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一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重点突破练(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一、选择题
1.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B [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A.轴突膜②的状态是Na+内流造成的,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减小,进而使b上的受体遭到破坏,在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A [神经细胞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正在经历复极化过程,K+通道大量开放,导致K+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a处释放乙酰胆碱可能减少,但仍能释放,C错误。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但不能使b上的受体被破坏,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
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4.(多选)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
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
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
ACD [增大Ca2+的通透性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后即被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C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增强,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5.有机磷农药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有机磷农药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A、D错误;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错误,C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6.(多选)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
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
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和在b处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AB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刺激b,兴奋由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慢,在b处的传导速度快;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7.(多选)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
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令
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
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细胞抑制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细胞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AC [由于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经细胞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抑制,A正确;甘氨酸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突触后神经细胞受到抑制,C正确;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的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M处给予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9.如图表示三个神经细胞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在同一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细胞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宜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
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
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刺激O点,P、Q两点的电位变化同步且相同,所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M点的兴奋向O点方向传导,到达不了P点(或传不过P点),等同于只给予O点刺激,所以选C。]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1.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做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A.刺激a后,兴奋在感觉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刺激a后,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b后,兴奋在运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b引起的反应叫作反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B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后,兴奋在感觉神经细胞上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兴奋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刺激b后,兴奋在运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由于没有过完整的反射弧,故刺激b引起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反射,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二、非选择题
12.(14分)某人无意间右脚踩在了铁钉上,右腿迅速抬起,左腿迅速蹬直,并“情不自禁”出声尖叫。如图为钉刺反应的反射弧示意图(字母A~E代表不同的神经细胞,m和n代表反射弧上的位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当铁钉刺入右脚皮肤时,引起右腿抬起和左腿蹬直,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时m点细胞质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由神经细胞B传向C时,突触后膜将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兴奋由神经细胞C传向D时,突触后膜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脊髓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外负内正
Na+内流
兴奋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4)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细胞)比传到左腿的少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解析] (1)钉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的神经中枢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痛觉。(2)m点未兴奋时膜电位的分布是外正内负,m点兴奋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在短时间内大量Na+内流,引起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3)由题图分析可知,神经细胞C属于抑制神经细胞,当神经细胞B传来兴奋时,神经细胞C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差进一步加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4)因为突触间存在突触延搁,突触数目越多,传递时间越长,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细胞)比传到左腿少,故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
13.(11分)下图为甲、乙两个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在甲神经细胞上两点膜的外侧连接一个带指针的灵敏电表,图中a、b、c、d为有效电刺激的实验位点(b位于电表两电极所在位置的中点)。请据图回答问题。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甲 乙
(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__________离子通道活跃,发生离子转运,从而引起该部位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__,进而引发神经冲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__________,所以电表指针会偏转__________次。
(2)图中A、B为膜结构,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______(填“A”或“B”)膜释放,以______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下一神经细胞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钠(或Na)
正电位
双向性
0
B
扩散
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3)若刺激甲神经细胞质膜上某点后,电表指针依次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刺激的位点是_____________。
c或d(3分)
[解析] (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钠离子通道活跃,Na+内流,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为b点位于电表两极测量处的中间,电表两极测量处同时产生兴奋,同时恢复静息电位,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图中B为突触前膜,A为突触后膜,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引起下一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3)刺激甲神经细胞质膜上c或d点后,兴奋先到右侧电极,膜外出现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指针恢复原位,当兴奋传至左侧电极时,膜外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指针恢复原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重点突破练(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选择题
1.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B [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②的状态是Na+内流造成的,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减小,进而使b上的受体遭到破坏,在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A [神经细胞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正在经历复极化过程,K+通道大量开放,导致K+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a处释放乙酰胆碱可能减少,但仍能释放,C错误。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但不能使b上的受体被破坏,D错误。]
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C [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4.(多选)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ACD [增大Ca2+的通透性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后即被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C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增强,D错误。]
5.有机磷农药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C [有机磷农药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A、D错误;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错误,C正确。]
6.(多选)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和在b处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AB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刺激b,兴奋由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慢,在b处的传导速度快;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7.(多选)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令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细胞抑制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细胞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AC [由于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经细胞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抑制,A正确;甘氨酸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突触后神经细胞受到抑制,C正确;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D错误。]
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的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M处给予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9.如图表示三个神经细胞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C [在同一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细胞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宜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
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
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
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
C [刺激O点,P、Q两点的电位变化同步且相同,所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M点的兴奋向O点方向传导,到达不了P点(或传不过P点),等同于只给予O点刺激,所以选C。]
