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高一年级 生物学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直毛 B.人的A 型血和B型血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D.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3.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染色体复制
4.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中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和一半来自卵细胞
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D.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5.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化石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6.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性的X 染色体可能来自祖母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7.巧妙运用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下表是有关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与假说—演绎法内容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 假说—演绎法内容
A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正反交, 均表现为显性性状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若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可表现出1:1的性状比 作出假设
C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演绎推理
D 自交, 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 实验验证
8.小江欲利用图所示装置模拟“”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他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A. Ⅱ和Ⅳ B. I和III C. III和IV D. I和Ⅱ
9.科学是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许多科学家为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研究活动的叙述,对应错误的是
A.萨顿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孟德尔利用统计学等方法得出遗传学两大定律
C.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2 噬菌体中的P 几乎都存在于 DNA分子中
B.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保温时间过长会影响 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
D.分析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可进一步验证结论
11.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该DNA 分子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含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是DNA 的5'-端
B.图中的④代表的是一分子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 DNA复制时,解旋酶所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⑨
D.该DNA分子片段复制n次,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2n-1)个
1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基因及其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B. DNA的两条单链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C.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一定是其编码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三倍
D.只要 RNA 聚合酶能结合启动子,基因就能够正确表达
13. DNA指纹技术是一种以DNA序列比对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在亲子鉴定、侦察犯罪等方面是目前最为可靠的鉴定技术。下图为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进行DNA指纹鉴定,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小孩的生物学父亲最可能是
14.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 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NA 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
B. DNA 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C. DNA 甲基化,会导致 mRNA的合成受阻
D. DNA甲基化,使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1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3 条染色体 B.二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六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16.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处理是
A.先去雄后授粉 B.先授粉后去雄
C.不去雄只授粉 D.只去雄不授粉
1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人类男性的精子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
D.所有雄性生物体 Y 染色体均比 X 染色体短小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19.下列属于“自己”的“直系血亲”的是
A.同胞兄妹 B.表兄妹
C.外祖父母 D.叔侄
20.类人猿与人的DNA 序列相似程度比较高,而与酵母菌的DNA序列差别比较大,可以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B.类人猿与人是灵长类,酵母菌是真菌
C.类人猿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D.同一种生物DNA的核苷酸序列极为接近
2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2.下图是人体细胞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的图解,字母M代表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红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均能产生M
B.①②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不同
D.镰状细胞贫血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 F1的判断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正常翅果蝇占1/3 D.染色体数不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1/3
24.“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后来变成公鸡(染色体并没有发生变化)。已知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基因(B)和非芦花基因(b)是仅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偶得一只芦花变性公鸡,将其与一只非芦花正常母鸡交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鸡的一个染色体组有 78条染色体
B.亲代公鸡不会产生含有W染色体的精子
C.子代母鸡中既有芦花鸡,又有非芦花鸡
D. Z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25.亲本为AABB和 aabb的个体杂交生成的子一代,该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N中与亲本不同的基因型种类为7种
D.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26.图甲是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 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 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 型细菌转化而来的S菌增殖产生的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 P标记亲代噬菌体,出现上清液放射性偏高一定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的
27.下列四种化合物的“○”中都含有结构“A”,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一个细胞可以同时含有①②③④这4种结构
B.大肠杆菌含有结构③和④,但遗传物质只含有结构③
C.烟草花叶病毒含有结构④
D.①和②两种化合物的“○”中所包含的结构相同
