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 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语文统测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对信息整合和推断的能力。
A项材料一无假设论证。故选 A项。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对材料筛选、比对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扩大范围。《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
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书体通俗小说,而非广义上的通俗小说,选项夸大范围。C项,强加因果。原文是青埂峰
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
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选项无因果关系。D项,无中生有。
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没有说是《红楼梦》
塑造人物形象的独有的途径,选项于文无据。故选 B项。
3.【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体现情节的连接交织,能支持“《红楼梦》采取了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这一观点。B项,是《红楼梦》的内容及带给人的体悟。C.是通过高潮事件定型人物性格。
D项,是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故选 A。
4.【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高潮事件作为各种矛盾的集结点,能使处在矛盾斗争中的人,能放大人物的情绪言行,凸
显人物的主要性格。
②人物处在矛盾斗争的时候,会尽显自己的本性。
(评分参考:每点两分,意思答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5.【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内容,分析整合的能力。
①叙事风格上,写实与诗化完美融合。
②叙事结构上,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③叙事节奏上,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
(评分参考:每点两分,意思答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6.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原因分析有误,主要是整个独立团去攻打县城
的提议遭到了反对。
7.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从马团长的视角”讲述故事有误,本文是全
知视角。
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忠诚勇敢:赵大刀愿意和马团长出生入死,瞒着团长悄悄去救马。
②善解人意:懂得团长对枣红马的感情,在团长因失去马而难过时,他小心翼翼,不多嘴以
免惹团长伤心。
③有责任感:他冷静下来后,觉得不能让团长亲自去冒险救马,自己主动承担起这个危险的
任务。
(评分参考:每点两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
1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
情给分。)
9.【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的能力。
①使故事情节出现反转,更具张力。前文写马团长批判赵大刀“人不如马”,结尾写团长先
关心赵大刀,反转的情节耐人寻味。
②使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赵大刀成功救回枣红马,与前文马被俘虏、众人反对救马以及赵
大刀独自救马等情节相呼应,使整个故事完整,情节连贯。
③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而丰满。马起义与枣红马重逢时的激动、对赵大刀的赞赏,赵大刀看
到这一幕的感动,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真实。
④深化了战友情谊和革命队伍中相互关怀的主题。人、马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众人被这一幕
感动,体现了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有人与人之间的生死情谊,人与动物之间也有着特殊的
情感,这种情感成为大家坚持战斗的力量源泉。
(评分参考:每点两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
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
10.【答案】BDG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原句:至其自誓尽忠死节之言,未尝辍诸口,读之使人流涕感奋,可以想见其为人
句意:至于他那发誓竭尽忠诚、坚持操守的话语,不断地说出写出,读之使人流泪感动,可
以此推想而知他的人品德行。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 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文山,是文天祥的号,故选 A。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在他的咏物抒怀的诗文里表现得最充分”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其诗辞、序、记
等作,或论理叙事,或写怀咏物,或吊古而伤今,大篇短章,宏衍巨丽,严峻剀切,皆惓惓
焉爱君忧国之诚,匡济恢复之计。”故选 B。
13.(1)享受别人给予的欢乐的人也应分担别人的忧虑,拿别人给的俸禄就要为别人的事鞠
躬尽瘁(吃了别人东西的人也应为人家的事情效死)。
(评分参考:“乐人”的“乐”,“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译出大意给 2分。)
(2)如果不是他的操守专一坚定、不会改变,能够做到这样吗?
