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4: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1.(1)①溢;②笼罩;解析:根据拼音和语境,“香气四 yi”应为“香
气四溢”,“long zhao”应为“笼罩”。
(2)B;解析:“翠竹”书签中“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
低头”体现的是坚韧不拔的品质,故选 B。
(3)D;解析:A“多么”是副词;B“风吹雨打”是并列短语,“永不低
头”是偏正短语;C【甲】句是拟人,不是排比;D【乙】句结构匀称,
正确。
(4)①标记阅读位置,方便下次继续阅读;②记录阅读心得,辅助理解
文本;解析:结合日常体验,列举书签的实用作用。
2.(1)独坐幽篁里;(2)惟解漫天作雪飞;(3)一山放出一山拦;(4)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自缘身在最高层;(6)凭君传语报平
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根据提示填写诗句,注意“篁”
“惟”“凌”等字的写法。
3.(1)即使辞官,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无私奉献;解析:“落红化泥
护花”象征诗人虽离开官场仍心系国家的情感。
(2)保尔身处革命环境,有朱赫来等引导,始终坚守理想,积极抗争;
祥子生活在旧社会底层,缺乏引导,多次受挫后被黑暗吞噬,最终堕落;
解析:从环境影响、个人选择、有无引导等方面分析两人差异。
4.三位女子都具有美好的德行(“芳”的义项③)。黄文秀扎根乡村扶
贫,奉献青春;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丽达投身革命,坚定勇敢,
均展现出高尚品格与奉献精神;解析:结合“芳”的“美好德行”义项,
分别阐释三位女子的共同点。
5.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无比璀璨的星河;解析:“璀璨夺目”“绚丽
多彩”“耀眼”语义重复,删去冗余词语。
6.B;解析:①“上”分别为“长上”“上面”;②“甚”均为“很、
非常”;③“惟”均为“只”;④“事”分别为“知晓事情”“侍奉”,
故选 B。
7.忽梅花一枝入牖/香色绝/佳人遂以孝梅称之;解析:根据句意断句,
“忽梅花一枝入牖”“香色绝”“佳人遂以孝梅称之”为完整语义。
8.(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解析:“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
翻译时调整语序。
(2)人们认为这是孝顺感动上天导致的;解析:“以为”是“认为”,
“孝感”是“孝顺感动(上天)”。
9.选 A“惟吾德馨”;理由:乙文龙广寒因“事母至孝”被称“孝梅”,
其品德高尚;甲文“惟吾德馨”强调品德高洁,与龙广寒的品性相符,
适合题字;解析:结合两文对品德的重视,分析“惟吾德馨”与龙广寒
品性的契合点。
10.常绿乔木;果实繁多;各具特色(如芒果树树冠结实、莲雾像粉色
小灯笼等);解析:从材料一的观察笔记和相关资料中概括果树特点。
11.深圳市道路绿地范围内有哪些果树?各约有多少株?;解析:根据
材料二的答复内容,推测咨询的是果树种类及数量。
12.(1)“绿化芒”不好吃、受污染(有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风险)、
采摘有风险,且违反《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2)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解析:结合材料三说明不能采摘的原因,引用《爱莲说》语句强
调文明观赏。
13.能解答;材料四提到绿化花木筛选需“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植
物”,深圳的果树适合当地生长;且果树能提供绿荫、美化环境,为小
动物提供栖息地,体现生态价值,故种植果树合理;解析:结合材料四
的绿化原则,说明种植果树的合理性。
14.(1)漠视、不重视,将它们统称为“草”“野草”“野花”,未认识
到它们的独特性;解析:从“统称它们为草或野草”“叫不出它们的名
字”可看出作者最初的态度。
(2)体现作者对草木的重视和熟悉,表明他认真认识每一种草木,拉近
与草木的距离,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解析:列举名字是为了强调作者与
草木建立联系,重视每一个生命。
(3)示例:“麦黄草,你新长的叶子真嫩啊,昨晚的雨没把你淋坏吧?
接骨草,原来你还有药用价值,真是了不起!”;解析:以“我”的口
吻与花草对话,体现亲近感,符合文意。
(4)启示:称呼的变化反映作者对草木情感的变化(从漠视到珍视);
写作时可通过称呼变化表达情感,拉近与描写对象的距离,使文章更真
挚;解析:从称呼变化分析情感变化及对写作的借鉴意义。
15.作者通过认识草木、呼唤它们的名字,与自然建立了亲密联系;当
他用心感受春天的草木时,便真切感受到春天的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用心感受生活的重要性;解析:结合作者与草木
的互动,分析“喊春天”与“春天在身边”的关系,体现对自然的感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