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弯道超车)综合复习卷(二)-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灯塔 航行 繁忙 手疾眼快 B.特殊 由衷 尊重 一针见血
C.肢体 仪态 胸膛 养尊处优 D.格局 威严 熟练 越越欲试
2.把加点词语替换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舍青青柳色新。(旅馆)
B.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公告)
C.他自称能让人起死回生,其实不过是个江湖郎中罢了。(医生)
D.历代文人墨客多对梅花情有独钟,咏赞不已。(书法家)
3.下面一段话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 )
俺家的酒,( )是村酒,( )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唤做“三碗不过冈”。
A.因,故,因此 B.虽,却,因此
C.虽,却,且 D.因,故,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茎灯草》中,猜出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意思的人是赵氏。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小标题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的外形特点。
C.老师多次提醒晓晓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可他还是外甥打灯笼——无(吴)。
D.汉字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5.下面四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漪(yí) 蚂蚱(zhà)
B.湖泊(pō) 停泊(bó)
C.湛蓝(zhàn) 踌躇(chǔ)
D.旖旎(nǐ) 镌刻(juàn)
二、书写
6.【邀请函补全】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漫步中华文化体验园,走在被书画笔墨、非遗技艺的老街,你不得不对先人的智慧。踏入此处,便心生,每一步,皆是。
三、判断题
7.“孤城遥望玉门关”,“玉门关”是古关名,在今天的西安。( )
8.不惑之年是说人到了四十岁的年纪。( )
9.“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这是设问句( )
10.“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这是外貌描写。( )
11.汉字的特点是形声义俱全。( )
四、填空题
12.请根据语境,将下面语段中的拼音换成词语,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帮助编辑老师完成卷首寄语。
亲爱的少年,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我们迎来了离别时光。此刻,老师心中充满骄傲和①zàn xǔ ,祝福你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②juàn liàn 之情如春风拂面,③zūn zhòng 之意似秋水长流,如今你们④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怀揣梦想,即将奔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我们⑤yóu zhōng 地感谢这五年时光,它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滋润我们的心灵,记录我们的成长!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熠熠闪光,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领略人间真情。慈母情深令人动容:“临行密密缝, 。”真挚友情让人难忘:“ ,唯见长江天际流。”爱国情怀激动人心:“黄沙百战穿金甲, 。”“ ,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诗人的悲愤叹息。“青山处处埋忠骨, 。”彰显了毛主席的伟人胸襟。
(2)铭记深刻道理。“夫不可陷之盾与 ,不可 。”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不能前后抵触。“人有耻, 。”启示我们,人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做。
五、语言表达
14.武松、孙悟空、猪八戒都很优秀,也有缺点,请选一个进行说明。
六、现代文阅读
课外现代文阅读
孙策计夺卢江郡
①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17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
②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伏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③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15.短文中(1) (谁)调虎离山,这里的“虎”指的是(2) (谁),“调虎离山”的故事结局是(3) 。
16.读第②自然段,在文中找到能说明刘勋野心勃勃的语句抄下来。
17.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厘清孙策调虎离山计谋思维过程:一是(1) ;二是(2) ;三是(3) 。
18.历史上像“调虎离山”这样运用计谋扭转战局的故事还有许多,请你写出两个:(1) 、(2) 。
七、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9.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 乃呼儿出:
2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1.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他说“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是 。听到孔君平的调侃后,文中的“ ”二字可以体现出杨氏之子反应很快,迅速听出了客人话中的玄机。
2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八、书面表达
23.请结合“快乐读书吧”的“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写一篇读后感。有内容介绍,感想具体真实,题目自拟。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暑假弯道超车)综合复习卷(二)-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D B C B
1.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
