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 理性之光》
学科
历史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 文化发展历程 出版社:岳麓书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历史课程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历史,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本节课的设计通过感知、分析、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中的第14课《理性之光》,课程标准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因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难点一: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难点二:思想家思想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思想文化史范畴,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但高二文科班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并且已初步具备史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和情境探究的能力。因此,依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理性思考,感悟历史并升华情感。具体表现为:
(1)通过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的学习,学生对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已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对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性的观点和主张已基本了解。
(2) 高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占明显优势,具有较为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现实关怀,因此提出了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启蒙运动的方方面面。这既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向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老师能否讲出知识背后的思想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讲述法、史料分析法、情景探究法、表格比较法、图片教学法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熟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学会评价启蒙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影响,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树立理性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及板书
重点:
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背景、性质
难点:
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引入』运用新闻图片展示情境
(通过借用一组新闻图片,从大家身边时政现象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理性”的概念,从而引入这课的主要线索和教学内容)
? ? ? 这是在“钓鱼岛事件”之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所谓“爱国”行为。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是真正的爱国的行为吗?(生:不是)对,这不是爱国,而是害国,这些是真正的理性的行为吗?(生:不是)没错,这不是理性,而是任性!当一种情绪完全失去理必定会陷入疯狂与恐怖的状态,原本高尚、正义的“爱国主义”行为彻底暴徒化,在暴戾情绪的支配下,文明被驱逐,法制被践踏, 这样的爱国行为有何“义和团”式的极端民族情绪 有什么不同?理性主义是什么?在理性主义的指引下欧洲又掀起了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14课的学习。
出示【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学会评价启蒙运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影响,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树立理性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展示本节课的提纲
这节课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探寻启蒙之源;第二,感受理性之光;第三,品味启蒙之果;第四,回响人文之魂。
新课讲授
启蒙运动最早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英国,出现了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但是启蒙运动的高潮却是发生在十七世纪的法国,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一下十七世纪的法国,去听一听是什么呼唤出理性之声。
一、探寻启蒙之源
下面同学们结合着这段视频并根据学案分析一下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
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17、18世纪,自然科学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学生归纳】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主义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学法指导』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二、感受理性之光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涌现出大批的启蒙思想家,这些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经常和一些达官贵人聚集在一起,就一些社会热点进行热烈的辩论。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法国沙龙。下面就让我们亲临现场去简单的感受下那里的气氛。(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模板,临时客串一下伟大的思想家,感悟一下他们的思想。)
自我介绍模板
我是……
我来自……
我的代表作品……
我主张……
我的影响……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结合学案材料和课本内容进行介绍。
阅读以下材料
观点1:教皇是“两足禽兽”,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棍”,宗教裁判所的罪恶甚于拦路抢劫的强盗,强盗只要金钱,而宗教裁判所则要剥夺人们的一切,包括思想和生命。 ?? ——《哲学书简》
观点2: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只有自由的人才可能是平等的,自由是每个人都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任何侵犯,只受法律支配。 ??——《伏尔泰语录》
?观点3:君主应该实行改革,实行开明统治,进行君主立宪,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 ?——《哲学通信》
请归纳伏尔泰的主要观点
阅读以下材料
观点1: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为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罗马盛衰原因论》
???????观点2: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论法的精神》
???????观点3:“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论法的精神》
请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根据所学举例说明其实践效果。
阅读以下材料
观点1:?人生下来就是自由平等的……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社会契约论》
?观点2: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观点3: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 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社会契约论》
依据材料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学生展示: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
主要观点
思想地位和影响
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学说
君主立宪制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伏尔泰
法国
《哲学通信》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 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③建立开明君主制 民主政治
①启蒙运动领袖②“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①天赋人权
②人民主权
③社会契约
④建民主共和国
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法国
《纯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 尊重他人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共同主张
① 反对
② 倡 导
③ 建立
【过渡】
启蒙思想家们的这些思想看似抽象,但这些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例如我们的班干部选举,就处处体现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不信,我们去看看。
【学以致用】理性主义在身边
材料:
竞选资格:本班成员,不论男女,无关长相,无关出身,只要热爱班级,乐于奉献均可参评。
竞选要求:班委由全体成员投票产生,班委必须以身作则,对班级同学负责。如出现规现象,或损害班级和同学利益,将被免职,重新改选。
? ? ?竞选职位: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体育委员、? 生活委员、劳动委员,各班干部各司其职。
学生展示答案: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权力分割
【过渡】
以上这个例子已经充分的体现出启蒙思想的影响了。启蒙思想的影响还有哪些?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专家的说法。
三、品味启蒙之果
根据专家的解读,我们归纳一下启蒙运动的影响。
学生归纳:
1.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内涵,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教师总结:
可以说,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火把,点燃了巴黎也照亮了世界;他不仅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更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上升到了反封建的高度;不仅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过渡:可以说,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脉相承这两大思想运动又有怎样的异同点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重难点突破1:探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反映。
(2)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3)内容:二者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4)影响: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同点:
?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批判对象
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
批判武器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批判方式
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披着宗教外衣
摆脱了宗教外衣,直接批判
思想内容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现世幸福
提倡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封建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教师拓展: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丰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
②把反封建和反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新高度;
③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披任何外衣,直截了当提出政治主张; 公开宣称“主权在民”,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三权分立、以法治国等政治蓝图明确而又具体)
【过渡】
法国的启蒙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民主革命,另一方面,法国的启蒙思想也深受中国思想的启迪。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思考伏尔泰推崇孔子及中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我提醒一下,给大家一个思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主要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体系,他要向孔子学什么?
