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强基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强基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3 20: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28届期期末试卷
一、阅读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
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文字的产生除了社会需要,还有赖于人类智能的提升。人们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具备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具备利用载体和工具的能力,具备将实物转化为符号的能力,具备使用符号表达意指的能力,才有可能创造文字。所以文字的产生,既让人类找到了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也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古文字的起源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成熟。
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无论是根据客观事物形象描摹出原生形体,还是根据已有形体所负载的语言音义孳生新的形体,都固化了先祖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通过对古文字形体结构的理据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古人创制汉字的过程及其蕴涵的思想智慧和时代文化。在古文字的构造中,先民的象征意识、数量意识、方位意识、类别意识等时有体现,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古代社会的物件器具、礼俗制度、自然环境等也时有显露,学习和分析古文字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传承古代文化。
古文字的使用传承文献典籍和民族精神。古文字形成系统后,可以用来记录语言,产生各种文献。已经发现的古文字有殷墟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简牍等。对它们的解读,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再现古代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奠定了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奠定了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并将文献内容通过经典传承、字典规范等培育出民族精神,影响着国家行政和社会治理。先秦古文字文献,经秦汉魏晋至唐宋明清,由汉代《七略》到清代《四库全书》,形成浩瀚的中华古籍文献宝库,历代传承。经典文献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而古文字材料是经典文献的根脉,文献的正本清源离不开古文字。
古文字的演变顺应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古文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古文字的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书写工具和载体又比较原始,所以书写难度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字使用的广泛频繁,字符的原始理据逐渐淡化或被改造,形体逐渐由线条和实块演变为笔画,总体上更便于书写。在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还超越实用记录功能,追求装饰性美感和艺术性享受,产生了美术字体和书法艺术。秦代“书同文”不仅类化了汉字的书写体式,更规范了字词的用法,减少了文献歧义的产生,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文化推广,从而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正是因为古文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意在通过对古文字的全面研究,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如何将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发挥古文字传承古文明的实际效能,是古文字工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接触古文字,了解古文字,应用古文字,传承古文字。
(摘编自李运富《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
材料二:
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古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历史形态,在中华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古文字传承和传播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为古文字传承、传播开辟便捷通道。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简帛等,数字化技术可使这些古文字文物以多维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媒介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也能妥善解决文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古文字的数字化还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古文字学发展的资料瓶颈。古文字资料获取的便捷,必将极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此外,古文字数字化在相当程度上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古文字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积累。通过数据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检索各类专题文字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服务,节省资料收集整理的大量人力。可以预言,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
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
各类传播平台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
(摘编自黄德宽《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语古汉字有两种构造:描摹原生形体、根据已有形体的语言意义孳生新形体。
B.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以及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都是由古文字奠定的。
C.汉字书法艺术是人们在书写演变过程中超越实用功能追求装饰性和艺术性而诞生的。
D.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汉字历经数千载依然传承使用,其它古文字和古文献已经消失。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B.“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自实施以来,致力于海外古籍调查整理项目,实现海外古籍的数字化回归,推动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互鉴。
