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设计+学案+课件(共22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设计+学案+课件(共22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4 08:22:46

文档简介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单元线索】从智者学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到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即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成熟四个阶段。对应希腊和西方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希腊先哲中的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之源(起源) 2.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复兴)
3.宗教改革出现基督教的人文主义(发展) 4.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主义,大力发展人文主义精神(成熟)
【单元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加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丘、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要概念】
1、理性主义——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所应坚持的路基思维方法。
2、人文精神——即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言之,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基 础 梳 理
学 思 结 合
觉醒一:自然哲学产生
1.地位、时间:
2.代表人物: ,被誉为“ ”。
3.意义:
觉醒二:智者学派出现:前5世纪
1.背景:
①客观条件:
②根本原因:
③政治前提:
④思想: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思想观点:
(1)
(2)
(3)
(4)
4.评价:
(1)积极:
(2)消极:
觉醒三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社会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思想观点:
①哲学思想:
②伦理道德:
③政治思想: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2)影响:
觉醒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
(1)思想观点:



(2)影响:
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同:
①都否认神的绝对权威,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②都重视知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异:
①对待知识道德——智者学派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 ,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重视道德的作用,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知识即美德”,强调知德合一;
②对待民主政治——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民主。
2.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
同:关注人、人与社会;都强调伦理道德;重视教育。
异:
①关注的角度:关注的角度看,孔子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后者关注人的发展、作用和价值,重视个人伦理道德。
②影响:儒学从维护统治者利益出发,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权利责任,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课堂探究
1、德意志哲学家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伟大在哪里?伟大的话有没有危险?
2、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4分)
材料二:“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是源自希腊先哲对人生的体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忧心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人”的危机。在他去世10年之后,苏格拉底诞生。
2.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例,简述面对“人”的危机,东西方两位哲人的主张中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知识体系构建
课堂练习
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  )
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

2.“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 民主政治发达  B. 人文思想盛行 C. 受东方文化影响 D. 商品经济发达
3.“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4.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
5.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中国古代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6.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7.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人自己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真理高于一切
8.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9.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10.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B.上帝和法律 C.民主与科学 D.智慧与德行
11.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主要表明他( )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追求理性的价值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12.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知识即美德”。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 B.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C.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世风日下 D.人们对人的研究转向法律和宗教
13.(2014·济南高二检测)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治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答案
课堂探究
1.【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第一问回答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侧重于社会责任感、统治者的权威;西方:注重个性自由、民主政治;相同:以人为本。
【答案】同:关注人,以人为本;
异:中: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统治者权威;西: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民主政治。
2.【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概括和历史问题分析能力。第一问回答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共同点。
【答案】贯注人的问题;重视道德修养;重视知识与教育。(3分)
课堂练习
1.B 【解析】由“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也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实际在体现智者学派的思想: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藉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自主的个体作为创设社会秩序的主体都是平等的。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明了一个观点,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发现和肯定了自主的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D项正确。
2.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希腊人把神的形象人性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相关的因素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选B项,A、D项商品经济发达和民主政治发达是其深层原因,不是直接因素,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别很大,C项也不是直接因素。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能力。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由此可见其共同点。故选A
4.B 【解析】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这一思想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故B项符合题意。
5. B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选择B项。
6.D 【解析】根据题干反映的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其主旨是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 D项反映错误。故选D。
7. 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从材料中“心灵、道德”可知该思想强调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认识,由此可知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认识自己。A是普罗塔哥拉的观点,C是柏拉图的观点,D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ACD信息与题干材料不符。
8.D 【解析】试题解读:本题以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来考查对西方人文精神的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主张,强高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这是感性的人文主义,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思想说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强调人的内在灵魂,是一种理性的人文主义。选项排查:题干两个思想都人文主义的体现,都强调人的价值,A项“进一步”说法错误;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应仅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准确、全面的说明题干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B项排除;C项“根本变化”说法错误;依据题干解读可在,题干两种思想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两个不同层次,即由感性到理性,D项正确。
9.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王夫之的辩证思想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相同之处。王夫之阐述理与欲的辩证统一的观点。A项天理与人欲对立的;B项是李贽的思想,把欲与理等同;C项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为成万物尺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强高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其对理性的推崇,但没有扼杀人的感性。故ABCD项比较可知,D项最为接近。D项正确。
10. D 【解析】要注意“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就可联系教材中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即古代希腊人文思想,由此可知答案选D。
