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B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
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
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0 1km
8火车站
图A
回住宅区
mmm 8
题老城区
oo绿化带
田工业区
一缺
公路
合风球区
至河流
图1
1.A功能区最可能是
A.重工业区
B.高级住宅区
C.低级住宅区
D.农业生产区
高一地理B卷ZT·第1页(共8页)
2.该城市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图中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是
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地带
②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
③与居住区直接相连,方便上班
不与仓储区直接相连,方便储存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图2“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4~6题。
D
C
C
D
B
C
A
地点1
地点2
地点3
图例量煤炭▲石油一化石
图2
4.ABCD岩层中最老的是
A.A
B.B
C.C
D.D
5.地点3缺失B岩层,最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
A.地壳下沉
B.地壳拾升
C.流水堆积
D.地震
6.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
A,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
B.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
C.寒冷干燥的海洋环境
D.寒冷干燥的陆地环境
高一地理B卷T·第2页(共8页)
图3为全球降水量、蒸发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甲、乙、丙、丁分别
表示四个海区。据此完成7~9题。
A
商
低
N60'
20°
0204060S
图3
7.AB图例分别代表
A.A—蒸发量B—降水量
B.A—海水盐度B—蒸发量
C.A—降水量B-—蒸发量
D.A—蒸发量B一海水盐度
8.据图可判断出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
①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②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
③洋流对海水盐度产生一定影响
④高纬地区最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丁海域的原因是
A.丁蒸发量大
B.丁降水量远高于蒸发量
C.丙降水量少
D.内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
图4所示三种房屋建筑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
差异。据此完成11~12题。
甲
丙
图4
高一地理B卷ZT·第3页(共8页)B卷ZT
■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地理(B卷)答题卡
注意事项
L答盟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填
正确填满
准考证号
班级
号、考场号、应位号境与端楚。
2选泽逐使用图管填流,非通并使
范
错误填涂
刻色碳素笔节写,出答图区域效.
彩灯
)
0
)
W
3保持卡面洁、不四折盈、不级破。
婆内
刀
和工刀
D
和
姓名
[2
网
I2幻
2幻
幻
0
幻
3
幻
K
■
④
④
四
团
考场号
切
[5
切
贴条形码区
】
60
I
]
团
■
刀
CI
I
(正面朝上,请贴在庞线框内)
I
[61 [6]
[8]
座位号
)990I
]9]
9
■
峡考
标记
口垫發染耀,整灣爱集贵躁喜绿见
◆
第I卷选择题
1A]]
A间网四
11团网D四
16幻)④
2 网
7
阿可
12团团四回
3AI)M
四
13]四四
4四)阿
9
14A可
5 )网回
10A幻网)
15A
第Ⅱ卷综合题
17.(18分)
(1)(6分)
(2)(6分)
(3)(6分)
谐在各题日的答题区诚内作答,超出炬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8分)
(1)(6分)
(2)(6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16分)
(1)(6分)
(2)(4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昭通一中教研联盟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B 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A B B C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C D B A C A
【解析】
1.A 功能区交通便利,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易受大气污染,位
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因此推测是高级住宅区,农业生产区是乡村主要功能区。故选 B。
2.由风频玫瑰图得知该城市盛行风是西北风。故选 A。
3.工业区与居住区有绿化带隔开,③错。故选 C。
4.一般情况下,先形成的岩层在下,故选 A。
5.地点 3 缺失 B 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 3 发生了地壳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积,没
有形成 B 岩层,或者已形成的 B 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外力侵蚀,因此导致了 B 岩层的
缺失。故选 B。
6.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而来,该地有煤炭,说明古环境适合森林生长,因此
可知,C 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故选 B。
7.图为全球降水量、蒸发量、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
海区,盐度较低。故选 C。
8.图上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要素高低,图中可以看出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
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各纬度海区,高纬表层海水盐度最低。故选 D。
9.丙海域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降水量远高于蒸发量,导致盐度较低,而丁
海域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高。故选 D。
高一地理 B 卷 ZT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3 页)
{#{QQABBQIh5wCQggQACI7bEUXsCUoQkICTJSomBQASOA4qSAFABCA=}#}
10.我国江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较长,降水较多,房屋多为斜顶结构且水运便利。故
选 D。
11.乙景观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因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房屋多为
平顶;墙壁较厚且门窗小,可以隔热保温,说明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大。故选 C。
12.丁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牧民需要不断迁移住所,
蒙古包便于拆卸,非常适合牧民居住。故选 D。
13.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叫溶沟,溶沟间突起部分叫石芽,形态较矮,B 正确;高大石芽常
高达数十米,成为石林;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残丘是指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
故选 B。
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要求岩石的可溶性好,岩石裂隙发育,利于水的流动,气候温暖
湿润,生物众多,水中所含的酸性物质就较多,水的溶蚀力强。故选 A。
15.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 C。
16.“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最直接地体现了“代际公平”。当代人(前人)的行动(栽树)
应当为后代(后人)创造福祉(乘凉),而不是耗尽资源或留下负担。强调当代人有责任
为未来世代保护环境和资源,BD 主要体现共同性原则。故选 A。
第Ⅱ卷(综合题,共 52 分)
17.(18 分)
(1)(6 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开发历史
悠久;农业发达。(每点 2 分)
(2)(6 分)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雨量适中;地势较高,排水通畅;海拔往往超出疟蚊
的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每点 2 分)
(3)(6 分)否。(2 分)
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主要考虑
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是否协调。(每点 2 分)
(只有观点没有理由零分,观点正确理由错误 2 分)
18.(18 分)
(1)(6 分)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或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利于作物光合作用;
高一地理 B 卷 ZT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3 页)
{#{QQABBQIh5wCQggQACI7bEUXsCUoQkICTJSomBQASOA4qSAFABCA=}#}
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积累;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病虫害发生概率少;棉花
成熟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管理和采摘。(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2)(6 分)完善商务信息平台和网络,扩大销售范围;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加大科技
与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治
理;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每点 2 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3)(6 分)社会层面: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加强防震避灾
教育及演练,提高公民防避灾害的意识及能力等。
个人层面:了解当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做好应急储备。
牢记撤离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答地震时地震后措施均不得分)
19.(16 分)
(1)(6 分)大型综合超市:一般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市中心或城市主干道与环路的交会处。
仓储式超市:一般布局在郊区地价较低的地区;郊区交通便利处。
便利店:一般靠近居民区布局。
无人超市:一般布局在信息技术通畅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的地区。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4 分)生活性服务业;(2 分)布局分散(1 分),一般位于人口密集的地区(1 分)。
(3)(6 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扩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销量;减少农产
品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带动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
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每点 2 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高一地理 B 卷 ZT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3 页)
{#{QQABBQIh5wCQggQACI7bEUXsCUoQkICTJSomBQASOA4qSA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