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智作业(五十六)
1.C [材料未涉及综合思维方法,①排除。材料内容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共变法,④排除。]
2.B [“大暑雨如金”运用了比喻,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大暑时节降雨的珍贵,②错误。“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伏里少雨”,如果采取浇水等措施,也有可能“囤里多米”,④错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这些谚语都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①正确。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旺盛生长的作物迫切需要水分,说明这些谚语是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③正确。]
3.B [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中,科学家在试验中,将100块水稻试验田分为两组,甲组采用非杂交方法种植,乙组采用杂交方法种植。多次试验结果表明,乙组水稻产量普遍高于甲组。科学家由此认为,采取杂交方法提高水稻产量是可行的。科学家应用了求异法和归纳推理,①④符合题意。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材料中没有涉及求同求异并用法,②不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材料中没有涉及演绎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4.C [由题干中针对两组小白鼠进行分类观察的方法可知,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具有必然性,①说法错误,②符合题意。通过对比两组小白鼠的不同之处得出结论,因此在探求因果联系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异法,③符合题意,④排除。]
5.C [天气谚语的产生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①不符合题意。天气谚语属于理性认识,③不符合题意。天气谚语的形成是在多次观察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②正确。天气谚语只是对部分天气变化的推理,并未涉及全部天气变化,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④正确。]
6.B [贺词指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然后列举出2023年我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贺词中列举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等实例,得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①符合题意。“国货潮牌广受欢迎”是一个肯定判断,肯定判断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②排除。“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不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③排除。交叉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的外延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故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④符合题意。]
7.A [材料内容运用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①②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③④不符合题意。]
8.C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二者各有优势,①错误。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④错误。该研究团队根据北极熊的毛发的结构制备出超保暖人造纤维,运用了类比推理,这说明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制备超保暖人造纤维的过程运用了迁移,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这说明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②③正确。]
9.A [墨子的观点是说,治理天下和医治疾病是一样的,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了类比推理,①②符合题意。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并未运用相容选言推理,并未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④错误。]
10.B [庄子找到了事物的共性,通过类比阐明了道理,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11.C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①排除。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②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③错误。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是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④符合题意。]
12.D [材料强调把握客观联系,没有体现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排除。绝对不相容的哲学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是错误的,③排除。该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体现了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体现了承认和把握周围其他事物间的客观联系,②④正确。]
13.A [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这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中国强大后不会走上称霸的道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不同,西方学者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该推理没有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③错误。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没有运用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④错误。]
14.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需要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等方法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甲企业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只从几种特殊情况就得出自认为可靠的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从而导致失败。②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甲企业运用了类比推理,但饮品与厨卫清洁用品的属性差异较大,具有相互排斥的属性,甲企业盲目“跨界”类比影响了消费者的饮用感受,最终导致了失败。
15.①材料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部分情况为前提,推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的一般性结论。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1/1第四十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课标要求]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 )
2.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 )
3.归纳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 )
4.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相继运用。 ( )
5.类比就是比较或比喻。 ( )
6.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 )
7.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 )
8.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4·湖南卷,15 类比推理 以仿生学典例为载体
2024·甘肃卷,16 类比推理 以最新科研成果为背景
2024·北京卷,7 归纳推理 围绕电影票采价创设情境
2023·江苏卷,12 求异法 以自然现象为背景
2023·北京卷,18(3) 类比推理 取材北京中轴线这一热点内容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2)种类: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前提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全部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
结论 范围 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结论与前 提的联系 必然的 或然的
联系 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2.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要求
(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含义 特点
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异中求同
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同中求异
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从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方面来判明因果关系