C.《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为殷墟保护提供支撑,建立起公安、内保、协管、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打造“大保护”格局。
D.清华大学陈楠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字绘”的研究与创作,甲骨文表情包的推广,使甲骨文研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4.古文字学因其研究资料获取困难、知识创新缓慢,而逐渐成为一门“冷门绝学”,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字的构成及演变体现了怎样的智慧之光?(6分)
“国”字最初使“戈”下有一个“口”,“戈”寓意武力、军队。“口”指人口、百姓。后在“口”下加“一”,表示土地;再后用一个大“口”围住。表示四方疆域;最后简化为“国”字。基本演变如下图:
汉字:【国】字演变 字源演变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风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的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
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
“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
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
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受到武汉人民的热烈欢迎,正面表现了秦震带领的解放军部队的所向披靡。
B.小说开头交代秦震要亲自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却又没有明说是什么事,这样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兴趣。
C.战士们生存条件如此艰苦,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是作为将领的秦震必须要有的责任与担当。
D.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秦震从被战士们的刚毅不屈感动,到被他们坚定乐观和崇高追求震撼,对革命前途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B.小说通过牟春光讲述“夏季攻势,进公主岭”的情节,表现了秦震作为指挥员性格中霸道蛮横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后半部分采用对话描写,不仅表现了牟春光快人快语、豪爽勇毅的性格特点,也使叙述前后富有变化。
D.这篇小说将叙述与抒情有机结合,不仅激荡着革命的豪情和温情,也使小说具有了散文化的特点。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作用。(6分)
9.有人认为,该小说的主人公是秦震,有人认为是以牟春光为代表的解放军战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①,摇笔即毁朱、陆②。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③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有删改)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③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0.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古人姓氏A道听B未审C议论D其学术文章E已累幅F见G于坊书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之未闻”中的“道”指道理,与“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的“道”意思不同。
B.“本无可师”中的“师”意思为“学习”,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的“师”意思不同。
C.“相率而耻不师”的“耻”是意动用法,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的“异”用法相同。
D.谢,有感谢、辞别、推辞等义项,此处的“谢”与“敬谢不敏”的“谢”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为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
B.《师说》中认为择师应不唯身份与地位,只要有“道”即可为师;《续师说》中却认为只有学识渊博、兼备师德之人才有资格为师。
C.《续师说》中孙明复以石守道为弟子,何北山却避师名而不为师。黄宗羲将二人进行对比,强调拜师一定要尊重老师。
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不要浮躁。也促进了“师道”的传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2)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4分)
14.两文对“师道之不传”的原因见解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
(四)古诗词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作于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安告奸不实,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任团练副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的问句,仿似诗人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一片绿竹伴诗人苦吟,排遣孤寂。
B.颔联的描写,既有形象上的暗示,又有和诗人精神上的契合,全在“孤贞”二字。
C.尾联诗人已料想到第二年会贬谪到更远僻之地,发出尽看雪里翠竹的感叹。
D.此诗以竹自喻,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表露诗人自我宽解和自我坚守。
16.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好,写出了物我同趣,请加以赏析。(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同学学习上不够专注,他的老师引用荀子《劝学》里所举的反面事例“ ,
”来劝诫他不可浮躁。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3)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在古诗词中也常常看到男儿因感伤而落泪,如“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短视频发展的短板也日益凸显,令人担忧。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151分钟。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看似 A ,实则毫无“营养”,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不知不觉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假幸福真孤独,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①与其他上瘾现象类似,②短视频成瘾者也体现出与家人朋友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③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④如同追逐梦幻泡影,⑤我们指尖余温尚存,⑥幸福已一触即散。短视频富含的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苦在长远。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热现象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 B ,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
