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3 21:46:20

文档简介

滨海新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四、(32 分)
11. (1)引来清流急湍作为酒杯流动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边。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以”,把……作为;“列”,排列;“次”,旁边。)(3分)
一、(9分。每小题 3分)
(2)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1.D 【解析】这里应为“烽火连天的岁月”。 2.C
3.B 【解析】艾青。 (“固”,本来;“一”,把……看作一样;“彭殇”;长寿短命;“齐”,把……看作相等)(4
二、(9 分。每小题 3分) 分)
(3)当时的君臣们,都不知道反省,最终都陷入了困境。
4.B 【解析】B项从开发应用历程看,我国“北斗”系统开发应用要晚于美国、俄罗斯,
(“漫”,全,都;“省”,反省;“卒”,最终) (3分)
但早于欧洲。
5.D 【解析】A.缩小范围。这是特有功能,并不是唯一优势,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B. 12. (4 分)
已经覆盖 450 余座城市,而非“将近”。C北斗系统建设时间、各分系统团队攻坚克难构成 ①要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
了全书的横纵线索。 ②认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
6.B 【解析】“这意味着中国将占领全球卫星导航服务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在文中没 ③对生死有清醒的认识。
有确切的依据。 ④积极入世,追求人生价值,批判虚无主义。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每点 1分)
13. (1)C(2 分) (C ,“何人”指边塞将士,不是诗人)
7. D 【解析】A. 正确。名词用作动词,饮酒;/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B.均为
(2)A(2分)(A,岁月易逝,山川重叠。不是代指边塞、战争。可用排除法)
“发生,引起”。C.都是副词,表示始终或终究。D.错误,意思不相同。<动>尊崇;崇尚;
(3)(6分)答题示例:
爱好。《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副>尚且。
①忧虑“边防不固”,感叹“时无英雄”。(1分)颔联月夜笳声烘托出悲凉的氛围,诗
8. D 【解析】A.追求;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B. <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 人发出“何人仗剑”的疑问,表达出对边关形势的关切。(2分)
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C. ②对年华流逝、仕途坎坷的感伤。(1分)尾联写诗人感叹年华流逝,临水不敢照影,
如果;让。D.错误,意思相同。均为“……的原因”。句意:他们的内心志向被掩盖的原 即使值此新春美景,亦有岁月蹉跎之感,客居边塞仕途失意的诗人内心依旧悲凉。(2分)
因。/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 ③对国家收复失地的欣喜。(1分)旧时敌人饮马之处,如今已被收复,诗人巡边至此,
绿草如茵,春意盎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2分)
9. B 【解析】句意:然而兰亭的名声,却因为这篇文章得以流传,其中的意义又超出
④雄心自诩的爱国情怀。(1分)“几处”写边地的萧条凄凉,征人的思乡之情,“何人”
了山水游览的范畴。君子们在这里,或许有所领悟。
句写边塞需要英雄,正是暗示自己仗剑报国的怀抱。(2分)
10. B 【解析】B.“也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心理”错误,《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虽然 ……
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感慨,但并未体现出消极避世的态度。相反,他强调 评分建议:每条情感 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了珍惜眼前时光、享受生活的重要性,他的感慨更多是对人生无常和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 14. (每空一分。共 8分。任选八处计分)
而非逃避现实。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 乌鸟私情 (5)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6)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小楼一夜听春雨
滨海新区 检测卷(高二语文 答案)第 1页(共 4 页) 滨海新区检测卷(高二语 文答案)第 2页(共 4 页)
{#{QQABAQgl4wiQgFRACY7bAUUICAkQkJCTJQoGAUAeuA5CSQFIBCA=}#}
五、(20 分) 七、作文(60 分)
15. B (“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理解错误,“小鲁站在房门 20.按天津市高考阅卷要求评分,建议均分 44 分。
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小鲁拘束是性格原因,不 说明:
是因为没有枪)(3分) 1.“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
