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真题】2024年高考真题河北卷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考真题】2024年高考真题河北卷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18:47:52

文档简介

【高考真题】2024年高考真题河北卷化学试题
1.(2024·河北)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2.(2024·河北)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易燃类物质,应注意防火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3.(2024·河北)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
B.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
C.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
D.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
4.(2024·河北)超氧化钾可用作潜水或宇航装置的吸收剂和供氧剂,反应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键的数目为
B.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
C.溶液中的数目为
D.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生成的数目为
5.(2024·河北)化合物X是由细菌与真菌共培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可与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D.存在顺反异构
6.(2024·河北)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7.(2024·河北)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中的主反应为,其中W、X、Y、Z、Q、R分别代表相关化学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单质沸点: D.电负性:
8.(2024·河北)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及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符的是
选项 实例 解释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谱线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B 键角依次减小 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C 晶体中与8个配位,而晶体中与6个配位 比的半径大
D 逐个断开中的键,每步所需能量不同 各步中的键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A.A B.B C.C D.D
9.(2024·河北)是火箭固体燃料重要的氧载体,与某些易燃物作用可全部生成气态产物,如:。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B.中的阴、阳离子有相同的VSEPR模型和空间结构
C.在、石墨、金刚石中,碳原子有和三种杂化方式
D.和都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类型的分子间作用力
10.(2024·河北)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选项 气体 试剂
A 饱和溶液+浓硫酸
B 浓盐酸
C 固体熟石灰
D 石灰石+稀盐酸
A.A B.B C.C D.D
11.(2024·河北)在水溶液中,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X、Y、Z三种金属离子分别与形成配离子达平衡时,与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X、Y转化为配离子时,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B.向Q点X、Z的混合液中加少量可溶性Y盐,达平衡时
C.由Y和Z分别制备等物质的量的配离子时,消耗的物质的量:
D.若相关离子的浓度关系如P点所示,Y配离子的解离速率小于生成速率
12.(2024·河北)金属铋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药等领域。如图是铋的一种氟化物的立方晶胞及晶胞中MNPQ点的截面图,晶胞的边长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铋氟化物的化学式为
B.粒子S、T之间的距离为
C.该晶体的密度为
D.晶体中与铋离子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有6个
13.(2024·河北)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电池,以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以捕获,使放电时还原产物为。该设计克服了导电性差和释放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C.充电时,电子由电极流向阳极,向阴极迁移
D.放电时,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可转化
(2)对上述电池放电时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电极上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表示吸附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捕获的反应为
B.路径2是优先路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
C.路径1、3经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相同;路径2、3起始物相同但产物不同
D.三个路径速控步骤均涉及转化,路径2、3的速控步骤均伴有再生
14.(2024·河北)市售的溴(纯度)中含有少量的和,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制备高纯度的溴。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等略),将市售的溴滴入盛有浓溶液的B中,水浴加热至不再有红棕色液体馏出。仪器C的名称为   ;溶液的作用为   ;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D中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名称)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得固体R。该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利用图示相同装置,将R和固体混合均匀放入B中,D中加入冷的蒸馏水。由A向B中滴加适量浓,水浴加热蒸馏。然后将D中的液体分液、干燥、蒸馏,得到高纯度的溴。D中蒸馏水的作用为   和   。
(4)为保证溴的纯度,步骤(3)中固体的用量按理论所需量的计算,若固体R质量为m克(以计),则需称取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5)本实验所用钾盐试剂均经重结晶的方法纯化。其中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为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   ,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15.(2024·河北)是制造钒铁合金、金属钒的原料,也是重要的催化剂。以苛化泥为焙烧添加剂从石煤中提取的工艺,具有钒回收率高、副产物可回收和不产生气体污染物等优点。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石煤是一种含的矿物,杂质为大量和少量等;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为等。
ⅱ高温下,苛化泥的主要成分可与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室温下,偏钒酸钙和偏铝酸钙均难溶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焙烧生成的偏钒酸盐中钒的化合价为   ,产生的气体①为   (填化学式)。
(2)水浸工序得到滤渣①和滤液,滤渣①中含钒成分为偏钒酸钙,滤液中杂质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在弱碱性环境下,偏钒酸钙经盐浸生成碳酸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压导入盐浸工序可提高浸出率的原因为   ;浸取后低浓度的滤液①进入   (填工序名称),可实现钒元素的充分利用。
(4)洗脱工序中洗脱液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5)下列不利于沉钒过程的两种操作为   (填序号)。
a.延长沉钒时间 b.将溶液调至碱性 c.搅拌 d.降低溶液的浓度
16.(2024·河北)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硫酰氯及1,4-二(氯甲基)苯等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
(1)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
①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则逆反应的活化能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和其,测定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为体系初始压强,,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
上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判断依据为   。M点的转化率为   ,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
③下图曲线中能准确表示温度下随进料比变化的是   (填序号)。
(2)1,4-二(氯甲基)苯(D)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可由对二甲苯(X)的氯化反应合成。对二甲苯浅度氯化时反应过程为
以上各反应的速率方程均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各反应中对应反应物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分别对应反应①~⑤)。某温度下,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保持体系中氯气浓度恒定(反应体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定不同时刻相关物质的浓度。已知该温度下,。
①时,,且内,反应进行到时,   。
②时,,若产物T的含量可忽略不计,则此时   后,随T的含量增加,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2024·河北)甲磺司特(M)是一种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药物。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条件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