重难点突破2:伏尔泰与孔子
材料一:孔子一个人由于在神明的问题上,提出了人类理性所能形成的最圣洁的看法而受之无愧的荣誉。
(注:伏尔泰:《风俗论》上册,第219页。
材料二:我认真读过他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而没有丝毫江湖骗子的货色??。
(参见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点评:孔子的民本思想、鬼神观正好符合伏尔泰当时反对封建君主
专制和宗教神学的观点。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封建专制。伏尔泰启蒙了欧洲,而孔子则启蒙了伏尔泰。
【过渡】
在欧洲兴起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同时,在东方的中国也出现了一次思想批判运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但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他们两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3:
著名历史学家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你怎样理解“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和“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点评:中世纪末期的产物: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明清启蒙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共同之处是什么?
点评: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带有民主色彩。
深化:为什么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没能发展成为向欧洲启蒙运动一样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合作探究】
看一下探究的要求:
1、小组内共同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声音,发现思考的异同,丰富自己的理解。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小组长整理未解决问题,准备质疑。
3、将讨论的新思想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补充和修改。形成本组的最佳创意,准备展示交流。
4、解决所有问题后,自动坐下整理、沉淀。
课堂展示要求:
题 目
展 示 人
方 式
点 评
问题 1
1 组
书面
2 组
问题 2
3 组
书面
4 组
合作探究: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中国形象不断被西方启蒙文化利用,从宗教上的自然神论到无神论、宽容主义,从政治上的开明君主专制、哲人治国到东方专制主义,中国形象已经经历了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及争论结果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启蒙运动互借对方文化的异同。
参考答案
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了批判现实的武器。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勇于质辩;随着认识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同:借助对方文化为启蒙的武器;都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开明;挣脱传统束缚,追求思想解放;有利于各自的近代化。
异:西方要使人挣脱神的桎梏;理性批判并日益抛弃中国文化。中国要使人挣脱纲常的桎梏;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近代化日益深入。
教师总结:比较异同点首先要选准比较的角度,第二是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丶回响人文之魂
西方人文主义影响深远,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进行讲授)
古希腊先哲们好学深思,一句 “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主义的序幕;
文艺复兴则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经过宗教改革的洗礼,人们开始相信:信仰即可得救。
伴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懂得了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教师拓展:可以说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使人认识到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文艺复兴使人知道了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宗教改革使人知道了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启蒙运动使人知道了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过渡:人文主义一路走来,传承不息,形成巨大的思想洪流;直到今天人文主义仍闪烁着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
人文主义是什么,人文主义是全世界人民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共同追求
人文主义是什么,人文主义也是为困者,为贫者,为弱者献出的一片爱心
人文主义是什么,人文主义是面对金钱等物质诱惑依然不变的那份良知
人文主义是什么,人文主义还是心怀天下,临危不惧的那份无私
【作业】课后巩固练习
课后学习资源简介
网址推介:
http://www.cycnet.com/history? 中青网:史海汪舟
http://www.epicbook.com/index.htm? 历史回廊
http://www.zxls.com/??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书目推介: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世界文明史》 《全通通史》
文章推介:
赵??? 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社会科学战线,? 2011年第9期.
王??? 颖:《理性之光照亮人性——论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人性内涵》,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4月.
赵利剑:《启蒙运动的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2009年第19期.