16. B (“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错,小说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 2.“表达”以“语言”“结构”为重点。
方式叙述故事,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保家卫国才是小说的主题)(3分) 3.“特征”不求全面,下列 4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即可给高分。
17. (1)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2)指用来杀敌的武器;(3)虚指,象征着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本领。(每点 2分,共 6分)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18. 有文采: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本文以“给我一枝枪”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叙述故事不是按照一条线,而是双线并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人色彩。
行。(2分) 4.无标题,扣 2分;不足字数的,每少 50 字扣 1分。
一方面写和平年代,以时间为线索,写梦境,再写刚刚当兵的战友的儿子小鲁,最后 5.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内容”“表达”在第四等之内评分,“特征”不给分。
写小鲁离开;(2分) 【参考译文】材料二:
另一方面写战争年代,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对十几年前经历的叙述,写碰到敌人三架战 我思考王羲之(右军将军)从护军转任会稽内史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他开仓救济
斗机的围攻,写进入鲁西南了解房东大哥的牺牲,再写营长牺牲,“我”终于有了一枝枪, 饥民、上疏争辩吴会地区赋税劳役问题、以及写信给执政者详细陈述地方上的弊病,可以
最后写用这枝枪打敌机的场景。(2分) 看出他为官尽心尽力。兰亭集会可能是在他政务完成后的闲暇时刻举行的吧?古人说,如
小说的叙述在现实与回忆之中来回穿插,多次转换,但因为线索清晰,给人感觉多变 果官府有信用,民众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政事自然就有更多闲暇。从王羲之在兰亭的聚
而不乱。(2分)(共 8分) 会,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会稽郡的和谐景象。至于他两次劝谏殷浩不要北伐,并预测必定失
败;建议会稽王先稳固根基再图谋发展,否则国家的忧虑将立即显现。当时君臣们都不知
六、(8分)
反省,最终都陷入了困境。东晋作为一个国家,最终未能强盛。考察他的行为,难道是空
19.(8 分。任选一题作答)
谈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吗?如果他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实施他的学问,他的功绩和设置的制
(1) 人物形象符合可亲可敬的题目要求,给 1分。②结合具体情节,给 2分。③阐
度,应该不会逊色于王导和谢安。但时运不济,他的才能被埋没,只能在山林泉石间悠游,
明人物可亲可敬的理由给 4分。④语言通顺、条理清晰 1分。字数不足酌情扣 1~2分。
甚至发誓与仕途断绝关系。唉,这难道是他的初衷吗?至于那些指责他空谈误事,浮华文
【参考示例】
辞妨碍要务,这些批评确实切中了当时的弊病;而他认为将生死看作一样,将长寿和短命
刘姥姥一介村妇,家里生计艰难,无奈之下,主动攀上贾府。王熙凤当时给了她二十 等同为荒谬,对这篇文章特别感慨,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意图。
两银 。因为凤姐昔日的这一点恩惠,在贾府被抄,巧姐被卖时,刘姥姥四处奔走救下巧 从永和年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国家经历了兴衰更替,人物新陈代谢。然
姐,散尽家财只为报恩,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底层小人物的善良淳朴、知恩图报。 而兰亭的名声,却因为这篇文章得以流传,其中的意义超出了山水游览的范畴。君子们在
(2)具体情节(2分) 分析性格(2分)语言效果(2分)条理清晰(2分) 这里或许有所领悟。虽然游览观光并非治理地方的首要任务,但是尊重古迹,崇尚先贤,
字数不足酌情扣 1~2分。 是执政者不可忽视的责任。更何况兰亭的诸位贤士都是当时全国的精英,他们文雅从容,
【参考示例】 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他们的举止行动遵循古训,而他们的文章书法,更是后世难以超
鲁迅在《阿 Q正传》中,通过阿 Q的台词“谁认便骂谁”“君子动口不动手”和王胡 越的。然而,自那以来,文章的文采之美,也没有明显超过它的。之所以他们的内心志向
的反击,(2分)巧妙地展示了阿 Q表面逞强,实则内心脆弱,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2 被掩盖,真实的自我被忽略,是有原因的。历史记载他清高率性,垂钓自乐,这只是描述
分)这两句话既揭示了阿 Q的懦弱,又以其荒诞性增强了文本的讽刺意味。(1分)这种语 他的行为罢了。因此,对于沈侯的请求,我特别强调他心中所坚持的,超越了晋朝其他贤
言运用效果强烈,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也加深了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士之处。那么,沈侯重建兰亭,难道仅仅是为了游玩观赏吗?