(2)的反应类型为   。
(3)D的结构简式为   。
(4)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
(5)G和H相比,H的熔、沸点更高,原因为   。
(6)K与E反应生成L,新构筑官能团的名称为   。
(7)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a)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b)红外光谱中存在和硝基苯基()吸收峰。
其中,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合金及其应用;硅酸盐
【解析】【解答】A.青铜是铜锡合金,A正确;
B.白玉属于和田玉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Ca2(Mg,Fe)5Si8O22(OH)2),属于硅酸盐类矿物,B正确;
C.常见的石雕材料如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C正确;
D.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
故选D。
【分析】A.青铜是铜锡合金;
B.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石雕材料如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
D.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
2.【答案】A
【知识点】硫酸盐;钠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A.硫酸钡是一种无毒的化学品。虽然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硫酸钡可能引起消化系统反应,但由于其性质较为稳定,不溶于水、稀酸、醇,因此在人体内不会被消化吸收,不会导致重金属中毒,A错误;
B.钠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B正确;
C.为易燃物品,使用易燃品应注意防火,C正确;
D.硝酸具有强腐蚀性,易挥发,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D正确;
故选A。
【分析】A.硫酸钡无毒;
B.钠与水剧烈反应;
C.为易燃品标识;
D.硝酸具有腐蚀性,且易挥发。
3.【答案】B
【知识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线型高分子结构中长链无交联,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受热时链段运动能力增强,表现为软化(热塑性),A正确;
B.聚四氟乙烯(PTFE)由四氟乙烯(CF2=CF2)加聚生成,其分子中 C-F 键键能较大,化学稳定性极强,耐高低温,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
C.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其中己二酸与己二胺通过酰胺键(-CONH-)连接,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韧性,C正确;
D.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甲基丙烯酸酯,其分子结构规整、无定形,具有优良的透光性(透光率达 92%),常用于制造透明制品,D正确;
故选B。
【分析】A.线型高分子结构中长链无交联;
B.C-F 键键能较大;
C.尼龙 66 是典型的缩聚产物;
D.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甲基丙烯酸酯。
4.【答案】A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CO2的结构式为O=C=O,则一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键,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键的数目为,A正确;
B.由和构成,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B错误;
C.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中的数目小于,C错误;
D.根据可知,每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生成3molO2,则每转移电子生成1mol,数目为,D错误;
故选A。
【分析】A.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B.由和构成;
C. 在溶液中发生水解;
D.根据 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烯烃
【解析】【解答】A.X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邻位的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以与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X含有酚羟基,遇溶液显紫色,B正确;
C.X中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酚羟基、醛基、酮羰基、醚键,C正确;
D.X中碳碳双键一端的碳原子上含有2个相同的甲基,因此X不存在顺反异构,D错误;
故选D。
【分析】A.碳碳双键能与溴加成,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酚羟基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C.X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酚羟基、醛基、酮羰基、醚键;
D.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存在顺反异构。
6.【答案】C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A.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过程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体现了的氧化性,A错误;
B.能与结合生成白色沉淀AgCl,应先加入盐酸排除杂质离子的影响,再滴加溶液检验,B错误;
C.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溶液反应,与溶液和盐酸都能反应,说明的碱性比的强,C正确;
D.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溶液消耗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该过程的原理是: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分析】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B.该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
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D.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具体内容为: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分子晶体
【解析】【解答】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即W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较稳定,失电子较难,电离能较大,则ⅡA族、ⅤA族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因此第一电离能:,即XC.、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Na为金属晶体,其沸点高于分子晶体,则沸点:,即 ,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即Q故选C。
【分析】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铵盐水中发生反应,据此可知W、X、Y、Z、Q、R分别为H元素、C元素、N元素、O元素、元素、元素。
8.【答案】B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离子晶体
【解析】【解答】A.原子的能量并非连续分布,而是具有离散的能级(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对应特定频率的光,形成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故A正确;
B. 中C原子上都不含孤电子对,三者键角大小与孤电子对无关,故B错误;
C.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的相对大小,离子半径比越大,配位数越大,周围最多能排布8个,周围最多能排布6个,说明比半径大,故C正确;
D.CH4分子中虽存在 4 个等同的 C-H 键,但逐个断裂时,中间产物的结构和电子分布会发生变化,各步中的键所处化学环境不同,每步所需能量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原子的能量并非连续分布;
B.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
C.半径较大的 Cs+配位数为8,半径较小的 Na+配位数为6;
D.CH4中 C-H 键的逐级解离能略有不同。
9.【答案】B
【知识点】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析】【解答】A.是共价化合物,H、Cl之间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故A错误;
B.中的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不含孤电子对,采用sp3杂化,模型和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不含孤电子对,模型和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故B正确;
C.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足球状分子,每个碳原子与相邻 3 个碳原子相连,碳原子采取 sp2 杂化,石墨石墨中碳原子形成层状结构,每层内每个碳原子与相邻 3 个碳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碳原子采取 sp2 杂化,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 4 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采用sp3杂化,因此、石墨、金刚石中,碳原子有 sp2 和二种杂化方式 ,故C错误;
D.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HCl为共价化合物;
B.由、构成;
C.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的杂化方式;
D.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0.【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氨的实验室制法;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加热条件下,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 固体熟石灰制备氨气,反应物均为固体,该发生装置无法实现,C符合题意;
