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新课导入看图片
他是谁?你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考考你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考考你 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概。第一枚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第二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第三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第四枚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柬埔寨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泰国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印度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越南归仁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想一想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1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 .造船水平的高超;
3 .航海技术的掌握;
4 .指南针的使用;
5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6 .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 .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 力合作等。成功原因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技术先进,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明代抗倭图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
(1528—1588)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动 脑 筋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最早侵略澳门的侵略者是谁吗?他们是怎样侵略澳门地区的?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年? 七子之歌葡萄牙侵略者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想一想:
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 明朝的对外关系前期—国势强盛中后期—国势衰落郑和下西洋交 往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