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6页,共19道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倾听能力(共6分)
2.贵阳主要为( )地貌(3分)
A.黄土地貌 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3.请你根据所听的材料,简要说说为什么贵阳又有“爽爽的贵阳”之称。(3分)
三、基础积累(共13分)
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炎炎夏日,蝉鸣阵阵。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只见两岸绿树成荫,
yū huí ① 清澈的龙江河穿村而过,幢幢靓丽民居错落有致,座座院落干净整洁、花红草绿。目之所及,步步皆景,处处如画。山水风光宜居宜业。随着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慕名前来的游客luò yì bù jué ②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B.不过,16世纪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开始后,气温骤然下降,这些古代北欧人全部丧生,农业也无以为继。
C.虽然这段记忆已被尘封多年,但只要有人一提起,往事就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D.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5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3)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石壕吏》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孟子》《庄子》《礼记》等古代典籍均为儒家经典。
B.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最后一天,有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
C.游记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略写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这是写作的重点。
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四、阅读能力(共30分)
(一)名著阅读(2分)
8.下面名著片段是谁说的话( )(2分)
现在,小弟弟,我愿意引你走上正路,因为我知道你是有出息的。那些苟且偷生的家伙我实在看不惯。现在整个世界都着了火。奴隶们造反了,他们要把旧社会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宝贝蛋儿;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顽强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蟑螂见到阳光马上就钻缝儿的胆小鬼。
A.保尔 B.朱赫来 C.谢廖沙·勃鲁扎克 D.托卡列夫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父亲的院落
余显斌
①父亲的院落在乡下,依然是矮墙,上面杂生着枯草;依然是三间瓦房,在夕阳下,扯出一缕袅袅的炊烟。
②父亲坐在院落里,抽着烟,烤着火,间或咳嗽两声。父亲住不惯城里的房子,以他的话说:“这哪是人住的啊,还不把人憋死?”父亲到城里来,几天之后,就腰酸腿痛,就唉声叹气,就走了。
③父亲永远留恋着自己那三间瓦房,还有一个院子。
④在乡下的院子里,父亲才算找回了真实的自己,才会粗声武气地大笑,才会大声喊叫邻居来喝茶,才会找年龄相当的人谈今年的雨水和收成,才会打开鸡笼,大声吆喝着鸡,才会对母亲高声说着今天要吃什么饭,放点地里长的大白菜,或者豆角。
⑤在小院里,父亲永远是个主人,而不是客人。
⑥春天来了,雨水一落,父亲就会在墙角空地上用棍子插些小洞,放进豆种,然后,沿墙一周插上篱笆。不久,几场春雨飘落下来,父亲那些豆子,就会一颗颗破土而出,长出肥嫩的芽儿,顺着风长高。父亲从坡上回来,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些豆秧一根根顺着篱笆而上,伸长了身子,舒展着叶子,就会高兴得哈哈大笑,摸着胡茬:那种得意,就如面对自己的孙子一样。
⑦夏天之后,院子里,丝瓜拉成架,豆荚顺着篱笆爬上墙头。做饭时,父亲会踩着凳子去摘,然后洗净了,交给母亲,放在锅里炒着。在放了油的烧红了的锅里,豆角发出“咝啦咝啦”的响声,父亲坐在院子里,坐在豆棚瓜架下,轻轻地摇着蒲扇,摇出一脸的幸福。
⑧这两年,父母都老了,不养猪了。父亲就将院外的猪圈改造成了一个荷花池。田田的荷叶碧绿如洗,轻灵水嫩。翠绿的莲叶间,一朵朵荷花洁净地生长着,有含苞欲放的,有半开的,也有全开的,一片热闹气象。间或,有一只蜻蜓飞来,在荷花上歇着,风一吹,又飘走了,只有花儿袅娜洁白。
⑨到了秋天,院中的葡萄熟了,父亲会很认真地照看着,不许鸟雀啄食,让一颗颗葡萄珠圆玉润地鼓胀着,晶莹着,由小变大,由绿变紫,变灰,一弹一出水。这时,往往,父亲会打电话告诉我们,让回来吃葡萄。等不及了,父亲就进城来,拿着袋子,里面装着葡萄,一颗一颗,水灵而饱满。父亲一串一串拿出来摆在桌上,摆得很慢,很细致,摆出一脸的成就感。
⑩冬天,没有了瓜菜豆秧陪伴的父亲,坐在院子里,显得无奈和无聊。这时,他会拢起火。坐在火堆前编起背篓,还有竹筐。竹篾是山上自栽的竹子织成的,父亲剖开竹子,划成竹丝。竹丝在父亲的手上跳跃着,翻动着,仿佛有生命的精灵一样。父亲编的竹器并不美,相反,还很难看,但耐用。这些竹器,就成了家用的东西,但更多的则送给了同村的人。父亲喜欢别人讨用这些东西,每到这时,他的脸上会露出感激的笑,用他的话说:“人家要,是给咱长脸。”父亲从别人的需求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
院落里的一切,父亲侍弄得很细致,对他来说,如小学生做作业一样,认真,一丝不苟。父亲永远都在做着他的作业,没一刻安闲,一直到老去,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选自《新校园:阅读版》,有删改)
9.下列对父亲四季的活动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春天,父亲亲自在院子里栽种豆子。
B.夏天,父亲在院子里侍弄丝瓜、豆角。
C.秋天,父亲管理院子里的葡萄,送给儿子一家吃。
D.冬天,父亲亲自编背篓、竹筐送给同村讨人喜欢。
10.文章第⑤段“在小院里,父亲永远是个主人,而不是客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最是书香能致远