D.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该发生装置可达到目的,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该装置左侧为发生装置,漏斗中盛装液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也可以用于固液加热型反应,同时也适用于反应物均为液体的反应,该收集装置,若气体从长管进,为向上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若气体总短管进,为向下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装满水为排水法,可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的X、Y转化为配离子时,溶液中,则,当纵坐标约为时,溶液中,则溶液中的平衡浓度:,A错误;
B.Q点时,即,加入少量可溶性Y盐后,会与形成Y配离子,则减小,与曲线在Q点相交后,随着继续增大,X对应曲线位于Z对应曲线上方,即,则,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即,故X、Y、Z三种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时结合的越多,对应曲线斜率越大,由题图知,曲线斜率:,则由Y、Z制备等物质的量的配离子时,消耗的物质的量:,C错误;
D.由P点状态移动到形成Y配离子的反应的平衡状态时,不变,增大,即增大、c(Y配离子)减小,则P点状态Y配离子的解离速率>生成速率,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液中。
B.Q点时,。
C.设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金属离子配离子,则平衡常数。
D.由P点状态移动到形成Y配离子的反应的平衡状态时,不变,增大。
12.【答案】D
【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位于晶胞体心和棱心,数目为,F-位于晶胞体内、顶点和面上,数目为,则该铋氟化物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根据截面图可知,晶胞体内的8个F-位于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以M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令N的原子分数坐标为,与Q、M均在同一条棱上的F-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则T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S的原子分数坐标为,所以粒子S、T之间的距离为,故B正确;
C.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则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故C正确;
D.以晶胞体心处铋离子为例,距离其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位于晶胞体内,有8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均摊法计算;
B.S位于左前方上方小立方体的体心,T位于右侧面的面心;
C.根据计算;
D.距离其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位于晶胞体内。
13.【答案】(1)C
(2)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电解原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则放电时电池总反应:,A正确;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为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B正确;
C.充电时,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电子从电源负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阴极),同时向阴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发生反应,每转移电子,有参与反应,则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可转化,D正确;
故选C。
(2)A.由图可知,路径1、路径2、路径3的产物均为,则捕获的反应为,A正确;
B.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进行,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径2的最大能垒最小,因此与路径1和路径3相比,则路径2是优先路径,路径2中,且路径2的最大的步骤是的步骤,为路径2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B正确;
C.由图可知,路径1、3的中间产物不同,但产物均为,路径2、3的起始物均为,产物分别为和,C正确;
D.由图可知,三个路径的速控步骤中都参与了反应,路径3的速控步骤为得电子转化为和,该过程并未生成PDA,D错误;
故选D。
【分析】(1)由图可知,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则放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g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g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A.由图可知,三种路径中,PDA捕获CO2均生成;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慢反应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结合反应历程分析;
D.该反应的控速步骤是活化能最大的步骤。
(1)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则放电时电池总反应:,A正确;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为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B正确;
C.充电时,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电子从电源负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阴极),同时向阴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发生反应,每转移电子,有参与反应,则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可转化,D正确;
故选C。
(2)A.由图可知,路径1、路径2、路径3的产物均为,则捕获的反应为,A正确;
B.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进行,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径2的最大能垒最小,因此与路径1和路径3相比,则路径2是优先路径,路径2中,且路径2的最大的步骤是的步骤,为路径2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B正确;
C.由图可知,路径1、3的中间产物不同,但产物均为,路径2、3的起始物均为,产物分别为和,C正确;
D.由图可知,三个路径的速控步骤中都参与了反应,路径3的速控步骤为得电子转化为和,该过程并未生成PDA,D错误;
故选D。
14.【答案】(1)直形冷凝管;除去市售的溴中少量的;
(2)蒸发皿;
(3)液封;降低温度
(4)
(5)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蒸馏与分馏
【解析】【解答】(1)仪器C为直形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市售的溴中含有少量的,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除去;水浴加热时,、蒸发进入装置D中,分别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Br2为进入D的主要物质,故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D中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即说明已将全部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密度,D中冷的蒸馏水起到液封的作用,同时冷的蒸馏水温度较低,均可减少溴的挥发;
(4)m克KBr固体的物质的量为,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可得关系式,则理论上需要的物质的量为,实际所需称取的质量为;
(5)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确定其名称; 能氧化 生成Br2;D中Br2和 均能与反应;
(2)蒸干溶液使用蒸发皿;具有强氧化性,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3)溴的密度大于水,水起到液封作用,同时能降低温度,防止溴挥发;
(4)根据关系式计算;
(5)转移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
(1)仪器C为直形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市售的溴中含有少量的,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除去;水浴加热时,、蒸发进入装置D中,分别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Br2为进入D的主要物质,故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D中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即说明已将全部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几乎未被氧化,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R的主要成分为;
(3)密度,D中冷的蒸馏水起到液封的作用,同时冷的蒸馏水温度较低,均可减少溴的挥发;
(4)m克KBr固体的物质的量为,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可得关系式,则理论上需要的物质的量为,实际所需称取的质量为;
(5)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15.【答案】(1);;
(2)
(3);提高溶液中浓度,促使偏钒酸钙转化为碳酸钙,释放;离子交换
(4)
(5)bd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钒是23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焙烧过程中,氧气被还原,被氧化生成,偏钒酸盐中钒的化合价为价;在以上开始分解生成CaO和,则气体①为。
(2)高温下,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与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偏铝酸钙,偏铝酸钠溶于水,偏铝酸钙难溶于水,所以滤液中杂质的主要成分是。
(3)在弱碱性环境下,与和反应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 CO2加压导入盐浸工序可提高浸出率,因为C可提高溶液中浓度,促使偏钒酸钙转化为碳酸钙,释放;滤液①中含有、等,且浓度较低,若要利用其中的钒元素,需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分离、富集,故滤液①应进入离子交换工序。
