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2.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 )
①辐合 ②辐散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1日0时49分,古巴南部海域(19.8°N,77.0°W)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四地板块边界类型及附近形成的宏观地形组合正确的是( )
A.甲附近为消亡边界 B.乙附近为生长边界海岭 C.丙附近为消亡边界 D.丁附近为生长边界海沟
4.此次地震( )
A.纵波传播速度慢于横波 B.震级由震中向四周递减
C.震源最大可能位于地幔 D.会引发台风影响哈瓦那
宁波市象山县的渔山列岛,由54个岛礁组成,是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穗软珊瑚群落分布区。南北洋流在此交汇,海洋生物众多,是海钓爱好者心目中的海钓胜地,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2025年4月起,当地政府有序地把岛上居民搬迁到象山县石浦镇,标志着渔山列岛正式对公众永久关闭。下图为渔山岛最独特的自然奇观——“仙人桥”。完成下面小题。
5.当地政府对渔山列岛实施永久关闭,此举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
A.减少台风影响居民生活 B.缓解洋流交汇生态失衡
C.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性 D.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
6.渔山列岛居民搬迁的过程中,属于“拉力”因素的是( )
①原岛屿淡水匮乏耕地有限②石浦镇医疗和基础设施好
③原岛屿的生态环境质量优④政府提供住房补贴和培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仙人桥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人工采石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完成下面小题。
8.研究云南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需综合运用3S技术。下列技术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A.利用GNSS获取不同海拔的植被覆盖遥感影像 B.借助RS分析有机碳密度与海拔的空间关联
C.运用GIS绘制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专题图 D.通过BDS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对有机碳的影响
9.1986—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及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5000m以上、上升、冰川退缩加剧侵蚀 B.5000m以上、下降、退耕还林还草
C.3000~4000m、上升、微生物活动减弱 D.3000~4000m、下降、农业垦殖破坏植被
2025年3月11日,一艘满载“中国制造”的10万吨级货轮在国产破冰船护航下,从大连港出发沿北极东北航道抵达鹿特丹港,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下图为北极东北航道和传统航道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传统苏伊士运河航道相比,北极东北航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全年可通航,无季节限制 B.借助极地东风加快航行速度
C.沿线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D.缩短东亚和西欧的航道距离
11.北极东北航道的开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增强能源进口安全性,优化贸易通道 B.取代传统航道,成为亚欧贸易主通道
C.解决我国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不足问题 D.能永久消除航运中的海盗和战争风险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下图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完成下面小题。
12.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合作区开发初期,优先开发工业用地而非商业用地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用地政策优惠力度更大 B.商业开发的环境成本更高
C.产业基础培育消费市场潜力 D.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先导入
13.将住宅区布局于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主要是为了( )
A.共享公共服务与设施 B.节约建筑用地增加绿地
C.污染隔离与生态缓冲 D.职住平衡减少通勤成本
四川省遂宁市被誉为“锂业之都”,近年来通过“产业链招商”,其基本做法是选择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依据产业链选择投资企业,构建锂电全产业链园区。下图示意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时间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14.遂宁市规划建设锂电全产业链园时,采用产业链招商模式,招商引资中首先关注引入企业的( )
A.产能规模优势 B.产业环节匹配 C.短期盈利水平 D.用工数量规模
15.遂宁市为提升其锂电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可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依托劳动力成本扩大生产 B.引进国外核心生产技术
C.构建国际化售后服务体系 D.低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下图为某科考小组在某地进行科学考察时,测得的夏至日和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且∠1-∠2=16.5°。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地的纬度位置可能是( )
A.10°S B.10°N C.20°N D.20°S
17.在太阳由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 B.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再变小
C.白昼时间先变短再变长 D.日出方位由东北逐渐转为东南
人类活动形成的民族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近3000年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一个1000年时期,气候总体温暖湿润,人类活动促进了以东西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二个1000年时期,气候多次发生暖湿、冷干交替,人类活动推动了以南北向为主的民族交融。第三个1000年时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巩固壮大了中华民族。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空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在第一个1000年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促进以“东西向”为主民族交融的关键地理条件最可能是( )
A.向东开发海洋资源 B.向东躲避战乱 C.向西开发土地资源 D.向西躲避洪灾
19.在气候波动和人类农牧活动反复拉锯的“南北交融带”长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危害加剧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与水资源短缺
C.海洋污染严重与海岸线侵蚀后退 D.全球热带雨林破坏与全球碳循环失衡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交通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下图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关于“双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 )
A.功能互补协作推动发展 B.两城规模相近即可构成
C.最佳交通线为内河水运 D.核心城市均需港口职能
21.大连在“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中的核心优势是( )
