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提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方面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各项制度的根本性改革的推动。 (×)
提示: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确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但我国的改革不是对各项制度的根本性改革。
3.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
提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提示: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6.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科技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提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考查原因
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1 改革开放的意义与要求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为背景
2024·广东卷,1 改革开放的进程 解读不同时期改革的深意
2024·安徽卷,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分析引文中的关键词
2024·湖南卷,2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围绕发展成就考查核心素养
2024·江苏卷,1 “两个结合” 以学生探究活动成果分享为背景
2023·湖北卷,1 改革开放的意义 围绕我国发展成就创设情境
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历程
阶段 内容
起步阶段(1978—1992年) 对内改革 1978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江、内陆、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新阶段(1992—2012年) 对内改革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1993年部署建立—2003年部署完善
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后) 对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特别提醒:我国改革的性质
在不改变我国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不是对我国各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
历史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整合必修3内容)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宝”“一路”“两招”)
(2)要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知识串联:其他模块关于改革开放的知识
(1)必修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改革内容,目的在于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开放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必修3: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意在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3)必修4: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通过改革这一直接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4)选择性必修1: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时政术语: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摘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公报)
考向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重大意义
典题1 (2024·广东卷,1,3分)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特区,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无关,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①不选。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②正确。“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不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④正确。]
典题2 (2023·湖北卷,1,3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错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这表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知识点透:关于我国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1)我国的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我国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
(2)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我国的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
【教用·备选题】
1.(2024·浙江6月选考,3,2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出现,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不会停止,认为“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是错误的,③排除。改革开放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④错误。材料反映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也说明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①②符合题意。]
2.(2023·浙江6月选考,7,2分)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
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错误。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主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创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内容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制 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特别提醒: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3)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用·知识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思想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5)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
(6)遵循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考向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典题1 (2024·安徽卷,2,3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对“魂脉”与“根脉”理解正确的是( )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不同,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大地,①错误。“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基础,而非物质基础,④错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体现了“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②正确。“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③正确。]
典题2 (2024·江苏卷,1,3分)某班同学在“学习与分享”活动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论述,分享自己的理解。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几位同学的分享,最符合论述内容的是( )
①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
②坚持“两个结合”的关键是坚持“第二个结合”
③“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
④坚持“第二个结合”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第二个结合”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说明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并不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④排除。坚持“第二个结合”,不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关键,②错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说明“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③正确。]
[变式训练] 如果将③改为:“两个结合”贯彻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能否入选?
提示:能。“两个结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向矛盾的普遍性,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向矛盾的特殊性。
考向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典题3 (2024·湖南卷,2,3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生动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错误。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不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②错误。扶贫脱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成就,体现出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③正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
借题总结: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分析我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时,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进行梳理或分析:党的领导、思想指导、改革推动、人民主体、制度优势等。
典题4 (2024·福建卷,1,3分)1984年10月2日,“小平您好”的横幅照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牢牢定格了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最珍贵的记忆。简短的“小平您好”四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 )
①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 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切期盼 ④对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豪迈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1984年正值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于1982年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而“小平您好”四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为我国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包括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未涉及中国梦、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③④排除。]
【教用·备选题】
1.(2024·浙江1月选考,3,2分)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材料中“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即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②符合题意。材料中“靠的正是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④符合题意。我国尚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错误。材料未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排除。]
2.(2023·浙江6月选考,8,2分)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56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发生在1956年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③④不符合题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完成的,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21世纪提出的,两者都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论据,①②符合题意。]
3.(2023·天津卷,1,3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贴近国情、贴近时代、贴近人民,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论支撑。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 ②要求我们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③意味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明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国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错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必须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但不能说是世界各国的行动指南,④错误。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①②符合题意。]
课时数智作业(三)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4·湖南岳阳二模)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的命运齿轮飞转,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 )
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和源泉 ③改革全面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④错误。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的命运齿轮飞转,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和源泉,①②正确。]
2.(2024·山西临汾三模)2023年10月29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研讨会在海南海口举办。40多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述材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见,①不选。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不选。40多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④正确。]
3.(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目标节点: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改革( )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④没有完成时,但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错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目标节点,并提出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表明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③正确。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完成时,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目标节点,说明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完成时,④正确。]
4.(2025·八省联考陕晋青宁卷)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改革问题,例如:
时间 会议 中心议题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改革( )
①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②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 ③始终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点 ④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从我国改革的历程来看,从最初的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到后来不断在各个领域深入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①正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到之后的历次三中全会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党领导改革不断推进,确保改革有序进行,②正确。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并非始终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部分,③排除。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④错误。]
5.(2024·广东惠州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
②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②符合题意。]
6.(2024·山东济宁一模)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才具有科学性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伟力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和证明的科学理论,没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也具有科学性,①错误。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伟力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说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
7.(2024·河北保定二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