知识拓展: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比较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区别 思维 方向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结论所 断定的 知识范 围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前提与 结论间 的联系 程度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 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结论就必然是真的
联系 ①演绎推理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要依赖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 ②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考向 归纳推理
典题1 (2024·北京卷,7,3分)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
选择哪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
如何采价 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
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题2 (2023·江苏卷,12,3分)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的概述
(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性质: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3)类型
①完全类比推理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②不完全类比推理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特别提醒: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2.类比推理的方法和要求
(1)方法
标准 类型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 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说 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要求
数量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质量 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性质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知识拓展: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思维方 向不同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结论所断 定的范围 知识不同 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前提不蕴涵结论 结论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前提蕴涵结论
前提与结 论间的联系 程度不同 类比推理是或然的 演绎推理是必然的
考向 类比推理
典题1 (2024·湖南卷,15,3分)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
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
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2 (2024·甘肃卷,16,3分)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主观题对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考查
[2023·北京卷,18(3),7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千米,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为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某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研学线路。其中“中轴线古树之旅”考察了分布在故宫、景山等10处区域的古树名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历史,获得了全校好评。
一位学生也希望设计一条“好评”线路,于是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才能有效提升体验感。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识别材料中学生所运用的推理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提取信息 对应知识
信息①: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信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失分原因] 不能准确运用推理的类型,不能全面表述各种推理的具体要求等。
[防范措施] 根据划分标准,清晰对比和判断各种推理的类型,并全面掌握各种推理求真或保真的具体要求、条件等。
1.【变式巩固】 如果设问改为“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两条研学路线的关系”,应如何回答?
2.【热点训练】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蕴含着不断崛起的东方大国积极贡献给世界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方案。
【协和万邦 胸怀天下】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统计,在1495—1975年间,欧洲共发生了119次大国战争,其中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同时参加对立双方作战的战争有64次,占全部大国战争的54%。这些西方学者从历史考察中得出了“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战略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被许多西方学者视为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规律。
2023年10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时指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202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美方代表也表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发展空间。
结合材料,任选一种推理方法,说明为何美方代表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
1.归纳推理
基本要素:内涵+要求+方法
答题要点
(1)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2)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3)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
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4)方法:运用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等,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2.类比推理
基本要素:方法+要求
答题要点
(1)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要求: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1/1课时数智作业(五十六)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云南曲靖一模)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里运用的是综合思维方法 ②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④这里采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旺盛生长的作物迫切需要水分。这些谚语都说明了大暑时节降雨的珍贵。以下对这些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
②“大暑雨如金”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③是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④“伏里多雨,囤里多米”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3.(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为了“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我国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研究。科学家在试验中,将100块水稻试验田分为两组,甲组采用非杂交方法种植,乙组采用杂交方法种植。多次试验结果表明,乙组水稻产量普遍高于甲组。科学家由此认为,采取杂交方法提高水稻产量是可行的。科学家应用了( )
①求异法 ②求同求异并用法 ③演绎推理 ④归纳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4.(2025·广东深圳模拟)某研究团队为了研究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关联,在喂养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将小白鼠分为两组。甲组的小白鼠没有进行睡眠剥夺,数据研究发现,在6周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在正常的ZT3水平;乙组的小白鼠被放置在睡眠破碎室中,通过活动条每天不间断地移动6小时,在6周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从ZT3增长到ZT9水平。由此该团队得出:睡眠剥夺会阻止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正确清理,进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病情的进程。材料中涉及的研究方法( )
①运用了从前提必然得出结论的推理,结论具有必然性 ②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通过两组小白鼠的不同之处探求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异法 ④通过两组小白鼠的相同之处探求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同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5.(2024·山西晋中三模)天气谚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比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等。天气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经验的结晶,经论证,大部分天气谚语与现代气象学吻合,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天气谚语( )
