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4 19: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
传统节日中有两个节日与月亮有关,同学们知道吗,是的,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和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在古代,每到元宵、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了中秋节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十五夜望月》。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王 建:
唐代诗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走进作者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中秋佳节良友相聚,即兴而吟。
课文朗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奏:二二三
押ɑ韵
韵脚:鸦、花、家
指导朗读
栖息
栖栖
树栖鸦
学习生字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庭院中。
栖:歇,休息。
湿:打湿。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清冷的秋露。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理解词义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意: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理解诗意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句欣赏
写景,不带一个“月”字
所看
所想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拓展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思念会落到谁家?
理解诗意
落”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明明是自己怀人,诗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作者并没有直接道出自己相思,而是以疑问的语气化身为别人的相思,实际上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相思。同时将个人思绪由明月引起,借景抒情。
诗句欣赏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间接抒情
委婉含蓄
所感
所叹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月色和望月怀人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主题概括
1.《十五夜望月》 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
2.“中庭地白树栖鸦“这句诗的意境与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接近。
3..《十五夜望月》 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 ”写出了诗人的思亲之情。
4.请你写出两句抒发思亲之情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总结激情
月圆之夜,是我们寄情于月,美好祝愿的时候,但是今年的第一个月圆前夕,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抱着必胜信念,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天佑中华,天佑武汉。
我们今天是学习的闯将,明天就是祖国的栋梁,愿中华的健康之月,早日悬挂在九州之上。愿我们能早日回归课堂,去享受温暖阳光。
线下作业
1、“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_______的习俗。
2.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