评价方式: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分析人物的活动,体会人物的重大历史活动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又与个人品质相关。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实践过程,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第14课《 理性之光》评测练习
1.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2.“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3.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
4.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5.“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属于(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6.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
A.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B.17世纪的荷兰航海家
C.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D.19世纪的美国工厂主
7.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8.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
课件25张PPT。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学会评价启蒙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影响,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树立理性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崇德 尚能 励志 笃行 昌乐县及第中学一、探寻启蒙之源二、感受理性之光三、品味启蒙之果第14课 理性之光四、回响人文之魂理性 理性是指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它追求自主的精神。指导启蒙运动 “启蒙”(enlighten) 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启蒙运动就是要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神的旨意使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启蒙运动实际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一、探寻启蒙之源材料二 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
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经济、阶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四 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17、18世纪,自然科学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主义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下列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呢?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二、感受理性之光自我介绍模板我是……
我来自……
我的代表作品……
我主张……
我的影响……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二、感受理性之光《哲学通信》 ①天赋人权
②人民主权
③社会契约
④建民主共和国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 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③建立开明君主制 民主政治伏尔泰
孟德斯鸠《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尊重他人①启蒙运动领袖②“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三权分立学说
君主立宪制《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国别共同主张: ① 反对
② 倡 导
③ 建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学以致用 感受启蒙运动竞选资格:本班成员,不论男女,无关长相,无关出身,只要热爱班级,乐于奉献均可参评。
? ? ? ?
—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竞选要求:班委由全体成员投票产生,班委必须以身作则,对班级同学负责。如出现违规现象,或损害班级和同学利益,将被免职,重新改选。
? ? ? ? ? ? ? ? ? ? —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竞选职位: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体育委员、? 生活委员、劳动委员,各班干部各司其职。
? ? ? ? ? ? ? ? ? ? ? ? ? —— 权力分割崇德 尚能 励志 笃行 昌乐县及第中学三、品味启蒙之果1.性质: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内涵,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三、品味启蒙之果相同点(1)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反映。
(2)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3)内容:二者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4)影响: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疑难点拨2、不同点2、不同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丰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
②把反封建和反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新高度;
③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披任何外衣,直截了当提出政治主张; 公开宣称“主权在民”,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三权分立、以法治国等政治蓝图明确而又具体.)材料一:孔子一个人由于在神明的问题上,提出了人类理性所能形成的最圣洁的看法而受之无愧的荣誉。
(注:伏尔泰:《风俗论》上册,第219页。
材料二:我认真读过他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而没有丝毫江湖骗子的货色??。
(参见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伏尔泰推崇孔子及中国文化的原因。点评:孔子的民本思想、鬼神观正好符合伏尔泰当时反对封建君主
专制和宗教神学的观点。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封建专制。伏尔泰启蒙了欧洲,而孔子则启蒙了伏尔泰。疑难点拨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如何理解“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和“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明清启蒙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共同之处是什么?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带有民主色彩。中世纪末期的产物: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
批判继承。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
建构,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疑难点拨走向合作讨论内容:
探究案中的思路及疑难点 (时间 6分钟)要求:
1、小组内共同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声音,发现思考的异同,丰富自己的理解。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小组长整理未解决问题,准备质疑。
3、将讨论的新思想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补充和修改。形成本组的最佳创意,准备展示交流。
4、解决所有问题后,自动坐下整理、沉淀。崇德 尚能 励志 笃行 昌乐县及第中学舞台有我更精彩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中国形象不断被西方启蒙文化利用,从宗教上的自然神论到无神论、宽容主义,从政治上的开明君主专制、哲人治国到东方专制主义,中国形象已经经历了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及争论结果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合作探究(1)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了批判现实的武器。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勇于质辩;随着认识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启蒙运动互借对方文化的异同。合作探究(2)同:借助对方文化为启蒙的武器;都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开明;挣脱传统束缚,追求思想解放;有利于各自的近代化。
异:西方要使人挣脱神的桎梏;理性批判并日益抛弃中国文化。中国要使人挣脱纲常的桎梏;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近代化日益深入。四、回响人文之魂马丁·路德 加尔文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西方人文精神 发展:宗教改革 复兴:文艺复兴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人文主义是全世界人民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共同追求 人文主义也是为困者,为贫者,为弱者献出的一片爱心 人文主义是面对金钱等物质诱惑依然不变的那份良知人文主义还是心怀天下,临危不惧的那份无私谢谢各位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