(1分)(另加条理清晰 2分)
滨海新区检测卷(高二语文 答案)第 3页 (共 4 页) 滨海新区检测卷(高二语文 答案)第 4页 (共 4 页)
{#{QQABAQgl4wiQgFRACY7bAUUICAkQkJCTJQoGAUAeuA5CSQFIBCA=}#}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2页。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1卷(共3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①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民网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起了“红色云展厅”项目,以AI技术为核心对文物展出进行智慧升级。②在“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上,该项目对抗战文物的活化展示备受瞩目。③通过AI技术复原,让锈迹斑斑的抬杆枪以动态影像重现当年 【甲】 的战斗场景。④通过多模态交互动态叙事,让静卧在飞虎队遗址公园的C-47A运输机“重返”峥嵘岁月里的驼峰航线。⑤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数字化呈现方式使红色故事传递出 【乙】的力量,重建了当代观众与历史记忆的情感连接。⑥从烽火连天到数字时代,技术赋能让历史变得 【丙】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画线句有语病。
B.②句中的“备受”使用得当。
C.③④两句中的“让”应该删除。
D.⑥句中的“烽火连天”运用恰当。
2.下列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
A.【甲】触目惊心 【乙】跃然纸上 【丙】震撼人心
B.【甲】感人肺腑 【乙】扣人心弦 【丙】沁人心脾
C.【甲】惊心动魄 【乙】直抵人心 【丙】可触可感
D.【甲】直抵人心 【乙】惊心动魄 【丙】感人肺腑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合称“六义”。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集中描述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美以及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
C.《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戏剧作品。该剧是一部社会问题剧,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在婚姻中从顺从,觉醒到愤而出走的故事。
D.“滨城发展”社会实践中,老师提醒同学们做事要秉承实证精神,不能像苏轼《石钟山记》批判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即未经眼见耳听便妄下结论。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欧洲
系统名称 北斗 GPS 格罗纳斯 伽利略
频段 使用码分多址技术 固定频段 使用频分多址技术 使用码分多址技术
开发应用历程 2000年建成北斗一代,2012年北斗二代投入运营 20世纪70年代开发。1994年全面建成,目前研制第三代 GPS 20世纪80年代开发。1995年投入使用 2002年批准,2008年开始建设,2015年欧洲发射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
卫星数量 35(静止轨道、非静止轨道) 28(其中4颗备份星) 24(其中3颗备份星) 30(其中3颗备份星)
定位精 度 军用<1m,民用 <1m 军用<1m,民用 <10m 军用<1m,民用 <10m 民用为主<1m
(取材于《2019-2025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材料二:
汉代《淮南子》记载:“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在指南针出现之前,古人就用“北斗星”指路。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走上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它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
高精度的定位及导航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取材于陈忠贵《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
材料三:
所谓的短报文,是指卫星定位终端和北斗卫星或北斗地面服务站之间能够直接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简单来说,使用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仅能知道“我在哪”,而北斗用户不但知道“我在哪”,还能告诉别人“我在哪”以及“在干什么”。比如突发地震、海上遇险时,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北斗短报文通信可以成为传递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最后保险。据了解,短报文通信功能是北斗区别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洲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的特有功能,是一种基础通信功能,在救灾减灾、野外救援、远洋渔业等行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享单车是基于北斗建立更完善运营体系的典型案例。据了解,搭载华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并全面覆盖全国450余座城市。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围栏、入栏结算、停车指引、禁停区划设、定点停放等功能的实现,大大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对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仅是共享单车,众多行业在有了北斗技术加持后,都变得井井有条,且更加智能。
