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D.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C.发现细胞太小后,立即换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右侧细胞移到中央,应向左移动装片
3.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过程中,“盖片”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小科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清水、凉开水、稀碘液
C.热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5.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6.用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细胞结构不清楚 未染色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气泡太多
D 视野中有污点 反光镜上有污点
A.A B.B C.C D.D
7.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这是为了( )
A.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B.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8.光学显微镜下有神奇的生物世界,在老师的带领下,某班同学制作并观察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小林对制作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9.下列关于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出现的部分现象及对应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视野中看到一污渍,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渍不动;该污渍最可能位于物镜上
B.视野中有较多重叠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前没有漱口
C.不能清晰地看到细胞核;实验时没有进行染色
D.通过目镜看到的视野很暗;反光镜反射的光没有对准通光孔
10.在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实验中,出现下列情况,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调节结构a能改变视野亮暗程度
B.图乙,①是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C.图丙,为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
D.图丁,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二、填空题
11.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
12.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13.某同学做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解。图中的a是 ,b是 ,其边缘是 色,产生b的可能的原因是
。
14.观察植物细胞时,请在表格相应填写实验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现象 原因 对策
(1)细胞有严重重叠 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
洋葱鳞片表皮 重新制作装片
(2)视野太暗 显微镜对光不理想 (写出一点即可)
(3)有较多黑色圆圈等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4)细胞结构不太清楚 未加滴红墨水 加滴红墨水
15.下面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取实验,请看图回答问题:
(1)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以上步骤顺序为 (填序号)。
(2)步骤④中,向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
(3)如果步骤①操作不当,会导致 ,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
A. B. C. D.
16.小科在实验室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 ②生理盐水 ③碘液 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他漱口后,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一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小科按照正确步骤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挪动给同桌看,但同桌确看不清物像。你认为他如果要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首先要做的是 (填字母)。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反光镜角度,重新对光 C.转动转换器
(4)小科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二中的甲图视野换成乙图视野,操作中涉及到的具体步骤有 (填序号)。
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③向左下移动玻片 ④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⑥转动细准焦螺旋
17.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以下是小滨观察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A装片的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A.B.C.D.
(3)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合格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A D A B B B
1.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详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对观察的理解和应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观察法的特点。
2.B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详解】A.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应该转动转换器上的转换旋钮,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直接用手扳动物镜可能会导致物镜松动、位置偏移,甚至损坏物镜,影响显微镜的正常使用和观察效果,A错误。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这是为了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如果眼睛看着目镜,就无法及时观察到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当物镜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可能会压坏玻片标本,损坏实验材料和物镜,B正确。
C.在显微镜观察中,发现细胞太小后,不能立即换高倍物镜。应该先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如果直接换高倍物镜,由于高倍镜视野范围小,很难找到要观察的目标,而且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损坏镜头或玻片标本,C错误。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要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右侧细胞移到中央,应该向右移动装片,这样物像才会向左移动到视野中央。如果向左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反而会使细胞离视野中央更远,D错误。
故选B。
3.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清水)、撕 、展 、盖、 染 、吸。其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详解】A.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是正确的盖片方法,可以避免产生气泡,保证观察效果,A正确。
B.将盖玻片直接平放在载玻片上。这种方法没有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容易导致气泡的产生,影响观察,B错误。
C.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这种方法同样容易导致气泡的产生,因为迅速盖下时,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液体可能来不及均匀分布,C错误。
D.将盖玻片的一侧插进液滴后,再用力按下。这种方法虽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了液滴,但可能会使被观察的物体没有完全覆盖在盖玻片下,同样影响观察,D错误。
故选A。
4.D
【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清水)→刮(用牙签)→涂→盖(盖玻片)→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纸)。
【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或清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或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④滴水、③取料、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A.细胞结构不清晰,可能是视野暗或撕取的洋葱表皮粘有果肉、或未用碘液进行染色,故A不符合题意。
