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部分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3 14: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随着时代前进,民族和国家发展建设面临的形势在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变,但文化兴盛作为民族和国家强盛的支撑这一普遍规律不变,“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一主题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对于创造新时代文化的启示,可以浓缩为“今用”和“出新”,即利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一切有益的成分,尤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能够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文化。
“今用”和“出新”是新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消亡,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一种辩证运动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谈到理论发展时就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种新的文化思想体系的产生总是要以继承其前人的文化思想为基础,同时又要根据自身最新的实际状况,对原有体系进行变革和取舍,在辩证否定中创新发展。回顾中华民族文化最近百年的发展史,的确经历过由论争、反思、翻身、改造到自信的曲折历程。我们党把握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实际的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贯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百花开放、百家争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方针。正在此意义上,“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铕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抽象地看,“今用”以“此在”为原点,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张开两个螺旋切面,延伸到古代和近代、历史与现实、中国和外国、东方和西方等多个方向,进行筛查、甄选、提取后吸收文化的有益因子,以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文化。“出新”必须扎根于“今用”的丰厚土壤,从中汲取生长壮大的养分,如果割裂历史般地凭空创造或不经甄别地胡乱嫁接,只会造就无源之水、无花之果。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履行这一文化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今时代,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物质财富变得极其丰裕,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在巩固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国家在由富向强的发展历程中,面对外部的纷扰和威胁,应不断深化强化文化的内涵、底蕴、精髓与定力,走好走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增自信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之道,切实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对全人类共同迈向未来高度文明的诉求,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做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样板,通过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中国叙事体系和中国话语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文化的张力和影响力,以大国气度和大国担当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此,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的核心元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马枫、姜延博《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理念、实践指向与时代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B. 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适用于中国社会的普遍真理。
