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3 16:49:13

文档简介

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二十四节气反映的自然节律是(B)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划分 D.世代更替
2.节气与农事活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的现象可能出现在(B)
A.清明 B.处暑 C.大雪 D.立春
二、二十四节气与生活习俗
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2024年12月21日为冬至节气。冬至节气时(A)
A.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
B.人们会多饮菊花茶,可以清热祛湿
C.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D.天气升温,家家忙碌找单薄的衣服
三、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4年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该节日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据此完成4~5题。
4.“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天正值北半球的(C)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举办农民丰收节,其意义不包括(C)
A.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
B.推广优质农副产品
C.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D.展示农村发展成就
能力提升
6. 传统文化 (2024青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当地天文、气候、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总结。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画册。根据画册的部分内容(下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说出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
参考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2)依据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归类,完成下表内容。(各写出两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
  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雨”“暑”“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
类别 节气名称
季节类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气候类  小寒、大寒、小暑、大暑、处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物候类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出该说法反映的地理现象。
参考答案:昼夜长短的变化。
[任务二]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4)请献计献策,把以下劳动内容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A.收白菜 B.种瓜点豆
C.收获白薯 D.收获冬小麦
山东农事谚语
  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葱,不收则空。
节气 劳动内容
立夏  B 
芒种  D 
霜降  C 
立冬 收获萝卜、大葱
小雪  A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海洋牧场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海洋牧场被誉为“蓝色粮仓”。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D)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阔
B.陆上国界线长,邻国多
C.东西距离长,陆地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辽阔
2.我国发展“智慧渔场”的主要目的是(C)
A.预测海洋极端天气
B.治理海洋生态环境
C.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D.提升我国经济实力
二、海洋牧场的空间布局
  读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完成3~4题。
3.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D)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
B.地跨寒、温、热三带,有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C.海陆兼备,陆上邻国众多,陆地面积广阔
D.东临太平洋,海岸线漫长,海域面积广阔
4.图中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数量最多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其简称分别是(C)
A.粤、浙 B.闽、鲁
C.鲁、粤 D.辽、琼
三、海洋牧场水产品的生产
5.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是我国“移动的海洋牧场”。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模式(C)
A.机动灵活性差 B.加剧近海污染
C.可以躲避台风 D.产品品质较低
四、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
6.碳汇渔业指发挥生物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渔业生产活动。海南发展碳汇渔业的主要优势是(C)
A.劳动力丰富 B.海洋运输便捷
C.海域面积广 D.养殖历史悠久
能力提升
7. 过程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牧场主要分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养护型海洋牧场,以产出渔获物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以渔业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型海洋牧场。如图为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探究一:海洋牧场的分布
(1)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分布在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填海域)
探究二:海洋牧场的意义
  海洋牧场所需的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当地渔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
(2)根据图文材料,归纳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恢复当地生态系统,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等等。
探究三:海洋牧场的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是海洋牧场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3)为尽可能减少因发展海洋牧场而造成的区域水生生态破坏,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参考答案:人工养殖鱼类注重品种多样性;游客观光时注意垃圾的处理;等等。跨学科主题学习1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二十四节气反映的自然节律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划分 D.世代更替
2.节气与农事活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的现象可能出现在( )
A.清明 B.处暑 C.大雪 D.立春
二、二十四节气与生活习俗
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2024年12月21日为冬至节气。冬至节气时( )
A.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
B.人们会多饮菊花茶,可以清热祛湿
C.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D.天气升温,家家忙碌找单薄的衣服
三、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4年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该节日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据此完成4~5题。
4.“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天正值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举办农民丰收节,其意义不包括( )
A.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
B.推广优质农副产品
C.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D.展示农村发展成就
能力提升
6. 传统文化 (2024青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当地天文、气候、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总结。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主题学习活动,制作了画册。根据画册的部分内容(下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据二十四节气歌,说出中国的传统春季包含的节气。
(2)依据材料,将二十四节气归类,完成下表内容。(各写出两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
  节气名称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属于季节类;含有“寒”“雨”“暑”“雪”“霜”“露”的属于气候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物候类。
类别 节气名称
季节类
气候类
物候类
(3)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和“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出该说法反映的地理现象。
[任务二]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4)请献计献策,把以下劳动内容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A.收白菜 B.种瓜点豆
C.收获白薯 D.收获冬小麦
山东农事谚语
  麦到芒种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葱,不收则空。
节气 劳动内容
立夏
芒种
霜降
立冬 收获萝卜、大葱
小雪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海洋牧场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海洋牧场被誉为“蓝色粮仓”。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阔
B.陆上国界线长,邻国多
C.东西距离长,陆地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辽阔
2.我国发展“智慧渔场”的主要目的是( )
A.预测海洋极端天气
B.治理海洋生态环境
C.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D.提升我国经济实力
二、海洋牧场的空间布局
  读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完成3~4题。
3.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
B.地跨寒、温、热三带,有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C.海陆兼备,陆上邻国众多,陆地面积广阔
D.东临太平洋,海岸线漫长,海域面积广阔
4.图中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数量最多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其简称分别是( )
A.粤、浙 B.闽、鲁
C.鲁、粤 D.辽、琼
三、海洋牧场水产品的生产
5.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是我国“移动的海洋牧场”。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模式( )
A.机动灵活性差 B.加剧近海污染
C.可以躲避台风 D.产品品质较低
四、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
6.碳汇渔业指发挥生物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渔业生产活动。海南发展碳汇渔业的主要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海洋运输便捷
C.海域面积广 D.养殖历史悠久
能力提升
7. 过程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牧场主要分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养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养护型海洋牧场,以产出渔获物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以渔业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型海洋牧场。如图为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探究一:海洋牧场的分布
(1)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分布在渤海、 、东海、 。(填海域)
探究二:海洋牧场的意义
  海洋牧场所需的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当地渔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
(2)根据图文材料,归纳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至少答出两点)
探究三:海洋牧场的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是海洋牧场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3)为尽可能减少因发展海洋牧场而造成的区域水生生态破坏,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