1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能力。苏格拉底意思是活在世上不能茫无目的的过,要不时的审视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这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12.B 【解析】本题需要关注题目要求“根本上”,同时还需要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背景。针对雅典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现象,苏格拉底希望通过重新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13.A 【解析】关键信息: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题干反映的是主张间接民主A项是柏拉图著作,把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工与职责是不同的,A项正确;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作品,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不符合题意;C项是伏尔泰著作,D项是康德著作,两个都启蒙思想家,不符题意。14.B 【解析】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从材料“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可见苏格拉底的忧虑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的主张,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是本单元中的第一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对于理解本单元其后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重大的意义。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讲述时,应先将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
(二)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代表性流派,包括自然哲学、智者学派;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性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学习本课题重点要明确什么是“精神觉醒”以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过关于古希腊的知识,在学习时,要注意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一与必修二相关专题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要把西方的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另外,哲学问题比较难理解,要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泰勒斯、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
理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释及其深远影响;
(3)分析古代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产生、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古希腊先哲主要观点的思考与探讨,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2)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原因的探讨,理解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认识到希腊文化的辉煌灿烂,加深热爱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其影响。
难点:“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教学法;
2、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这一单元共5课,重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现在,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导入新课
以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导入。
[情境设置]古希腊神话中有个金苹果的故事,讲的是纠纷之神厄里斯在参加一个婚宴之后,扔下一个写有“给最美丽的女神”字样的金苹果,结果在众女神之间引起一场争夺金苹果的纠纷。为解决这一纠纷,众神之王宙斯授权帕里斯做裁判,由他将金苹果判给他认为最美丽的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众女神纷纷许诺给帕里斯好处,天后许诺让他获得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智慧之神许诺让他成为最有智慧者,爱神许诺让他娶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在财富、智慧和美女面前,帕里斯对美女动了心,不顾宙斯确定的裁判准则(将苹果判给最美丽的女神)将金苹果给了爱神,后来爱神真的帮助他从希腊抢到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而这后来又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课堂设问]这些希腊神话的产生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宗教神话支配了人们的头脑。古希腊人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简单地归结于一个以宙斯为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家族。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本来的面目,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古希腊先哲开始了精神觉醒。
[课堂讨论]什么是“觉醒”?什么是“精神觉醒”?
觉醒,就是觉悟,即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精神觉醒就是不再从宗教神话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去认识世界,进而认识人本身,其实质就是人文精神的觉醒。
[课堂讨论]古希腊人的“精神觉醒”表现在哪里?
觉醒一——自然哲学的产生
[课堂设问]什么是“哲学”?什么是“自然哲学”?
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自希腊语,“philo”(意为“热爱”)和“sophia”(意为“智慧”)。同样,中国古代也有解释:“哲,智也。”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从实际出发去探究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
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课堂设问]古希腊自然哲学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主要观点?意义如何?
1、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西方哲学之父”
2、主要观点:
万物皆由水生成,大地漂浮在水上面。
泰勒斯认为物质第一,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3、意义: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课堂讨论]为什么这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泰勒斯首次用自己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自然现象,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也就是用人的观察和理解来认识这个世界,这体现了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觉醒二——智者学派的出现
[课堂设问]何谓“智者”?何谓“智者学派”?
智者:(the sophists),专指公元前5世纪,那些以传授演说和辩论的技巧为职业的教师。严格的说它不是一个哲学流派,是对这些人的一个总称。
1、出现背景——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民主政治生活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的需要:当时的古希腊处于伯里克利执政的全盛时期,实行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都可以抽签担任公职,因此论辩的技巧非常重要,“知识”成为了生活中的工具。
[课堂设问]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意义如何?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
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和人自身,其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这里的“人”是个人,“尺度”就是标准,而这里的标准是感觉,也就是说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举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课堂探究1]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伟大在哪里?伟大的话有没有危险?
积极方面: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觉醒三——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Socrates)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同时代的人,但不属于智者学派,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课堂设问]苏格拉底主要有什么哲学思想? 我们先看一个寓言故事。
[情景设置] 寓言《熊与隐士》
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熊与隐士》的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知识即美德”、“无知即邪恶”的含义。熊本来是出于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却酿成了恶果。这件事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1、哲学思想
(1)“知识即美德”(Knowledge is the virtue),知德合一。强调知识(这里的“知识”不等同于我们具体的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体现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但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人类的知识也有限。苏格拉底由此提出人类理性的价值即认识人自己,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感性的人→理智的人)
[课堂探究2]知识就是美德吗?
(2)“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认识人自己,关注个人道德修养。
2、评价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新的哲学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认识人、完善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觉醒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Aristotle)
[情景设置]油画《雅典学派》
1、哲学贡献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2、影响
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希腊哲学的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课堂小结:
代表人物
研究方向
观点或贡献
评价
(自然哲学)泰勒斯
自然界
“万物皆由水生”
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
社会与人生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作用,人的价值,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苏格拉底
人的伦理道德
“认识人自己”; “知识即美德”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张扬人的理性精神
亚里士多德
人类社会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立逻辑学。
把希腊哲学中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人文精神,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滥觞)。
[课堂讨论] “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
在英文中,“人文精神”一词为“humanism”,以人为本的精神,核心是关心人,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
自然哲学:人的观察和理解→智者学派:人的主体作用(感性的人)→苏格拉底:崇尚知识(理性的人)→亚里士多德: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展示流程图]
[课堂讨论]为什么古希腊会出现“精神觉醒”?(结合书上“解析与探究”)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惊异,即看到事物有惊异感,又提出问题、穷根究底的能力;二,闲暇,即有从事脑力劳动的物质条件;三,自由,即有思考的自由。

[情感价值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探究,我们可以从希腊先哲的身上学到哪些优良的品质和精神?