①其产生经历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②其形成的过程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③是停留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层面的感性认识
④作为一般性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6.(2024·湖南长沙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段新年贺词中既有演绎推理,也有归纳推理 ②“国货潮牌广受欢迎”这一判断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③“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 ④“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③④
7.(2024·安徽合肥一模)石墨和金刚石都属于碳单质,它们是由相同元素构成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有人据此认为,石墨和金刚石都具有导电性和相同的熔沸点。该推理属于( )
①或然推理 ②类比推理 ③归纳推理 ④演绎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8.(2024·广东佛山二模)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能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我国学者发现,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的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种纤维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优点。这体现了( )
①逆向思维的效果要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
②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③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④超前思维的确定性助力人们正确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9.(2025·河北衡水模拟)墨子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运用了类比推理 ③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是相容选言推理 ④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③④
10.庄子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啊,等我收取封邑的税金,就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子听了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看到有条鲫鱼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挣扎。我问它怎么啦,它说求我给他一升水救命。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西江之水来救你,好吗?’鲫鱼听了愤愤地说:‘你现在给我一升水我就能活下来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在干鱼店了!’”这一过程( )
①找到了两类事物的相似点
②找到了两类事物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③比较了两类事物的差异
④通过类比说明了道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③④
11.(2025·河北沧州模拟)某小学生在国庆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植物的根、茎、叶。他认为,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他由地瓜是不规则椭圆形,想到花生粒也是不规则椭圆形,由此得出“花生粒(不规则椭圆形)也属于植物的茎”这个结论。关于其运用的推理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②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类比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12.(2025·河北衡水模拟)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布消息称,某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新型建筑材料研制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重视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承认和把握周围其他事物间的客观联系
③运用绝对不相容的哲学思维开辟新思路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13.(2024·湖南株洲一模)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因此他们认定,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后,也必然会走上争夺霸权之路。西方学者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 )
①推理结构合理,但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②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③推理结构不正确,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④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运用了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2025·河南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酱香冰淇淋”到“酱香拿铁”,各种“跨界爆款”满足了消费者的眼球。甲企业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于是模仿“美酒+咖啡”的模式,推出了与某厨卫清洁品牌联名的油柑饮品,名为“王炸油柑,强力去油”,却引来消费者一大波吐槽,并纷纷表示:食欲全无!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甲企业未能成功的原因。
15.(2024·广东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某班开展了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项目式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
在过去的2023年里,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奋斗拼搏,无不彰显出中华体育精神;“村BA”火爆“出圈”,大山里的乡村因体育走向世界,体育为城乡生活带来新时尚,路跑赛事如火如荼,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亮点频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材料是运用何种推理方法得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这一结论的,并说明这种推理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必要性。
1/1第四十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课标要求]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
提示: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
3.归纳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
提示:归纳推理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4.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相继运用。 (×)
提示:求同求异并用法是通过两次类似求同法,然后再用类似求异法得出结论。
5.类比就是比较或比喻。 (×)
提示: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6.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
提示: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7.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
8.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
提示: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4·湖南卷,15 类比推理 以仿生学典例为载体
2024·甘肃卷,16 类比推理 以最新科研成果为背景
2024·北京卷,7 归纳推理 围绕电影票采价创设情境
2023·江苏卷,12 求异法 以自然现象为背景
2023·北京卷,18(3) 类比推理 取材北京中轴线这一热点内容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2)种类: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前提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全部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
结论 范围 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结论与前 提的联系 必然的 或然的
联系 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2.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要求
(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含义 特点
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异中求同
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同中求异
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从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方面来判明因果关系