C.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D.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的核心元素指导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国都要不断深化强化文化的内涵,走好走实文化高质量发展之道。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待外国文化,“全盘西化”的主张是错误的,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B. 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我们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
C. 新文化建设中的“今用”既包括“古为今用”,还包括“西为中用”,“今用”主张建设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D. 新文化建设中的“出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土壤,从中汲取养分,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对原有体系进行变革和取舍,在辩证否定中创新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反思,经过批判式继承,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B. 故宫文创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极大地提升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C. 文艺复兴运动对中世纪的文化艺术体系进行了变革,艺术家们重新发掘和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创造了许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
D. 面对观众老龄化等问题,一些京剧艺术家对京剧进行了创新发展,在保留京剧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京剧作品。
4. 材料一多处使用“决不能”“必须”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5. 对于“新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纸上谈兵
高春阳
偷我家纸皮那损贼,我恨死他了,可惜逮不着他。我家是一楼,房子刚装修完,物流和快递成天来送货,拆下来的纸皮有很多。纸皮是南方叫法,北方叫纸壳子。
我把纸皮放在家门口,攒多了再一起送去物业指定的垃圾投放点。也不妨碍别人。整个单元,八层楼十六家,就我一家装修,就我一家住人。
有一天,我发现门口的纸皮不见了,垃圾还在。媳妇说,肯定是被人捡走了,纸皮能卖钱。我说,这叫偷。媳妇说,你不愿意卖钱,有人替你卖。我说,大小咱也是公司高管,哪好意思去卖破烂?媳妇笑道,那人要是把垃圾也偷走就好了。我笑她想得美。
媳妇有时会把垃圾袋放进纸箱,过后连纸箱一起倒掉。可有一天发现,纸箱不见了,垃圾被倒出来,扔得满地都是。
看着门口一地垃圾,苍蝇乱飞,我气不打一处来。不捡垃圾捡纸皮,我不挑。倒出垃圾拿走纸箱,我接受不了,太缺德了。
我捏鼻子大骂,等我逮到你,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想抓住那损贼,可总也碰不上。
这几天,我情绪很不好。我在竞聘一个领导岗位,竞争对手只有一个人,是我过去一手提拔起来的手下。
那天,我在家准备竞职演讲的稿子。我吃完早饭,出门倒垃圾,一开门,老天有眼,我撞见了那位神秘的损贼——一个矮个子的小老头儿。小老头儿怔住,他的手,正在纸箱里往外掏垃圾袋。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他穿得还算不错,干净利落,不像靠捡破烂为生的人。当然我看人的眼光也不准,要是准的话,当初我也不会提拔那个没良心的。
小老头儿的脸腾地红了。他掏出垃圾袋,装模作样放在墙角,嘴里叨咕,一会儿俺就把它倒了。他抬眼问我,捡你家纸壳子,中不中啊?我一听口音,东北老乡,气消了一半。看小老头儿目光清澈,我心想,多干净的眼神啊,多像我提拔的那位啊,无辜,又值得同情。
我突然恨起眼前这老家伙,但是,职业素养让我说出了另外一番话:大爷,我家装修,纸壳子老多了,以后都给你。你定期来收,中不?反正放在门口,也遭贼偷。我把贼字咬得很重。
小老头儿的眼神像被点燃的蜡烛,亮了起来,哎呀,太好啦。俺能帮上你啥呀?咋也不能白拿。
我说,啥也不用帮,你就白拿。
小老头儿摆手,不中不中。这样吧,你家门口垃圾,以后俺包了。我笑了,他当然不懂得我的笑意。他笑了,我当然懂得他的笑意。
作为一名企业高管,对付这种小人,化敌为友,趋利避害,这是简单兵法。
回屋,我坐了下来。一想到公司那位,稿子就写不下去了。
几天后,媳妇出差回来,我把情况跟她汇报了一遍。媳妇说处理得当,提出表扬。
我跟小老头儿渐渐熟络起来,他经常来我家收纸皮。我家沙发、茶几、书柜等家具陆续到货,有时忙不过来,小老头儿就主动来帮忙,搬运、拆包、安装,忙完这些,又跟着收拾卫生,不管装修垃圾还是生活垃圾,一律给我清走。有时候,他还特地叫他老伴儿过来帮忙。我看这老两口忙碌的身影,庆幸当初没给小老头儿骂跑。
我心里的算盘,早已扒拉得噼啪响,他帮我干的活儿,折合成工钱,早已超出了纸皮能卖出的价钱。我稳赚。作为一个商人,我怎么能吃亏呢?
两个月以后,装修完工。小区物业配了保安、清洁工。小老头儿再想进小区,得经过我同意了,否则保安有权把他拒之门外。
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保安呼叫我家门铃,说有访客,是一位矮个子老大爷。我想了想,直接拒绝。可是,保安一再通知我,我有点烦,不知道那个小老头儿想干什么。
不得已,我让他进来了。这时候的我家,窗明几净,纤尘不染,还从来没有接待过客人。
正在我犹豫是否该请小老头儿坐下时,小老头儿连连摆手,说,俺不坐啦,给你拿点黏豆包,闺女从东北寄过来的,地道的家乡味儿。过年啦,给你尝尝,估计平时你也尝不到。
说着话,小老头儿伸手递过来一个布包,蓝白相间,很土气的那种。
我呆住了,我真没想到。我竟然顺口说,当初你倒出垃圾拿走纸箱,我不怪你了,你不用内疚。
小老头儿垂下眼,轻声说,都是朋友老孙干的丢人事儿。俺一发现,就把他数落了。那天第一次去你家,就是想给你倒个垃圾,替老孙擦个屁股。没承想,让你碰见了,谁知道你这么好,不但没埋怨俺,还主动把纸壳子都送给俺,你真是好心人。
我傻在当地,半天才问出一句,你也不像捡破烂的呀?