(取材于沈丛《不知不觉,北斗应用就在你身边》)
材料四: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北斗》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展现了北斗系统从无至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建设历程,刻画了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英雄群像。《中国北斗》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坚克难为纵线,讲述了中国北斗人始终乗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全球卫星导航系的国家。该书作者表示,希望通过真实讲述,讴歌新时代北斗精神,鼓舞人们走好攀登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的新长征。
(取材于《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北斗>出版 讴歌新时代北斗精神》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等,被确立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目标。
B.从开发应用历程看,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发应用晚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目前研制第三代GPS。
C.从定位精度看,我国“北斗”系统并不逊于其他三家卫星导航系统,尤其是民用方面,已经大大超出了美、俄两家卫星导航系统。
D.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相关表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用户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短报文通信传递求救信息。这是北斗区别于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卫星导航系统的唯一优势。
B.在华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加持下,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突破500万,且全面覆盖全国将近450座城市。
C.《中国北斗》展现了北斗人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北斗系统建设时间、各分系统团队攻坚克难构成了全书的纵横线索。
D.作者通过创作《中国北斗》,讲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建设历程,希望以此鼓舞人们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
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以“北斗星”指路,而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取名为“北斗”,这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了华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B.“北斗”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及导航服务,这意味着中国将占领全球卫星导航服务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C.众多行业在北斗技术加持下变得井井有条,且更加智能。北斗系统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先锋。
D.在北斗系统研制中,我们形成了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等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它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材料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甚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材料二:
余惟右军去护军而为会稽也,其岁月不可考,而开仓赈饥,上疏争吴会赋役,与执政书极陈郡中敝事,其于为郡,尽心焉尔矣。兰亭之会,殆其政成之暇欤?昔人谓信孚则人和,人和故政多暇,余于右军兰亭之游,有以知当时郡人之和也。至其两谏殷浩北伐,而策其必败;告会稽王须根立势举,而后可以有谋,不然社稷之忧,可立而待。当时君臣,漫不知省,而卒皆蹈之。晋之为国,迄以不竞。迹其所为,岂空言无实者?使其得志,行其所学,而功烈施置,当不在茂弘、安石之下。时不能用,而敛其所为,优游于山林泉石之间,至于誓墓自绝。呜呼,岂其本心哉!若其所谓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斯言也,实切当时之敝;而以一死生、齐彭殇为妄诞,于斯文特致慨焉,其意可见已。
自永和抵今,千数百年,国有废兴,人有代谢。而兰亭之名迄配斯文以传其事又有出于泉石游观之外者君子于此盖有所识矣。夫游观虽非为郡之急,而考古尚贤,亦有政者所不可废。矧兰亭诸贤皆天下选,文雅雍容,极一时之盛。委蛇张弛,古训攸存;文章翰墨,又所未论也。然而文翰之美,自兹以还,亦未见的然有以过之者。则夫所以掩其心志,而失其实者,有以哉。史称其清真任率,钓弋自娱,亦言其迹云耳。故余于沈侯之请,特著其心之所存,出于晋诸贤之上如此。然则沈侯斯亭之复也,岂独游观为哉?