知识拓展: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比较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区别 思维 方向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结论所 断定的 知识范 围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前提与 结论间 的联系 程度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 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结论就必然是真的
联系 ①演绎推理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要依赖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 ②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考向 归纳推理
典题1 (2024·北京卷,7,3分)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
选择哪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
如何采价 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
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由材料可知,电影票的采价选取了部分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选择了部分场次、不同类型的电影,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这一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①正确。电影票的采价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④正确。该电影票的采价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未涉及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采价的场次并不是类比的根据,②不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材料中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③错误。]
典题2 (2023·江苏卷,12,3分)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
B [根据采集的花朵携带病毒的情况而得出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C、D错误。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根据这两种不同地区的花朵携带病毒的差异而得出结论,这运用了求异法,而不是求同法,A错误、B正确。]
【教用·备选题】
(2022·海南卷,22,2分)小海通过上游泳课发现,自己在10 ℃的水中可游0.5小时;在15 ℃的水中可游1小时;在18 ℃的水中可游1.5小时;在21 ℃的水中可游2小时。小海因此得出结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小海得出此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
C [小海发现游泳时间随着水温的提高而变长,得出“游泳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有关”的结论,该推理方法是共变法,C正确。材料未涉及求同法、求异法,A、B排除。题干体现的是归纳推理,而不是类比推理,D排除。]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的概述
(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性质: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3)类型
①完全类比推理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②不完全类比推理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特别提醒: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2.类比推理的方法和要求
(1)方法
标准 类型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 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说 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要求
数量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质量 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性质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知识拓展: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思维方 向不同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结论所断 定的范围 知识不同 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前提不蕴涵结论 结论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前提蕴涵结论
前提与结 论间的联系 程度不同 类比推理是或然的 演绎推理是必然的
考向 类比推理
典题1 (2024·湖南卷,15,3分)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
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
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蜓,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方法,①正确。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且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
典题2 (2024·甘肃卷,16,3分)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比较的目的,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而不是思维方法,①排除。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是比喻的目的,而比喻不是思维方法,②排除。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属于类比推理,这一推理的目的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③④正确。]
【教用·备选题】
1.(2023·浙江1月选考,29,3分)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漫画中树与树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说明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它们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题意。漫画强调的是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但不是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题意。漫画未涉及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④不符合题意。]
2.(2023·福建卷,13,3分)对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进行检测时,某科研团队遇到一个难题:如何把识别基因序列的微米级磁珠通过几纳米长的探针连接到芯片上(1微米=1 000纳米)。他们观察到毛毛虫的脚虽然小,但足够多,能将硕大身体紧紧附着在植物叶面上。从中受到启发,他们通过增大探针的密度成功实现磁珠和芯片的连接。该团队解决难题的过程运用了( )
A.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A [该科研团队将毛毛虫和芯片两种事物的要素和功能等相似属性进行类比,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增大探针的密度成功实现磁珠和芯片的连接,故该团队解决难题的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主观题对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考查
[2023·北京卷,18(3),7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千米,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为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某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研学线路。其中“中轴线古树之旅”考察了分布在故宫、景山等10处区域的古树名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历史,获得了全校好评。
一位学生也希望设计一条“好评”线路,于是①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②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③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才能有效提升体验感。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识别材料中学生所运用的推理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提取信息 对应知识
信息①: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 类比推理
信息②: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 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信息③: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答案] ①该学生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运用了类比推理。②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该学生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为了更好地找出相似属性。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找出与之排斥的属性,更好地提升体验感。
[失分原因] 不能准确运用推理的类型,不能全面表述各种推理的具体要求等。
[防范措施] 根据划分标准,清晰对比和判断各种推理的类型,并全面掌握各种推理求真或保真的具体要求、条件等。
1.【变式巩固】 如果设问改为“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两条研学路线的关系”,应如何回答?
