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中小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一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
1.D(“通过分析游客行为、偏好,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度”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尾段“运用VR、AR以及3D平行时空、粒子特效、声光电特效等技术,打造红色旅游的沉浸式多维新场景,提升游客体验度”可知,运用VR等特效,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度,而非通过分析游客行为、偏好。选项将关系混淆,张冠李戴)
2.C(“两则材料都采用了总一分-总的论证结构”错误,分析错误。材料二采用的是总一分式的论证结构,而非总-分-总式)
3.B(广西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中,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着力打造精品项目和线路,强化科技赋能红色旅游。A、C、D三项皆符合此特征。B项强调多业态融合,材料并未提及)
4.①助力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精细化管理。②打造跨地域、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展陈,效果更直观生动。③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④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材料一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数字技术在释放红色资源魅力方面的作用:运用数字技术,助力革命文物的动态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善用数字技术,打造跨地域、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展陈,为观众呈现更直观生动的效果;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数字技术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在教学领域,数字技术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5.①四川荣军博物馆深挖红色资源,绘制党员学习“教科书”。对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不仅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内涵,而且使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精神和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和激励浸润作用。②建强红色阵地,打造党员教育“红课堂”。四川荣军博物馆将红色资源与不同单位的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了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每点3分)
6.D(A项,“人们对口味是有着共同的喜好之情的”说法欠妥,应为“大多数人对口味是有着共同的喜好之情的”。B项,“口味都具有不确定性”理解错误,如“香”“甜”“酸”等口味就有确定性。C项,“尝遍各种口味,才能体悟人生的真谛”有拔高之嫌)
7.C(“是为了说明人要勇于尝试,必要时要吃一点苦,对人生有意义”错,是对文章的拔高,作者举学会吃芫荽和苦瓜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的口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口味是可以有变化的”这一特点,进而说明,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要一成不变)
8.①口味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②口味具有丰富性。③口味具有地域性。④口味具有变化性。(每点1分)
9.示例一: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写口味的丰富多样及人们对口味的包容态度来告诉人们,要用对口味那样的包容态度来对待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3分)文章在结尾处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口味的包容态度,并通过“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就在于提醒人们对文化也要像对口味那样,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3分)
示例二:本文通过写口味的丰富多样性来表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因为饮食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也可称为饮食文化。(3分)文章正是通过写口味的丰富多样性,表现了我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进而告诉人们,中国文化其实正如中国饮食中的口味一样,具有丰富与
多样的特点。(3分)
10.BEG[(原文标点)贰师击破之,乘胜追北至范夫人城,匈奴奔走,莫敢距敌。]
11.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乐”的意思是“以······为乐”,属于意动用法)
12.B(“追击匈奴左贤王、左大将”错,李广利派军跨过郅居之水不是为了追击匈奴左贤王、左大将,与匈奴左贤王、左大将是偶然相遇)
13.(1)您的夫人、家人都被官吏拘押,如果您回去,不能满足皇上的心意,恰好(被)关进监狱。(得分点:“在吏”“称”各1分,大意2分)
(2)单于一向知道他是汉朝的大将,把女儿嫁给他,对他的尊崇和宠爱超过了卫律。(得分点:“素”“妻”各1分,大意2分)
14.①卫律向单于挑唆;(2分)②贰师将军李广利威胁单于。(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匈奴袭入五原、酒泉,杀死了两名都尉。三月,皇上派遣李广利率领七万士兵从五原出兵。匈奴单于听说汉军大规模出动,就把他们的全部军需物资迁移到北边的郅居水。匈奴派右大都尉和卫律率领五千骑兵在夫羊句山峡谷拦击汉军,李广利打败了他们,乘胜追击败兵直到范夫人城,匈奴人逃跑,没有人敢抵抗。
