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3 18:03:01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 C 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进行区域合理开发和保护。
2. B 潮间带位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土壤质量低,不适合建高标准盐田,A错误;潮上带
位于高潮线以上地区,适合布局岸线林带或防潮堤,以抵抗波浪对海岸侵蚀,B 正确,C 错误;
离岸深水网箱养殖要深水,布局在潮下带,D错误。故选 B。
3. A 注意图右侧箭头,随着涨潮的海水不断涌向陆地,水深变浅,水流的摩擦力增大,导致
潮汐运动速度不断降低,在潮滩的高潮线附近,以泥质沉积为主;低潮线附近潮汐运动速度
较高,以砂质沉积为主,二者之间的过渡地带,为砂泥质沉积。因此,潮滩沉积物的粒径由
海洋向陆地方向逐渐变细,A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4.A 西南地区在水电开发上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水电也较廉价,但结合材料,福建优先
选择引入西南水电是基于自身能源结构优化及“双碳”目标实现,更看重水电的清洁性优势,
以此满足能源需求与绿色发展需求,A正确,D 错误;福建与西南地区距离较远,B错误;西
南地区水电产能并非过剩,且这不是福建引入西南水电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 A。
5.B 福建引入西南水电后,增加了电力供应来源,使电力供应稳定性增强,B正确;电价
受多种因素影响,引入水电不一定使电价大幅下降,A错误;电力供应主体增多,市场竞争
应增强,C错误;火电装机容量不可能迅速减少,D错误。故选 B。
6.C 引入水电,减少对本地煤炭等能源的开采,从而减轻因能源开采活动而造成的植被破
坏、土地塌陷等生态问题,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C正确;引入水电与减少土地占用关系不
大,A错误;水电使用对空气湿度影响较小,且不一定能改善气候条件,B错误;引入水电不
会降低能源消耗总量,而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错误。故选 C。
7.C 从两图对比来看,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20 世纪 50 年代,三江平原地
区湿地广布,随着开发北大荒政策的推动,大量湿地被开垦成耕地,所以乙为耕地,丙为湿
地。而甲变化小,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等地,所以甲为林地,C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QQABRQAhxwgwkBZACI6bAQV8CUqQsIETLaoGBQASKAxKiANABCA=}#}
8.B 东北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大型林区,森林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天
然林保存较好,林木蓄积量大。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虽然也有森林分布,但多为人工林或次生
林,在森林资源的规模和质量上,东北更具优势,②正确。东北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且耕地质量较高,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和农林基地建
设,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耕地分散且相对破碎,土地资源在规模和
便于开发利用程度上不如东北,③正确。B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9.C 根据题(1)可知,乙为耕地,丙为湿地。据图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至 2000 年,湿
地、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湿地调蓄洪水、林地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河流径流季节变化会增
大;林地、湿地被破坏,土壤中有机碳会因植被减少、土壤侵蚀等而减少;湿地、林地等生态
环境变化,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昼夜温差会
增大,①③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0.B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尼日利亚经济较为落后,通过各铁路线运往莱基新港
出口的大量货物多为初级工业品和热带农产品,如咖啡、腰果、矿砂、木材、石油等,B 项
正确;家电、机械设备属于工业制成品,技术要求较高,尼日利亚难以大量生产,A、D 两项
错误;读图可知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煤炭资源缺乏,C项错误。故选 B。
11.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尼日利亚合作,中方技术水平较为先进,资金较为充裕,可提
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港口建设规划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港口业务。尼日利亚提供土地资源、
劳动力资源、清关等服务,②③正确。故选 B。
12.C 莱基新港毗邻莱基自由贸易区,与提高港口管理水平关联不大,A项错误;该港由中
国企业承建,中资企业控股,不能获得尼日利亚政府的资金支持,B 项错误;莱基新港是自
动化港口,靠近莱基自由贸易区并不能增加劳动力人口,D 项错误;莱基新港毗邻莱基自由
贸易区,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C项正确。故选 C。
13.B 在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 b范围,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Fc 较大,且大于外围城镇自身集
聚能力 Ft,符合“大都市阴影区”的特征,B正确。故选 B。
14.D 降低中心城市首位度,即减弱中心城市对各类要素资源的过度集聚,使得要素资源有
{#{QQABRQAhxwgwkBZACI6bAQV8CUqQsIETLaoGBQASKAxKiANABCA=}#}
机会向周边“大都市阴影区”流动。同时阴影区错位发展,从而冲破“大都市阴影区”现象,
D正确;其他选项都可能使得中心城市对周边资源的吸引更强烈,不利于冲破“大都市阴影
区”现象。故选 D。
15.C 一般来说,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往往产品隐含碳排放相对较低,而甲地区净碳排放转移
为较大的负值,按公式有可能转入产业科技水平高或者转入产品量低(使碳排低),同时转出
产品隐含碳排放量高,其他地区推导同理。A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最高;乙地区净碳排放转移
虽为负值,但不能就此说明其转移的产业碳排放量最小,因为净碳排放转移大小受转入和转
出两方面影响,B也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最小;丙地区净产业转移和净碳排放转移都为正值,
且净碳排放转移量较大,意味着转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较大,可能转入了较多以资源型为主、
碳排放较高的产业,C正确;从图中看,甲、乙、丙三地区数值差异明显,说明三地区转移
的产业碳排放量并不相似,D错误。故选 C。
16. A 净碳排放转移大小受转入和转出两方面影响;京津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地区产
品消费量大,消费量大会使得转入产品多,转入产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增加,从而与净碳排放