11.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做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刺激a后,兴奋在感觉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刺激a后,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b后,兴奋在运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b引起的反应叫作反射
B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后,兴奋在感觉神经细胞上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兴奋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刺激b后,兴奋在运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由于没有过完整的反射弧,故刺激b引起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反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14分)某人无意间右脚踩在了铁钉上,右腿迅速抬起,左腿迅速蹬直,并“情不自禁”出声尖叫。如图为钉刺反应的反射弧示意图(字母A~E代表不同的神经细胞,m和n代表反射弧上的位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铁钉刺入右脚皮肤时,引起右腿抬起和左腿蹬直,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兴奋时m点细胞质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由神经细胞B传向C时,突触后膜将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兴奋由神经细胞C传向D时,突触后膜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钉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的神经中枢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痛觉。(2)m点未兴奋时膜电位的分布是外正内负,m点兴奋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在短时间内大量Na+内流,引起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3)由题图分析可知,神经细胞C属于抑制神经细胞,当神经细胞B传来兴奋时,神经细胞C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差进一步加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4)因为突触间存在突触延搁,突触数目越多,传递时间越长,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细胞)比传到左腿少,故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
[答案] (每空2分,共14分)(1)脊髓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2)外负内正 Na+内流 (3)兴奋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4)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细胞)比传到左腿的少
13.(11分)下图为甲、乙两个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在甲神经细胞上两点膜的外侧连接一个带指针的灵敏电表,图中a、b、c、d为有效电刺激的实验位点(b位于电表两电极所在位置的中点)。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__________离子通道活跃,发生离子转运,从而引起该部位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__,进而引发神经冲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__________,所以电表指针会偏转__________次。
(2)图中A、B为膜结构,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__________(填“A”或“B”)膜释放,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下一神经细胞__________。
(3)若刺激甲神经细胞质膜上某点后,电表指针依次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刺激的位点是__________。
[解析] (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钠离子通道活跃,Na+内流,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为b点位于电表两极测量处的中间,电表两极测量处同时产生兴奋,同时恢复静息电位,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图中B为突触前膜,A为突触后膜,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引起下一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3)刺激甲神经细胞质膜上c或d点后,兴奋先到右侧电极,膜外出现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指针恢复原位,当兴奋传至左侧电极时,膜外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指针恢复原位。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1)钠(或Na) 正电位 双向性 0 (2)B 扩散 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3)c或d(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重点突破练(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A C ACD C AB AC D C C B
12.(每空2分,共14分)(1)脊髓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2)外负内正 Na+内流 (3)兴奋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4)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细胞)比传到左腿的少
1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1)钠(或Na) 正电位 双向性 0 (2)B 扩散 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3)c或d(3分)
1.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神经细胞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正在经历复极化过程,K+通道大量开放,导致K+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a处释放乙酰胆碱可能减少,但仍能释放,C错误。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但不能使b上的受体被破坏,D错误。
3.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4.增大Ca2+的通透性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后即被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C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增强,D错误。
5.有机磷农药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A、D错误;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错误,C正确。
6.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刺激b,兴奋由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慢,在b处的传导速度快;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7.由于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经细胞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抑制,A正确;甘氨酸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突触后神经细胞受到抑制,C正确;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D错误。
8.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M处给予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9.在同一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10.刺激O点,P、Q两点的电位变化同步且相同,所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M点的兴奋向O点方向传导,到达不了P点(或传不过P点),等同于只给予O点刺激,所以选C。
11.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后,兴奋在感觉神经细胞上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兴奋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刺激b后,兴奋在运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由于没有过完整的反射弧,故刺激b引起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反射,D错误。
12.(1)钉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的神经中枢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痛觉。(2)m点未兴奋时膜电位的分布是外正内负,m点兴奋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在短时间内大量Na+内流,引起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3)由题图分析可知,神经细胞C属于抑制神经细胞,当神经细胞B传来兴奋时,神经细胞C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差进一步加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4)因为突触间存在突触延搁,突触数目越多,传递时间越长,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细胞)比传到左腿少,故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
13.(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钠离子通道活跃,Na+内流,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为b点位于电表两极测量处的中间,电表两极测量处同时产生兴奋,同时恢复静息电位,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图中B为突触前膜,A为突触后膜,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引起下一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3)刺激甲神经细胞质膜上c或d点后,兴奋先到右侧电极,膜外出现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指针恢复原位,当兴奋传至左侧电极时,膜外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指针恢复原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重点突破练(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本套共13小题,共50分。第1~3、5、8~11小题,每小题2分;第4、6、7小题,每小题3分;第12小题14分;第13小题11分。)
一、选择题
1.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2.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②的状态是Na+内流造成的,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减小,进而使b上的受体遭到破坏,在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4.(多选)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5.有机磷农药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6.(多选)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和在b处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7.(多选)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令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细胞抑制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细胞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的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9.如图表示三个神经细胞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细胞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宜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
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
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
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
11.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做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刺激a后,兴奋在感觉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刺激a后,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b后,兴奋在运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b引起的反应叫作反射
二、非选择题
12.(14分)某人无意间右脚踩在了铁钉上,右腿迅速抬起,左腿迅速蹬直,并“情不自禁”出声尖叫。如图为钉刺反应的反射弧示意图(字母A~E代表不同的神经细胞,m和n代表反射弧上的位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铁钉刺入右脚皮肤时,引起右腿抬起和左腿蹬直,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痛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兴奋时m点细胞质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由神经细胞B传向C时,突触后膜将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兴奋由神经细胞C传向D时,突触后膜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1分)下图为甲、乙两个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在甲神经细胞上两点膜的外侧连接一个带指针的灵敏电表,图中a、b、c、d为有效电刺激的实验位点(b位于电表两电极所在位置的中点)。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若刺激b点,会引起该部位__________离子通道活跃,发生离子转运,从而引起该部位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__,进而引发神经冲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__________,所以电表指针会偏转__________次。
(2)图中A、B为膜结构,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__________(填“A”或“B”)膜释放,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下一神经细胞__________。
(3)若刺激甲神经细胞质膜上某点后,电表指针依次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刺激的位点是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