勤 廉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②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③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阅读研究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以及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日益完备,传统阅读资源与新兴数字化阅读资源相互补充,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养料。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的出版发行,增进了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中国好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过程中,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④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用耳朵“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读书新“姿态”。虚拟阅读设施与实体阅读设施相补充,个人阅读与群体阅读相交融,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相结合……不断拓展的载体和业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
⑤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阅读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具体权益。从为阅读障碍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到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阅读服务,让阅读蕴含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触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保障不同群体阅读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各个群体的阅读门槛,推动阅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均享、人人乐享的选择与习惯,也可为全民阅读注入更为扎实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⑥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传递书香、传承文明,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保障“有书读”,到夯实硬件基础、利用技术优势确保随时随地“读好书”,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爱读书”,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在“全”上做文章,更要在“细”上下功夫。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1日,有改动)
11.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是书香能致远。
B.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C.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D.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12.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是怎样读书的。(4分)
【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14分)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①。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②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陈不整,麏③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自此小差。
(《世说新语》)
【注释】①隰(xí):低湿的地方,泛指原野。②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③麏(jūn):同“麇”,獐子。
13.下面对桓南郡公打猎的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猎物常常逃走 B.速度快而小心 C.出行排场很大 D.以绑部下为乐
1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4分)
A.或行陈不整 或王命急宣(郦道元《三峡》)
B.参佐无不被系束 军士吏被甲(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玄问此何为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公猎好缚人士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钧《与朱元思书》)
少年游·早行
[唐]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5.下列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2分)
A.《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B.《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6.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五、语言运用(共8分)
17.暑假,有同学约初中生小王去野外河里游泳。下面是小王拒绝对方的话语,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谢谢你约我!②天气确实很热,我也很想凉快凉快。③而且我们不能去野外河里游泳。④这是学校反复强调的。⑤那种地方,周围没有人,我们又不熟悉。⑥要是遇到危险,来不及喊人来救命呢!⑦老师也提醒我们,夏至过后常有阵雨或暴雨,河里容易涨水。⑧你不要命,我还要命呢!⑨想游泳,还是请个大人陪我们去正规泳池吧,你说呢?
