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2024-2025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他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B项从原文看“文法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可以看出它是符合文法的。D.“文章”“小品”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借景”“可望”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金铺玉户”的引号表示引用。
答案C
解析:“紫菱洲”是贾迎春。
答案B
解析:引用的诗句只是“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的例子。
4.参考答案:
“可译性”是指①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2分)(,②“同一性质的建筑”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2分)。(注:答案中必须有“同一性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的字眼)
5.答案示例:
特写镜头
贾府人物:自贾母等有爵者(或写出具体人物但必须体现礼制顺序方可得分)(1分)。
元妃仪仗:金顶金黄绣凤(或者对銮舆进行了细致描写,但必须有颜色的描述且必须是黄色或金黄色,以体现元妃的不同身份)(1分)。
音乐特点:庄重而喜庆(2分)
视画解说:君臣父子(1分)、长幼尊卑。(1分)
答案B
解析:A“整个社会缺少生机以及经济萧条的景象”错。C.主旨理解错误。不是反映了娱乐机器人对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D.“也定会让人陷入孤独无聊中”错,过于绝对。
答案D
解析:“科幻小说并不是为反映现实而创作的”错。小说的现实性就是来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科幻小说也是寄寓现实服务于现实的。
8.参考答案:
①科学是幻想的基础(1分),小说情节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技术细节(如简单的对话、用机械臂递手柄、投放游戏宣传界面等)符合或部分符合现有的科学真实(1分);
②幻想突破科学限制(1分),通过娱乐机器人精准治疗老杨心病一事,展现人工智能已经突破人性化难题,融入科学想象,超越具体的科技局限(1分);
③科幻通过科学逻辑构建了可信世界(1分),通过幻想探索人类命运与伦理问题(1分)。【或者: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1分),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1分)。】
(注:如有同答案意思相符的其它表述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①出人意外:因为文章第②段写到老杨没接到关于“精准医疗”的消息,中间也没写有医生前来,而结尾却写到小杨为“精准医疗”打满星评价,所以出人意外(2分)。
②情理之中:文章前面有多处细节伏笔做暗示(2分)。“机械臂上托着一台精致的手柄,这是上个游戏时代的巅峰产物”“同时投放游戏宣传界面,这些都是老杨年轻时的作品”“选择了曾经最爱玩的对打游戏,手握着曾经心心念念的高档手柄”以及对玩游戏的有序推进,这些细节伏笔表明机器人非常了解老杨的爱好,了解老杨的心理和精神现状,暗示有人透露过他的信息。所以,当结尾出现评价时虽然让人出乎意外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2分)(写出其中一个细节伏笔并且有分析即可给2分,只写细节伏笔无分析给1分)。
10.断句处应为CEF
解析:本句意为:但我希望你们注重治理国家,尽忠职守,使百姓安乐,这才是真正的武器。
11.答案:B
解析:B项“因人之力而弊”中的“因”意为“凭借”,而文中“因”意为“顺应”,二者含义不同。
A项“比观”中“比”意为“近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中“比”意为“等到”,二者含义不同。
C项“胜”,超过,《鸿门宴》中的“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的“胜”为“尽,完”,二者含义不同。
D项《谏逐客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的“所以”和文中的“所以”意义均为“用来……的”
12.答案:B
解析:杜正伦强调“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并非“无需刻意寻访”,而是反对仅依赖“梦傅说、逢吕尚”式的偶然求贤,主张主动任用现有人才,选项表述曲解文意。
参考答案:
(1)天下长期凋敝衰落,陛下接受了前朝留下的弊端,弘扬道义、改变不良风俗,是万代之福。(丧:衰落;承:接受;移:改变。三个词的解释各1分,句意1 分。)
(2)就像用饮食供养身体,经常让肚子吃饱,才能使自己的性命保全。(资:供养;恒,常常,经常;存:使……存活,保全。三个词的解释各1分,句意1分)
