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讲读课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情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5.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2.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3.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读全文,整理积累本课生字词。赃(zāng)物 箱箧
( http: / / www.21cnjy.com )(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独一无二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2.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三)速读课文,抢答问题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 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6. 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明确:谴责的态度)(四)课堂小结“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
不能忘却的思念”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心声,也是雨果博大胸怀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第二课时【课堂导入】用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主旨1.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有什么情感和语言特点?
(提示:总评“世界奇迹”
。分说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⑶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为亚洲文明杰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3.雨果是怎样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用反语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4.⑤——⑩段,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哪些是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5.概括主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二)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对比手法)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果什么样的品质?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三)课堂小结中国是被掠夺国,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
( http: / / www.21cnjy.com )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也不起的。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时发表他的议论,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因而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和崇敬。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讽刺——强盗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作业或预习
、积累·整合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瞥见(
)
劫掠(
)
晨曦(
) 给予(
)珐琅(
)(
)箱箧(
)
偷qiè(
)
zāng物(
)
赞yù(
) 惊hà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3.雨果,________(国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4.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①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二、拓展·应用
阅读下列下面语段,回答5-9小题。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
( http: / / www.21cnjy.com )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5.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6.“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8.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9.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三、探索·创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人国联军蹂
( http: / / www.21cnjy.com )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仁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凑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玩。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娘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10.我们应从哪几个层面理解文中圆明园的“哭泣”?(4分)答: 11.十年前后,人们对圆明园的态度是否发生了改变?(6分)答: 12.文中第六段中“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作者连用三个问号以及句末的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13.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1)为什么作者“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答: (2)文章在提到作者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一、1 piē
lüè
xī
jǐ fà lánɡqiè
窃
赃
誉 骇2. 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⑥伟大的功绩。
3.法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4.
①统治者所犯下的罪行决不能归咎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真正的强盗是统治者,而人民是无罪的。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极为愤怒的心情:自以为“文明”的欧洲人却对中国的文明成就干了极野蛮的事。二、5.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6.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7.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8.“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9.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三、10.(l)圆明园的哭泣。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把她变成了废墟。(2)民族的哭泣。为民族屈辱的过去哭泣。冲天的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
(3)作者的哭泣。为民族屈辱的过去哭泣.为今日国人民族感情麻木的哭泣。11.相同。都是把圆明园作为消遣赏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处,不是把她作为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一种提醒。十年前,“没啥好看的”,说明人们看重的是风景;十年后,热闹的圆明园里,表现的是人们的种种麻木无知。12.①三个问号组成一组排比,增强语气。②表达了作者对麻木的人们的强烈质问和愤慨之情。③感叹号的运用进一步表达强烈的质问与震惊。13.(l)①作者记忆中的圆明园残酷的历史。②如今真实地面对它时所感受到的圆明园的依旧华美、依旧精致、依旧贵族。(2)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国残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匾乏的一种无奈,对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和悲哀。
自我评价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仍未足够,教学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学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窥全豹的效果。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思考的转化不到位;文本分析深度不够,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上的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