数量密切相关,A正确。B、D选项与净碳排放数量没有直接关联;C选项出口产品多,可能
导致转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大,据公式计算很可能与图中净碳排放转移为正值不相符,排除
C;故选 A。
17.(1)锡矿资源储量丰富,埋藏浅,品质好(2分);西汉时期经济繁荣,锡在生产和生活中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分);开采历史较长,开采技术进步或经验丰富(2分)。
(2) 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化,过度依赖锡矿采掘业(第二产业),资源枯竭导致经济衰退;采
掘、冶炼业长期扩张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严重;矿业萎缩导致就业机会锐减,影响社会
稳定;资本与人才长期集中于资源型产业,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升级滞后(任意三点,6
分)
(3) 淘汰落后和高能耗的第二产业部门,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2分);
产业链延伸和更新,可以立足原有工业基础优势,增加附加值和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
{#{QQABRQAhxwgwkBZACI6bAQV8CUqQsIETLaoGBQASKAxKiANABCA=}#}
18.(1)水域开阔,白天气温升温幅度小,可抑制光伏组件表面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发电量;水
域大气清洁度更高,光伏面板积尘少,发电量提高;水面相对宽阔,可减少山体等对光伏面板
的遮挡,发电量高;水面温差小,光伏组件不易破裂,持续发电效率高。(任意三点,6分)
(2)靠近万隆等城市,能源市场需求大,输电基础设施相对完善(2分);印尼鼓励新能源发
展,该项目作为示范工程,可能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2分);由中国企业承建,依托中
国成熟的光伏技术开展国际合作(2分)。
(3)利: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能源
供给,减轻当地居民因能源短缺对森林的砍伐,保护了当地雨林。弊:光伏板遮蔽水面,不
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光伏板影响鸟类的飞行、栖息和觅食。(有利影
响 4分,不利影响 2分)
19.(1)时间:生态脆弱程度等级总体降低(2分)空间:中度及以下脆弱区面积占比增加(2
分),高度及以上脆弱区面积占比减小(2分)。
(2)过度开发,超量取水: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激增,过度引用河流水,地下水
超采严重,用水总量超载(2分);
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水利用效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
生活用水浪费(2分);
水资源管理粗放: 区域发展未能严格以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前置约束条件,耗水产业占比大;
流域上中下游统筹协调不足(2分)。
(3)成立黄河流域协调机构,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用
水效率高的下游地区补偿上游节水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脆弱区保护责任与奖惩机制;
加强流域监测管理(如利用卫星遥感+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小流域
综合治理;分区差异化治理,进行生态修复。(任意三点,6分)
{#{QQABRQAhxwgwkBZACI6bAQV8CUqQsIETLaoGBQASKAxKiANABCA=}#}新余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
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海岸带(图1)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潮间带是其主要部分。据此完成1~3小题。
潮上带→
潮间带
潮下带
超潮滩
高湖滩
中潮滩
低潮滩
风、浪、流
平均大潮高潮位
平均小潮高潮位
平均大潮低潮位
海岸水域
平均小潮低潮位
图1
1.将海岸带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的主要目的是(
A.简化海岸地形图的绘制,便于制图表达B.明确区分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C.因地制宜发展和保护海岸带资源
D.为海岸线长度的精确测量提供统一标准
2.关于海岸带开发利用措施合理的是(
)
A.潮间带适合建高标准农田
B.潮上带适合布局岸线林带
C.潮下带适合布局防潮堤
D.高潮滩适合发展离岸深水网箱养殖
3.潮间带沉积物的粒径由海洋向陆地方向(
A.逐渐变细
B.逐渐变粗
C.粗细交替
D.粗细均一
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0000000
福建积极响应“双碳”战略,与周边省份合作构建“绿色能源大通道”,大力引入西南
地区的清洁水电,这一举措深刻影响着福建的能源格局与区域发展。据此完成4~6小题。
4.福建优先选择引入西南地区水电而非其他能源形式,主要基于()
A.水电的清洁性优势
B.福建与西南地区距离近
C.西南地区水电产能过剩
D.西南地区水电开发成本低
5.福建引入西南地区水电后,对本地电力市场的直接影响是()
A.电价大幅下降
B.电力供应稳定性增强
C.电力市场竞争减弱
D.火电装机容量迅速减少
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引入西南地区水电对福建生态环境的作用(
A.减少土地占用,缓解人地矛盾
B.降低空气湿度,改善气候条件
C.减轻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D.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图2示意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我国东北局部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渎
图,完成7一9小题

弼湖泊
兴凯湖

一河流
一国界
20世纪50年代
2000年
图2
7.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湿地
B.林地、湿地、耕地
C.林地、耕地、湿地
D.湿地、耕地、林地
8.与南方低山丘陵相比,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中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①淡水资源
②森林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气候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⑧④
D.②④
9.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图示区域土地资源类型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①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②生物多样性增大③昼夜温差增大④土壤有机碳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1月23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新港正
式开港。该港由中资企业控股,为尼日利亚第一个自动化港口,吡邻中尼共建的国家级境
外经贸合作区一一莱基自由贸易区(图3)。据此完成下面10~12题。
高二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
00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