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人教版丨第一章丨第三节丨第2课时
感知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公转地理意义
课标要求
学科素养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综合思维: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并能解释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等问题。
区域认知:了解公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左右,故宫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额,会由西向东被地面金砖反射的阳光照亮,出现“点亮金匾”的奇特现象。
CONTENT
0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02
四季
03
五带
03
昼夜长短的变化
0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s revolution
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一名组长,1名模拟太阳,1名模拟地球,1名解说员。
要求:展示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运动方向 旋转中心 周期
小结: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自西向东
太阳
一年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与轨道面夹角保持为66.5°。
在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思维提升
如果地球是直立的,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
地球上不会出现四季交替
思维提升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同,即不同时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便形成了四季。
02-
四季
Four Seasons
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 ,气温就越 。
多
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知识铺垫
高
你可以想象太阳光由光束组成。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面单位面积照射的光束,会比太阳斜射时地面单位面积照射的光束多,得到光束越多的地区气温就高,相反温度就低。
知识铺垫
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地平面
直射点
太阳直射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观看地球公转动画,完成右表
节气 日期 直射纬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前后
赤道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9月23日前后
赤道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南北半球分别有两条纬线是虚线,它们被称为回归线或极圈。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呢
原来,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66.5°N、66.5°S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思与学
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平面图
●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
●
●
●
次年春分
3月21日前后
2024年12月25日圣诞节时,太阳直射点会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此时北京处于什么季节?澳大利亚呢?
小练习
南半球
向北
冬季
夏季
知识要点: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不一样的圣诞节
南半球
北半球
热
夏
6、7、8月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秋
9、10、11月
温度适宜
寒
冬
12、1、2月
温度适宜
春
3、4、5月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厚重的防寒衣要收起来了,不久就可以穿又轻又薄的夏装了。
农民伯伯要插秧了,到了秋天就能吃到新米饭了。
季节变化的影响
03-
昼夜长短的变化
Changes in th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国旗仪式代表了我国的形象,代表国旗和太阳一同冉冉升起,也象征着我国蒸蒸日上。
这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里,只有我国这样做,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天安门升降国旗的时间——与太阳同升同落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太阳光
极昼
极夜
昼弧等于夜弧:昼夜等长
昼弧长于夜弧:昼长夜短
昼弧短于夜弧:昼短夜长
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又称为永昼或是午夜太阳,是指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天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也就是说昼长等于24小时。极昼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一极就会出现极昼现象,反之则出现极夜。
太
阳
光
线
北 极
南 极
读图分析
23.5°N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昼夜长短 情况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 N)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南半球反之。
读图分析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昼夜长短 情况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 S)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南半球反之。
太
阳
光
线
北 极
23.5°S
南 极
读图分析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昼夜长短 情况
南 极
北 极
太
阳
光
线
赤道
春分或秋分
3月21日前后
或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观看视频,感知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记笔记P24页
总结:归纳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3·21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长
夜最长
冬至
12·22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昼渐长
夜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南半球反之
04-
五带
Five Zones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
自主学习:写出五带的名称以及五带分界线的名称和度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寒带
北寒带
北温带
南温带
热 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北极圈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终年炎热
温带
春
夏
冬
秋
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课堂小结
选项 地球公转
定义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地理意义
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变化、五带
课堂练习
2022年2月4日,迎来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年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2.2022年春节(2月1日)至立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南移 B.向北移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贺州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长达最小值
D
B
A
4.“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向南移
课堂练习
C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 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1)在暗室里,选择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自西向东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保持地轴指向不变
(3)观察同一纬度带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变化。
课后活动1:演示地球公转,了解季节变化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变化。
1.参考以下步骤和图1.24,演示地球公转
课后活动2——二十四节气
按地球公转的方向,每隔15°定 为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所确定的一年,与回归年的长短基本一致;每个节气在后来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
因而,二十四节气可以作为农事安排的科学依据。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的如此科学的二十四节气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中闪耀着东方智慧。
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一个节气,查阅相关资料,做一个24节气的书签。
感知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公转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