短视频行业篷勃发展,各类平台如 C ,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丛生的乱像,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造和偕健康的网络环境。
18.文中最后一段三处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只要把空箱子放在地上或者书柜上,猫都会迅速地躺进去、占有它。 ① ?行为生物学家给出了一些有趣的解释。
首先,对于常常处于压力环境中的猫而言,在密闭的空间里它们会感到舒适和安全。在荷兰的一家动物收容所中,温克教授把猫分成两组,给其中的一组提供了箱子,另外一组则没有。结果发现两组猫咪的心理压力水平出现了显著差异——有箱子的猫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更喜欢与人类交流。
其次,科学家们认为,猫咪们似乎并没有发展出像其他群居动物一样的化解冲突的策略,因此它们可能会通过回避对方或减少活动 ② ,当一只猫遇到麻烦的时候,或许,它就会想找一个箱子吧。
细心的观察者还发现: ③ ,还喜欢蜷在洗手池、鞋子、购物袋等狭小的空间里。家猫最适应的温度是30到36摄氏度,在这一范围内猫会感到舒适。纸板通常是很好的保温材料,狭窄的空间使猫不得不蜷成一团,反过来有助于它保存热量,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许多猫喜欢蜷在狭小的空间内。
21.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室外天色突然变暗,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空中的燕子也飞得很低,像要下雨一样。
B.优美的古诗词就像中华文化的明珠,蕴含着我们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C.今年刚满九岁的台球神童刘禹乐,打起球来像久经职场的老手,既稳重又有条理。
D.像校史陈列馆,巴蜀文创,食堂冒菜、校园学长猫等,都是独属于巴蜀人的记忆。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三、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加拿大著名诗人、歌手莱昂纳德·科恩的《颂歌》里有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生活中也有很多“裂痕”。请写一篇记叙文讲述有关“裂痕”的故事,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典型恰当的事例;有完整叙事,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内容充实,思想健康;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简洁版
1.C 2.D 3.C
①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
②古文字的数字化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
③古文字数字化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
④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新方法和新范式。
①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从“国”字形体结构可推测古人创制汉字的过程及其蕴含的智慧,字形演变中固化了对“国”的认知,一个国的形成需要武力、军队、百姓、土地和疆域等。
②古文字的使用传承了文献典籍和民族精神,研究解读“国”字各时期的字形体制和使用规则,可更全面系统地再现各时期的古籍文献及历史文化。
③古文字的演变顺应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如“国”字形体逐渐由线条和实块演变为笔画,便于书写,适应社会文明发展需求。
6.A 7.B
8.①营造了凄冷紧张的氛围:本段通过“黄色的雾”“淡淡的黄影”等描写,烘托了阴暗、凄冷、紧张的气氛,暗示武汉笼罩在战争的威胁中;
②烘托了人物心情,凸显人物形象:阴冷的环境烘托了秦震此时内心的迷茫和压抑,也侧面凸显了解放军战士们的刚毅不屈;
③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凄冷的景物描写为下文写战士们克服物资匮乏,心存必胜信念做了铺垫;
④有助于凸显小说主旨:在阴冷昏暗的环境中,战士们却没有抱怨和责怪,依然坚持信仰,凸显了解放军战士的刚毅不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歌颂和赞美。
示例一:小说主人公是以牟春光为代表的解放军战士。
①从题目上看:题目“第二个太阳”是指解放军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中,内心依然保有的对革命的热忱乐观和战争必胜的信念;
②从主题上看:小说主要通过对战士修整场面的描写,歌颂了解放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③从内容上看:小说对战士休息时的细节描写丰富细腻,详细刻画了战士代表牟春光的形象;
④从叙述视角看:虽然小说大部分篇幅在写秦震的所见所感,但是他只是小说的视角(线索)人物,而不是主要人物。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秦震。
①从内容上看:小说前半部分写秦震夜晚巡察战士休息时的所见所感,后半部分重点写了他和牟春光的对话;
②从主题上看:小说表达了对秦震关心战士,在战争中不断反思,提升革命认知的赞美;
③从情节上看:小说是通过描写秦震的行为、心理展开叙述,推动情节发展;
④从题目上看:“第二个太阳”指秦震心中被战士们点燃的希望和信念。
ACE 11.B 12.C
13.(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2)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14.第一篇认为师道不传是“世人耻学于师”,第二篇认为师道不传主要是老师的过错。
C
16.①“拂”解释为“吹拂”,“声”本不会“拂”。“拂”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声”拟人化了,写的是竹叶萧萧的声音好似吹拂着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多情,化无形为有形;
②“侵”即“入侵”,影也不会“侵”,“侵”字也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是竹子的影子投影在棋盘之上,好像来助乐棋局。
③“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了物我合一、物我和谐的优雅意境与情趣,也能体现出诗人的高雅情趣与孤寂无聊之情。
17.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8.“篷”应为“蓬”;“像”应为“象”;“偕”应为“谐”。
19.A.精彩纷呈 B.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C.雨后春笋
20.②“体现”改为“表现”或“体现出”改为“出现”
③改为: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或:④改为:如同梦幻泡影)
C
22.①猫为何喜欢空箱子呢/这是为什么呢
②的方式来应对冲突
③猫不仅喜欢钻纸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