(4)由离子交换工序中树脂的组成可知,洗脱液中应含有,考虑到水浸所得溶液中含有,为避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且廉价易得,故洗脱液的主要成分应为。
(5)a.延长沉钒时间,能使反应更加完全,有利于沉钒,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将溶液调至碱性,与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利于生成,b符合题意;
c.搅拌能使反应物更好的接触,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沉钒,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溶液的浓度,不利于生成,d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 石煤是一种含的矿物,杂质为大量和少量等;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为等 ,石煤和苛化泥通入空气进行焙烧,主要发生反应:、、,同时还会生成、等,则气体①为 , 室温下,偏钒酸钙和偏铝酸钙均难溶于水 ,则滤渣①主要成分为、,水浸后的滤液中主要含NaVO3和偏铝酸钠,加入R-N(CH3)3Cl进行离子交换,除去杂质离子,则尾液中主要含有NaCl和偏铝酸钠,加入洗脱液进行洗脱,富集,加入氯化铵溶液沉钒,发生反应+NH4Cl=NH4VO3+Cl-,加热分解得到产物 ;
滤渣①主要含有、,调节,控制温度为,加入3%NH4HCO3溶液进行盐浸,发生反应 ,浸取后低浓度的滤液①含有钒元素,可将滤液①回流到离子交换工序,进行的富集,实现钒元素的充分利用。
(1)钒是23号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焙烧过程中,氧气被还原,被氧化生成,偏钒酸盐中钒的化合价为价;在以上开始分解,生成的气体①为。
(2)由已知信息可知,高温下,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与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偏铝酸钙,偏铝酸钠溶于水,偏铝酸钙难溶于水,所以滤液中杂质的主要成分是。
(3)在弱碱性环境下,与和反应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 CO2加压导入盐浸工序可提高浸出率,因为C可提高溶液中浓度,促使偏钒酸钙转化为碳酸钙,释放;滤液①中含有、等,且浓度较低,若要利用其中的钒元素,需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分离、富集,故滤液①应进入离子交换工序。
(4)由离子交换工序中树脂的组成可知,洗脱液中应含有,考虑到水浸所得溶液中含有,为避免引人其他杂质离子,且廉价易得,故洗脱液的主要成分应为。
(5)a.延长沉钒时间,能使反应更加完全,有利于沉钒,a不符合题意;
b.呈弱酸性,如果将溶液调至碱性,与反应,不利于生成,b符合题意;
c.搅拌能使反应物更好的接触,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沉钒,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溶液的浓度,不利于生成,d符合题意;
故选bd。
16.【答案】(1);;该反应正反应放热,且气体分子数减小,反应正向进行时,容器内压强减小,从到平衡时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对应温度逐渐降低;;0.03;D
(2)5.54;0.033;增大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1)①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则该反应的。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平衡时容器内压强越小,即越大。从到,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已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由到逐渐降低,即。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平衡时,已知恒温恒容情况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据此列出“三段式”。
可计算得,。
③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2时,,结合“三段式”,以及时化学平衡常数可知,进料比为0.5时,也为,曲线D上存在(0.5,60)。本题也可以快解:根据“等效平衡”原理,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则和的进料比互为倒数(如2与0.5)时,相等。
(2)①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时,,时,。
②已知,又由题给反应速率方程推知,,则,即后。后,D和G转化为T的速率比为,G消耗得更快,则增大。
【分析】(1)①根据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计算;
②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计算;
③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分析;
(2)①根据计算;
②速率之比等于浓度之比,结合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计算c(G)。
(1)①根据反应热与活化能E正和E逆关系为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可知,该反应的。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平衡时容器内压强越小,即越大。从到,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已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由到逐渐降低,即。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平衡时,已知恒温恒容情况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据此列出“三段式”。
可计算得,。
③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2时,,结合“三段式”,以及时化学平衡常数可知,进料比为0.5时,也为,曲线D上存在(0.5,60)。本题也可以快解:根据“等效平衡”原理,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则和的进料比互为倒数(如2与0.5)时,相等。
(2)①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时,,时,。
②已知,又由题给反应速率方程推知,,则,即后。后,D和G转化为T的速率比为,G消耗得更快,则增大。
17.【答案】(1)丙烯酸
(2)加成反应
(3)
(4)+HO-NO2+H2O
(5)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6)酰胺基
(7)6;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为丙烯酸。
(2)B与发生加成反应,和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生成C。
(3)结合C和E的结构简式以及C→D和D→E的反应条件,可知C→D为C先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后酸化,D为,D与亚硫酰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4)F→G的反应中,结合I的结构可知,苯环上碳氯键的对位引入硝基,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吸收反应产物中的水,硝化反应的条件为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NO2+H2O。
(5)由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G分子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显著升高。
(6)根据分析可知,K与E反应生成L为取代反应,反应中新构筑的官能团为酰胺基。
(7)I的分子式为,其不饱和度为6,其中苯环占4个不饱和度,和硝基各占1个不饱和度,因此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除了苯环、和硝基之外没有其他不饱和结构。由题给信息,结构中存在“”,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为可知,结构中不存在羟基、存在甲基,结构高度对称,硝基苯基和共占用3个O原子,还剩余1个O原子,因此剩余的O原子只能插入两个相邻的C原子之间。不考虑该O原子,碳骨架的异构有2种,且每种都有3个位置可以插入该O原子,如图:,(序号表示插入O原子的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其中能够水解生成H()的结构为。
【分析】A与甲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B与CH3S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再酸化得到D,则D的结构简式为 ,D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与K反应生成L,K由J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即J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生成K,则K的结构简式为,F在浓硫酸、浓硝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G,I、J中均含有硝基,则此步应该是硝化反应,结合F的分子式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G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后酸化得到H,H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则H的结构简式为 。
(1)由A→B的反应条件和B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步骤为酯化反应,因此A为,其名称为丙烯酸。
(2)B与发生加成反应,和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生成C。
(3)结合C和E的结构简式以及C→D和D→E的反应条件,可知C→D为C先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后酸化,D为,D与亚硫酰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4)F→G的反应中,结合I的结构可知,苯环上碳氯键的对位引入硝基,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吸收反应产物中的水,硝化反应的条件为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NO2+H2O。
(5)由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G分子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显著升高。
(6)根据分析可知,K与E反应生成L为取代反应,反应中新构筑的官能团为酰胺基。
(7)I的分子式为,其不饱和度为6,其中苯环占4个不饱和度,和硝基各占1个不饱和度,因此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除了苯环、和硝基之外没有其他不饱和结构。由题给信息,结构中存在“”,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为可知,结构中不存在羟基、存在甲基,结构高度对称,硝基苯基和共占用3个O原子,还剩余1个O原子,因此剩余的O原子只能插入两个相邻的C原子之间。不考虑该O原子,碳骨架的异构有2种,且每种都有3个位置可以插入该O原子,如图:,(序号表示插入O原子的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其中,能够水解生成H()的结构为。