18.为了助力“强省会”,有人准备撰写下面的对联宣传“避暑之都”贵阳的旅游。对联的空白处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强省会,宏图大展”;第二种“大省会,水秀山明”。哪种更恰当?请简述两条理由。(2分)
上联:致良知,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爽贵阳,魅力飞扬,爽透炎夏;
下联:求卓越,强工强农强民强城强景强旅,______,______,强冠黔中。
六、写作能力(40分)
19.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总有许多未知的景、人、事、物在等着你,人生有许多的“特别”旅行,每一次都让你印象深刻,心旷神怡。“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备好行囊,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还记得那次特别的旅行吗?这次,有不一样的景色,发生了不一样的事,也出现了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一次特别的旅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力求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②中心突出,详略得当。③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适当穿插议论、抒情。④卷面整洁,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听力材料:
在中国,堪称“春城”的,除了云南昆明,还有贵州贵阳。
位于贵山之南的贵阳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清新爽洁,四季宜人。古代,盛产竹子的贵阳以制作乐器“筑”而扬名,便有了特别的简称——筑。别具风味的贵阳,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林相映。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正因如此,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就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一说,又有“爽爽的贵阳”之称。
贵阳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奇峰翠谷,山环水绕,溶洞处处,别有洞天。名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此外,贵阳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如息烽集中营、文昌阁、甲秀楼、弘福寺、阳明祠等;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少数民族节会精彩纷呈;有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地戏等,充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域交融的韵味;有刺绣、挑花、傩面具、蜡染等蕴含各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工艺制品。
可以说,贵阳是一座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怀春抱甲、文化烂漫、活力丛生的城市。这样秀美的城市,谁说不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城市最明媚、最美好、最透彻的诠释呢?答案:
一、书写水平(3分)
1.略。(3分)
二、倾听能力(共6分)
2.(C)(3分)
3.(3分)
贵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清新爽洁,四季宜人。它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林相映。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正因如此,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就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一说,又有“爽爽的贵阳”之称。
三、基础积累(共13分)
4.(4分)
①迂回 ②络绎不绝。
5.( C )(2分)
6.(5分)(1)秋天漠漠向昏黑。(2)半匹红纱一丈绫
(3)但余钟磬音(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7.( A )(2分)
四、阅读能力(共30分)
8.( B )(2分)
9. ( D )(3分)
10.(5分)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由父亲对城里生活的不适应转到对父亲在小院生活情景的描述。
11.( C )(3分)
12.(4分)
示例:我喜欢读书,读书是课外生活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也从平板上读一些电子书,但我更喜欢读纸质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书由少儿读物变成了名著名篇。我从书中学到了好多知识。我感到手中有书,就像有把钥匙;心中有书,如已经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我相信生活中有书香弥漫,就会有诗意一样的生活。
13.( C )(4分)
14.( C )(4分)【解析】A.连词,如果/副词,有时;B.介词,表被动/同“披”,穿;C.动词,干或做;D.动词,喜欢/形容词,美丽的。
【参考译文】桓南郡公桓玄喜欢打猎。每次外出打猎,(跟随的)车马随从很多,五六十里范围内,旌旗遍布田野。骏马驰骋,追击如飞,左右两翼人马所到之处,不避山陵沟壑。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子野兔跳跃逃走了,那些下属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与桓玄是同一家族,当时仼贼曹的参军,非常敢于直话直说。他常常自带深红色的棉绳附着在腰间。桓玄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桓道恭说:“您打猎时喜欢捆绑人,(我)总要被捆绑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绳上的)芒刺(,所以自带棉绳)。”桓玄从此(捆绑人的事)少了一些。
15.( C )(2分)
16.(4分) 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运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
五、语言运用(共8分)
17.(6分) 第③句中“而且”改为“但是”;第⑧句语气过于生硬,可改为“我们要注意生命安全”“我们要远离危险的地方”等。
18.(2分) 第一种写法。理由:①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②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六、写作能力(40分)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