小老头儿笑了,说,儿子来南方创业,在隔壁小区。人哪,没有遭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现在日子多好,可是,俺们两口子就是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
我脸通红,忽然感觉,小老头在我面前高不可攀,我赶紧给他让座。我心里突然想开一件事,公司那位,我不恨他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想捡点破烂卖钱来贴补家用,小老头就到小区来捡纸皮,这便引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纸上谈兵”的故事。
B.媳妇比较懒惰,常常把垃圾袋放进废纸箱里丢在门外,结果被捡纸皮的人弄得门口一地垃圾,苍蝇乱飞。
C.“我”是一个企业高管,像商人一样精于算计,从不吃亏,见小老头需要纸皮,就叫他帮忙搬家具、搞卫生。
D.文末写“我”感觉小老头“高不可攀”,既表明老头质朴、真诚、纯净、善良,也暗示“我”的羞愧与渺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我”和媳妇的几番对话,既完善了故事情节,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也表现出两人的性格特点。
B.记述家住一楼、房子刚装修、整栋楼只“我”一家住人,有利于简化人物关系、集中作品矛盾冲突。
C.写老孙只捡纸皮、乱丢垃圾的行为,用以衬托小老头的朴实、敦厚,从正面表现小老头的精神品质。
D.文本记叙“我”和小老头之间的误会,以及“我”的心理变化,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8.文中画线处说“他当然不懂得我的笑意”,又说“我当然懂得他的笑意”,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9.作品标题“纸上谈兵”颇有意趣,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这样拟题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春,羽阳尊楚王为义帝,徙之郴。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天下以王.诸侯。以沛公为汉王。 徙赵王为代王,齐王为胶东王,燕王为辽东王,魏王为西魏王。而立楚将英布为九江王,共 敖为临江王,吴芮为衡山王。诸侯由是不服。汉王用韩信策,还定三秦。冬,项籍弑义帝。 夏,项王围汉王于荥阳。用陈平反间,逐楚谋臣范增。冬,王大破楚军汜水上,杀曹咎、司 马欣。项王还,与汉临广武而军,射王伤胷① 。秋,楚兵疲食尽,与汉割鸿沟以和。王用陈 平、张良策,复追楚。冬,大破项王于垓下,灭之。
臣光曰:“世称项王不王秦而归楚,故失天下。观其拥百万之众,西入函谷,擅天下之 势,裂山河以王诸侯,自谓可以逞其私心,而人莫敢违。安行无礼,忍为不义,欲以一夫之 力服亿兆之心。才高者见疑,功大者被绌,推此道以行之,虽得百秦之地,将能免于败亡乎?”
(选自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二》)
#}材料二:
韩信数项羽之失曰:“有功当封爵者,印刓②敝,忍不能予。”繇③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为将而不与闻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终者,胥在是矣。封爵者,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抑信之为此言也,欲以胁高帝而市之也。若夫项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信之说,不如陈平之言之允也。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故羽非尽不知人,有蔽之者也。琐琐姻亚,踞膴仕 ④,持大权,而士恶得不蔽? 虽然,亦有繇尔。羽,以诈兴者也;事怀王而弑之,属宋义而戕之,汉高入关而抑之,田荣 之众来附而斩艾掠夺之。积忮害者,以己度人而疑人之忮己。轻残杀者,大怨在侧而怨不可 狎。左顾右盻,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则使轻予人以权,己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 惴惴慄慄,戈戟交于梦寐,抑恶能不厚.疑天下哉?然而其疑无救也。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 其兄弟也;追而迫之刭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亚不 与焉。怀慝⑤求援,而终以孤立。非刓印不与者惎⑥己而贼之,其亲戚之叛已久矣。
不疚于天,则天无不祐;不愧于人,则人皆可驭。正义以行乎坦道,而居天下之广居;
无所偏党,而赏罚可以致慎而无所徇;得失之几,在此而不在彼,明.矣。不然,舍亲贤,行诱饵,贱名器,以徇游士贪夫之.竞躁,固项羽之所不屑为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汉高帝》)
【注】①胷:同“胸。 ② 刓(wán):磨损。③繇(yóu):同“由”。④膴仕(wǔ shì):
高官厚禄。⑤慝(tè):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⑥惎(jì):憎恨,怨恨。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分)
项王所任 A 爱 B 非诸项 C 即 D 妻 E 之昆弟 F 虽有 G 奇士不能用。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封……为王,与《鸿门宴》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词义相同。