D.越越欲试——跃跃欲试。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D.“墨客”在古文中通常指文人、诗人,他们擅长诗词歌赋,与书法家并不完全等同。虽然书法家也是文人的一种,但“墨客”在这里更侧重于指诗人或文学家,而非特指书法家。因此,将“墨客”替换为“书法家”是不准确的。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对题目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可知,“俺家的酒,( )是村酒,( )比老酒的滋味。”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家的酒是普通的村酒,但它的味道比老酒还好。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虽……却……等。因此,第一空和第二空选“虽……却……”。“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唤做‘三碗不过冈’。”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客人喝三碗就会醉,所以这个酒被称为“三碗不过冈”。 这里需要一个表示结果的词:“因此”或“所以”。所以,第三个空选“因此”。由此可知答案正确的顺序是:虽,却,因此。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体演变、课内文章的理解及歇后语。
C.“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表示事物保持原有状态、不做改变。句中的晓晓有粗心的毛病,老师多次提醒她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没有改变。应该把“外甥打灯笼——无(吴)”改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所以题目说法有误。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寒漪(yí)——yī,蚂蚱(zhà)——zha;
C.踌躇(chǔ)——chú;
D.镌刻(juàn)——juān;
故选B。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书写时注意“簇、敬、眷、享”的正确写法。
7.×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玉门关是古代中国西北边塞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具体在敦煌市西北的小方盘城遗址),而不是西安。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古称长安,是古代的都城,但玉门关作为边防关口,与西安相距较远。题干中的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玉门关正是边塞的象征,与西安无关。本题叙述错误。
8.√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不惑之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年龄的雅称,出自《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四十而不惑”指人到四十岁时,对世事道理已能透彻理解,不再困惑。因此,“不惑之年”特指四十岁。
故本题说法正确。
9.×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式辨析。
反问句:用疑问语气表达肯定意思(答案藏在句中),如“难道荷兰是欧洲的花园吗?”实际是说“荷兰是欧洲的花园”。
设问句:要“自问自答”,比如“荷兰是欧洲的花园吗?是的,它以花海闻名。”
原句只有疑问,没自己回答,所以是反问句,不是设问句。
故本题的说法错误。
10.√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例句中“头不大”、“圆眼”、“肉鼻子”、“短眉”等等,可知是对人物的头部五官和发型进行的描写,属于外貌描写,所以说法正确。
11.√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特点。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形、声、义的完美结合。首先,字形方面,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法,如“日”、“月”保留象形特征,“休”(人靠树)体现会意。其次,表声功能通过形声字实现,如“清”(氵+青),既表水义又标音。再者,表义系统丰富,同一字形可承载多层含义,如“道”既指道路,又表道理。这种三维一体的特性使汉字既能直观表意,又能准确记音,更可通过偏旁部首系统化归类。形声字占比90%以上,如“想”(相+心),左形右声的结构既保留语义线索又提示读音。此外,汉字还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古今字形虽有演变,但核心构字理据始终未变,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
故本题说法正确。
12. 赞许 眷恋 尊重 胸有成竹 由衷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赞”“眷”“尊”“胸”“衷”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3. 意恐迟迟归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何须马革裹尸还 无不陷之矛 同世而立 则能有所不为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积累。
(1)书写时注意“恐”“归”“孤”“碧”“尽”“裹”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陷”“矛”“世”“则”的正确写法。
14.武松的优点是勇敢无畏,但缺点是过于冲动,有时缺乏深思熟虑。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课外搜集积累。
要完成这道题目,需要先了解武松、孙悟空、猪八戒这三个经典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相关故事,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进行分析,既要说明他们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示例:
(1)武松: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以勇猛、豪爽、正直著称。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独自一人在景阳冈上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面对这头猛虎,他没有丝毫的退缩,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这一情节充分展现了武松的勇敢无畏,他敢于面对危险,不惧怕任何强大的对手,这种勇气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这种勇敢不仅体现在与老虎的搏斗中,还体现在他为兄报仇时,面对恶势力,他毫不畏惧,坚决地去寻找真相,为哥哥讨回公道。
然而,武松也有他的缺点。他的性格比较刚烈,有时候会过于冲动。在为兄报仇的过程中,他虽然正义凛然,但他的行为也有些过于激烈。他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虽然他们确实有罪,但武松的做法也显得有些鲁莽,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他的这种冲动的性格可能会让他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冷静,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另外,武松有时候比较固执。他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时,不太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梁山泊上,他有时候对宋江的一些决策不太认同,但又不愿意妥协,这种固执的性格可能会让他在团队合作中产生一些矛盾,影响团队的和谐。
