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论语集解义疏》记载:“人乃有贵贱,同宜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低下)而不教之也。教之善,本无类也。”其中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智慧是( )
A.教育公平 B.因材施教 C.以德治国 D.民贵君轻
2.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一项发明既促进了文化交流,又在发明过程中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这项发明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3.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秦始皇此举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
A.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B.推动周边经济繁荣
C.加快郡县制的推行 D.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4.近代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下表罗列的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共同反映了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 )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部分内容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A.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迫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D.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5.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到晋南招兵,国共招兵处紧挨着,国民党那边根本没人去,八路军一个星期就招了3000多人。由此可见经此一役( )
A.中共进一步获得群众支持认可 B.国民党军事实力急剧下降
C.山西成为日军进攻的唯一省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
6.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汇聚成正义的洪流,……相互借力给力,同仇敌忾,击败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这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是指
A.国际联盟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联合国 D.轴心国集团
7.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A.中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约翰·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段材料体现了( )
A.当时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B.欧洲形成分裂格局局面
C.封臣对封君的绝对效忠 D.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
9.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 )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国王“统而不治”
10.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对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
C.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D.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综合题
11.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朝也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荣中沉默》
(1)材料一中,宋朝增设什么机构来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近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前后400多年时间里,西方殖民者凭借经济和军事优势,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了异常残酷的殖民征服……引发这些区域人民的不断抗争。——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所示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和流动的。并简述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西方列强的坚船在中国海域、江河肆意游弋;西方列强的利炮在中国的沿江、沿海肆意轰鸣;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海上藩篱尽失,海上国门洞开……腐朽、没落、苟安的清政府从本质上缺乏海权、海防意识,最终上演了一场场中国海上的历史悲剧。
——《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
(3)阅读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选择一例说明近代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的史实及影响。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拓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于是严格限制海上贸易。——摘编自《九年级历史教学参考》 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国家之间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文明的重要纽带。中国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同各国,在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4)阅读材料四,谈一谈你的认识或感悟。
12.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包括民族关系、政党关系、大国关系等。李老师以“关系”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史料中的民族关系】
(1)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简述春秋战国以来华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变化。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民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中华民族大团结》
任务二【名片中的政党关系】
(2)国其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分别简述下列图片是如何呈现国共关系转变的。
任务三【演进中的大国关系】
(3)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走向。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关系·局势”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美苏冷战欧盟 人类命运共同体
13.九年级学生根据老师要求整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材料并进行拓展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请您从以上文物篇中任选一个文物,说出该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
(2)请你在建筑篇或人物篇的素材中任选其一为其写一篇推介词。
(3)老师对其他项目归纳了如下专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老师罗列的专题进行升华。
“不断演进的政治制度,__________”
“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__________”
“ 中外文化交流,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B
7.B
8.C
9.B
10.C
11.(1)机构:市舶司。
原因:政府重视和鼓励;使用了指南针,造船技术较为先进;市舶司的设立。
(2)方式:三角贸易中,英国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导致非洲黑人大量进入美洲,影响了美洲的人口分布。
影响:对非洲:造成非洲失去近亿精壮劳动力,非洲大部沦为了殖民地,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对欧洲: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对美洲:导致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数量锐减,逐步形成了基督教为中心的欧洲文化,美洲物种更加丰富等。
(3)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认识:闭关锁国导政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
12.(1)变化: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史实: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康熙皇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台湾府,后改为台湾省;康熙皇帝支持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答出两例即可)
(2)图一: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图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后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图三:1937年9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图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国民党进行决战,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关系·局势
大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2年,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加速了二战的胜利。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逐步形成了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推动科技的发展。二战后,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综上所述,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推动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3.(1)选择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
选择石器:北京人使用的这种石器是打制石器,说明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通过打制石器来获取食物、抵御野兽。
双镰铁范: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冶铁技术的提高,铁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秦半两钱: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后推行的标准货币,货币的统一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从秦开始,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被历代沿用。
(2)都江堰推介词:都江堰是千年灌溉工程的奇迹,战国时期蜀守李冰父子修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与勤劳精神的体现。
赵州桥推介词: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它历史悠久、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美观简洁大方,与周边环境契合,彰显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高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桥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被誉为“桥中之王”。
明长城推介词: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修筑长城起初为了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是一个军事防御系统,该建筑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就是明长城,现在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故宫推介词:北京城是明朝统治者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修建完成后迁都北京。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其中宫城就是紫禁城,今称故宫,他是由蒯祥等人设计,北京城中最雄伟壮丽的就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极大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大桥不仅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还为周边城市如江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升华:有利于祖国统一,和谐发展;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塑造多元一体又独具魅力的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