当初,李广利出兵时,丞相刘屈牦为他祭祀路神饯行,一直送到渭桥。李广利说:“希望您尽早奏请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被立为皇帝,您还担忧什么呢!”刘屈牦答应了。昌邑王,是李广利妹妹李夫人的儿子;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牦儿子的妻子,所以他们共同想立昌邑王为太子。恰逢内者令郭穰告发“丞相夫人用巫蛊之术诅咒皇上,并且和李广利一起祈祷祭祀,想让昌邑王做皇帝”,经过查验审问,(他们的)罪行达到了大逆不道的程度。六月,皇上下诏用厨车装载着刘屈牦游街示众,然后在东市当众腰斩,刘屈牦的妻子儿女也被斩首,首级悬挂在华阳街;李广利的妻子儿女也被逮捕。李广利听到这个消息,又忧虑又恐惧,他的属官胡亚夫也为躲避罪责而从军,游说李广利道:“您的夫人、家人都被官吏拘押,如果您回去,不能满足皇上的心意,恰好(被)关进监狱,郅居水以北的地方,还能再见到吗!”李广利因此犹豫不决,想要深入匈奴境内建立战功,于是向北进军直到郅居水边。匈奴人已经离去,李广利派遣护军率领两万骑兵渡过郅居水,遇上匈奴左贤王、左大将率领的两万骑兵,双方交战了一天,汉军杀死了左大将,匈奴死伤的人很多。汉军的长史和决眭都尉辉渠侯商量说:“将军怀有异心,想要使众人危险来求取战功,恐怕一定会失败。”于是谋划一起逮捕李广利。李广利听到了这个消息,斩杀了长史,带兵回到燕然山。单于知道汉军疲劳困倦,亲自率领五万骑兵拦击李广利,双方死伤很多人。夜里,匈奴在汉军前面挖了深达数尺的壕沟,从后面猛烈攻击汉军,汉军大乱,李广利于是投降。单于一向知道他是汉朝的大将,把女儿嫁给他,对他的尊崇和宠爱超过了卫律。李广利的宗族也都被灭族。
卫律嫉妒李广利受宠,恰逢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生病,卫律指使匈奴的巫师说:“先单于发怒说:“匈奴过去祭祀军队时,常常说抓到李广利用来祭祀土地神,为什么不用呢?””于是单于(派人)逮捕了李广利。李广利骂道:“我死了一定灭掉匈奴!”匈奴于是杀了李广利用来祭祀。
材料二:
博望侯张骞拿着杖节奉命出使,取得通使大夏的功劳;李广利拿着兵符率师出征,被匈奴俘杀,取血祭祀。不畏死亡反而能存活受封为侯,贪生怕死降敌终招杀身之祸。
15.C(“报国雄心依然的欣喜”错,应是“不能报国的悲怆”)
16.①对前辈陆游沉痛的追悼;②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③对国家未来一定能统一的坚信;④对自己未能实现前辈心愿的愧疚和无奈、自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1)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A势在必行(刻不容缓)B比比皆是 C背道而驰(每空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给分)
19.甲:不吃晚饭不一定能减重 乙:体重会反弹(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0.①改为“讲究饮食的均衡性和合理性”或“做到饮食均衡和合理”。④把“充足”移到“摄入”后面。(修改正确每处2分)
21.以“离开土地的小种子”喻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我”,“土地”象征精神根基,“生根发芽”喻指“我”的成长,(3分)具象化了异乡人在精神归属上的追寻,使情感体验可触可感,兼具情感温度与哲理深度。(3分)
22.D(D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话题转换;B 项,表示转折;C项,用在主标题和副标题之间)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首先,要明确材料的核心是蔡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如擦脸、搽胭脂、施加白粉等,引导女儿将外在行为与心灵修养相结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重身心修养的重要性。在写作时,需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分析蔡邕教育方式的独特之处,即从细微的生活小事入手,将外在的行为动作转化为内心品德修养的契机。
可以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事提升自我品德;也能从教育方式的角度,分析蔡邕这种具象化、生活化教育方法的意义和价值;还能从哲学层面,思考外在与内在、行为与心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确定方向后,要选取合适的论据支撑观点,如引用历史上注重修身的名人事例,或列举现实生活中因忽视小细节而影响品德修养的现象。
若写议论文,可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引出观点,如强调生活细节对心灵修养的重要性;中间分论点论述,可分别从“日常生活是心灵修养的课堂”“外在行为是内心的映射”“持续修养成就高尚心灵”等方面展开,每个分论点都需结合材料内容和相关论据进行分析;结尾总结升华,呼吁大家学习蔡邕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注重身心修养。若写记叙文,可讲述自己或他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类似小事获得心灵成长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描写行为过程和内心感受的变化。
在论述观点时,语言要准确、严谨,可适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将心灵修养比作树木的生长,需要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的“施肥”“修剪”(每一次的行为引导和自我反思)。在叙述故事时,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动作、心理、环境等的细致刻画,让读者感受到身心修养的过程和变化。
(二)参考立意
(1)生活处处皆修身,细微之处见境界;(2)外在行为与内心修养的同频共振;
(3)持续修养,成就高尚心灵;
(4)教育需具象化,从身边事引导人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题意评分解说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文54~60分 A.紧扣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文48~53分 A.扣住了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
三类文42~47分 A.围绕主题写作,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不够鲜明。
基本符合题意 四类文36~41分 A.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扣题不紧。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
偏离题意 五类文35分及以下 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补充说明】
1.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