B. 厚,深,深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厚”词义不同。
C. 明,显明,清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词义不同。
D.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庖丁解牛》中“技经肯綮之未尝”中的“之”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世人之言,侧面见出项羽目光短浅,创业成功后,放弃关中形胜之地,急于东归,衣锦还乡,失去战略优势,为刘邦联合诸侯反击埋下伏笔。
B. 材料一简述了项羽分封诸侯时不能公平公正,因此诸侯离心,加之独断专行,好逞个人之勇而不能知人善任,才高者被怀疑,有大功劳的人被贬黜,土地再多也无益于事。
C. 材料二列举了项羽当年以奸诈之心对待怀王、宋义、刘邦、田荣等人的历史,进而推论项羽以己度人,怀疑别人都会嫉妒残害自己,所以他不相信任何人。
D. 材料二还肯定了项羽的贵族精神、大将风度,所以项羽不屑于以封爵为诱饵,从而曲从于贪婪的游说之士的竞相追逐。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安行无礼,忍为不义,欲以一夫之力服亿兆之心。
(2)追而迫之刭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亚不与焉。
14.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乌江自刎前感叹自己“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千古历史,众说纷纭,据以上两则材料,试分析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望江南·江南月
王 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西楼,而月圆月缺却不知重复多少次。
B.云层散去时,圆月如冰鉴高悬天宇;浪花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C.上阕结句“圆缺几时休”,自然开启下阕,结句“天上共悠悠”,让人回味无穷。
D.这首词借景抒怀,不重描摹,以写意为主,以浑涵有致的意境取胜,含蓄蕴藉。
16.这首词在咏物中寄托了哪些人生感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作为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之一,比喻论证是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如《谏太宗十思疏》中,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想要论证居安思危的道理。
(2)梁思成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其中第二点提到了建筑的联系性,而《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指出了连接不同建筑的主要构件是回廊;第八点提到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成为建筑的装饰,《阿房宫赋》的“_______________”则是对这种装饰物的描写。
(3)中国古代诗人惯于用颜色修饰意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青色,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
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种颜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说文解字》中,“木”是作为木本植物的专用字。
在小篆中,“木”可以直接生成不同的汉字(见图表):“木”加上一笔,可以变成“本”“末”“朱”。加在下面是“本”,“本”的本义是树根,用一横标示出树根的位置。( 甲 )。在中间加一横是“朱”,标示出树木的主干,如果“朱”再加上木字旁,就成了“株”,它的本义为露出地面的树根部,即树桩、树干。如“ ① ”中的“株”指的就是树桩。我们再来看“片”字,它实际上是( 乙 ),表示是木头的一半;把“木”右面去掉一笔,就是“才”,也就是“材”的古字,树木劈开后就成为木材。此外,汉字构形中,双木为林,三木为森。在汉语中,“林”和“森”也是有区别的:林是树林,森则是树木更多、更为密集的树林, A ,如杜甫歌颂诸葛亮的诗《蜀相》的名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即是此义。
在《说文解字·木部》中还介绍了树木的各种功用。其中,树木最高的使用价值是用于建筑材料。由于中国古代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无论是地基、支撑,还是打板、夯墙,因而都离不开木头。所谓“建材贵直”,建筑房屋的木材以直为贵。而在种种建筑材料中,栋梁的价值和重要性仍是最高的。在房屋结构中,栋梁指的房屋的大梁,承担了整个房屋的主结构,要选用上好的木材制成。后来,我们把能够支撑起事业、能派上大用场的人,也称“ ② ”。木材的第二种重要功用是做车轮。古代没有橡胶,车轮是以木材制成的。具体的办法就是荀子所说的“輮以为轮”,即把木头一边烤,一边掰弯,经过工匠漫长而细心的制作,最终将原本直的木材,加工成圆形的车轮。因此,做车轮的木头就需要有韧性,能够达到弯曲而且还不断的标准,这就是所谓“ B ”。
