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A卷)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埃及巴达里文化(公元前4400—前4000年)是典型的铜石并用文化。据考古发现,该时期个别大型墓穴随葬品较多,并拥有象牙制品(如花瓶、梳子、手环等),而同期大多数普通墓穴仅发现少量日用陶器。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
A.阶级对立问题较为严峻 B.社会私有萌芽已出现
C.手工业技术居领先地位 D.早期国家雏形已形成
2.根据下表可推知( )
著作 作者 内容
《地理学》 托勒密(罗马帝国) 赛里斯(中国)人文明、温和、公正且生活俭朴,总是避免与邻国发生冲突,甚至不愿与其过多接触,但却很乐意让外界了解其商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丝、丝制品
《后汉书·西域传》 范晔(南朝) (罗马帝国)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
A.古罗马与中国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B.罗马与汉朝官方交往的意愿强烈
C.地缘因素影响区域文明深入交往 D.古罗马人崇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3.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西欧,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不是取决于他财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他被赋予的权力大小,最贫穷的骑士也比最富有的自由民的社会地位高,出身高贵和享有全部法律权限——是判断人们是否属于社会统治阶层成员的标准。”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 )
A.封建社会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B.血缘是维系封建秩序的主要核心
C.社会阶层流动渠道相对开放 D.法律体系主导着社会秩序的运转
4.大化改新时,政府颁布《养老令》,规定需通过考试和考核选拔才能优秀者为官。奈良时代(710—784年),升至三位以上(高级别官职)官位的122名官员全部出身于皇族和藤原氏等大氏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考试选拔制度成为空文并未推行 B.贵族势力掌控国家权力核心
C.传统社会关系影响现实政治实践 D.封建官僚体系逐渐发展完善
5.印加帝国建立前,安第斯山脉各土著部落均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印加帝国建立后,克丘亚纳文字成为帝国唯一官方文字;帝国还规定地方贵族、文官、行政管理机构成员及商人必须学习克丘亚语,对于普通人则建议学习。印加帝国的这些举措( )
A.导致了多元文化的衰退 B.有效消除了帝国分裂的因素
C.阻碍了不同族群的交流 D.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
6.下面为16世纪以来的西欧海上探险活动路线示意图。这些探险活动( )
A.旨在进一步论证“地圆说”的合理性
B.初步构建了欧洲与亚洲海上直接联系
C.有助于世界贸易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D.意在寻找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与市场
7.下表为15—19世纪美洲地区居民结构变化情况(估值)下列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00% 0.00% 0.00% 100.00%
1570年 1.37% 2.42% 0.25% 96.06%
1650年 6.42% 8.95% 5.70% 80.65%
1852年 7.77% 14.47% 36.84% 48.39%
A.三角贸易是原住民人口衰减的根源 B.殖民扩张引发社会人文环境剧变
C.国际贸易促进区域人口结构的优化 D.新航路开辟消除了各洲间的隔阂
8.但丁的《神曲》以灵魂通向天堂为终极归宿,但在诗中又极力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并强调通过个人道德完善而非教会中介实现救赎。由此可知,但丁的《神曲》( )
A.呈现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B.彻底打破了宗教对人神关系的垄断
C.以理性主义批判宗教蒙昧 D.实现了宗教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调和
9.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生而平等,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在美国独立以后的很长时期里,“人权”并非指普遍的人的权利,而是特指白人男性有产者的权利。这反映出美国( )
A.政治权利扩展的长期性 B.民主制度保留一定封建残余
C.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10.19世纪前中期,普鲁士颁布一系列赎买法案,不断取消农民一些次要的封建义务,并降低农民赎买封建义务所需要的赎金。虽然导致成千上万农民陷入破产境地,但农奴制也因此得以废除,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留在乡村成为雇农或流入城市。由此可推知,普鲁士的这一改革( )
A.彻底消除了封建贵族的经济特权 B.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地位
C.为德意志的统一创造了重要条件 D.直接引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传统大学的教学课程逐渐摆脱古典学科(神学、哲学、法学)的主导地位,引入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社会上还涌现出众多专业技术学院。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创立并倡导“教学与科研结合”;至19世纪中后期,“洪堡模式”成为欧洲大学的主流,这一变化表明( )
A.工业化需求影响社会教育发展 B.德国社会教育水平领先于世界
C.宗教势力已退出欧洲教育领域 D.高等教育渐成大国竞争的核心
12.马克思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投入生产的生产资料,其价值不会发生增减;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在自身的消耗中非但没有完全消耗自身的价值,反而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马克思的这一论述( )
A.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释了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3.巴黎公社建立的公社委员会主要由布朗基主义者(主张通过革命精英夺取政权并建立集权政府)和蒲鲁东主义者(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建立手工业者联合体)组成。两派在是否接管法兰西银行、是否建立革命专政等问题上激烈对立。这主要反映出巴黎公社( )
A.政治领导缺乏核心权威 B.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C.组织架构权责体系混乱 D.革命纲领与实践存在矛盾
14.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言论意在( )
A.赞扬英国殖民扩张具有历史进步性
B.揭示西方殖民统治内在的结构性矛盾
C.指明印度民族民主革命的具体路径
D.批判殖民主义对传统社会文化的破坏
15.下面分别为1876年和1914年的非洲地图。这一变化( )
A.源于柏林会议召开确立“有效占领”的原则
B.反映出列强在非洲殖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C.迎合了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的需要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16.阿根廷独立后,一位驻阿根廷的英国领事在描绘潘帕斯草原上的高乔人时说:“拿出他所有的衣物,看看他周围的一切用品,除了皮革制品以外,有哪一样东西不是英国货?如果他的妻子有一条裙子,十有八九是曼彻斯特的产品。”这反映出当时阿根廷( )
A.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B.与英国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C.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D.皮革生产技术领先于英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以3世纪危机为标志的社会大动荡,使罗马帝国,尤其是帝国西部陷入长期的军阀混战,而帝国东部的危机相对缓和,内外形势也相对稳定。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李锡尼等皇帝都选择在帝国东部生活。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通过战争结束罗马帝国四帝共治的时代后,选择迁都到欧亚非交通接合点的君士坦丁堡,帝国最大的城市罗马以及元老院因此滑落到政治生活的边缘。拜占庭文明就此拉开了历史序幕。