1 / 1【高考真题】2024年高考真题河北卷化学试题
1.(2024·河北)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答案】D
【知识点】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合金及其应用;硅酸盐
【解析】【解答】A.青铜是铜锡合金,A正确;
B.白玉属于和田玉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Ca2(Mg,Fe)5Si8O22(OH)2),属于硅酸盐类矿物,B正确;
C.常见的石雕材料如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C正确;
D.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
故选D。
【分析】A.青铜是铜锡合金;
B.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石雕材料如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
D.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
2.(2024·河北)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易燃类物质,应注意防火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答案】A
【知识点】硫酸盐;钠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A.硫酸钡是一种无毒的化学品。虽然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硫酸钡可能引起消化系统反应,但由于其性质较为稳定,不溶于水、稀酸、醇,因此在人体内不会被消化吸收,不会导致重金属中毒,A错误;
B.钠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B正确;
C.为易燃物品,使用易燃品应注意防火,C正确;
D.硝酸具有强腐蚀性,易挥发,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D正确;
故选A。
【分析】A.硫酸钡无毒;
B.钠与水剧烈反应;
C.为易燃品标识;
D.硝酸具有腐蚀性,且易挥发。
3.(2024·河北)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
B.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
C.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
D.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线型高分子结构中长链无交联,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受热时链段运动能力增强,表现为软化(热塑性),A正确;
B.聚四氟乙烯(PTFE)由四氟乙烯(CF2=CF2)加聚生成,其分子中 C-F 键键能较大,化学稳定性极强,耐高低温,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
C.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其中己二酸与己二胺通过酰胺键(-CONH-)连接,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韧性,C正确;
D.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甲基丙烯酸酯,其分子结构规整、无定形,具有优良的透光性(透光率达 92%),常用于制造透明制品,D正确;
故选B。
【分析】A.线型高分子结构中长链无交联;
B.C-F 键键能较大;
C.尼龙 66 是典型的缩聚产物;
D.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甲基丙烯酸酯。
4.(2024·河北)超氧化钾可用作潜水或宇航装置的吸收剂和供氧剂,反应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键的数目为
B.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
C.溶液中的数目为
D.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生成的数目为
【答案】A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CO2的结构式为O=C=O,则一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键,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键的数目为,A正确;
B.由和构成,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B错误;
C.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中的数目小于,C错误;
D.根据可知,每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生成3molO2,则每转移电子生成1mol,数目为,D错误;
故选A。
【分析】A.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B.由和构成;
C. 在溶液中发生水解;
D.根据 分析。
5.(2024·河北)化合物X是由细菌与真菌共培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可与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D.存在顺反异构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烯烃
【解析】【解答】A.X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邻位的苯环上的氢原子可以与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X含有酚羟基,遇溶液显紫色,B正确;
C.X中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酚羟基、醛基、酮羰基、醚键,C正确;
D.X中碳碳双键一端的碳原子上含有2个相同的甲基,因此X不存在顺反异构,D错误;
故选D。
【分析】A.碳碳双键能与溴加成,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酚羟基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C.X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酚羟基、醛基、酮羰基、醚键;
D.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存在顺反异构。
6.(2024·河北)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A.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过程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体现了的氧化性,A错误;
B.能与结合生成白色沉淀AgCl,应先加入盐酸排除杂质离子的影响,再滴加溶液检验,B错误;
C.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溶液反应,与溶液和盐酸都能反应,说明的碱性比的强,C正确;
D.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溶液消耗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该过程的原理是: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分析】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B.该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
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D.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具体内容为: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7.(2024·河北)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中的主反应为,其中W、X、Y、Z、Q、R分别代表相关化学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单质沸点: D.电负性: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分子晶体
【解析】【解答】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即W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较稳定,失电子较难,电离能较大,则ⅡA族、ⅤA族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因此第一电离能:,即XC.、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Na为金属晶体,其沸点高于分子晶体,则沸点:,即 ,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即Q故选C。
【分析】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铵盐水中发生反应,据此可知W、X、Y、Z、Q、R分别为H元素、C元素、N元素、O元素、元素、元素。
8.(2024·河北)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及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符的是
选项 实例 解释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谱线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B 键角依次减小 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C 晶体中与8个配位,而晶体中与6个配位 比的半径大
D 逐个断开中的键,每步所需能量不同 各步中的键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离子晶体
【解析】【解答】A.原子的能量并非连续分布,而是具有离散的能级(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对应特定频率的光,形成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故A正确;
B. 中C原子上都不含孤电子对,三者键角大小与孤电子对无关,故B错误;
C.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的相对大小,离子半径比越大,配位数越大,周围最多能排布8个,周围最多能排布6个,说明比半径大,故C正确;
D.CH4分子中虽存在 4 个等同的 C-H 键,但逐个断裂时,中间产物的结构和电子分布会发生变化,各步中的键所处化学环境不同,每步所需能量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原子的能量并非连续分布;
B.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
C.半径较大的 Cs+配位数为8,半径较小的 Na+配位数为6;
D.CH4中 C-H 键的逐级解离能略有不同。
