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5。小麦摇浆期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果实膨大发有
七年级生物试题
C.蒸胯作用维持水分运输
D.秸秆生长
2025.07
6.下图中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煎勒速方,
注意事项:
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结烛立即熄灭,中的继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参(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
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发生了下列哪一种变化
时问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
A.储存有机物
易
填写在这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消耗氧气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
太阳电池
第I卷(共50分)
第I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钢
·氢氧化钠溶液
1.科研人员分别选取在种质库(-18℃)和常温下保存的同一品种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
(吸收二氧化破)
培养,以测定其发芽率。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如
甲
乙
人工淀粉
到
A.实验前应充分浸种,解除种子的休眠
种子保存条件
发芽率(%)崎形苗
第6题图
第7盟图
第8E
醉
B.常温保存的种子发芽率低,晴形苗出现的概率高
种质库(-18℃)
100
无
7.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小组展开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的是
C.保存种子的温度越低,种子的发芽率一定越高
常温
≤50
有
A.实验前甲、乙两装置都不需要暗处理
D,种质库保存更有利于维持种子的活力
B.乙装置中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变为蓝色
2.某同学在探究绿豆幼根的主要生长部位时,记录的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幼根的叙述正
C.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氢氧化钠溶液
确的是
D.两个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搜
分区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都
8.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同学们分析了其台成源里(如
初始长度(mm)
15.5
4.0
1.0
0.5
上图),发现人工合成淀粉装置中的“生产设备”可以模拟檀物进行光合作用
3h后长度(mm)
15.5
7.5
1.5
0.5
A,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A.幼根的主要生长部位为伸长区和分生区
B.伸长区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
C.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糊
C.分生区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生长
D。成熟区和根冠对幼根生长不起任何作用
9.“早穿棉袄午穿纱,固着火炉吃西瓜”是对高原地区人们的生洁写照。这匪生产智萄、西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诗句中描述的是海红豆
瓜等水果产量高、品质好的原因是
树春天萌发新枝的现象。如图是叶芽的纵切面示意图
A.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
B,昼夜温差较大,攻晚呼吸作阳
和新枝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C.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弱
D。白天光合作用弱,夜唉呼吸作用
A.a为顶芽,d为侧芽
10.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生态列箴为市
B.①发育成叶b
民游客共享的福祉。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②是胚轴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阀
D.③中有分生组织
C.能够降低大气湿度
D.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4.如图表示玉米的传粉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1.如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玉米的花为单性花
A.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激素的是②
B,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位于同林植物上
B.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①
C.玉米的花粉多、轻,便于昆虫传粉
C,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③
D.由图可知,玉米只能进行异花传粉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⑤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题
第1页(共8页)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