——摘编自胡长江《帝国的再生: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原因论析》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融汇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东方文化,并发展出丰富而独特的文明,包括法律、宗教、教育、艺术等方面。在法律上,查士丁尼一世执政时期,拜占庭在继承古希腊罗马法的同时,构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备法律体系。在文化上,拜占庭不仅在蛮族入侵时代为传统学者和珍贵古典文籍提供了庇护所,还发展出以东正教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体系。此外,拜占庭在与西亚地区的军事征服中,也影响着西亚文明的发展。总之,拜占庭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份珍贵与不可抹灭的财富。
——摘编自杨龙《浅析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拜占庭文明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和商品流通的手段,虽然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在13世纪铸造了诸多金币,仍无法消化日益增多的各种商品。这使葡萄牙等国开始探索非洲,并在15世纪初到达非洲西海岸以掠夺黄金、奴隶等;葡萄牙亲王“航海者”亨利在此期间创设了航海学校、搜罗科技人才。由于“中世纪贸易是从出口贸易发展起来的”,意大利凭借着地理优势成为欧洲的商贸中心,伊比利亚半岛人民被迫以高价去购买从东方进口的丝绸、香料等。至15世纪末,在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的激励和庞大国家机器的保证下,以哥伦布为代表的航海家组建船队开启地理大发现之旅,这也成为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陆伟芳《试论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是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化的起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早期英国,圣诞节、基督圣体节、守护神节等节日庆典加起来有百余日,其庆祝活动构成了社会各阶层休闲生活的主要部分。此外,节气更替及天气变化也会影响民众的休闲生活。节日期间,不论是上层贵族还是普通民众,都会沉浸在节日欢乐的氛围当中。人们会盛装出席各种祭祀仪式和跳舞、赛马、斗鸡等娱乐活动。礼拜日到教堂欣赏宗教音乐也是社会各阶层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在体育休闲方面,普通民众多喜欢斗兽运动和足球运动,贵族则倾向于打猎;上流社会除培养阅读、园艺、朗诵等爱好外,还常到外地城市度假旅游。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人们的休闲时间愈发明确,过于频繁的宗教庆典也逐渐衰退,并被旅游度假、喝酒、参与体育活动、观看戏剧表演、阅读通俗书籍所取代。充满血腥的斗兽运动被取缔,拳击、足球等运动则被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烟草、咖啡、茶叶等也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此外,休闲娱乐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业化场馆,通过组织体育赛事等活动,向民众售卖门票以获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休闲生活的特点。(5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后期以来,英国民众休闲生活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9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马克思曾说:“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在这里,他立足于国家解放的整体高度,指出思想解放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思想的内生性力量能够演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此外,思想解放不是盲目的,并非毫无章法,而是要遵循认识的发展规律,将思想升华到新的理论高度。思想解放既不提倡历史虚无主义,也不提倡脱离国家实际和文化传统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摘编自王志伟《以“两个结合”开辟思想解放的新路径》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思想解放”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A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D C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A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
(1)原因:罗马帝国西部陷入长期军阀混战,而东部危机相对缓和,内外形势稳定;君士坦丁堡位于欧亚非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为加强对帝国的统治,提升东部地区的政治地位。(6分)
(2)影响:构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备法律体系,对后世法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传统学者和珍贵古典文籍提供庇护,保存和传承了古典文化;发展出以东正教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体系,影响了宗教文化的发展;在军事征服中影响了西亚文明的发展。(6分)
18.【答案】(14分)
(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增加,原有货币无法满足商品流通需求;葡萄牙等国对黄金、奴隶等的渴望;意大利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欧洲商贸中心,伊比利亚半岛人民购买东方商品价格高昂;“航海者”亨利创设航海学校,招募科技人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的激励;强大国家机器的保障。(8分)
(2)认识:新航路开辟是人类社会迈向近代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打破了以往相对隔绝的状态;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总之,新航路开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对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19.【答案】(14分)
(1)特点:休闲生活与宗教节日紧密相关;受节气更替及天气变化影响;各阶层休闲方式有差异又有共性;休闲方式丰富多样。(5分)
(2)发展趋势:休闲时间愈发明确;宗教庆典逐渐衰退,休闲方式更加多样化;血腥的休闲运动被取缔,运动规则逐渐完善;休闲娱乐从业人员增多,专业化场馆出现。(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时间更加明确;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需求增加;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对血腥运动的接受度降低;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休闲娱乐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5分)
20.【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2分)
阐述: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繁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总之,思想解放能够打破旧的思想束缚,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