①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②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⑥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⑦完全空白、泄露个人信息的,评0分。楚雄州中小学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D(“通过分析游客行为、偏好,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度”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尾段“运用
VR、AR以及3D平行时空、粒子特效、声光电特效等技术,打造红色旅游的沉浸式多维新场
景,提升游客体验度”可知,运用VR等特效,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度,而非通过分析游客行为、
偏好。选项将关系混淆,张冠李戴)
2.C(“两则材料都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错误,分析错误。材料二采用的是总一分式
的论证结构,而非总一分一总式)
3.B(广西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中,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着力打造精品项目和线路,强化科技
赋能红色旅游。A、C、D三项皆符合此特征。B项强调多业态融合,材料并未提及)
4.①助力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精细化管理。②打造跨地域、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展陈,效果更直观生动。
③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④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材料一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数字技术在释放红色资源魅力
方面的作用:运用数字技术,助力革命文物的动态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善用数字技术,打造
跨地域、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展陈,为观众呈现更直观生动的效果;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角度
看,数字技术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在教学领域,数字技术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
文化建设。
5.①四川荣军博物馆深挖红色资源,绘制党员学习“教科书”。对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不仅丰富
了红色资源的内涵,而且使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精神和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增强了红色
文化的教育引导和激励浸润作用。②建强红色阵地,打造党员教育“红课堂”。四川荣军博物
馆将红色资源与不同单位的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了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为红色资源的
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每点3分)
6.D(A项,“人们对口味是有着共同的喜好之情的”说法欠妥,应为“大多数人对口味是有着共
同的喜好之情的”。B项,“口味都具有不确定性”理解错误,如“香”“甜”“酸”等口味就有确定
性。C项,“尝遍各种口味,才能体悟人生的真谛”有拔高之嫌)
7.C(“是为了说明人要勇于尝试,必要时要吃一点苦,对人生有意义”错,是对文章的拔高,作者
举学会吃芫荽和苦瓜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的口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口味是可以
有变化的”这一特点,进而说明,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要一成不变)
8.①口味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②口味具有丰富性。③口味具有地域性。④口味具有变化
性。(每点1分)
9.示例一: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写口味的丰富多样及人们对口味的包容态度来告诉人们,要用对
口味那样的包容态度来对待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3分)文章在结尾处直接表明了作者对
口味的包容态度,并通过“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
就在于提醒人们对文化也要像对口味那样,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3分)
示例二:本文通过写口味的丰富多样性来表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因为饮食就是文化的
一部分,因而也可称为饮食文化。(3分)文章正是通过写口味的丰富多样性,表现了我国饮
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进而告诉人们,中国文化其实正如中国饮食中的口味一样,具有丰富与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5-538A+楚雄州中小学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默写:必修上、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件件革命文物,是光辉历史的实物见证,承载着革命传统、红色基因。随着国家文化数字
化战略的实施,创新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时不我待,数字技术大有可为。
基于物联网、北斗等技术,陕西延安杨家岭开发数字孪生预防性保护系统,构建起虚实互联
的三维系统,实时观测地基沉降、墙体歪闪、温湿度变化等,实现革命旧址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
和险情预防。实践表明,借助新技术手段,对遗址、遗迹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建模,有利于夯实
保护基础,提高保护效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小到红军战士的面孔、着装和身影,大到长征途中的山川河
流、战斗场景,均实现了数字化再现。多元化的展陈方式,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知革命岁月,