9.(2024·河北)是火箭固体燃料重要的氧载体,与某些易燃物作用可全部生成气态产物,如:。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B.中的阴、阳离子有相同的VSEPR模型和空间结构
C.在、石墨、金刚石中,碳原子有和三种杂化方式
D.和都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类型的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B
【知识点】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析】【解答】A.是共价化合物,H、Cl之间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故A错误;
B.中的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不含孤电子对,采用sp3杂化,模型和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不含孤电子对,模型和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故B正确;
C.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足球状分子,每个碳原子与相邻 3 个碳原子相连,碳原子采取 sp2 杂化,石墨石墨中碳原子形成层状结构,每层内每个碳原子与相邻 3 个碳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碳原子采取 sp2 杂化,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 4 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采用sp3杂化,因此、石墨、金刚石中,碳原子有 sp2 和二种杂化方式 ,故C错误;
D.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HCl为共价化合物;
B.由、构成;
C.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的杂化方式;
D.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0.(2024·河北)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选项 气体 试剂
A 饱和溶液+浓硫酸
B 浓盐酸
C 固体熟石灰
D 石灰石+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氨的实验室制法;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加热条件下,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 固体熟石灰制备氨气,反应物均为固体,该发生装置无法实现,C符合题意;
D.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该发生装置可达到目的,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该装置左侧为发生装置,漏斗中盛装液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也可以用于固液加热型反应,同时也适用于反应物均为液体的反应,该收集装置,若气体从长管进,为向上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若气体总短管进,为向下排空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装满水为排水法,可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11.(2024·河北)在水溶液中,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X、Y、Z三种金属离子分别与形成配离子达平衡时,与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X、Y转化为配离子时,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B.向Q点X、Z的混合液中加少量可溶性Y盐,达平衡时
C.由Y和Z分别制备等物质的量的配离子时,消耗的物质的量:
D.若相关离子的浓度关系如P点所示,Y配离子的解离速率小于生成速率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的X、Y转化为配离子时,溶液中,则,当纵坐标约为时,溶液中,则溶液中的平衡浓度:,A错误;
B.Q点时,即,加入少量可溶性Y盐后,会与形成Y配离子,则减小,与曲线在Q点相交后,随着继续增大,X对应曲线位于Z对应曲线上方,即,则,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即,故X、Y、Z三种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时结合的越多,对应曲线斜率越大,由题图知,曲线斜率:,则由Y、Z制备等物质的量的配离子时,消耗的物质的量:,C错误;
D.由P点状态移动到形成Y配离子的反应的平衡状态时,不变,增大,即增大、c(Y配离子)减小,则P点状态Y配离子的解离速率>生成速率,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液中。
B.Q点时,。
C.设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金属离子配离子,则平衡常数。
D.由P点状态移动到形成Y配离子的反应的平衡状态时,不变,增大。
12.(2024·河北)金属铋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药等领域。如图是铋的一种氟化物的立方晶胞及晶胞中MNPQ点的截面图,晶胞的边长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铋氟化物的化学式为
B.粒子S、T之间的距离为
C.该晶体的密度为
D.晶体中与铋离子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有6个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位于晶胞体心和棱心,数目为,F-位于晶胞体内、顶点和面上,数目为,则该铋氟化物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根据截面图可知,晶胞体内的8个F-位于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以M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令N的原子分数坐标为,与Q、M均在同一条棱上的F-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则T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S的原子分数坐标为,所以粒子S、T之间的距离为,故B正确;
C.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则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故C正确;
D.以晶胞体心处铋离子为例,距离其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位于晶胞体内,有8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均摊法计算;
B.S位于左前方上方小立方体的体心,T位于右侧面的面心;
C.根据计算;
D.距离其最近且等距的氟离子位于晶胞体内。
13.(2024·河北)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电池,以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以捕获,使放电时还原产物为。该设计克服了导电性差和释放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C.充电时,电子由电极流向阳极,向阴极迁移
D.放电时,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可转化
(2)对上述电池放电时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电极上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表示吸附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捕获的反应为
B.路径2是优先路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
C.路径1、3经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相同;路径2、3起始物相同但产物不同
D.三个路径速控步骤均涉及转化,路径2、3的速控步骤均伴有再生
【答案】(1)C
(2)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电解原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则放电时电池总反应:,A正确;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为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B正确;
C.充电时,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电子从电源负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阴极),同时向阴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发生反应,每转移电子,有参与反应,则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可转化,D正确;
故选C。
(2)A.由图可知,路径1、路径2、路径3的产物均为,则捕获的反应为,A正确;
B.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进行,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径2的最大能垒最小,因此与路径1和路径3相比,则路径2是优先路径,路径2中,且路径2的最大的步骤是的步骤,为路径2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B正确;
C.由图可知,路径1、3的中间产物不同,但产物均为,路径2、3的起始物均为,产物分别为和,C正确;
D.由图可知,三个路径的速控步骤中都参与了反应,路径3的速控步骤为得电子转化为和,该过程并未生成PDA,D错误;
故选D。
【分析】(1)由图可知,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则放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g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g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A.由图可知,三种路径中,PDA捕获CO2均生成;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慢反应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结合反应历程分析;
D.该反应的控速步骤是活化能最大的步骤。
(1)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则放电时电池总反应:,A正确;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为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B正确;