(2)孙悟空:首先,孙悟空非常勇敢。在《西游记》中,他一路上降妖除魔,从不畏惧任何强大的敌人。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孙悟空不顾唐僧的误解和阻拦,依然坚定地把白骨精打回原形,保护师傅的安全。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次,孙悟空非常聪明。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成各种模样,巧妙地应对各种困难。比如在偷吃蟠桃和仙丹的故事中,他利用自己的变化之术,轻松地骗过了天兵天将,展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然而,孙悟空也有缺点。他的性格比较急躁。有时候,因为唐僧的不理解或者一些小的挫折,他就会大发雷霆。比如在被唐僧误会打死好人时,他气得直跳脚,甚至想要离开师傅。这种急躁的性格有时候会让他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影响到师徒之间的感情。另外,孙悟空有时候比较自负。他觉得自己本领高强,常常瞧不起别人。比如他对猪八戒的嘲笑和对沙僧的不重视,都体现了他这种自负的性格。这种性格可能会让他在团队合作中产生一些矛盾,影响团队的和谐。
(3)猪八戒: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之一,他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先来说说他的优点吧。猪八戒其实很善良,他虽然有时候贪吃贪睡,但对师傅和师兄弟们还是挺关心的。比如在唐僧遇到危险的时候,他虽然不像孙悟空那么勇敢地冲在前面,但也会尽力去帮助师傅。而且,猪八戒很实在,他不像孙悟空那么高高在上,总是能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师徒四人中,他有时候还能起到调解矛盾的作用,让气氛变得轻松一些。
但是,猪八戒也有不少缺点。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贪吃。在《西游记》的故事里,有很多情节都体现了他的贪吃。比如在师徒四人路过一个果园的时候,猪八戒总是想着多吃点水果,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贪吃而耽误了赶路的时间。这种贪吃的毛病让他在面对美食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有时候还会因为贪吃而惹出一些麻烦。另外,猪八戒有时候还比较懒惰。他经常找借口偷懒,不愿意干重活。在取经的路上,他有时候会抱怨路太远,不想走了,这种懒惰的性格让他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退缩,不像孙悟空那样积极主动。
15. 孙策 刘勋 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16.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 17. 针对刘勋贪财的弱点,送去厚礼,并对刘勋进行吹捧 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 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 18. 暗度陈仓 关门打狗
【导语】这篇《孙策计夺卢江郡》以简洁的史笔再现了三国时期的经典谋略故事。文章结构清晰,通过“野心勃勃”“调虎离山”等关键词凸显人物性格与计谋核心。叙事上采用“铺垫-用计-收网”的三段式结构,尤其突出孙策“示弱-利诱-突袭”的完整谋略链条。语言兼具史传的简练与小说的生动,如“老虎已被我调出山”的比喻,既保留历史真实感,又增强了文学表现力。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既能培养文言理解能力,又能启发学生对古代军事智慧的思考。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关键信息提取。
从文章第②自然段“孙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可知是孙策调虎离山。从第②自然段“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以及“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决定发兵上缭”可知这里的“虎”指的是刘勋。从第③自然段“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可知故事的结局。
短文中,孙策调虎离山。这里的“虎”指的是刘勋。调虎离山的故事结局是孙策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关键句子查找。
从第②自然段可知,孙策针对刘勋贪财的弱点,以求救为由让刘勋去攻打上缭。而刘勋早就有夺取富庶的上缭的野心,孙策的求救正好满足了他,这体现了刘勋的野心勃勃。
因此,能说明刘勋野心勃勃的语句是“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写作线索。
从第②自然段“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可知孙策先是利用刘勋贪财的特点,送厚礼吹捧他,还假装自己弱小,让刘勋去打上缭。从第③自然段“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可知孙策一直注意着刘勋的动向,等到刘勋带着兵马去打上缭,城内没人防守的时候,孙策觉得机会来了。从第③自然段“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可知孙策马上带着人马去打卢江,一下子就拿下了卢江。
孙策调虎离山的计谋思维过程是这样的:一是,孙策抓住刘勋贪财的弱点,送厚礼并吹捧他,还装作弱者向他求救,让刘勋去打上缭。二是,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等刘勋带着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的时候,孙策觉得时机到了。三是,孙策马上带领人马去袭击卢江,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18.本题考查课外搜集积累及开放性答题。
在《孙策计夺卢江郡》这个故事里,孙策用了一个很聪明的计策,叫“调虎离山”,成功地拿到了卢江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智慧和计谋,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这个故事和历史上的其他一些用计谋扭转战局的故事很像。
比如“围魏救赵”,孙膑看到魏国攻打赵国,他没有直接去救赵国,而是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让魏国的军队不得不回去救自己的都城,这样赵国就安全了。
还有“声东击西”,就是故意在一边制造动静,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从另一边发动攻击。孙策也是这样,他故意让刘勋去打上缭,自己却去打卢江,让刘勋措手不及。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打仗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时候用智慧和计谋比用蛮力更有效。其他可能的答案还包括:空城计、欲擒故纵等。这类典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中“以智取胜”的思想精髓。