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从矛盾的普遍性来看,两条研学路线都在于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具有共性。从矛盾的特殊性来看,两条研学路线各有景观安排,具有个性。两条研学路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热点训练】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蕴含着不断崛起的东方大国积极贡献给世界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方案。
【协和万邦 胸怀天下】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统计,在1495—1975年间,欧洲共发生了119次大国战争,其中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同时参加对立双方作战的战争有64次,占全部大国战争的54%。这些西方学者从历史考察中得出了“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战略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被许多西方学者视为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规律。
2023年10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时指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202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美方代表也表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发展空间。
结合材料,任选一种推理方法,说明为何美方代表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
[答案] 答案示例一:“修昔底德陷阱”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西方学者仅仅是对历史上某一时期的部分战争进行考察并归纳,就得出“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战略冲突不可避免”这一结论,是或然推理,不具有保真性。
答案示例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中美关系和以往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既具有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中美关系在时代背景、力量对比以及发展阶段上和以往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
1.归纳推理
基本要素:内涵+要求+方法
答题要点
(1)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2)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3)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
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4)方法:运用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等,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2.类比推理
基本要素:方法+要求
答题要点
(1)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要求: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教用·备选题】
(2024·浙江卷6月,28,6分)甲:过去几十年,地表和大气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冰川正迅速消失;北极海冰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热浪、干旱等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大量证据表明,从整体上看,全球变暖正在发生。
乙:你的结论不是真的。例如,2021年2月,冬季风暴“乌里”使美国得克萨斯州气温降至1989年以来最低;2023年冬,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均比往年更冷。
甲:但是同一时间地球大部分地区都异常温暖,由于“大气遥相关”机制,当地球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一般程度时,总有一些地区气温比一般程度更低。但极寒事件只是偶尔发生,不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整体趋势。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使用了何种推理,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说明乙的反驳是否有效。
[答案] (1)使用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得出的结论:或然性结论。
(2)反驳无效。理由:①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甲从整体性角度分析,没有否认独立性,得出全球变暖正在发生的结论,而乙只是列举个别例子,片面地进行反驳,是无效的。②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查的思维方法。甲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而乙以个别例子否认了全球变暖的整体趋势,其反驳无效。
课时数智作业(五十六)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云南曲靖一模)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里运用的是综合思维方法 ②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④这里采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材料未涉及综合思维方法,①排除。材料内容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共变法,④排除。]
2.(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旺盛生长的作物迫切需要水分。这些谚语都说明了大暑时节降雨的珍贵。以下对这些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
②“大暑雨如金”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③是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④“伏里多雨,囤里多米”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大暑雨如金”运用了比喻,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大暑时节降雨的珍贵,②错误。“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伏里少雨”,如果采取浇水等措施,也有可能“囤里多米”,④错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这些谚语都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①正确。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旺盛生长的作物迫切需要水分,说明这些谚语是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③正确。]
3.(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为了“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我国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研究。科学家在试验中,将100块水稻试验田分为两组,甲组采用非杂交方法种植,乙组采用杂交方法种植。多次试验结果表明,乙组水稻产量普遍高于甲组。科学家由此认为,采取杂交方法提高水稻产量是可行的。科学家应用了( )
①求异法 ②求同求异并用法 ③演绎推理 ④归纳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中,科学家在试验中,将100块水稻试验田分为两组,甲组采用非杂交方法种植,乙组采用杂交方法种植。多次试验结果表明,乙组水稻产量普遍高于甲组。科学家由此认为,采取杂交方法提高水稻产量是可行的。科学家应用了求异法和归纳推理,①④符合题意。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材料中没有涉及求同求异并用法,②不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材料中没有涉及演绎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4.(2025·广东深圳模拟)某研究团队为了研究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关联,在喂养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将小白鼠分为两组。甲组的小白鼠没有进行睡眠剥夺,数据研究发现,在6周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在正常的ZT3水平;乙组的小白鼠被放置在睡眠破碎室中,通过活动条每天不间断地移动6小时,在6周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从ZT3增长到ZT9水平。由此该团队得出:睡眠剥夺会阻止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正确清理,进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病情的进程。材料中涉及的研究方法( )
①运用了从前提必然得出结论的推理,结论具有必然性 ②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通过两组小白鼠的不同之处探求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异法 ④通过两组小白鼠的相同之处探求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同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由题干中针对两组小白鼠进行分类观察的方法可知,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具有必然性,①说法错误,②符合题意。通过对比两组小白鼠的不同之处得出结论,因此在探求因果联系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异法,③符合题意,④排除。]
5.(2024·山西晋中三模)天气谚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比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等。天气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经验的结晶,经论证,大部分天气谚语与现代气象学吻合,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天气谚语( )
①其产生经历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②其形成的过程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③是停留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层面的感性认识
④作为一般性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天气谚语的产生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①不符合题意。天气谚语属于理性认识,③不符合题意。天气谚语的形成是在多次观察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②正确。天气谚语只是对部分天气变化的推理,并未涉及全部天气变化,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④正确。]