C.充电时,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电子从电源负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阴极),同时向阴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发生反应,每转移电子,有参与反应,则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可转化,D正确;
故选C。
(2)A.由图可知,路径1、路径2、路径3的产物均为,则捕获的反应为,A正确;
B.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进行,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径2的最大能垒最小,因此与路径1和路径3相比,则路径2是优先路径,路径2中,且路径2的最大的步骤是的步骤,为路径2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B正确;
C.由图可知,路径1、3的中间产物不同,但产物均为,路径2、3的起始物均为,产物分别为和,C正确;
D.由图可知,三个路径的速控步骤中都参与了反应,路径3的速控步骤为得电子转化为和,该过程并未生成PDA,D错误;
故选D。
14.(2024·河北)市售的溴(纯度)中含有少量的和,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制备高纯度的溴。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等略),将市售的溴滴入盛有浓溶液的B中,水浴加热至不再有红棕色液体馏出。仪器C的名称为   ;溶液的作用为   ;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D中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名称)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得固体R。该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利用图示相同装置,将R和固体混合均匀放入B中,D中加入冷的蒸馏水。由A向B中滴加适量浓,水浴加热蒸馏。然后将D中的液体分液、干燥、蒸馏,得到高纯度的溴。D中蒸馏水的作用为   和   。
(4)为保证溴的纯度,步骤(3)中固体的用量按理论所需量的计算,若固体R质量为m克(以计),则需称取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5)本实验所用钾盐试剂均经重结晶的方法纯化。其中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为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   ,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答案】(1)直形冷凝管;除去市售的溴中少量的;
(2)蒸发皿;
(3)液封;降低温度
(4)
(5)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蒸馏与分馏
【解析】【解答】(1)仪器C为直形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市售的溴中含有少量的,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除去;水浴加热时,、蒸发进入装置D中,分别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Br2为进入D的主要物质,故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D中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即说明已将全部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密度,D中冷的蒸馏水起到液封的作用,同时冷的蒸馏水温度较低,均可减少溴的挥发;
(4)m克KBr固体的物质的量为,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可得关系式,则理论上需要的物质的量为,实际所需称取的质量为;
(5)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确定其名称; 能氧化 生成Br2;D中Br2和 均能与反应;
(2)蒸干溶液使用蒸发皿;具有强氧化性,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3)溴的密度大于水,水起到液封作用,同时能降低温度,防止溴挥发;
(4)根据关系式计算;
(5)转移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
(1)仪器C为直形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市售的溴中含有少量的,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除去;水浴加热时,、蒸发进入装置D中,分别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Br2为进入D的主要物质,故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D中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即说明已将全部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几乎未被氧化,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R的主要成分为;
(3)密度,D中冷的蒸馏水起到液封的作用,同时冷的蒸馏水温度较低,均可减少溴的挥发;
(4)m克KBr固体的物质的量为,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可得关系式,则理论上需要的物质的量为,实际所需称取的质量为;
(5)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15.(2024·河北)是制造钒铁合金、金属钒的原料,也是重要的催化剂。以苛化泥为焙烧添加剂从石煤中提取的工艺,具有钒回收率高、副产物可回收和不产生气体污染物等优点。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石煤是一种含的矿物,杂质为大量和少量等;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为等。
ⅱ高温下,苛化泥的主要成分可与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室温下,偏钒酸钙和偏铝酸钙均难溶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焙烧生成的偏钒酸盐中钒的化合价为   ,产生的气体①为   (填化学式)。
(2)水浸工序得到滤渣①和滤液,滤渣①中含钒成分为偏钒酸钙,滤液中杂质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在弱碱性环境下,偏钒酸钙经盐浸生成碳酸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压导入盐浸工序可提高浸出率的原因为   ;浸取后低浓度的滤液①进入   (填工序名称),可实现钒元素的充分利用。
(4)洗脱工序中洗脱液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5)下列不利于沉钒过程的两种操作为   (填序号)。
a.延长沉钒时间 b.将溶液调至碱性 c.搅拌 d.降低溶液的浓度
【答案】(1);;
(2)
(3);提高溶液中浓度,促使偏钒酸钙转化为碳酸钙,释放;离子交换
(4)
(5)bd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钒是23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焙烧过程中,氧气被还原,被氧化生成,偏钒酸盐中钒的化合价为价;在以上开始分解生成CaO和,则气体①为。
(2)高温下,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与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偏铝酸钙,偏铝酸钠溶于水,偏铝酸钙难溶于水,所以滤液中杂质的主要成分是。
(3)在弱碱性环境下,与和反应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 CO2加压导入盐浸工序可提高浸出率,因为C可提高溶液中浓度,促使偏钒酸钙转化为碳酸钙,释放;滤液①中含有、等,且浓度较低,若要利用其中的钒元素,需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分离、富集,故滤液①应进入离子交换工序。
(4)由离子交换工序中树脂的组成可知,洗脱液中应含有,考虑到水浸所得溶液中含有,为避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且廉价易得,故洗脱液的主要成分应为。
(5)a.延长沉钒时间,能使反应更加完全,有利于沉钒,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将溶液调至碱性,与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利于生成,b符合题意;
c.搅拌能使反应物更好的接触,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沉钒,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溶液的浓度,不利于生成,d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 石煤是一种含的矿物,杂质为大量和少量等;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为等 ,石煤和苛化泥通入空气进行焙烧,主要发生反应:、、,同时还会生成、等,则气体①为 , 室温下,偏钒酸钙和偏铝酸钙均难溶于水 ,则滤渣①主要成分为、,水浸后的滤液中主要含NaVO3和偏铝酸钠,加入R-N(CH3)3Cl进行离子交换,除去杂质离子,则尾液中主要含有NaCl和偏铝酸钠,加入洗脱液进行洗脱,富集,加入氯化铵溶液沉钒,发生反应+NH4Cl=NH4VO3+Cl-,加热分解得到产物 ;
滤渣①主要含有、,调节,控制温度为,加入3%NH4HCO3溶液进行盐浸,发生反应 ,浸取后低浓度的滤液①含有钒元素,可将滤液①回流到离子交换工序,进行的富集,实现钒元素的充分利用。
(1)钒是23号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焙烧过程中,氧气被还原,被氧化生成,偏钒酸盐中钒的化合价为价;在以上开始分解,生成的气体①为。
(2)由已知信息可知,高温下,苛化泥的主要成分与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偏铝酸钙,偏铝酸钠溶于水,偏铝酸钙难溶于水,所以滤液中杂质的主要成分是。
(3)在弱碱性环境下,与和反应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 CO2加压导入盐浸工序可提高浸出率,因为C可提高溶液中浓度,促使偏钒酸钙转化为碳酸钙,释放;滤液①中含有、等,且浓度较低,若要利用其中的钒元素,需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分离、富集,故滤液①应进入离子交换工序。
(4)由离子交换工序中树脂的组成可知,洗脱液中应含有,考虑到水浸所得溶液中含有,为避免引人其他杂质离子,且廉价易得,故洗脱液的主要成分应为。
(5)a.延长沉钒时间,能使反应更加完全,有利于沉钒,a不符合题意;
b.呈弱酸性,如果将溶液调至碱性,与反应,不利于生成,b符合题意;
c.搅拌能使反应物更好的接触,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沉钒,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溶液的浓度,不利于生成,d符合题意;
故选bd。
16.(2024·河北)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硫酰氯及1,4-二(氯甲基)苯等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
(1)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