(节选自文徵明《重修兰亭记》)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觞”,饮酒,名词用作动词,与《种树郭橐驼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的“爪”用法相同。
B.“兴”,指发生、引起,成语“望洋兴叹”“兴风作浪”中的“兴”意思与此相同。
C.“迄以不竞”与《促织》“探穴发石,靡计不施,迄无济”的“迄”意思相同。
D.“而考古尚贤”与《苏武传》“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的“尚”意思相同。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所之既倦”与《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的“之”意思相同。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与《过秦论》“焚百家言,以愚黔首愚”的“以”用法相同。
C.“使其得志”与《项脊轩志》“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的“使”意思相同。
D.“则夫所以掩其心志”与《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而兰亭之名/迄配/斯文以传其事/又有出于泉石/游观之外者/君子于此/盖有所识矣
B.而兰亭之名/迄配斯文以传/其事又有出于泉石游观之外者/君子于此/盖有所识矣
C.而兰亭之名/迄配斯文以传/其事/又有出于泉石游观之外者君子/于此/盖有所识矣
D.而兰亭之名/迄配斯文/以传其事/又有出于泉石游观之外者君子/于此/盖有所识矣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一篇为集会赋诗而写的序,文章前两段叙事、写景,介绍兰亭雅集的盛况,后两段转为抒情、议论,表达对生死等问题的感慨与思考。
B.材料一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起伏之美,情感变化的背后是王羲之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也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心理。
C.文徵明认为王羲之任职会稽时打开粮仓,救济饥民,上疏据理力争减免会稽的赋税徭役等,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使会稽郡民生和乐。
D.材料二节选自文徵明为沈侯重修兰亭所作的序,记叙了王羲之的政治经历,分析了他的行为与心志不一致的原因,叙议结合,情理并茂。
第11卷(共120分)
四、(32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3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3)当时君臣,漫不知省,而卒皆蹈之。(3分)
1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王羲之丰富的人生观。(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10分)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1]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2]汉使前。
莫遣行人「3】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释:【1】五原是唐帝国和敌人反复争夺、交战的边塞地区。诗人此时仕途不顺,作为幕僚随使者巡边,曾两次到过此地。【2】分流:春天泉流解冻,绿水分流。【3】行人:与上句的“汉使”都是诗人自指。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绿杨”句,描写出一片春景,写当下所见边疆风景生机勃勃。
B.“几处”句,写悲怆的笳声与高悬的明月引发将士思乡之情。
C.“何人”句,写诗人挺身立于白云之下,仗剑御敌,保卫边疆。
D.“从来”句,写过去的惨景,边地苦寒,泉水冰封,道路坎坷。
(2)“关山”是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本诗中的“关山”代指边塞或战争生活,下列与本诗中“关山”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岁月易蹉跎,关山更重叠。(释文珦《怀友》)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D.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孟浩然《凉州词》)
(3)有人认为本诗表达的是一种欣慰与感伤、希望与忧患交加的复杂情绪。请结合诗句,阐述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任选八个空作答) ”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密密密密封封封封线线线线内内内内不不不不得得得得答答答答题题题题
(1)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3)推其志也, 。 (司马迁《屈原列传》)
(4)古代散文不乏感人肺腑的亲情书写,如《陈情表》中“ _ ”一句用乌鸦反哺其母比奉养长辈。
(5)贾谊《过秦论》“ ,
(6)杜甫在《蜀相》中盛赞诸葛亮的业绩的诗句是: , 。
(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 ,深巷明朝卖杏花”,以旅夜难眠的细节,写出寂寥之怅。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8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
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
“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
(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让“我”多年后仍然不能忘怀。
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他的脸“慢慢红了”,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
C.小义开始叫“大哥哥”,后来又改称“叔叔”,对小鲁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D.“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
B.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
C.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
D.文中多次写到左轮枪的子弹,数量由“六颗”变为“五颗”,反映了“我”心境的改变,也顺势引出后文的故事。
17.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18.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茹志娟的《百合花》叙事完整连贯,表现了战争年代的人性之美,本文的叙事方式却与之不同,谈谈你对本文叙事方式的理解。(8分)
六、(8分)
19.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8分)
(1)《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记录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与衰,与此同时也刻画了很多鲜活的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在这些底层小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个是可亲可敬的?请结合一处具体情节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
阿Q近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你的骨头痒了么?”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节选自鲁迅《阿Q正传》)
材料二:
语言 鉴赏札记 写作要素 引述文本语言运用的例子(述)
分析语言运用对于表现文本内容的作用(析)
评价语言运用的效果(评)
材料一是一则极富表现力的文字,请参考材料二,为材料一撰写一段语言鉴赏札记,100字左右。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和“智”是古今字,“智”曾写作“知”,后来随着语义的发展,才写为“智”。今天,“知”意为知识、知道等,侧重于信息、经验等;“智”意为见识、智慧等,更偏重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从“知”到“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从“知”到“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