①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③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立足国家的基本国情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②错误。材料未体现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立足国家的基本国情,③不符合题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①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④正确。]
8.(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革中加强制度建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个重大原则。确定这一原则是基于( )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③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④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确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一原则是基于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①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不是确定这一原则的原因,②排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③错误。]
9.(2024·山西临汾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 )
①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它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一体推进 ③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高成果 ④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但不是最高成果,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一体推进,②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10.(跨模块)(2024·贵州贵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要着力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一方面是制度的自我开放,加快国内制度、规则同国际通行规则或先进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参与国际合作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准则的构建,提升我国的国际制度话语权。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坚持制度自信与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术语言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和优越性,我们应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在坚持制度自信的同时着力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国内制度规则同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准则的构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1/1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方面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各项制度的根本性改革的推动。 ( )
3.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 )
4.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
6.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科技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考查原因
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1 改革开放的意义与要求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为背景
2024·广东卷,1 改革开放的进程 解读不同时期改革的深意
2024·安徽卷,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分析引文中的关键词
2024·湖南卷,2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围绕发展成就考查核心素养
2024·江苏卷,1 “两个结合” 以学生探究活动成果分享为背景
2023·湖北卷,1 改革开放的意义 围绕我国发展成就创设情境
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历程
阶段 内容
起步阶段(1978—1992年) 对内改革 1978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江、内陆、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新阶段(1992—2012年) 对内改革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1993年部署建立—2003年部署完善
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后) 对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特别提醒:我国改革的性质
在不改变我国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不是对我国各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
历史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整合必修3内容)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宝”“一路”“两招”)
(2)要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知识串联:其他模块关于改革开放的知识
(1)必修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改革内容,目的在于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开放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必修3: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意在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3)必修4: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通过改革这一直接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4)选择性必修1: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时政术语: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摘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公报)
考向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重大意义
典题1 (2024·广东卷,1,3分)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题2 (2023·湖北卷,1,3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透:关于我国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1)我国的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我国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
(2)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我国的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主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创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内容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制 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特别提醒: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3)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考向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典题1 (2024·安徽卷,2,3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对“魂脉”与“根脉”理解正确的是( )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2 (2024·江苏卷,1,3分)某班同学在“学习与分享”活动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论述,分享自己的理解。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几位同学的分享,最符合论述内容的是( )
①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 ②坚持“两个结合”的关键是坚持“第二个结合” ③“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 ④坚持“第二个结合”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 如果将③改为:“两个结合”贯彻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能否入选?
考向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典题3 (2024·湖南卷,2,3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生动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借题总结: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分析我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时,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进行梳理或分析:党的领导、思想指导、改革推动、人民主体、制度优势等。
典题4 (2024·福建卷,1,3分)1984年10月2日,“小平您好”的横幅照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牢牢定格了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最珍贵的记忆。简短的“小平您好”四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 )
①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 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切期盼 ④对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豪迈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课时数智作业(三)
1.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④错误。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的命运齿轮飞转,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和源泉,①②正确。]
2.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见,①不选。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不选。40多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④正确。]
3.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错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目标节点,并提出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表明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③正确。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完成时,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目标节点,说明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完成时,④正确。]
4.A [从我国改革的历程来看,从最初的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到后来不断在各个领域深入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①正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到之后的历次三中全会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党领导改革不断推进,确保改革有序进行,②正确。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并非始终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部分,③排除。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④错误。]
5.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②符合题意。]
6.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和证明的科学理论,没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也具有科学性,①错误。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伟力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说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
7.B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②错误。材料未体现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立足国家的基本国情,③不符合题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①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④正确。]
8.B [确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一原则是基于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①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不是确定这一原则的原因,②排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③错误。]
9.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但不是最高成果,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一体推进,②④正确。]
10.示例: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和优越性,我们应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在坚持制度自信的同时着力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国内制度规则同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准则的构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1/1课时数智作业(三)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4·湖南岳阳二模)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的命运齿轮飞转,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 )
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和源泉 ③改革全面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2.(2024·山西临汾三模)2023年10月29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研讨会在海南海口举办。40多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述材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3.(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目标节点: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改革( )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④没有完成时,但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③④
4.(2025·八省联考陕晋青宁卷)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改革问题,例如:
时间 会议 中心议题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改革( )
①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②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 ③始终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点 ④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5.(2024·广东惠州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 ②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③④
6.(2024·山东济宁一模)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才具有科学性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伟力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7.(2024·河北保定二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
①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③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立足国家的基本国情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8.(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革中加强制度建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个重大原则。确定这一原则是基于( )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③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④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③④
9.(2024·山西临汾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 )
①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它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一体推进 ③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高成果 ④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10.(跨模块)(2024·贵州贵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要着力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一方面是制度的自我开放,加快国内制度、规则同国际通行规则或先进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参与国际合作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准则的构建,提升我国的国际制度话语权。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坚持制度自信与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术语言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