①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则逆反应的活化能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和其,测定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为体系初始压强,,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
上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判断依据为   。M点的转化率为   ,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
③下图曲线中能准确表示温度下随进料比变化的是   (填序号)。
(2)1,4-二(氯甲基)苯(D)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可由对二甲苯(X)的氯化反应合成。对二甲苯浅度氯化时反应过程为
以上各反应的速率方程均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各反应中对应反应物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分别对应反应①~⑤)。某温度下,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保持体系中氯气浓度恒定(反应体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定不同时刻相关物质的浓度。已知该温度下,。
①时,,且内,反应进行到时,   。
②时,,若产物T的含量可忽略不计,则此时   后,随T的含量增加,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该反应正反应放热,且气体分子数减小,反应正向进行时,容器内压强减小,从到平衡时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对应温度逐渐降低;;0.03;D
(2)5.54;0.033;增大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1)①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则该反应的。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平衡时容器内压强越小,即越大。从到,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已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由到逐渐降低,即。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平衡时,已知恒温恒容情况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据此列出“三段式”。
可计算得,。
③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2时,,结合“三段式”,以及时化学平衡常数可知,进料比为0.5时,也为,曲线D上存在(0.5,60)。本题也可以快解:根据“等效平衡”原理,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则和的进料比互为倒数(如2与0.5)时,相等。
(2)①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时,,时,。
②已知,又由题给反应速率方程推知,,则,即后。后,D和G转化为T的速率比为,G消耗得更快,则增大。
【分析】(1)①根据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计算;
②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计算;
③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分析;
(2)①根据计算;
②速率之比等于浓度之比,结合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计算c(G)。
(1)①根据反应热与活化能E正和E逆关系为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可知,该反应的。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平衡时容器内压强越小,即越大。从到,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已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由到逐渐降低,即。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平衡时,已知恒温恒容情况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据此列出“三段式”。
可计算得,。
③由题图甲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2时,,结合“三段式”,以及时化学平衡常数可知,进料比为0.5时,也为,曲线D上存在(0.5,60)。本题也可以快解:根据“等效平衡”原理,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则和的进料比互为倒数(如2与0.5)时,相等。
(2)①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时,,时,。
②已知,又由题给反应速率方程推知,,则,即后。后,D和G转化为T的速率比为,G消耗得更快,则增大。
17.(2024·河北)甲磺司特(M)是一种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药物。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条件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
(2)的反应类型为   。
(3)D的结构简式为   。
(4)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
(5)G和H相比,H的熔、沸点更高,原因为   。
(6)K与E反应生成L,新构筑官能团的名称为   。
(7)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a)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b)红外光谱中存在和硝基苯基()吸收峰。
其中,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1)丙烯酸
(2)加成反应
(3)
(4)+HO-NO2+H2O
(5)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6)酰胺基
(7)6;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为丙烯酸。
(2)B与发生加成反应,和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生成C。
(3)结合C和E的结构简式以及C→D和D→E的反应条件,可知C→D为C先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后酸化,D为,D与亚硫酰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4)F→G的反应中,结合I的结构可知,苯环上碳氯键的对位引入硝基,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吸收反应产物中的水,硝化反应的条件为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NO2+H2O。
(5)由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G分子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显著升高。
(6)根据分析可知,K与E反应生成L为取代反应,反应中新构筑的官能团为酰胺基。
(7)I的分子式为,其不饱和度为6,其中苯环占4个不饱和度,和硝基各占1个不饱和度,因此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除了苯环、和硝基之外没有其他不饱和结构。由题给信息,结构中存在“”,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为可知,结构中不存在羟基、存在甲基,结构高度对称,硝基苯基和共占用3个O原子,还剩余1个O原子,因此剩余的O原子只能插入两个相邻的C原子之间。不考虑该O原子,碳骨架的异构有2种,且每种都有3个位置可以插入该O原子,如图:,(序号表示插入O原子的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其中能够水解生成H()的结构为。
【分析】A与甲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B与CH3S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再酸化得到D,则D的结构简式为 ,D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与K反应生成L,K由J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即J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生成K,则K的结构简式为,F在浓硫酸、浓硝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G,I、J中均含有硝基,则此步应该是硝化反应,结合F的分子式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G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后酸化得到H,H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则H的结构简式为 。
(1)由A→B的反应条件和B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步骤为酯化反应,因此A为,其名称为丙烯酸。
(2)B与发生加成反应,和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生成C。
(3)结合C和E的结构简式以及C→D和D→E的反应条件,可知C→D为C先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后酸化,D为,D与亚硫酰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4)F→G的反应中,结合I的结构可知,苯环上碳氯键的对位引入硝基,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吸收反应产物中的水,硝化反应的条件为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NO2+H2O。
(5)由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G分子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显著升高。
(6)根据分析可知,K与E反应生成L为取代反应,反应中新构筑的官能团为酰胺基。
(7)I的分子式为,其不饱和度为6,其中苯环占4个不饱和度,和硝基各占1个不饱和度,因此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除了苯环、和硝基之外没有其他不饱和结构。由题给信息,结构中存在“”,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为可知,结构中不存在羟基、存在甲基,结构高度对称,硝基苯基和共占用3个O原子,还剩余1个O原子,因此剩余的O原子只能插入两个相邻的C原子之间。不考虑该O原子,碳骨架的异构有2种,且每种都有3个位置可以插入该O原子,如图:,(序号表示插入O原子的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其中,能够水解生成H()的结构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