28.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 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 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为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29. DNA 聚合酶是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由于 DNA 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只能从3'一端延伸DNA链,因此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引物,绝大多数引物是RNA,如图表示 DNA复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三种酶,其中酶A能使氢键断裂
B.由于DNA中不存在碱基U,因此DNA复制时不存在A、U碱基配对现象
C.新形成的两条子链延伸方向均为5'一端到3'一端,且不都是连续复制
D.转录时只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
30.下图是甲、乙两病患者家庭系谱图,其中I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II4、III2、III4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B. III2、III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 I1 和I2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16
D.如果I1 和I2 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5种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40分。
31. (10分)图1~图5表示某基因型 AaBb的哺乳动物(2n=4)体内某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6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与核DNA 含量的比值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图2细胞属于 分裂的细胞图像。
(2)图3细胞的基因型是 ,与未发生变异相比,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图 细胞中出现同源染色体 。
(3)图6中 cd段染色体发生的行为变化是 。图4细胞所处时期对应的是图6中 段。
(4)据细胞分裂图,可判断该二倍体生物为 (填“雌性”或“雄性”),请依据图中细胞分析,原因是 。
32. (10分)如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 DNA的复制,其复制的方式是 。
(2)图乙表示转录,需要的酶是 ,作用是 。
(3)若图丙表达产物一条肽链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指导其合成的mRNA 含有的碱基数至少为 (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4)图丙过程不同于图乙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图丙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 。
(5)研究发现,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也会因甲图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产生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可能不会影响性状,原因是 。这种变异 (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33. (10分)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由基因T/t控制)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由基因R/r控制)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某小组以红眼长翅、紫眼截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正(A组)反(B组)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
组别 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A 组 红眼长翅雌蝇:红眼长翅雄蝇=1:1
B组 红眼长翅雌蝇:红眼截翅雄蝇=1:1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它具有的优点是 。
(2)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两对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 ,依据是 。
(4)请写出A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
(5)若A组杂交子代中的红眼长翅雌蝇与B组杂交子代中的红眼截翅雄蝇杂交,则其后代雌蝇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发现,由于变异的产生,上述杂交类型中翅型隐性性状的亲本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该杂交后代中紫眼长翅雌蝇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4. (10分)近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水稻抗稻瘟病的隐性突变基因b(基因B中的一个碱基A变成G),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B突变为b后,组成基因的碱基数量变化是 。基因b包含一段DNA单链序列 5'-TAGCTG-3', 与其互补的DNA单链序列为3'- -5'。
(2)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P的转录,使得酶P减少,从而表现出稻瘟病抗性。据此推测,与不抗稻瘟病水稻细胞相比,抗稻瘟病水稻细胞中基因P转录的mRNA 量变化为 。
(3)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诱变逐渐成为我国水稻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希望通过航天诱变获得米质更好、产量更高的水稻新品种。但据科学家分析,每1000粒种子大概只有 10粒会产生变异效果,且变异后的植株不一定具有上述优良性状,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的特点。
(4)杂交育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现有长穗、不抗稻瘟病(HHBB)和短穗、抗稻瘟病(hhbb)两种水稻种子,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初步选育出了长穗、抗稻瘟病的水稻,某同学想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确定其基因型,请简要写出其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及结论: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
高一年级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C B A D A D A B B A B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C C A C C C A D D C B 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4 题,共计 40 分,每空 1 分,标注的除外)
31.(10 分)
(1)2 有丝
(2)Aabb 5 交叉互换
(3)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答出着丝粒分裂即给分)
bc
(4)雄性 图 4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1分),细胞质均等分裂(1分)(共 2 分)
32.(10分)
(1)半保留复制
(2)RNA聚合酶 解开 DNA双螺旋和催化 RNA 的合成
(3)3n
(4)U-A 从左向右 少量的 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或多肽链)
(5)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2分) 不一定
33.(10分)
(1)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和相对性状明显等(写出 1点即得 1分)
(2)红眼 亲代是红眼和紫眼果蝇,A组(B组)杂交实验子代全是红眼
(3)翅型 翅型的性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翅型的显性或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
比例不相等)
(4)RRXTXT、rrXtY
(5)红眼长翅∶红眼截翅∶紫眼长翅∶紫眼截翅=3∶3∶1∶1(2分)
1/24 (2分)
34.(10分)
(1)不变 ATCGAC
(2)更少
(3)低频性 不定向性
(4)基因重组
实验思路:该植株与短穗、抗稻瘟病植株杂交(1 分),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1 分)。
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穗抗稻瘟病:短穗抗稻瘟病=1 1(或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则其基因型为 Hhbb(1 分)。
若杂交后代只有长穗抗稻瘟病(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其基因型为 HHbb(1 分)。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第 1页,共 1页)
{#{QQABAQkhwwiQkBQACA67EUXYCQiQkICTJQoGQRASOA4CyBFAF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