝卜头一样的英雄,用鲜血与信念换来的。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让小萝卜头心中的“黎明”,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谢谢大家!
2.【2024·山西·中考真题】
班级开展“赏读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
抗战胜利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红岩》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儿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骆驼祥子》 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当时的各种传闻不仅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中引起轰动、更让一般的航海人员激动不已。——《海底两万里》
(1)上面是同学整理的三部名著的开头,你喜欢其中哪一个呢?请写出理由。
(2)请从以上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写一段推荐语,分享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
【答案】
(1)示例一:我喜欢《红岩》的开头,作者描写了重庆新年早晨被浓云迷雾笼罩的情景,引发人们对动荡年代新一年前景的思考。
示例二:《骆驼祥子》的开头交代了“骆驼”是主人公祥子的外号,文字通俗朴素,读来亲切自然,我喜欢。
示例三:《海底两万里》的开头设置了悬念:1866年海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怪事?我真想读整本书,一探究竟。
(2)示例一:你知道小萝卜头吗?想了解他的飞翔梦吗?你知道江姐吗?想知道她和战友们在狱中怎样绣五星红旗吗?那你就要读一读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故事的传奇色彩与情节的跌宕起伏会让你爱不释手。
示例二:祥子,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普通人力车夫,他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却历经“三起三落”,最终放弃了理想,原因何在?请阅读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相信你能从中找到答案,感受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示例三:我推荐《海底两万里》。你可以跟随法国小说家凡尔纳非凡的想象,沿着“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线路,和尼摩船长一起来一趟神奇的探险之旅。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一定会让你惊叹不已。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名著阅读相关内容的能力。应结合所给三个语段内容,写出你喜欢的理由。答案不唯一。
依据《红岩》选段内容可知,这是描写重庆清晨的景色。依据《骆驼祥子》选段内容可知,这是交代祥子与骆驼的关系。依据《海底两万里》选段内容可知,这是名著开头部分。
示例1:我喜欢《红岩》的这一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个阴沉沉的早晨,山城重庆被浓云迷雾笼罩,到处灰蒙蒙的景象。渲染了国共内战时期阴森、可怕的社会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2:《骆驼祥子》的开这一开头部分。让我明白了“骆驼”只是是主人公祥子的外号。并用简洁文字,引出与祥子之间的关系,读来亲切自然,让人禁不住要快点知道祥子与骆驼的关系,内容新颖,具有吸引力奇。
示例3:我喜欢《红岩》的这一开头部分。这部分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用“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这些词语吸引读者的眼球,想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解开事情的神秘面纱。设疑的方式,为整本书开启了阅读模式。
(2)本题考查推荐语拟写能力。可以介绍书籍基本信息(简要介绍书籍的标题、作者、出版日期等),让读者对书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写出推荐理由。这是阅读推荐卡的核心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阐述推荐理由。
示例1:《红岩》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革命先烈们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壮丽篇章,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实与感人。阅读这本书,就是向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致敬。
示例2:《骆驼祥子》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讲述了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示例3:《海底两万里》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冒险故事。 故事中有神秘的海洋怪物、惊险的战斗和美丽的海底景色,让人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读这本书可以带你进入一个神秘而充满冒险的海洋世界,还能学到有关海洋生物和科学的知识。
2023年
1.【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
文学作品中的名字往往含有作者的匠心。选出以下解读合理的一项( )
A.《西游记》中“鹰愁涧”“乌鸡国”“盘丝洞”等地名,暗示了这些地方妖怪的原形。
B.《红岩》中市委将刊物定名为“挺进报”,展现了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斗争精神。
C.《骆驼祥子》中刘四车厂名“人和”,表明刘四本性善良,希望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D.《儒林外史》中“周进”“范进”等人名,肯定了读书人努力求取功名的远大理想。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A.“鹰愁涧”是《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小白龙被观音菩萨所救之后等待唐僧的地方;在“乌鸡国”的妖怪是青狮精;“盘丝洞”的妖精是七个蜘蛛精;由此可知“鹰愁涧”和“乌鸡国”并没有暗示这些地方妖怪的原形;
C.《骆驼祥子》中的刘四是个冷酷无情、苛刻、唯利是图的人,这里“表明刘四本性善良,希望人心归向、上下团结”不正确;