14.参考答案:
唐太宗是一个①善纳雅言或从谏如流(1分),②善于总结治国之道(1分),③以民为本,施行仁政(1分)的明君形象。
15.答案:C(3分)
解析:“彻底失望与超脱”表述有误。词中“此心到处悠然”更多是历经挫折后的无奈自适,并非真正超脱,隐含对现实的悲愤与无力感,与辛弃疾“欲说还休”的沉郁基调一致。
16. 参考答案:(6分)
①《念奴娇 过洞庭》中的“悠然”是词人在看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清亮明洁之景时,内心优游自在的状态(2分)。
②本词中的“悠然”表面写早已习惯世俗,习惯被贬而不再在意的潇洒超脱之状态(2分),实则“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是对自己三年遭受两次罢免,宦海浮沉的一种戏谑、一种不满,是正话反说,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被迫退隐的无奈(2分)。
17.参考答案:(每空1分共6分)(每空只要有错字少字多字均不得分)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答案:C
解析:“展现”为动补式结构且两个字均为动词;A“描绘”与D“跨越”均为并列结构;B“洗净”虽为动补式结构,但是“净”为形容词。C“抱起”为动词+趋向动词的动补式结构,与A相同。
答案:A循规蹈矩 B.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20.参考答案:遭遇精神炼狱的物化(遭遇的精神磨难); 源自于人性(又出于人性)
21.答案:挖崛-挖掘 告戒-告诫 宏流-洪流
22.参考答案:
构图要素:双箭头、书卷、椭圆、卫星(星辰)(2分)(只写1个不给分,写出2个给1分,写出3个即可得2分)
寓意:双箭头是航空器(火箭之类)的抽象图形(1分),椭圆象征轨道(1分),双箭头、椭圆、书卷和星星闪烁的太空组成的画面(1分),象征了北航的探索精神(1分)。
文言文译文:
材料一:
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我观察古代帝王以仁义治理国家,国运长久;而那些依靠法律来治理的人,虽然能暂时解决一些问题,但最终都会失败。既然我们看到前代帝王成事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用作治理国家的典范。我决心专以仁义诚信来治理国家,希望改变近代以来的浮薄风气。”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长期凋敝衰落动荡,陛下接受了前朝留下的弊端,弘扬道义、改变不良风俗,是万代之福。
但关键在于得到贤能的人。”太宗说:“我思念贤才的心情(求贤若渴),岂能舍弃?(即使夜里做梦都梦到贤才)”给事中杜正伦进言:“世间必有才能的人,随时可以任用,何必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到吕尚那样的大贤呢?这样以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吗?”太宗深表赞同。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我认为在动荡之后,风俗难以改变,但近来看百姓逐渐知道廉耻,官民奉公守法,盗贼一天天减少。所以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但是治理政务有太平还是混乱的区别啊。因此,治理国家必须以仁义安抚百姓,用威信示人,顺应民心,去除苛刻之政,不做背离道义的事情,这样自然会安定。各位应当共同努力。”
贞观四年,房玄龄报告说:“现在武库的武器装备比隋朝时强多了。”太宗说:“整顿军队防备外敌虽然是重要的事情,但我希望你们注重治理国家,尽忠职守,使百姓安乐,这才是真正的武器。隋炀帝难道是因为铠甲不足才遭到灭亡的吗?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君臣才会怨恨叛离他。你们应该理解我的想法啊!”
贞观十三年,太宗对侍臣说:“树木茂盛则鸟雀栖息,水域广阔则鱼群游弋,仁义积累则百姓归附。人们都知道害怕灾害,却不知道实行仁义则灾害不生。仁义之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若稍有懈怠,就会远离仁义。就像用饮食供养身体,经常让肚子吃饱,才能使自己的性命保全。”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真是天下的大幸啊!”
节选《贞观政要 论仁义》
材料二:
子思认为治理百姓时,首先要让百姓得到利益。孟子则认为教育百姓应以仁义为主,不必强调利益。子思进一步解释说,仁义原本就是最大的利益。君主不讲仁德,百姓就无法安分(安居乐业),君主不义百姓就会乐于欺诈作恶,这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易经》中说:“利是义的完美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民,以弘扬道德”,这些都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节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