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1 物质的变化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与联系,知道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辨别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及描述等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01
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相同点
不同点
纸张变成窗花仍然是纸;纸张燃烧后就不再是纸。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将纸剪成窗花
将纸张点燃
变化前:
变化后:
纸
纸
变化前:纸
变化后:
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如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观察实验的方法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戴好护目镜。如不慎有少量试剂(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试剂)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石蜡的熔化
实验2:石蜡的熔化
实验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实验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水蒸气)
(2) 固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3) 蓝色的硫酸铜 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 体等
有水蒸气放出,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石蜡逐渐熔化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放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
有
无
无
实验记录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实例
说明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发光、吸热、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发光放热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根本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在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也随之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D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烧制陶瓷
D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