B.视野中无光斑,可能是物镜未对准通光孔,造成无光无法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玻片盖的不当,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分析】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渗透压相同的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详解】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能防止细胞因为处于低渗环境而吸水过多发生胀破。因此,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细胞结构因渗透压改变而受影响,从而确保细胞在显微观察时的稳定性。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染是指染色,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详解】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应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位置①或③),而用吸水纸吸引则应在盖玻片另一侧的边缘(位置③或①)。这样可以利用毛细作用使染液均匀渗透到标本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抹、盖、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视野中看到一污渍,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渍不动;该污渍最可能位于物镜上,故A正确。
B.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有重叠现象,说明刮取的碎屑在生理盐水中没有涂抹均匀,故B错误。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染色,目的是观察细胞核,染色时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C正确。
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通过目镜看到的视野很暗,可能是反光镜反射的光没有对准通光孔,故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1)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观察时要先目视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再注视目镜缓慢提升镜筒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图甲中的a为显微镜的反光镜;图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镜观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详解】A.图甲中的a为显微镜的反光镜,能够调节视野的亮暗程度,A正确。
B.图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镜观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错误。
C.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图丙,为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C正确。
D.图丁,视野中出现的黑色圆圈,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出现的气泡,D正确。
故选B。
11. 观察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详解】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观察以及有些科学知识等。
12. ②③④ ①⑤⑥⑦⑧
【详解】[1] 直接观察是不用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因此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
[2] 间接观察是指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的观察,因此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13. 洋葱细胞 气泡 黑 盖盖玻片的方法错误(或盖玻片速度太快)
【分析】做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是有区别的。
【详解】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气泡是明亮的圆,个体较大,中央亮,边缘黑,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胞则是略显昏暗的,故图a为洋葱细胞,b为气泡;当使用盖玻片的时候,倾角把握不好或是盖的时候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空气进入标片中,形成气泡。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用另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盖在实验材料上,这样可避免气泡的产生。故答案为:细胞;气泡;黑色;盖盖玻片时倾角把握不好或是盖的时候速度过快;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用另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盖在实验材料上。
【点睛】本题考查在显微镜视野下如何区别气泡和细胞,以及气泡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学生应牢固掌握,并通过实际操作加以巩固。
14. 未展平 使用遮光器的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展平,会造成细胞重叠,此时应该重新制作装片。
(2)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光线强弱,光线暗使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3)盖盖玻片时,应该使该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慢放下,这样能够防止产生气泡。因此,视野中有气泡产生说明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
15. ④③①② 清水 产生气泡 A
【详解】(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取步骤是滴、放、盖、染,由图可知,①为盖,②为染,③为放,④为滴,所以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以上步骤顺序为④③①②,故填④③①②。
(2)步骤④中,向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防止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萎缩,故填清水。
(3)如果步骤①为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会导致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
步骤①为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使载玻片上的清水慢慢将盖玻片下的空气赶走,盖玻片下不会产生气泡,即操作A正确,故填A。
16. ②④ ④①③② B ①②⑥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解答即可。
【详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上膛轻轻地刮几下;
“涂”,把带有口腔上皮细胞的牙签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均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他漱口后,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有②生理盐水和③碘液。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用眼观察物镜,下降镜筒→用眼观察目镜上升镜筒;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③下降镜筒→②上升镜筒观察。
(3)观察到物像后再移动,光源的方向改变了,反射的光线没有对准通光孔,结果视野会变暗看不到物像,应进行的操作是重新调节反光镜进行对光。所以小科按照正确步骤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兴奋地把显微镜挪动给同桌看,但同桌确看不清物像。如果要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首先要做的是调节反光镜角度,重新对光。
故选B。
(4)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所以小科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二中的甲图视野换成乙图视野,操作中涉及到的具体步骤有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向右上方移动玻片和⑥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①②⑥。
17.(1)目镜
(2)盖盖玻片
(3)描述中只要涉及到放大镜A、B、光盘和升降支架的上下移动即可,不可移动平面镜
(4)加凹面镜(可以更换放大镜AB、增加压片夹、增加光圈等合理即可)
【分析】图甲中:放大镜A相当于目镜,放大镜B相当于物镜。
图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物镜,⑤是反光镜。
【详解】(1)放大镜A在简易显微镜中起到了放大物像的作用,这与光学显微镜中的靠近观察者眼睛的目镜功能相同,因此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目镜。
(2)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结合题图可知,A装片中出现了气泡,观察效果不好,可能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导致。
(3)在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为了获得清晰的物像,需要调节放大镜A、B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与标本之间的距离,这可以通过升降支架来实现。同时,也可以调节光盘的位置和角度,以改变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观察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平面镜主要用于反射光线,不应随意移动。
(4)为了使简易显微镜的“指标一”达到合格水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一种可能的改进建议是增加凹面镜,以提高光线的会聚能力,从而增强观察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更换放大镜A、B以提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增加压片夹以稳定标本,增加光圈以调节光线强度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