A.邻近日韩吸引外资便利 B.深水良港对外贸易发达
C.土地充裕制造业基础强 D.临近海洋生态环境优良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铁矿石出口国,其铁矿石出口长期依赖东亚市场。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剧烈,且主要进口国开始推动铁矿来源多元化。为此,澳大利亚调整了铁矿石出口战略,包括扩建港口、签订长期供应协议、提高出口关税等措施。完成下面小题。
22.澳大利亚调整铁矿石出口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国内铁矿石资源可持续利用 B.扩大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占有份额
C.降低铁矿石开采和运输储存成本 D.增强对国际铁矿石定价的话语权
23.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战略的调整,短期内可能直接导致( )
A.国内钢铁产业规模大幅度萎缩 B.全球铁矿石供应链稳定性下降
C.对东亚市场的出口量大幅上升 D.全球铁矿石勘探技术快速进步
锋面过境时,锋面上下风向往往存在明显不同。4月下旬某日,华北地区某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气象小组利用该市近地面到3千米高空风场图(下图),研究该天气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时段不同时间锋面的高度和锋面上下风向组合正确的是( )
A.3:00时锋面高度约为1.0千米,锋上为西南风,锋下为偏东风
B.6:00时锋面高度约为1.8千米,锋上为东南风,锋下为西北风
C.9:00时锋面高度约为1.1千米,锋上为西南风,锋下为偏北风
D.12:00时锋面高度约为1.8千米,锋上为偏东风,锋下为东南风
25.上图所示时段,该市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过程是( )
A.气温升高 B.阴雨绵绵 C.气压升高 D.风力减少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本岛是本区最大的岛屿,面积仅为502平方公里,除四周局部狭窄的冲积平原外,中部主要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低山丘陵,岛上缺乏天然大河,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图1为舟山群岛及周边区域略图。
材料二:舟山群岛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空间资源丰富。潮汐、水温、大气环流、入海径流等因素会影响海平面的高低变化。图2为舟山海域多年月均海平面变化情况。
(1)简析舟山本岛缺乏天然大河的自然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提出缓解舟山本岛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2)海洋空间资源包括①海岸带、②海域上空、③海面及水体和④ 四个空间部分。从不同空间角度,依次例举一项舟山目前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方式 。
(3)舟山海域多年月均海平面冬春季节比夏秋季节 (“高”或“低”),并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是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带。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北距北京约1050公里,南离广东约850公里。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将大批的传统制造业向长江中上游转移,实现本地区的产业升级。下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部分指标信息。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
材料二: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修建在我国地势的二、三阶梯交界处。三峡工程能显著改善长江航运条件,该工程也是我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的主要能源输出基地。
指标 长江中游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核心城市 武汉、长沙、南昌 成都、重庆
普通高校 约194所(核心城市内) 约135所(核心城市内)
常住人口 约1.15亿人(2023年) 约9600万人(2023年)
(1)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的主要输入地是 地区。从能源角度,阐述该工程对能源输入地产生的影响 。
(2)阐述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对改善三峡大坝以上河段航运条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信息,与成渝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马孙河以全球最大的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著称,涨潮时潮水上溯可达600-1000千米,落潮后河口段100余千米范围内仍保持淡水环境,河口地区沉积物难以堆积,未形成明显三角洲。流域内发育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碳汇功能。
材料二:2025年5月,中巴两国政府协同推进全面战略合作,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转型与现代农业升级等领域。中方在巴西东北部帕拉伊巴州规划建设大型风电产业集群,同步实施锂矿资源绿色开发项目,构建“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体系;共建智慧农业示范区,集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农机装备等技术,实现大豆等作物的精准种植,促进两国互利共赢。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从河口附近水动力作用角度,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未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2)从植被的角度,说出亚马孙河流域碳汇功能极强的原因。
(3)从风力资源的角度,分析巴西帕拉伊巴州开发风能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当地发展风电与锂矿资源绿色开发的关联性。
(4)简述中巴在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D 6.D 7.A
8.C 9.D
10.D 11.A
12.C 13.D
14.B 15.C
16.C 17.B
18.D 19.B
20.A 21.B
22.D 23.B
24.A 25.C
26.(1)以雨水补给为主(补给类型单一),降水变率大(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低山丘陵为主,流域面积小(土地面积小);径流短(长度小)。
措施:跨区域调水;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人工降雨;合理开采地下水。
(2) 海底 ①海岸带:围海造陆(滩涂盐场、港口码头等)。②海域上空:岛际飞行(跨海大桥等);③海面及水体:海洋捕捞(海上航线、海水养殖等);④海底:海底隧道(海底光缆等)。
(3) 低 原因:冬春季节水温较低,海水体积收缩;冬春季盛行西北风,离岸风使海平面下降;冬春季沿岸河流处于枯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小。
27.(1) 长三角(华东、沪宁杭、上海) 减少煤炭输入;缓解能源不足;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2)加深航道;拓宽航道;延长通航里程;增加通航能力;消除险滩;减缓水流速度;利于航运安全。
(3)距离长三角近;(市场)辐射优势突出;水资源更加丰富;水陆交通更便利;科教资源更丰富(技术先进);劳动力数量更丰富。
28.(1)涨潮时(海水上溯距离远)海水(搬运)侵蚀作用强;落潮时河水(搬运)侵蚀作用强;沿岸洋流(搬运)侵蚀能力强。
(2)雨林面积广(大);植被(森林)覆盖率高;层次多(种类多、植株高大、生态系统复杂、群落结构复杂)。
(3)受信风影响,风力强(风向稳定);沿海地区受海陆风影响大;沿海地区,摩擦力小,风力资源丰富。
风电与锂矿关联:风电可为锂矿开采提供清洁能源;锂电池可以储存风电。
(4)资源角度:巴西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用地广阔或地广人稀);气候条件好(或水热条件好);生产周期与北半球形成季节互补。技术角度:中国农业技术先进。市场角度:中国对农产品需求量大(或市场广阔)。交通角度:海运交通便利。政策角度: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