6.(2024·湖南长沙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段新年贺词中既有演绎推理,也有归纳推理 ②“国货潮牌广受欢迎”这一判断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③“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 ④“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贺词指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然后列举出2023年我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贺词中列举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等实例,得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①符合题意。“国货潮牌广受欢迎”是一个肯定判断,肯定判断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②排除。“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不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③排除。交叉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的外延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故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④符合题意。]
7.(2024·安徽合肥一模)石墨和金刚石都属于碳单质,它们是由相同元素构成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有人据此认为,石墨和金刚石都具有导电性和相同的熔沸点。该推理属于( )
①或然推理 ②类比推理 ③归纳推理 ④演绎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材料内容运用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①②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③④不符合题意。]
8.(2024·广东佛山二模)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能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我国学者发现,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的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种纤维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优点。这体现了( )
①逆向思维的效果要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
②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③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④超前思维的确定性助力人们正确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二者各有优势,①错误。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④错误。该研究团队根据北极熊的毛发的结构制备出超保暖人造纤维,运用了类比推理,这说明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制备超保暖人造纤维的过程运用了迁移,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这说明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②③正确。]
9.(2025·河北衡水模拟)墨子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运用了类比推理 ③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是相容选言推理 ④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墨子的观点是说,治理天下和医治疾病是一样的,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了类比推理,①②符合题意。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并未运用相容选言推理,并未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④错误。]
10.庄子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啊,等我收取封邑的税金,就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子听了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看到有条鲫鱼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挣扎。我问它怎么啦,它说求我给他一升水救命。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西江之水来救你,好吗?’鲫鱼听了愤愤地说:‘你现在给我一升水我就能活下来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在干鱼店了!’”这一过程( )
①找到了两类事物的相似点
②找到了两类事物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③比较了两类事物的差异
④通过类比说明了道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庄子找到了事物的共性,通过类比阐明了道理,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11.(2025·河北沧州模拟)某小学生在国庆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植物的根、茎、叶。他认为,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他由地瓜是不规则椭圆形,想到花生粒也是不规则椭圆形,由此得出“花生粒(不规则椭圆形)也属于植物的茎”这个结论。关于其运用的推理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②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类比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①排除。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②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③错误。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是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④符合题意。]
12.(2025·河北衡水模拟)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布消息称,某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新型建筑材料研制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重视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承认和把握周围其他事物间的客观联系
③运用绝对不相容的哲学思维开辟新思路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材料强调把握客观联系,没有体现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排除。绝对不相容的哲学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是错误的,③排除。该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体现了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体现了承认和把握周围其他事物间的客观联系,②④正确。]
13.(2024·湖南株洲一模)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因此他们认定,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后,也必然会走上争夺霸权之路。西方学者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 )
①推理结构合理,但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②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③推理结构不正确,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④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运用了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这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中国强大后不会走上称霸的道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不同,西方学者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该推理没有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③错误。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没有运用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2025·河南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酱香冰淇淋”到“酱香拿铁”,各种“跨界爆款”满足了消费者的眼球。甲企业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于是模仿“美酒+咖啡”的模式,推出了与某厨卫清洁品牌联名的油柑饮品,名为“王炸油柑,强力去油”,却引来消费者一大波吐槽,并纷纷表示:食欲全无!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甲企业未能成功的原因。
[答案]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需要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等方法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甲企业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只从几种特殊情况就得出自认为可靠的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从而导致失败。②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甲企业运用了类比推理,但饮品与厨卫清洁用品的属性差异较大,具有相互排斥的属性,甲企业盲目“跨界”类比影响了消费者的饮用感受,最终导致了失败。
15.(2024·广东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某班开展了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项目式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
在过去的2023年里,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奋斗拼搏,无不彰显出中华体育精神;“村BA”火爆“出圈”,大山里的乡村因体育走向世界,体育为城乡生活带来新时尚,路跑赛事如火如荼,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亮点频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材料是运用何种推理方法得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这一结论的,并说明这种推理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必要性。
[答案] ①材料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部分情况为前提,推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体育的面貌愈发多彩”的一般性结论。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