19. 拜访。 于是,就。 20.A 21. 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 应声 22.杨氏之子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导语】《杨氏之子》是一篇展现古代儿童聪慧机智的文言小品。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妙对,生动体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智慧。全文仅71字,却完整呈现了人物、事件、对话三个要素,语言精炼传神。孔君平以"杨梅"谐音调侃,杨氏子则以"孔雀"反诘,既守住礼节又不失锋芒,充分展现了文言文"微言大义"的特点和古代文人间幽默含蓄的交际艺术。
1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孔君平诣其父”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诣”,拜访,拜见。
“乃呼儿出”的意思是于是就叫孩子出来。“乃”,于是,就。
20.本题考查划分句子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意思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是”在这里表示判断,划分停顿。在这里,“家禽”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家里养的禽类,而是“夫子家的鸟”的意思,及“夫子家禽”是整体,不划分停顿。
按照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选A。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此”,这,指代眼前的杨梅。“君家”,你家,杨氏之子的家族。
孔君平用杨氏之子姓“杨”,而杨梅也是带有“杨”字,故意借此调侃,文中“儿应声答曰”表明杨氏之子在听到孔君平的话后,几乎没有停顿,就立刻回应。“应声”一词体现杨氏之子反应快的特点。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礼貌又巧妙地回怼,还暗含逻辑反击:1、紧扣对方逻辑,以姓氏为切入点反击。2、用词委婉,既反驳又不失礼节。3、类比精准暗含幽默与智慧。杨氏之子的回答没有直接拒绝或生硬反驳,展现出了他以退为进绵里藏针的语言智慧,同时符合孩子天真又不失分寸的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3.例文:
走进古典名著 感受人生百味
在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我们开启了古典名著的阅读之旅。这些名著就像一扇扇神奇的大门,带我走进了一个个充满智慧与奇幻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百种滋味。
《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名著。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一路上降妖除魔,保护师傅,虽然有时会因为师傅的不理解而感到委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就像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有时会想放弃,但想想孙悟空,我就又有了信心,努力去思考,去解决。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人物也深深吸引了我。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草船借箭、借东风,用智慧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他的聪明才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关羽的忠义也让我很感动,他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身边。这些故事让我懂得了忠诚和信义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讲诚信、有担当的人。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个个都有一身好武艺,他们行侠仗义,为老百姓打抱不平。像武松打虎,他勇敢地面对凶猛的老虎,毫不畏惧,最终战胜了老虎。这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危险时要像武松一样,勇敢地站出来。
《红楼梦》则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让我很心疼。他们虽然相爱,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生活的丰富多彩。
通过阅读这些古典名著,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名著还会继续陪伴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及写作。
审题: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读后感。这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古典名著展开,既要介绍名著的内容,又要谈自己的真实感想,而且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选材:我们可以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古典名著中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部或几部来写。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名著都有丰富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容易找到写作素材。
立意:立意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这篇读后感来说,可以从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中提炼出一些积极向上的道理,比如勇敢、智慧、忠诚、善良等,这些道理就是我们从名著中品出的“百味人生”,也是我们写作的立意所在。
写作思路:
开头:开头可以简单介绍自己最近参加了“快乐读书吧”的活动,读了古典名著,引出下文对名著内容和感想的介绍。比如:“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快乐读书吧’活动,读了几本古典名著,这些书里的故事可精彩啦,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中间:中间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地介绍名著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可以先简单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比如《西游记》是讲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最终取得了真经。然后,结合具体的故事和人物谈自己的感想。比如,从孙悟空身上学到了勇敢和坚持,从唐僧身上懂得了善良和执着等。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像孙悟空一样勇敢地去克服,这样会使文章更真实、更有感染力。
结尾:结尾可以总结自己从读古典名著中得到的收获,表达对古典名著的喜爱之情,也可以展望一下以后还会继续读更多的好书。比如:“读了这些古典名著,我学到了很多道理,也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喜欢这些书,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好书,让它们陪伴我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