D.《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周进”“范进”都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这里“肯定了读书人努力求取功名的远大理想”表述不正确;
故选B。
3.【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
请从文学作品《红岩》中,选取一个正面人物形象,参照示例,用转折关系复句表现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示例:江姐虽然遭受“竹签钉手指”等酷刑折磨,但她坚强不屈,始终未吐露任何情报。
【答案】
示例:许云峰虽然明知叛徒带领特务来到,但为救同志,甘愿被捕入狱。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评析。根据示例“江姐虽然遭受‘竹签钉手指’等酷刑折磨,但她坚强不屈,始终未吐露任何情报”可知,运用“虽然……但……”的形式,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英雄人物,根据人物事迹作答。如,许云峰明知叛徒带领特务来到,为救同志,甘愿被捕入狱;面对刑讯威逼宁死不屈,面对金钱利诱毫不动心,坚毅勇敢;挖穿地牢,为越狱的同志提供了生路,自己英勇就义。再如,刘思扬出身富贵之家,本可锦衣玉食,却甘愿为了劳苦大众、为了民族前途,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按题目中要求的格式拟写即可。
4.【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
面向七年级新同学,学校“读书会”举办“青春书海第一帆”名著推介活动。你作为社团负责人,建议他们先阅读下面的哪一部名著。请你结合阅读体验,简述推荐理由。
《朝花夕拾》 《红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
[示例一]我推荐先阅读《朝花夕拾》。因为这部书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书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和藤野先生方正,博学、严谨,就像我们的初中老师令人尊敬;雪地捕鸟、养隐鼠等情节,读起来童趣盎然,让我们觉得读经典作品并不困难;同时,从书中还能学到不少写人记事的方法,对初中阶段的写作十分有帮助。
[示例二]我推荐先阅读《红岩》。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比小学紧张得多,书中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英烈顽强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勇敢地去面对和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最感动我的是,在监狱长大的小萝卜头,身处险恶的环境,依然坚持学习。想到他,我就会格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
[示例三]我推荐先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保尔·柯察金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一直激励我为理想努力奋斗;他顽强、坚韧、乐观,虽历经生活考验,却从不向命运屈服,为我树立了榜样;同时,这部书人物形象丰满,语言简洁优美,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写作技巧。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详解】
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一本书籍的理由可以是多方面的,推荐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回答,具体阐述你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如主旨鲜明、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突出、语言特色等。注意本题需要结合阅读名著的体验,简述推荐理由。
示例:我推荐先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保尔以“解放全人类”为理想,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未放弃“战斗”。他选择文学创作实现理想,先用硬纸板做成框子来写作,后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克服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坚持不懈地创作,体现了保尔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保尔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所遇到的磨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5.【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阅读《红岩》整本书之后,小冀同学针对《红岩》的结尾部分展开联想,写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以此为例,为《红岩》开头部分写一则读书笔记。
开头:抗战胜利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 读书笔记:
结尾: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读书笔记:山城重庆的又一个早晨,天空出现“红光”“朝霞”,黎明到来。这让我联想到在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战斗之后,胜利即将到来,重庆就要迎来解放。
【答案】
示例:山城重庆的这个阴沉沉的早晨,到处灰蒙蒙的,被浓云迷雾笼罩。这让我联想到战争年代,那些在渣滓洞,白公馆里的革命先辈们,他们经受着炼狱般的考验。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坚信,重庆终会扒开云雾见太阳!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与联想、想象。
根据题干信息,要求对《红岩》开头部分展开联想。由“抗战胜利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可知,这里的环境呈现出阴暗、灰蒙的特点,联系整个时代环境可知,此时是国共内战,社会氛围表现出阴森、可怕的特点。抓住这个环境特点来展开联想即可。
示例一:山城重庆一个阴沉沉的早晨,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天气晦涩昏暗。这让我联想到在国民党最后的疯狂与黑暗血腥的统治下,地下工作的险恶环境,渲染出种压抑的惨烈悲壮之感。
示例二:解放前夕,山城重庆的一个早晨,迷雾蒙蒙、阴气压天。这样我联想到无数革命烈士即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英勇斗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