[课后探究]中国古代有没有人文精神?当古希腊产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的时候,中国处在什么历史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试各举一例来比较西方先哲和东方先哲。
课件22张PPT。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金苹果的故事,讲的是纠纷之神厄里斯在参加一个婚宴之后,扔下一个写有“给最美丽的女神”字样的金苹果,结果在众女神之间引起一场争夺金苹果的纠纷。为解决这一纠纷,众神之王宙斯授权帕里斯做裁判,由他将金苹果判给他认为最美丽的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众女神纷纷许诺给帕里斯好处,天后许诺让他获得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智慧之神许诺让他成为最有智慧者,爱神许诺让他娶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在财富、智慧和美女面前,帕里斯对美女动了心,不顾宙斯确定的裁判准则(将苹果判给最美丽的女神)将金苹果给了爱神,后来爱神真的帮助他从希腊抢到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而这后来又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GOLDEN APPLE这则神话故事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宗教神话支配了人们的头脑。古希腊人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简单地归结于一个以宙斯为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家族。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本来的面目,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古希腊先哲开始了精神觉醒。课堂讨论:什么是“觉醒”?什么是“精神觉醒”?觉醒,就是觉悟,即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精神觉醒就是不再从宗教神话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去认识世界,进而认识人本身,其实质就是人文精神的觉醒。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古希腊人的“精神觉醒”表现在哪里? 觉醒一——自然哲学的产生
设问:古希腊自然哲学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主要观点?意义如何?
1、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西方哲学之父”
2、主要观点:
万物皆由水生成,大地漂浮在水上面。
泰勒斯认为物质第一,创立了朴素的唯物
主义世界观。
3、意义: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觉醒二—智者学派的出现
设问:何为智者?何为智者学派?
智者:(the sophists),专指公元前5世纪,那些以传授演说和辩论的技巧为职业的教师。严格的说它不是一个哲学流派,是对这些人的一个总称。观察图片分析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希腊海外贸易的帆船雅典公民大会雅典学院的学术争辩政治:希腊民主政治高度发达. 经济: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发展
文化:公民的文化生活丰富,思想活跃设问: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意义如何?
1、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
2、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和人自身,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这里的“人”是个人,“尺度”就是标准,而这里的标准是感觉,也就是说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举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探究1]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伟大在哪里?积极方面: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这幅漫画说明什么?①②③④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导致了古雅典社会道德世风日下,城邦民主制度走向衰落。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同时代的人,但不
属于智者学派,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
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设问:苏格拉底主要有什么哲学思想? 我们先看一
个寓言故事。 觉醒三——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熊与隐士》的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知识即美德”、“无知即邪恶”的含义。熊本来是出于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却酿成了恶果。这件事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只“学习好”就行吗?
--由北大学生“弑母”事件说起
 日前,一则悬赏通告引起网络热议,一位北大经济学院的学生弑母,并且将母亲尸体用保鲜膜,三层棉被包裹!据了解,目前该学生案发后从很多亲戚那里骗了140万元,潜逃至今。 犯罪嫌疑人曾是福州一中高考状元,北大研究生,案发前准备赴美读博士知德合一主要主张
1、认识人自己。
2、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即美德,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知德合一
3、围绕人的修养提出哲学命题。
评价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新的哲学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认识人、完善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比较过分强调人,忽视道德,侧重研究社会意识到人的有限性,倡知德合一,侧重研究个体的人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都体现人文主义色彩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对比B.C551—B.C479年B.C469—B.C399年1.强调道德,美德与知识的联系
2.重视教育
3.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4.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相同:不同:对“人”的区别:
孔子: 听从于统治者的人。
苏格拉底:独立的人。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区别:
孔子:维护君主的权威、社会等级和秩序。
苏格拉底:人(公民)的平等。合作探究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4分)
同:关注人,以人为本;
异:中: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统治者权威;西: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民主政治。
材料二:“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是源自希腊先哲对人生的体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忧心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人”的危机。在他去世10年之后,苏格拉底诞生。
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例,简述面对“人”的危机,东西方两位哲人的主张中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关注人的问题;重视道德修养;重视知识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的著作显示了他的博学。觉醒之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阅读材料六并总结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成就。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材料六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最大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他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必修Ⅲ 文化发展历程》评价:①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将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至顶峰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