(评分参考:“守”“一定”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译出大意给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乐人”的“乐”,享受 ; “死”,效死,为……而死。(2)“守”,操守;“一定”,
专一、坚定。
14.①可以让人坚守忠贞节操,不以成败利钝而改变;②有利于巩固传统的自然人伦思想,
③震慑遏止心怀异志的人的意念,增加志士仁人的正气;④勉励同道和后世之人。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两点即给 4分,答出三点得 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原文“使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皆知事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
以扶天常,以植人纪,以沮乱臣贼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之气,其于世教重有补焉。”“盖将
以为同志劝,且为天下后世之为臣子者厉也。”
2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
【参考译文】
古今论文的人,都认为读文章就可以了解作者的为人。文章是语言的精华,语言是人的
心声。
读了宋丞相文天祥先生的文章便可以验证(以上的观点)。先生抱有豪杰之才,蓄养刚
直正大之气,饱受归心于正的教育。先生年少时游学于学宫,看到供奉刚正忠节的先辈的祠
堂,感慨说,“死后若不能在这里被后世祭祀崇奉,不能称为大丈夫。”等到他考取进士,在
朝堂对论,有识之士认为他的这些文章论说,有古贤人之风义可为后人榜样,其忠义之心如
铁石一般坚定不移。不久朝廷遭逢多种艰难,下诏各路派援军支援朝廷,先生奉诏痛哭不已,
并说“享受别人给予的欢乐的人也应分担别人的忧虑,拿别人给的俸禄就要为别人的事效死
(吃了别人东西的人也应为人家的事情效死)。”(此时)先生的心应该已经有了专一坚定的
决心了吧。心志通过语言抒发出来变成诗文,先生的诗辞、序、记等作品,有论理叙事的,
有抒怀咏物的,有吊古伤今的,无论长篇还是短章,都宏大深远极其美好,庄严恳切,都表
现出诚挚的忠君爱国的情感,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的思想。至于他那发誓竭尽忠诚、
坚持操守的话语,不断地说出写出,读之使人流泪感动,可以此推想而知他的人品德行。他
的语言可以说是有坚定的论断了。他意志坚定、论断坚定,所以才能凭一身之力担起天下的
重任,尽心用力的去做,(即便有)艰难险阻,各种难以预料的状况,(他都)不怕辛劳,不
改变自己的心志。南宋灭亡以后,他被关押很久,元人用刀锯威胁,以高官厚禄诱惑,他都
没有屈服顺从,最后面朝南方(宋朝的方向)拜了两拜,从容就义,进而成就了自己光明杰
出的事业。如果不是他的操守专一坚定、不会改变,能够做到这样吗?古书上说:“有志者
事竟成。”又说:“说话的时候,要想到自己能否做到;做事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曾经说过的
话。”先生做到了啊,相比世上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是不同的啊,他的文章应该收
集起来流传后世。即便如此,文章流传后世,因为能够对传播正确思想有益(教育世人),
假使无补于传播正确的思想(教育世人),即使文章工巧又有何益呢?
现在先生的这部诗文集,流传天下后世,让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让他们)都能了
解事君大义,坚守节操,不应因为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而有些许改变,用以正天理,
用以正人伦,用以震慑遏止心怀异志的人的意念,从而增长志士仁人的正气,这对于传播正
确思想(教育世人)大有补益。因此我借按察副使陈价请我为文天祥先生的文集作序的机会,
不怕言辞简陋写下这些文字,或可用来勉励志同道合的人,还可用来勉励天下后世之人。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项,“欣赏”“沉浸”错误。故选 D。
16.①病怀萧索,羁旅漂泊之情;②长夜不眠,孤独苦闷之情;③心念国事,梦想西征收复
失地,爱国忧时之情。(每点 2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驿亭”“病怀羁思共竛竮”可见病怀萧索,羁旅漂泊;“风雨三更酒半醒”可见夜半难眠;
“怳然唤起西征梦”可见心念西征收复失地之事。
17.(1)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2)酾酒临江 一尊还酹江月
(3)示例一: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三: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每空1分,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空给 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
可给分。)
3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薪,酾,
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参考答案】
示例 ①天花乱坠(各式各样、铺天盖地、五花八门) ②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评分参考:其他意思相近成语,如合理也可给分)
19.【参考答案】
大家在萌生减肥念头后,先以此标准自我评估,再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方案,要不然,
容易陷入盲目减肥的“沼泽”。(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将“大家”调整到“在”前;不合
逻辑,删去“不容易”中的“不”。)
(评分参考:每改对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修改,在不改变语意且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
可酌情给分。)
20.【参考答案】
示例
甲 损害健康可就后悔莫及了
乙 “管住嘴”既选择适配的饮食方案
(评分参考:每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相近表述,可酌情给分)
21.D 【参考答案】
“饮鸩”的目的是“止渴”,“缘木求鱼”与之相同。“循规”和“蹈矩”是两个动宾关系的
并列,且语意相同;“釜底抽薪”和“请君入瓮”和“饮鸩止渴”结构类型不同,容易判断。
22.【参考答案】
示例 ①中青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骑单车等有氧运动,②既能锻炼全身肌肉,③
又能提升心肺功能。
(评分参考:每一个短句给2分,满足条件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句,可得满分。)
四、写作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借卢梅坡的诗句表达了对梅和雪的认同,第二句呈现他人对“认
同”的评价。
“认同”是对事物的认可和赞同,题目中提到人靠“认同”在世界中雕刻自己的形象,
这意味着认同对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塑造有着重要意义。认同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
自我认同是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认可,它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
如何在生活中做出选择和行动;他人认同则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
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表现。我们需要思考认同在个人发展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利用认同来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具体写作,考生可以围绕认同在个人成长和自我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在新时代,
我们应正确对待认同,以积极的认同促进自身发展,塑造独特且有价值的个人形象。
参考立意:
1.自我认同燃壮志,众者认同耀华光。
2.认同启心,修己塑形。
3.成长需要认同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4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
{#{QQABIQIlxwCYgBRACY66BUF4CQuQkIESLSoGxUCSuAQKiQNI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