18.依据图表所示,仿照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对“增笔”与“减笔”的表述,在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填写句子,分别解释“末”与“片”两字的构形。(4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20.请在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词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22.文佳同学看到一副有趣的对联,“□森淼焱垚五行俱全,□羴骉猋麤万物祥和”,但上联和下联首字都模糊不清了,请你运用汉字构形中“重笔”的知识,帮她补写出这两字,并简要说说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舒展个性的自由空间, 但是,有自由就必有边界。网络是公共空间,大家期待有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精神栖居之所。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振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1. A 2. D
3. B 4. ①“决不能”“必须”等词语表示强烈语气,斩钉截铁,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观点、态度和立场,体现了作者的自信。
②“决不能”“必须”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对形成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严格要求,使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中国文化必须有自己的形式,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将之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③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6.答案:D
7.答案:C
8.①“他当然不懂得我的笑意”是指,“我”以为先前“倒出垃圾拿走纸箱”的就是眼前的小老头,“我”为自己“化敌为友,趋利避害”,巧妙解决这个问题而沾沾自喜。
②“我当然懂得他的笑意”指的是,“我”觉得小老头是为以前光拿纸皮而乱扔垃圾的事而尴尬地笑,也是为以后可以白拿纸皮而激动地笑,体现“我”的主观臆测和自以为是的心理、性格。(每点2分,共4分)
9.①“纸上谈兵”这个标题,巧妙化用成语故事,大词小用,风趣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纸皮风波中,“我”自以为是以兵法与小人化敌为友,趋利避害,以此为标题,凸显了主体情节。
③“我”主观判断,误解小老头是偷纸皮的人,最终误会解除,“我”也更加理性,以此为标题,暗示了我的心理转变与人性救赎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 题答案
10、BCF
11、D
12、C
13. (1)(他)习惯施行无礼之事,狠心做出不义之行,想要用一个人的力量征服天下万民
之心。(“无礼”“不义”,形容词用做名词,无礼、不义之事;“服”,征服,使臣服。)
(2)穷追不舍逼迫项羽乌江自刎的吕马童,是项羽的老朋友。在跟随项羽到最后惨败剩余
的三十多名骑兵中,项羽的兄弟姻亲没有跟随其中。(“……者……也”,判断句式;“故人”,
老朋友;“与”,亲附、跟随。)。
14. ⑴性格缺陷: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他)习惯施行无礼之事,狠心做出不义之行,想
要用一个人的力量征服天下万民之心。
⑵策略错误:项羽在灭了秦国之后,并没有留在关中建立巩固的后方,而是选择衣锦还乡,
最终建都彭城,把关中这块宝地“留给”了刘邦。
⑶不懂分享利益:“韩信数项羽之失曰:‘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可知,项
羽舍不得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⑷性格残暴:项羽性格残暴多疑,在推翻秦朝统治中,滥杀无辜及怀王宋义等人,失掉民心。
⑸不懂用人: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可知,项羽用
人唯亲不唯贤,只重用项氏家族和姻亲,不信任重用有才之士。(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答对三点给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答案 D
16.答案 ①以夜月的圆缺不休,寄托人事的聚散不定。②以嫦娥知道离愁,寄托人间的悲欢离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3)青青子衿;身登青云梯(或“青冥浩荡不见底”“云青青兮欲雨”“且放白鹿青崖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8.【参考答案】甲:加在上面是“末”,“末”的本义是树木的末梢,用一横标示树梢
乙:把“木”从中间砍掉一半
19.【参考答案】[示例]①处:守株待兔(以下成语亦得分:待兔守株、根株牵连、根株附丽、根连株逮、根连株拔、枯木朽株、枯株朽木等。以下答案不得分:中流砥柱、株株分明、顶梁之柱等)
②处:栋梁之材(以下成语亦得分:栋梁之才、国家栋梁等。以下答案不得分:顶梁柱、顶天立地等)
20.【参考答案】 [示例]A处:因此森有茂密之义 B处:轮材贵韧
21.【参考答案】修改:删去“因而”。修改:“仍”改为“也”。
【参考答案】
上联补写:鑫 理由:上联前五字均应为重笔构形,且缺五行中的“金”。
下联补写:犇 理由:下联前五字均应为重笔构形,且应填入与“羊马犬鹿”相类似的驯养动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