为数字时代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支撑。通过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数
字化手段,形象化、立体化呈现历史场景、故事细节,有利于增进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
“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时统计客
流量、经营情况等相关数据,为沂蒙山旅游区等红色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巧用数字
技术,红色旅游景区可以打造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体验与服务矩阵,把看文物展览升级为一场深
度文化体验。
山东建筑大学依托土建类学科优势和建筑遗产保护特色方向,开展乡村革命旧址的田野调
查、现场授课和数字再现活动,打通了知识体系、传播媒介和救育场景,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红色研学、思政课程,帮助学生领会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数字化救学场域让学生近
距离、全方位领悟光挥的革命岁月,促进了“大思政课”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
红色资源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资源,数字技术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活力。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
潜力、释放红色资源魅力,一定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双赢,让更多人更好感知历史、理
解文化、传承文明。
(摘编自陈勐《释放红色资源魅力》)
材料二: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年,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特别强调“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广西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
得借鉴。
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充分展示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要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和当代价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等革命历史是宝
贵的精神财富,要把这些红色资源革命性的价值意蕴挖掘出来,使其承载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
焕发新的生命力:红色资源是增强凝聚力的生动教材,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对现实的启迪和示
范作用,做到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让红色资源更好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首先要做好红色资源普查。深入挖掘不可移动以及可移动革命文
物,搜集红色革命历史档案、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等,做好革命后代、健在知情人员口述史的采
集与保存,还原历史细节,让鼓舞人心的革命事远更加立体、丰满。其次要做好保护工作。建立
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完善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制,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建立
跨区域的红色资源保护合作机制。
强化阵地建设,是用好红色资源的有效途径。要统筹整合各地红色资源,分类施策打造富
有特色的红色阵地,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建好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广西红色资源优势,利用各地红色资
源开展现场教学,讲好党史中的清廉故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独特优势,
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
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聚焦数字化打造红色教育“云基地”,推动区域间红色教育基地“强强
联手”,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创建研学品牌,设计研学线路,开发特色课程。依托核心红色资源,强化基地建设,完善研
学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批红色研学基地品牌;发布广西红色文化教育一日研学、周末研学、寒
署假研学线路,提升线路的文化深度和教育价值;精心设计一批红色研学课程,讲好“行走的思
政课”,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
用好红色资源,还要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资源的存量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量。
围绕湘江战役、百色起义等重点红色资源,开展歌舞、活剧等文艺创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项目;不断丰富拓展“邓小平足迹之旅”“桂东南革命之旅”等现有精品线路;加强与周边省份合
作,共同开发“跟着红军学历史悟精神”等跨省区精品线路。
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广西红色旅游迎来了智慧化、数字化
的机遇与挑战。要加强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游客行为、偏好,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服务效率;运用VR、AR以及3D平行时空、粒子特效、声光电特效等技术,打造红色旅
游的沉浸式多雏新场,提升游客体验度。
(摘编自王桂霞《用好用活广西红色资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陕西延安杨家岭的数字系统,能实时观测地基沉降等,这得益于物联网等技术。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25-53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